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1.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1.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1.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1.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 欣赏绿藤的形象,学习作者写景过程的拟人手法,赋予景物“性格”“气质” 。(2)通过分析“我”爱绿又囚绿的情感变化,以及我与绿藤之间的矛盾冲突,多角度思考,把握文章的主旨。(3)理解作者对生命、希望、爱和幸福的热爱,对坚贞,永不屈服的精神的敬仰,进而理解作者面对日伪审讯时做出的心灵选择,并从心底敬仰陆蠡。【重点】通过对文章表层常春藤被囚前后不同的生长风貌的分析,达到对内在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的理解,进而自行概括文章的主旨。【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课时】一课时教学设想孙绍振说:“人文精神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一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把文本当中潜在的人文精神分析出来,是语文教师的艰巨任务。”囚绿记,这一篇散文语言秀美蕴藉,初读后,我深感主旨的难懂,于是我去查了教学参考书,自己感觉书上理解的主旨有拔高之嫌,并且经不起推敲。我没有办法去给学生揭示一个我自己心里都不信服的主旨,我想我有责任把这一篇经典中深藏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这时候我又想到了孙绍振老师的书名作细读中反复谈到的解读文本的方法:还原法,矛盾分析法,比较法。我认为这一篇文章正好可以用矛盾分析法,文中的“我”爱绿,视绿为友,但是他却“囚绿”,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分析好了这个矛盾,就找到了揭示文章主旨的办法。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自行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合作交流,并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诵多形式的读对语言进行品味,并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抒情句和议论句,让学生从文本中自发归纳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同时,为了贯彻新课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计划将散文的一些学习方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教学过程一、抒情导入 “你对自然科学有广博的修养,对文艺有丰美的天赋,你的脚可以行走数百里的山路,你的手可以锻铁,会打开别人无法开启的瓶子,而同是那一双手,又善画画并弹奏钢琴。你是一个言行一致的好教师,一个诗人,有时又是一个会计或事务员”这是雨田在期待你回来的文章里写给陆蠡的深情的文字。陆蠡,比起鲁迅、巴金,我们还不是很了解,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囚绿记去认识一下他吧。 二、预习解决,由题入文,整体把握:1、基础积累陆蠡(l) 管窥蠡测 (l) 涸辙(zh )淅沥(x ) 猗郁(y)移徙(x ) 婆娑(su) 瞥见(pi ) 蕈菌(xn )急不暇择(xi ) 揠苗助长(y ) 2、题目往往是我们披文入情,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钥匙,本文题目为囚绿记,请同学们速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1: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对应题目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得绿赏绿囚绿释绿思绿) 2、相对应的段落分别是哪些呢?请同学们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得绿 第二部分(57):赏绿 第二部分(811):囚绿 第三部分(1213段):释绿 第四部分(14):思绿(学习心得1:散文学习方法之一:由题入文,整体把握内容。)三、感受形象,细品情感 阅读经典,需要一颗宁静的心,细细咀嚼,让文字的每一个音符都滴落在我们心间,让它无限的意义走动在我们的血脉与灵魂里。 1、在刚才的整体把握文章的时候,我们很清晰地感知到作者对绿的无限喜爱,而绿只是一支常春藤,此时你有什么问题产生? (学生提出: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要回答每一个问题,都不能凭空去猜,而要紧扣文本去分析,这个问题文章有没有相关语句在回答呢? (第5段说运用极富情感的句子回答了这一问题。)2、教师范读第5段,学生齐读第7段,学生勾画重点语句。语文天生浪漫,语文天赋激情,而语文的浪漫和激情就藏在精巧灿烂的汉字中间,而品味浪漫的语文,激情的语文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朗诵,朗诵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接下来,就让我试着给同学们朗读一下这一段文字吧,请同学们边听边勾画出表明作者喜绿原因的语句。学生读句子,归纳原因。 (绿色是宝贵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因为那绿能陪伴着我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正是绿让作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在这个小小的公寓里,他找到了精神上的知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有了“绿”他孤单却不寂寞。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绿”由衷的喜爱之情。此时回头看文章的标题,你又有什么问题产生呢? (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喜爱绿可为什么又要囚绿呢?) 这是非常矛盾的事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的行为,文中有无交代?请同学们默读第8到11段,勾画出相关语句,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更接近,更亲密;二是出于他们难以理解的一种“魔念”爱它就想占有它,囚禁它,自私而偏执的爱)4、 绿枝被作者囚禁在屋子里,它是否就像一只小鸟,在为作者作无声的歌唱呢?被囚的绿枝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齐读读第9到11段,勾画相关语句,回答这一问题。 (1、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外面长得更快;(2、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3、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5、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和作者同样的举动,到小溪边,小河沟去抓小蝌蚪,然后爱得不行,把它囚禁在瓶子里,我们多么爱小蝌蚪啊,可是小蝌蚪却在小瓶子静悄悄的死去了,常春藤最后也枯死在作者的小屋里了吗?没有,作者最后珍重的释放了它,为什么作者要珍重地释放绿?放了后时隔一年,还要深情的怀念绿?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读最后3段,其它学生边听边勾画句子。 (1、 客观上,“我”要离开北平;主观上,“我”是爱绿的,囚绿并不是想要伤害它,最终也还是因为爱,不忍让绿条彻底枯死,于是放绿,还真诚地祝福绿。怀念绿。)(学习心得2:散文学习方法之二:分析景物形象,抓住抒情句和议论句,理解作者的情感)4、 小组探讨,挖掘主旨1、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此时,我们分明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绿的由衷的赞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题目改为“赏绿记”或者“喜绿记”?请同学们小组交流。 (不能,(1)文章的脉络中唯有“囚绿”最能体现作者复杂的心情,作者爱绿,但这种爱后来变得自私、偏执,所以他把它囚禁了起来。囚禁后才发现这样的爱是不能带给绿以生机,所以他又出于爱,释放了绿。这里充分反映了作者曲折复杂的内心。(2)用“囚绿”更能凸显绿的性格特点,它不光是生命、希望、爱和幸福的象征,它还倔强、坚贞,永不屈服。)2、 那么,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这篇文章的主旨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回答这一问题。教师点拨:在概括主旨之前,我们要首先要选准角度,这篇文章的角度无非就是这三个:从绿的角度,从我的角度,从我和绿的矛盾关系的角度。到底哪一个角度最好呢? (从绿的角度:对绿的赞颂:美好纯洁的形象,倔强、坚贞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从我的角度:揭示了“爱的悖论”,自私的爱可能给对方一种囚禁,既会伤害到对方,也让自己得不到所爱;从双方的矛盾冲突上看:揭示了一种哲理,真正的爱不应是自私的,不能妨碍对方的自由发展,自由才是生命的根本。)(学习心得三:散文学习方法之三:选准角度,概括主旨)5、 课内练笔,拓展提升1、相由心生,请同学们细看陆蠡的照片,凭借你良好的感知,你感觉陆蠡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坚定的目光、紧抿的嘴唇,传递了他坚强甚至倔强的性格,以及地道山乡人的质朴;整齐的发型,端正的西服,又透着几分书生才子的儒雅。十岁时,他被人视为“神童”;上大学时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身后却留下了“绝代散文家”的美名。 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战期间,他负责出版了十几种进步丛书和抗日刊物。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押解到汪伪政府所 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 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假设陆蠡在临刑前,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被北平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挚爱的绿友, 六、课堂总结:1、写景散文学习方法:散文学习方法之一:由题入文,整体把握内容。散文学习方法之二:分析景物形象,抓住抒情句和议论句,理解作者的情感)散文学习方法之三:选准角度,概括主旨2、 文章小结 在历史的长河里,你年仅34岁的生命太过短暂,犹如昙花盛放在漫漫的夜色,犹如流星划过浩浩的星空,然而正如烟花粉身碎骨换来夺目的灿烂,你高贵的灵魂,你秀美蕴藉的文字也以坚韧的姿态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古圣贤所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你当之无愧!3、全班齐读巴金的怀念陆圣泉最后一段结束课堂。 是的,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像骨头似地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然而就在这样的中国,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们有一天读到圣泉的书,知道圣泉的为人,明白他的爱和恨,那么他们会爱他敬他,他们会跟着我们呼唤他,呼唤他回来,呼唤那个昙花一现的崇高的心灵重回人间!7、 作业布置写一个景物片段,把你或喜或悲的感受融入其中。八:教学反思: 囚绿记,这一篇散文语言秀美蕴藉,初读后,我深感主旨的难懂,于是我去查了教学参考书,自己感觉书上理解的主旨有拔高之嫌,并且经不起推敲。我没有办法去给学生揭示一个我自己心里都不信服的主旨。孙绍振说:“人文精神不是简单的教条,而是一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把文本当中潜在的人文精神分析出来,是语文教师的艰巨任务。”我想我有责任把这一篇经典中深藏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这时候我又想到了孙绍振老师的书名作细读中反复谈到的解读文本的方法:还原法,矛盾分析法,比较法。我认为这一篇文章正好可以用矛盾分析法,文中的“我”爱绿,视绿为友,但是他却“囚绿”,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分析好了这个矛盾,就找到了揭示文章主旨的办法。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自行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合作交流,并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诵多形式的读对语言进行品味,并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抒情句和议论句,让学生从文本中自发归纳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同时,为了贯彻新课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计划将散文的一些学习方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在具体教学中,我把我的问题跑出来之后,很多学生就在思考,并且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