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1课时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课标要求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课标解读 1.从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等方面认识葡萄糖。2了解葡萄糖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生理过程。3掌握葡萄糖怎样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学地位本课时知识与必修2中“基本营养物质”紧密相联。本课时侧重讲授葡萄糖在人体内的转化及供能原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同时也为第2课时“淀粉和纤维素”以及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奠定知识基础。新课导入建议甘甜的西瓜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丝丝清凉,冲一杯葡萄糖水为疲劳的身体补充能量。糖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你知道哪些食品中富含葡萄糖吗?你了解糖类在人体内发生哪些变化吗?为什么多吃糖会发胖?为什么血糖低了会头晕?一定有许多与糖类有关的问题困扰你吧?让我们认真学习本节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吧!教学流程设计步骤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今天你吃糖了吗?自然界中哪些物质富含葡萄糖?怎样证明?葡萄糖在人体内怎样提供能量?步骤2:自主预习。结合【课前自主导学】内容预习教材P4、P5、P6内容,能够完成填空并回答思考交流问题。步骤3:问题探索。学生回忆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提出实验方案。步骤4:实验引导,难点突破。(1)实施实验11,做银镜实验。(2)结合【课堂互动探究】突破本节重点难点。步骤5:课堂小结,达标测评。(1)结合【课堂小节】准确提炼本节要点。(2)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作出评价和点拨,检测掌握程度。(3)安排课下作业,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2.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3.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给能量的物质。1.根据葡萄糖的结构掌握葡萄糖的性质,能够正确书写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重点)2.掌握葡萄糖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描述葡萄糖的供能原理。(重难点)糖类概述1.组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化学组成大多符合通式Cn(H2O)m,因此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2分类糖类3典型代表物质种类单糖二糖多糖代表物名称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分子式C6H12O6C12H22O11(C6H10O5)n(C6H10O5)n1糖类都可以用通式Cn(H2O)m表示吗?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都是糖类吗?【提示】有些糖的组成并不符合通式Cn(H2O)m,如鼠李糖(C6H12O5);有些组成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并不是糖,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1.葡萄糖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质2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步骤现象试管内壁有银镜产生化学方程式2Ag(NH3)2OHCH2OH(CHOH)4CHO2AgCH2OH(CHOH)4COONH43NH3H2O结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银镜,这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3.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O2(氧化)CO2H2O提供能量转变 脂肪构成机体糖原储备能量2做银镜反应实验时,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加快银镜现象的出现吗?为什么?【提示】不能。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使反应受热均匀,温度相对较低,从而使银缓缓析出,规则排列形成银镜;直接加热时形成的银镜不均匀,附着不牢固,甚至不能形成银镜。3人生病时一般不能正常饮食,医生会给病人注射葡萄糖溶液,这是为什么?【提示】葡萄糖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有利于恢复体能。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问题导思】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有哪些?【提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官能团为羟基(OH)和醛基(CHO),具有醇类与醛类物质的性质。回顾必修2中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葡萄糖是否具有类似性质?【提示】羟基(OH)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由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因此也具有类似性质。醛类物质具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提示】醛基(CHO)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如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的反应,同时醛基也具有弱氧化性,能够与H2发生加成反应。葡萄糖氧化反应: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H2O2Ag3NH3(此原理可用于工业制镜、制瓶胆)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己六醇。CH2OH(CHOH)4CHOH2CH2OH(CHOH)4CH2OH可与活泼金属钠反应生成H2。酯化反应:1 mol葡萄糖最多可与5 mol CH3COOH反应生成酯和水。C6H12O6(s)6O2(g)6CO2(g)6H2O(l)能量(人体供能原理)银镜反应的“四注意”(1)实验中所用试管必须洁净。(2)银氨溶液必须现配现用,不可久置,否则可能发生爆炸。(3)加热必须用热水浴,加热过程中不可摇动试管,否则难以形成银镜。(4)实验完毕,试管上的银镜可用稀硝酸洗涤,其反应为:3Ag4HNO3(稀)=3AgNO3NO2H2O(2013广州高二检测)根据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作答:(1)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时,被氧化的官能团是_,该官能团被氧化成_。(2)银镜反应中,1 mol 葡萄糖转移_mol 电子,还原得到_mol Ag。(3)1 mol葡萄糖与乙酸反应成酯,理论上可得_g葡萄糖五乙酸酯。(4)1 mol葡萄糖完全氧化生成CO2与H2O,需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_L。【解析】银镜反应是醛基的性质,醛基被氧化得氧,氧化成羧基;一个醛基得一个氧原子,C的化合价升高2价,转移2个电子,可还原2个Ag;1 mol葡萄糖可与5 mol 乙酸反应,生成1 mol葡萄糖五乙酸酯和5 mol水,故1 mol葡萄糖五乙酸酯的质量为(180560518)g390 g;根据葡萄糖被氧化的方程式:C6H12O6(s)6O2(g)6CO2(g)6H2O(l),或根据C6H12O6与氧化产物CO2与H2O的原子守恒,可知1 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成CO2与H2O时需6 mol O2。【答案】(1)醛基(CHO)羧基(COOH)(2)22(3)390(4)134.4酯化反应勿忘水羟基(OH)与羧基(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即ROHRCOOHRCOORH2O,在书写酯化反应的方程式或进行相关计算时切勿漏掉水。已知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B1 mol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能生成1 mol AgC0.1 mol葡萄糖与足量钠反应,得到0.25 mol H2D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解析】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燃烧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A正确。1 mol葡萄糖能生成2 mol Ag,B不正确。1 mol葡萄糖含5 mol羟基与足量的钠反应可生成2.5 mol H2,C正确。葡萄糖与甲醛的最简式都是CH2O,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各元素含量相同,充分燃烧耗氧量也相同,D正确。【答案】B【教师备课资源】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说明:(1)此反应可用于检验醛基(CHO)。(2)定量关系:RCHO2Cu(OH)2。(3)实验时,Cu(OH)2须新制,可直接加热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Cu(OH)2会分解。(4)此反应可用于糖尿病的检测。糖尿病是老年人易患的一种常见病,常表现为尿糖含量高。控制尿糖,可有效控制病情。有一种尿糖检测试纸,将试纸浸入鲜尿中,取出后,以试纸颜色变红的程度,与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较,以确定尿糖的浓度。简要回答:(1)这种检测尿糖的方法原理是什么?_。(2)尿糖试纸是将滤纸剪成小条,在一种浊液中浸润,在一定条件下干燥而成。指出该浊液中的最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_。(3)判断该浊液是酸性还是碱性?_。【解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Cu2O沉淀。检测尿糖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答案】(1)葡萄糖将Cu(OH)2还原成红色的Cu2O沉淀(2)Cu(OH)2(3)碱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是指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B糖类物质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m(H2O)nC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糖D分子中含一个官能团的糖称为单糖【解析】A项,比如乙醇不是糖类;B项,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通式一般是Cm(H2O)n,但也有不符合该通式的糖,例如鼠李糖C6H12O5;D项,不能再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答案】C2下列富含糖类的食品是()A BC D【解析】玉米和大米中富含淀粉;豆油中富含油脂;鱼中富含蛋白质。【答案】D3葡萄糖不具有的性质是()A葡萄糖和H2发生加成反应B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C葡萄糖和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D葡萄糖和NaOH溶液反应【解析】葡萄糖为多羟基醛,结构中有OH和CHO两种官能团。CHO既可被H2加成还原,又可被Ag(NH3)2OH或Cu(OH)2氧化;OH能发生酯化反应。【答案】D4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A直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B合成糖原C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D随尿液排出体外【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为:分解释放能量、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会含有葡萄糖,如果有,说明身体有病了。【答案】D5工业制镜和热水瓶胆镀银时,常用_作还原剂,反应时该糖中的_基被氧化成_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葡萄糖是多羟基醛,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成羧酸。【答案】葡萄糖醛羧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1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俗称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会分解成碳与水B食品越甜,含有的糖分越高C病号输液时常用葡萄糖溶液,这是利用葡萄糖在体内水解释放能量的原因D糖类一般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解析】糖类不一定有甜味,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这只是一种习惯叫法,葡萄糖是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单糖,它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答案】D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糖可溶于水,多糖不易溶于水B单糖比多糖要甜C多糖可水解,单糖则不能D多糖和单糖的实验式相同【解析】多糖是单糖脱水而生成的,实验式不同。【答案】D3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是()A加成反应B聚合反应C水解反应 D氧化反应【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反应是缓慢氧化反应释放热量。【答案】D4(2013佛山高二检测)某广告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患者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桂圆、红豆、糯米的主要成分本身就是糖B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患者食用需慎重D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解析】由于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引起多余的糖随尿液排出,从而引起糖尿病。如果食品中有糖类,其水解能产生葡萄糖,则该食品对糖尿病患者不适宜。在该八宝粥中,桂圆、红豆、糯米中含淀粉,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故对糖尿病患者不利。【答案】B5下列关于银镜反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银氨溶液的配制是将AgNO3溶液加入到过量的稀氨水中B为加快反应的进行,应用酒精灯进行加热C为使试管内壁上均匀地镀银,应一边加热一边轻轻摇动试管D做完实验的试管应用稀硝酸进行及时清洗【解析】银氨溶液的配制是将稀氨水逐滴滴入稀AgNO3溶液中,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为加快反应进行且得到均匀的银镜,应用水浴加热且加热过程中不能摇动试管;因为Ag能溶于稀硝酸,故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应用稀硝酸及时进行清洗,否则长久放置易产生爆炸性物质。【答案】D6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A葡萄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B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D每克葡萄糖被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油脂被氧化时放出的能量多【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释放出能量,直接参加新陈代谢。【答案】C7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有糖尿病人才会出现糖尿B糖尿病的基因治疗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切除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凡是有甜味的食物都含有葡萄糖D医疗上用新制Cu(OH)2悬浊液来测定患者尿中葡萄糖的含量【解析】有甜味的食物不一定都含有糖类,更不一定都含有葡萄糖,还有可能是其他糖类,例如:果糖、蔗糖等。【答案】C8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必经过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会使胃肠缺乏锻炼,造成体内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B人体内的葡萄糖可以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C一部分葡萄糖被肝脏和肌肉合成糖原,糖原不能再转化为葡萄糖D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转变为脂肪,过多食用糖类易使人发胖【解析】葡萄糖被肝脏和肌肉合成糖原,糖原在人体需要时又可以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稳定或提供能量。【答案】C9分别取1 mol葡萄糖进行下列实验:(1)银镜反应时,需氢氧化二氨合银_mol,反应后葡萄糖变为_,其结构简式为_。(2)与醋酸反应生成酯,从理论上讲完全酯化需_g醋酸。(3)与新制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葡萄糖属于双官能团物质,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可以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羟基可以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一分子葡萄糖有5个羟基,因此最多可以与5分子的乙酸反应。【答案】(1)2葡萄糖酸铵CH2OH(CHOH)4COONH4(2)300(3)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3NH3H2O2Ag10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氧气、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实验式的5倍,0.1 mol该糖能与24 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且该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求:(1)实验式。(2)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3)若该糖是直链分子,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不稳定,推导出它的结构简式。【解析】据“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氧气、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可得出实验式为CH2O,再据“相对分子质量是实验式的5倍”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然后确定它的分子结构:“0.1 mol该糖能与24 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且该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首先说明该糖分子中同时有羟基和醛基,根据“0.1 mol该糖能与24 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计算出羟基数目为4个。【答案】(1)CH2O(2)150C5H10O5(3)CH2OHCHOHCHOHCHOHCHO第2课时淀粉和纤维素课标要求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课标解读1. 从来源、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认识淀粉和纤维素。2了解淀粉、纤维素在人体中的转化方式及相关化学反应。3了解纤维素的生理功能。教学地位本课时知识在葡萄糖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淀粉、纤维素的组成、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多糖与单糖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多糖通式的含义。本节知识与必修2中“基本营养物质”紧密相连,同时也为本册第二章中“合理选择饮食”一节打下基础,做好知识储备。新课导入建议我国地域广阔、饮食上南北有异,主食上南方以大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你了解大米和面粉的主要成分吗?你知道他们在人体内如何消化提供能量吗?这一节我们来揭开它们的奥秘。教学流程设计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解决问题。(1)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物质,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淀粉和纤维素能否转化为葡萄糖,怎样用实验证明?(3)纤维素有哪些生理功能?步骤2:阅读理解,发现问题。(1)阅读教材,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内容,理解并记忆相关基础知识。(2)找出自学过程中的疑点、难点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步骤3:重点讲解,实验探究。(1)结合【课堂互动探究】内容和例题重点讲解本节重点和难点知识。(2)设计淀粉、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方案,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做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步骤4:课堂小结,达标测评。(1)结合【课堂小结】准确提炼本节要点精华。(2)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内容,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点拨。(3)安排学生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2.了解淀粉和纤维素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1.掌握淀粉的检验方法。(难点)2.掌握纤维素的生理功能。(重点)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淀粉的组成及物理性质(1)组成分子式:,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物理性质溶解性:冷水中不溶,在热水中淀粉颗粒膨胀,部分溶解。甜味:无。2淀粉的水解(1)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2(C6HnnH2OnC12H22O ,C12H22OH2O2C6H 。(2)淀粉也可在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C6HnH2OnC6H 。3淀粉水解的实验探究试管1试管2试管3实验步骤加入0.5 g淀粉和4 mL水,再向其中加入几滴碘溶液在试管2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的硫酸溶液,加热34分钟,然后把得到的溶液分成两部分分装在试管2和试管3中滴加几滴碘水用NaOH溶液中和试管中的硫酸溶液,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实验现象溶液变蓝溶液不变蓝有光亮的银镜形成结论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为蓝色,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化学方程式(C6HnH2OnC6H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1馒头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提示】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2淀粉水解液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提示】因为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加NaOH溶液中和起催化剂作用的硫酸,否则不能生成银镜。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1.纤维素的组成及物理性质(1)组成分子式:(C6H10O5)n,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物理性质颜色:白色;气味和味道:无;结构:纤维状。2纤维素的水解(1)在浓H2SO4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C6HnH2OnC6H 。(2)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因此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消化,不能作为营养食物。3纤维素的应用与生理功能淀粉和纤维素的比较【问题导思】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二者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二者是同分异构体吗?【提示】不是。因为淀粉和纤维素均为混合物,故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怎样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淀粉?【提示】取少量待测液置于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碘水,如果溶液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淀粉,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无淀粉存在。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条件相同吗?哪种物质更难水解?【提示】不同。淀粉在稀酸或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纤维素在浓酸或稀酸并加压下水解。纤维素水解更困难。名称淀粉纤维素分子通式(C6H10O5)n(C6H10O5)nn值几百到几千约几千相对分子质量几万到几十万几十万到几百万分子结构关系都是由C6H10O5结构单元构成的高分子,但分子内C6H10O5结构单元数目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物质属类多糖: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物自然存在植物的块根或种子中一切植物中均含有物理性质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不溶于冷水,部分溶于热水白色、无气味、无味道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水解在稀酸或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水解逐步进行,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浓酸或稀酸并加压或有关酶(不是淀粉酶)的催化下,逐渐水解,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加碘水淀粉与碘作用呈现蓝色与碘不反应续表名称淀粉纤维素主要用途作为人和动物的食物,作工业原料(制造葡萄糖和酒精等)用于纺织工业、造纸、制造硝酸纤维、醋酸纤维、黏胶纤维等,作动物的食物下列对淀粉、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的组成都是(C6H10O5)n,但n值不同,因此淀粉、纤维素互为同系物B它们都不溶于水,在热水中颗粒会膨胀破裂,发生糊化作用C它们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淀粉是还原性糖,纤维素是非还原性糖【解析】淀粉和纤维素都用(C6H10O5)n表示,但由于n值不同,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具有糊化作用的是淀粉,而淀粉和纤维素本身均无还原性,均属于非还原性糖。【答案】C (1)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混合物,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2)淀粉溶液遇到I2溶液变蓝色,但遇到I不变色。(3)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可产生还原性糖,但它们本身均为非还原性糖。1淀粉与纤维素是重要的多糖,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淀粉本身没有甜味,但咀嚼后能感到有甜味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人吃棉花与吃面粉的最终效果是一样的淀粉与纤维素都是由多个单糖单元构成的,它们都可与某些酸发生酯化反应米、面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棉花与羊毛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A仅B仅C仅 D【解析】淀粉与纤维素都是由多个单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可水解成葡萄糖,故它们结构中都应有羟基,都可发生酯化反应;淀粉在人体内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人体中由于没有纤维素水解酶,故纤维素不是人体的营养物质;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答案】C怎样判断淀粉水解的程度【问题导思】淀粉完全水解的方程式怎样书写?【提示】(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和葡萄糖在化学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如何利用实验检验淀粉和葡萄糖?【提示】淀粉没有还原性,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利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检验淀粉的存在,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检验葡萄糖的存在。1淀粉水解程度检验的操作流程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呈碱性)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现象A 现象B2实验现象及结论序号现象A现象B结论1溶液变蓝色未出现银镜淀粉尚未水解2溶液变蓝色出现银镜淀粉部分水解3溶液不变蓝色出现银镜淀粉完全水解 (1)醛基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淀粉在酸性条件水解得到的水解液必须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后,再进行银镜反应。(2)检验淀粉的存在应在加入NaOH溶液之前进行。因为如果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若碱过量I2与NaOH会发生反应,这样即使有淀粉存在也不变蓝。现有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尚未水解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产生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现象结论:淀粉水解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1)方案甲_;(2)方案乙_;(3)方案丙_。【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银镜反应的条件;二是结论中水解程度的有关说法。方案甲,溶液变蓝色,说明其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方案乙,无银镜生成,是操作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但银镜反应需在弱碱性条件下,故该方案不会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方案丙,有银镜生成说明溶液中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答案】(1)不正确。因为最终溶液变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淀粉没有水解。(2)不正确。淀粉水解液呈酸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不能推断淀粉没有水解。(3)正确。有银镜现象,因此可以推断淀粉水解。 “三步法”分析淀粉水解问题明条件稀硫酸、加热或酶定产物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抓关键淀粉遇碘变蓝色,验证水解产物前应加碱中和过量酸2某同学取9 g直链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水解的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淀粉溶液混合液混合液,加碘水,加C溶液溶液变蓝色单质沉淀(1)各步所加试剂为A_、B_、C_。(2)只加A溶液,不加B溶液是否可以?理由是_。(3)当析出2.16 g金属单质时,淀粉的水解率是_。【解析】(3)设生成2.16 g Ag单质,参加反应的淀粉质量为x,则:(C6H10O5)nnC6H12O62nAg162n 2n108x 2.16 gx1.62 g,所以分解率为:100%18%。【答案】(1)稀硫酸NaOH溶液银氨溶液(2)不可以,加NaOH溶液的目的是中和硫酸,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否则观察不到现象。淀粉、纤维素等多糖必须在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所以可以用银镜反应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来检验其产物。但这两个反应都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必须加碱中和酸之后再检验(3)18%【教师备课资源】纤维素的水解实验(1)在试管里放入少量脱脂棉(或碎滤纸片),滴入34滴水,再滴入810滴浓硫酸,使棉花完全湿润,用玻璃棒搅拌成糊状。静置几分钟(或用水浴加热)。(2)向试管中加入过量30% NaOH溶液和几滴10%的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淡蓝色溶液变深,有红褐色的物质生成。如果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加热。(3)相关化学方程式:(C6H10O5)nnH2OnC6H12O6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1膳食纤维有助于胃肠蠕动,被人们誉为食物中的“第七营养素”。下列食物中膳食纤维较多的是()玉米精制面粉西芹豆腐ABC D【解析】玉米的果皮和西芹的茎秆中都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答案】B2关于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不正确的是()A2(C6HnH2OnC12H22OBC12H22OH2O麦芽糖酶,2C6H12OCC6H12O6O26H2O6CO2DC6H 2C2H5OH2CO2【解析】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时,需要酒化酶作催化剂,人体内无此酶。【答案】D3下列有关纤维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B纤维素是白色、无味道的纤维状物质C纤维素可以在人体内水解,转化为可被人体吸收的物质D纤维素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解析】人体中没有可以水解纤维素的酶,因此它不是人体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答案】C4下面关于淀粉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与纤维素分子中均含有葡萄糖单元,分子式为(C6H10O5)n,二者属于同分异构体B淀粉与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属于非还原性的多糖,最主要的性质之一是在无机酸溶液的作用下,都能水解成单糖C由于纤维素中碳的百分含量高于淀粉,所以纤维素常用来制造火棉D淀粉溶液和纤维素溶液都属于胶体,因为分子直径大,都不能透过半透膜【解析】A项除指出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中的n值不同之外,对淀粉或纤维素本身来说,淀粉分子之间n值也不同,纤维素分子之间n值也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选项C的叙述不正确,淀粉和纤维素虽分子大小不同,但实验式相同葡萄糖单元:“C6H10O5”,则碳元素的百分含量必定相同;选项D的叙述也不正确,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淀粉溶液是胶体;但纤维素不溶于水,也谈不上是胶体。【答案】B5有A、B、C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经实验可知:B能发生银镜反应A遇碘水变蓝色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1)A是_,B是_,C是_。(2)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C水解:_;A水解:_。【解析】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遇碘水变蓝色;蔗糖和淀粉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答案】(1)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2)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C6H10O5)nnH2OnC6H12O6 1(2013福州高二检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新型糕点只含面粉、油脂和蛋白质,不含糖,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B人类只有淀粉酶,没有纤维素酶,食草动物只有纤维素酶,没有淀粉酶C一切植物都含有纤维素,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D淀粉只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植物的其他部位主要含纤维素【解析】糕点中的面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过多食用会危害糖尿病人的健康;食草动物体内既有纤维素酶,又有淀粉酶,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都含有纤维素,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与块茎中,如谷类、马铃薯等。【答案】C2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糖类,都是混合物B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C通式都为(C6H10O5)n,互为同分异构体D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解析】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虽然它们的通式形式相同,但由于n的取值不同,所以它们的分子式并不相同,当然也不是同分异构体。所以A、B、D都是正确的,唯有C项错误。【答案】C3糖原(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常常称为动物淀粉,下列有关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与淀粉互为同系物B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糖原具有还原性,是还原糖D糖原具有甜味,可溶于水【解析】糖原、纤维素、淀粉的通式相同,但n值不一样,因此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它们都属于多糖,无甜味,最终水解为葡萄糖。【答案】B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体内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氧化,为人体提供热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糖原,少量的参与机体的构成或发挥其他生理作用B人体如果摄入淀粉不足,就会动用体内储备的脂肪、蛋白质提供热能C如果摄入淀粉过多,多余的淀粉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下D淀粉在口腔内,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水解为葡萄糖【解析】A、B、C三项的说法均正确。淀粉进入口腔后,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小部分先水解为麦芽糖。进入消化道后,在胰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在口腔里没有水解的淀粉继续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作用下,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由此可见,D项说法不正确。【答案】D5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的试剂是()NaOH溶液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碘水ABC D【解析】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能有三种情况:(1)水解完全,产物为葡萄糖;(2)部分水解,产物除葡萄糖外还有未水解的淀粉;(3)没有水解。要测定淀粉的水解程度,淀粉在稀H2SO4作用后的水解液中加碘水,然后用NaOH中和催化剂H2SO4,再用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检验确定水解的程度。【答案】C6下列关于纤维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竹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但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为人体内没有使纤维素水解的酶B随着生物酶技术的发展,将来人类也可以像牛一样吃草充饥C人体不能分泌出纤维素水解酶,所以不能消化纤维素D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所以与人类的营养无关【解析】由于人体内没有使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但可以帮助消化。【答案】D7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取少量淀粉和水制成溶液加热煮沸加入碱液中和酸加入银氨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再加热A BC D【解析】淀粉水解实验主要有以下步骤: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加碱液中和催化剂硫酸;检验产物。【答案】C8(2013武汉高二检测)苹果是果品之王,下列关于苹果的叙述和判断都正确的是()叙述判断A青苹果汁遇碘水变蓝色青苹果汁中含有葡萄糖B熟苹果汁遇碘水不变蓝色熟苹果中不含淀粉C熟苹果汁可还原银氨溶液熟苹果汁中只含葡萄糖不含淀粉D熟苹果汁遇碘水变蓝色熟苹果汁中只含淀粉不含葡萄糖【解析】熟苹果汁遇碘水不变蓝色说明熟苹果中不含淀粉。【答案】B9把一定量的淀粉和少量的淀粉酶配成溶胶灌于半透膜中并置于盛有热的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进行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淀粉在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滴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热煮沸,观察到的现象是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3)要证明淀粉在这段时间内未水解完全,应进行怎样的实验证明_。【解析】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可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的蒸馏水中,取此溶液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进行检验;要想检验淀粉未水解完全,只需检验半透膜内有淀粉即可。【答案】(1)(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葡萄糖(2)砖红色固体出现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3)取半透膜袋内的溶液少许,加入碘水,若出现蓝色,说明淀粉未水解完全10甲、乙两位学生分别做淀粉水解产物检验的实验,操作如下: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试回答:(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根据甲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2)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根据乙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解析】(1)学生甲的错误是未加碱来中和硫酸,因为银氨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故不能与葡萄糖作用。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无蓝色出现,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故选A项。(2)学生乙的错误是水解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碘水之后不变色,有可能是I2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淀粉有可能水解完全也有可能未完全水解,只能说明已经有水解发生,故选D项。【答案】(1)未加碱来中和硫酸A(2)加入了过量的NaOH溶液D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课标要求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2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课标解读1.掌握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熔点的关系。2了解油脂在体内的变化及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教学地位本节知识与必修2“基本营养物质”一节紧密相联。侧重讲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油脂在体内的变化等知识,通过本节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指导学生正确处理饮食、营养、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本节知识是“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人转运合同范本
- 土耳其移民合同范本
- 沙石料订购合同范本
- 手工承包劳务合同范本
- 吊车使用合同范本
- 土地流转分红合同范本
- 防排烟施工合同范本
- 店铺物品转卖合同范本
- 承揽制作安装合同范本
- 红皮病型银屑病皮肤护理查房
- 社区网格员通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亮化工程方案及亮化工程技术施工方案
- 外国语入学分班考试真题
- GB/T 18029.7-2009轮椅车第7部分:座位和车轮尺寸的测量
- FZ/T 01034-2008纺织品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全套完整课件)全版
- 【优秀】脑膜瘤护理查房课件
- GB∕T 3480.3-2021 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第3部分: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 社区居民信息登记卡
- 小金库治理-PPT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