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地理学1、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内容。2、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3、 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指导生产布局、经济增长来源的解释、对经济学的意义。4、 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及贫富差异问题。5、 区位: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6、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7、 区位条件:即区位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属性、资质。8、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9、 区位因子和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是相对区位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而导致的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相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而造成的生产条件的不同,所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10、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杜能圈(由里向外):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11、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重点(1) 运费指向论 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原料区位)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市场区位)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和消费地都可以(自由区位)(2)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3) 集聚指向论12、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即假定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为满足中心性需要,就会形成中心地商业区位的六边形网络。13、 克氏认为中心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1) 市场原则和中心地系统(市场原则是建立中心地系统模型的基础):任何一个中心地都有与6个和自己相同等级的中心地为邻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为其高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克氏中心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其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三是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2)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间点3)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14、企业增长的原因:经济规模、内部交易、技术优势和竞争激励15、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以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16、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17、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产品周期理论和折衷理论18、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以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19、区域产业分类:三次产业分类、产业功能分类和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20、产业功能分类: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将其分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大类。21、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中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22、产业功能分类中还包括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 支柱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这类产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23、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24、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增长及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25、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26、增长极特点:在产业发展发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27、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28、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胡佛-费舍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9、区域经济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30、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31、经济区的类型: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综合经济区 经济类型区:是指内部经济活动特征相似的经济区 部门经济区:是指由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经济区 综合经济区:是指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32、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学说、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极化-涓滴效应:北方(经济发达区)对南方(经济欠发达区)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极化效应体现:(1)随着北方的发展,南方的要素(劳动力、资金)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2)在国内贸易中,北方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3)南方本来可以向北方输出初级产品,但如果南方的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有所上涨,那么北方就有可能寻求进口。这样南方生产力收到压制。 涓滴效应体现:北方吸收南方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初期,极化效应大于涓滴效应,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 33、梯度推移学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梯度推移学说是建立在产品周期理论基础上的。梯度推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 反梯度推移论:区域的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次序不能完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而应该主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来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条件又具备,那么,不论区域处于哪个梯度上,都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优先开发。 34、中心-外围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因多种原因在若干区域之间会有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他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