20古代诗歌五首_第1页
20古代诗歌五首_第2页
20古代诗歌五首_第3页
20古代诗歌五首_第4页
20古代诗歌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 古代诗歌五首古代诗歌五首 1 查找相关资料 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借助注释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会赏析诗歌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第 1 课时课时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望岳望岳 登飞来峰登飞来峰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 在我国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 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胸怀大志 博览群书 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屡受排挤 报 国无门 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独上高楼 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 不禁悲从中来 写 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领略中华古诗的 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二 教学新课 登幽州台歌 目标导学一 朗读诗歌 初步感知 1 作者简介 陈子昂 661 702 初唐著名诗人 文学家 字伯玉 梓州射洪 今四川省射洪县 人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其诗风骨峥嵘 寓意深远 苍劲有力 有 陈伯玉集 传世 2 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韵味 读完后邻座互读 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 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赛读 男女小组 齐读 明确 在句式方面 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 注意朗读停顿 即 前 不见 古人 后 不见 来者 念 天地 之 悠悠 独 怆然 而 涕下 目标导学二 研读诗句 深入理解 1 学生再读 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古人 指谁 来者 指谁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 遇 明确 时间角度 前 后 古人 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 指现代礼贤下士 的明君 前不见 后不见 时间无止无休 而自己的生命短暂 自己因 不见 明君 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功业未成 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胸怀才学但 生不逢时 难以施展 的境遇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3 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 涕下 明确 空间角度 天 地 空间无限辽远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 诗人感到孤独 寂寞 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功业未成 空老一生 面对此景 想到自己的境 遇 怎么能不 怆然而涕下 4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 寂寞孤独的愁苦情 怀 目标导学三 分析形象 体会特点 1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 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明确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 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 陈子昂 我看到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 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2 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 但其实不然 它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 望 3 写作特色 明确 气势磅礴 景物宏大 开阔 壮美 胸怀宏伟 胸怀宇宙 望 岳 目标导学一 了解作者 理解内容 1 作者简介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 祖籍襄阳 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义 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 李杜 被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 也称他杜少陵 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 春望 北征 三吏 三别 等名作 2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 老师指导 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3 学生参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 疏通诗句 理解诗意 目标导学二 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 出示问题 小组研讨 1 诗题叫 望岳 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 却句句写向岳 而望 并且角度有别 你能说说诗中是怎样写 望 岳的吗 明确 首联是远望 颔联是近望 颈联是细望 尾联是俯视 2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 雄伟高大 神奇秀丽 从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 晓 这些诗句中可看出 目标导学三 结合背景 把握情感 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 赵 见到了泰山 写下了这首诗 在诗中却看不出作 者有任何科举失败后消极颓废的情绪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最 后两句 直抒胸臆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以及 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目标导学四 仔细品味 理解写法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 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指出来并说明理 由 明确 1 炼字 钟 将大自然人格化 拟人化 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 割 从 山的北面看 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 的形象 2 哲理美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意蕴丰富 有一种哲理美 它不只是诗 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 往直前 3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 二句 实写 三 四句虚写 五 六句实写 七 八句虚写 虚实交错 意蕴悠长 4 诗歌情景 交融 写景有序 先集中写景 后集中抒情 先远望 后近看 再凝望 登飞来峰 目标导学一 朗读诗歌 感知诗意 1 作者简介 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 号半山 汉族 江西临川 今江西抚州 人 北宋著名的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学家 改革家 有 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等存世 2 教师范读 学生轻吟 3 全体学生齐读并根据注释揣摩诗意 4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首句点明了地点 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 通过具体的描写 进一步突出飞来山 上 千寻塔 之高 一 二句都是铺垫 在此基础上 诗人自然地写出三 四句 不怕浮 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 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 蕴含着深刻的哲 理 目标导学二 探讨质疑 体悟哲理 1 登飞来峰 前两句和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明确 一 二句描写景物 充满生机 三 四句抒发情怀 踌躇满志 2 本诗是一首哲理诗 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明确 本诗的哲理是借登飞来峰过程中所见所想提炼出来的 本诗的哲理是用形 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3 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 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 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明确 本诗的哲理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就能透过现 象看到本质 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作于王安石 29 岁时 这是 他出世以来 初显才能 胸怀抱负的时期 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 不畏艰难 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三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望 岳 第第 2 课时课时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 其五其五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背诵 指名三名学生分别背诵古诗 下面 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 二 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知人论世 朗读感知 1 解诗题 知作者 陆游 1125 1210 字务观 号放翁 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 末年 一生处于国家动乱 人民苦难的关头 他能文能武 主张抗金 收复失地 写下许 多忧国忧民的诗篇 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 老师示范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 根据注释明晓诗歌内容 目标导学二 分析研讨 明晰诗意 1 学生结合注释 自由阅读 自主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 2 指名读诗 正音 3 集体交流 能读懂哪些 还有哪些不懂 教师进行指导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第一 二句的大意是什么 客人是谁 哪个字尤其可看出农家饭食 丰盛 表现 了什么 明确 山西村农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 客人是诗人 也许还有他的游伴 以及 主人请来的陪客 足 字可看出饭食的丰盛 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2 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地热情 好客 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 诗人已被山民这份纯朴 这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 郁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 内心充满喜悦 3 第三 四句写什么 这 又一村 指什么 明确 写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 重重叠叠的山岭 弯弯曲曲的流水 远远望去好 像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 可是 走到近前 在垂柳掩映 山花烂漫的地方 突然又出现了 一带村庄 又一村 指山西村 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 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它给人以坚持不懈 生意不绝的启示 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 奔向一个开阔 明朗 优美的崭新天地 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4 第五 六句写了什么画面 明确 写村中所见所闻 春社日将临 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 击鼓弄箫 载歌 载舞 热闹异常 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 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 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5 最后两句诗写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明确 意思是说 从今以后 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 的话 那么 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 这里 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 民相处得非常融洽 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目标导学三 背诵诗歌 迁移拓展 1 背诵 默写 游山西村 2 结合生活事例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 意思的 己亥杂诗 其五 目标导学一 背景介绍 营造氛围 1 诗人简介 龚自珍 1792 1841 字璱人 号定盦 清代思想家 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 受当局排挤 48 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 文 词各体兼长 并精通经学 文字学和史 地学 2 背景介绍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本诗所指的 己亥年 是 1839 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 下 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 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 所以将这 315 首诗都称为 己亥杂诗 这一年 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 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 对内大肆打压 官吏贪污腐败 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 候 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目标导学二 朗读诗歌 感知诗意 1 老师范读后 学生自由读诗 看看通过自读 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 做上 记号 之后提出问题大家共同研究 读准字音 停顿正确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 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指名读 评读 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3 汇报交流 4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寄居多年的京城 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既有离别的伤感 也有回归的喜悦 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目标导学三 理解诗意 体会情感 1 诗人是怎样写愁绪的 明确 诗人以 浩荡 修饰离愁 以 白日斜 烘托离愁 以 天涯 映衬离愁 下 笔一个 浩荡 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生动形象 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 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