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PPT课件_第1页
伤口护理PPT课件_第2页
伤口护理PPT课件_第3页
伤口护理PPT课件_第4页
伤口护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应用甘肃省人民医院金明霞 1 内容 伤口愈合概念伤口护理发展史伤口湿性愈合原理湿性环境愈合优点临床应用 2 3 05April2020 ColoplastAcademy WoundManagement 了解皮肤 人体最大的器官 占体重的16 约4 5公斤 全身皮肤面积约有7600cm2 容纳了人体约1 3的循环血液和约1 4的水份 pH值为4 5 5 5 是弱酸性 厚度 0 04mm 眼睑部 到1 6mm 手掌 脚掌 3 伤口愈合 伤口愈合是指由于致伤因子的作用造成组织损伤后 局部组织通过再生 修复 重建 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4 正常伤口愈合过程 伤口收缩与止血清除坏死组织 炎症期 增生期 修复期 成熟期 肉芽组织形成 上皮化 毛细血管逐渐减少新生纤维组织转型 目前国际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创伤修复过程分为 各阶段间既有区别 又有相互交叉覆盖 构成了一个复杂而连续的生物反应过程 5 伤口的护理 伤口处理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开始 早在石器时代 人类就留下了对伤口处理的记载 6 伤口的护理 18世纪以前 伤口护理主要依靠经验多半使用自然物品 如动物皮毛 蜂蜜 植物叶子 甚至粘土 砂 雪 十八世纪末期是干燥伤口愈合观念的开始 蜂蜜蛛网古埃及纱草纸中草药 7 伤口愈合发展的历史 19世纪 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使用干性敷料覆盖伤口 以保持伤口干燥 避免细菌感染 成为主要的伤口护理原则 开创了干性愈合的先河 8 干性环境 愈合环境差 创面局部脱水 形成结痂 阻碍上皮细胞爬行 生物活性物质丢失 愈合速度减慢 9 伤口湿润环境愈合理论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有关研究发现 伤口环境对伤口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有2个重要的发现 1 1958年 Odland首先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水疱破溃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伤口愈合发展的历史 10 2 1962年 英国动物学家伦敦大学的Dr George Winter在 幼猪皮肤的浅表性的上皮形成速度和瘢痕形成 的研究中发现 用聚乙烯膜覆盖猪的伤口 其上皮化率增快了1倍 他首次证实了与暴露于空气中的干燥伤口相比 湿润且具有通透性的伤口敷料应用后所形成的湿润环境中 表皮细胞能更好地繁衍 移生和爬行 从而加速了伤口愈合过程 11 1 2 清除坏死组织是伤口愈合的第一步 湿性环境下 坏死组织被水合而释放纤维蛋白溶酶以及其他蛋白溶解酶 这些酶能水解坏死组织 有利于清创 蛋白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都是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 能吸引免疫细胞的伤口移动 加速清创过程 湿性环境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伤口湿性愈合原理 12 研究证实 相对低氧的状态下 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最快 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生长因子 使血管形成加速 从而加速肉芽的形成 使伤口愈合时间缩短 由于湿性环境常常在闭合性敷料下面形成 伤口局部的微环境常常是低氧状态 维持伤口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13 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酶活性的发挥均需水作介质 因此 湿性环境能保护细胞和酶的活性 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1 细胞在湿润环境下移行速度加快 2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14 保留渗液内的活性物质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 15 降低感染率 16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 伤口湿性愈合 适度湿润的环境 密闭的环境 17 湿性环境加速伤口愈合 湿性界面 不增加感染机率 创造低氧环境 促进毛细血管生成 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并发挥活性 不粘连新生成的肉芽组织 更换无痛 减少更换次数 缓解创面疼痛减少瘢痕形成 防止痂皮形成 有利于纤维蛋白及坏死组织的溶解 18 湿润环境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 Turner报告持续的湿润治疗使病人伤口面积缩小明显加快 大量肉芽组织形成并可见上皮快速再生 Knighton也发现应用封闭敷料密闭伤口后 伤口基底床保持湿润状态且形成低氧环境 在此综合作用下刺激毛细血管生长和再生 成为肉芽生长的基础 1992年 Wheeland的研究也表明湿润环境下不结痂 而结痂会阻碍表皮细胞迁移 因为细胞的迁移主要从创缘开始 而结痂迫使表皮细胞的迁移绕经痂皮下 从而延长了愈合时间 19 湿润环境愈合理论在我国应用现状 湿润环境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在我国医疗界尚存争议 有人认为封闭伤口会使伤口化脓 更易感染 因此坚持暴露疗法和干燥疗法 但也有人提出湿性疗法较干燥疗法能更快地促进伤口愈合 当前更多人采用折中的办法 半暴露疗法 当然 不同的伤口需要遵循不同的伤口处理原则 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0 哪种敷料最好 21 如何正确的选择敷料 根据渗出量选择敷料的吸收能力根据创面大小选择敷料尺寸根据创面深度选择辅助敷料种类根据局部创面决定是否减压引流或加压包扎根据创面位置选择敷料的形状 薄厚根据皮肤耐受性选择敷料的粘性强度 22 伤口护理 水合变软 清除腐肉 促进肉芽生长 肉芽形成 提供适宜环境 促进肉芽生长 渗液管理 上皮生长 提供湿性环境 保护新生组织 23 清创胶 藻酸盐敷料渗液吸收贴 溃疡贴透明贴 伤口愈合的不同时期 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不一样 进而对护理需求和敷料的选择也不相同 不同的愈合阶段 24 常用新型敷料的种类 水凝胶敷料 清创胶泡沫类敷料 渗液吸收贴新银离子敷料 藻酸盐银藻酸盐敷料 藻酸盐填充条 藻酸盐片状敷料水胶体敷料 溃疡贴 透明贴 水胶体油纱 25 1 没有一种特定的敷料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