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doc_第1页
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doc_第2页
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doc_第3页
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doc_第4页
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书之人范用,阅读答案 兰州一中xxxx-1高三年级 语 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注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军民不能自养者 养:疗养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B.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C.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D.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叫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4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4分) (2)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3分) (3)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3分) (4)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7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 , 。 (2)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3) 论语中孔子说:“ , 。”论述了学习与思 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4)庄子逍遥游中用“ , ”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 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 爱书之人范用 xx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 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 B.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受尽了折磨。 C.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该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D.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 E.范用从出版社的打包、收发等杂务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工作70年,造就了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 (2)为什么范用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范用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魅力?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分) (4)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8分)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 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B.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 C.在xx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央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犹如空谷足音,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中 国国土的战例,让人们对那段中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有了更多地了解。 11.下列各句划横线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 ! 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 ,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 。 A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B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毁于一旦 C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D前功尽弃 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兰州一中xxxx-1高三年级 9月月考试题 语 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军民不能自养者 养:疗养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B.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C.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D.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叫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南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4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4分) (2)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3分) (3)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3分) (4)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7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 , 。 (2)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3) 论语中孔子说:“ , 。”论述了学习与思 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4)庄子逍遥游中用“ , ”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 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 爱书之人范用 xx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 xx届人教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 单元测试(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丁西林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物理系主任。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自己的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 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一位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他 作为一位戏剧作家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 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他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个性,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