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2020年语文中考一模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宽敞 狼藉 奔驰 再接再厉B . 渊博 踌躇 挺拔 深恶痛绝C . 真谛 倔强 温馨 直截了当D . 急燥 慷概 诅咒 一愁莫展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 , 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B .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C .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D . 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B . 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完善并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C .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D . 这篇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4. (2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怎样才能接近实际?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A . B . C . D . 5. (2分)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B .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C .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D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56分)6. (6分)近日,某市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1)【老师在行动】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请你拟出下联:_。(2)【你也在行动】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用“网络微课”资源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7. (5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文/朱永新,有删改)(1)请指出第段所论述的分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2)请指出第段所论述的分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3)第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第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5)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段中A,B两处,并说说理由。(6)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段中A,B两处,并说说理由。(7)文章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8)文章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9)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10)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段的作用。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8. (12分)名著阅读与口语交际(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_(填人名)的作品,其中描绘了汤姆在山洞历险中以风筝线引路的方法拯救了女孩_(填人名),体现了他聪明勇敢、足智多谋、行侠仗义的角色。(2)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做什么?为什么他最后选定当海盗?(3)口语交际:你的同学张明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后,也准备象汤姆一样离家出走、闯荡世界,你知道此事后,说说你是如何劝张明放弃这个想法的。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9. (14分)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瑴、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攮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国人咸苦之_冯妇攮臂从国人出_(2)下列句中的“于”与“求冯妇于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 . 欲报之于陛下也C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 . 受地于先王(3)翻译句子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感悟?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六、 默写 (共1题;共6分)11. (6分)古诗文默写。春潮带雨晚来急,_。(韦应物滁州西涧)_,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赵翼的论诗中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的诗句是:_,_。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12.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3D打印的革命性3D打印源自100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具体地说,人们首先需要通过电脑对实物进行扫描或直接创建一个三维设计图,再通过3D打印机对这个立体原型进行“切片”,一层一层地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将原材料按切片数据层层叠加,直到最终成型。3D打印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3D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墨”,而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小到一只耳环,大到体积庞大的工程零件、器具,只要获得了原始的模型数据,3D打印机都能将这些东西精准地复制出来,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钻头、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打印之后,必将会使社会制造业迅猛崛起。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3D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多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格局。其实,众多的3D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3D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设想一下,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文/王飞跃 梁晓辉 有删改) (1)根据本文介绍3D打印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2)“3D打印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中的划线词语“基本”能否删除?为什么?(3)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4)3D打印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除文章所举的例子外,请你再举出两个生活方面的具体例子。13.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微阅读”似乎一下子火了起来,讨论的人也很多,杂七杂八的话语夹杂其间,好像是微阅读就是很低层次的阅读,算不上是深度阅读。猛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但仔细想想,可能这不仅是一种误读,更是对阅读的理解有点偏差。在“百度百科”上,对“微阅读”的定义是: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代表微阅读。等车时,习惯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喜欢戴上耳机“听”小说;陪老婆逛街,看电子书打发等待的时间,如果有这些行为,那说明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阅读的忠实执行者了。当然,这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微阅读,在我看来,却大有讨论的必要,微阅读所表现的形式固然是短、快,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甚至于跟阅读专家的阅读理念相比,也不差,也有深度。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跟书友赵国栋兄聊天,他说他的女友总觉得他读文艺的书,不读实用的书,就是吊儿郎当,甚至是一种不务正业。拿这种态度来说微阅读也是合适的。之所以这样说,或许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微”的缘故。但这个“微”是相对于宏大的一个概念,微,细小,那种日常,却也是阅读的一部分,假若我们把阅读切割成不同的种类,肯定会发现,阅读的分类固然可以多元化,但到底掺杂了很多有意味的东西,即便是微小,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微小,也能见证大千世界。微是精华,是对世界的仔细观察,这就好像日本的文化,在大家都向往宏大叙事的时候,对细微生活的关注却同样精彩。另外,细微主义的流行也说明了对细微生活的关注是大有必要的。在文学上,法国作家菲力普德莱姆被称为“细微派”大师,他的宗旨是“细微之处见乐趣”,在选材上关注细小题材,其第一口啤酒曾获得1997年度“格朗古西耶大奖”。有比较认为,“细微主义”首先体现在篇幅上,德莱姆作品的典型长度译成中文大概千字以内,颇像中国明清的尺牍小品。法国评论界常常提及德莱姆继承了普鲁斯特的传统,二者的确都够“细腻”,但是普鲁斯特能把一块小玛德莱娜点心铺衍成洋洋万字的篇幅,是以繁复为美,德莱姆却是该收手时就收手,是以简洁为务。那么,这一种“微”,在我看来,也很有价值。在阅读这回事上,不同的人群具有的阅读口味很显然也是有差异的,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就好像莫言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他的好评还真是如潮,没读过他作品的人一定去读一下,作品一定得收进语文教材中去,莫言一下子成了文学大师。但“诺奖”不过是代表了一种文学标准,如此对待,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方式,毫不客气地说,如此跟风才是浅阅读,是对阅读文化的一种反叛。我倒觉得对肤浅的读者而言,不管其阅读的方式如何,阅读的内容怎样,因为识见的不高,自然是只要读到时髦作品就觉得遇到了文学大师。对这样的读者,我想,也只能站在旁边笑笑,不忍破坏他心中的偶像,到底是阅读的内容差一点好一点关系并不是很大,只要是一直走在阅读的路上,想来早晚会抛弃那些肤浅的作品。由此我想到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看到这样的态度,真是觉得好笑。自从两年前关注微阅读以来,一直觉得微阅读在这个时代很有必要。这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对阅读文化的不同理解,也可能是对这个文化消费时代缺乏应有的识见,总会拿老眼光看新问题,自然看不出多大的名堂。(原载现代阅读2015年第4期)链接一:浅阅读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浅阅读的消费指征是:快速、快感、快扔,与传统阅读相比,它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它符合大众流行文化的一切基本品质,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工业化的大生产所带动的浅阅读虽然为人所诟病,但它的出现和流行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摘自搜狗百科,有改动)链接二:微阅读微阅读令我们摆脱了许多生活中的“垃圾时段”。我们不再需要用玩手指头来消磨等候的时光,任何场合、任何时刻,我们都能掏出一只小仪器,轻松地营造起只属于一个人的阅读空间。这种“闹中取静”的心境其实相当怡然自得,不过这种心境不知道何时会被打断,何时才能继续。所以,我们的思维得像Windows7那样擅长窗口切换,又得像移动硬盘那样拥有超大记忆体。(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链接三:相关评论微阅读主要传递信息,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也与现代人“开机化生存” 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文本的短小、迅捷营造了一种令人备感舒适的微阅读氛围。但是微阅读只是提供了过去没有的一种阅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文本,也不能替代其他阅读方式。微阅读不仅普遍深入认知能力尚不广泛的青少年群体,更以高科技赋予的“便利”和“海量”渗透到都市人业余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微阅读不是一种颠覆,而更像一次推动,或许,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可成为激发新文体的动力。今天的“微阅读”,或许会催生“唐诗”类文体,留下当代的生活记忆,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当下在“微阅读”盛行之际,有人因其对经典文学作品支离破碎的阅读表示不满,其实不然,“微阅读”往往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广泛普及与提升,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朋友圈、公众号等方式,阅读专业人员对各种经典进行观点摘要深入浅出的诠释,这种类似导读的形式满足了一些文化层次相对不高的人群对国学经典的仰慕与求知欲望,更让传统经典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接近读者,即传统经典以微小阅读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摘自网络,有改动)(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借短消息、网文等随时随地进行的快餐式阅读就是真正)的微阅读。B . 微阅读等于浅阅读是一种误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微阅读也是深度阅读。C . 作者认为对细微生活的关注是大有必要的,以简洁为务的“微”,也很有价值。D . 微阅读因表现形式短、快,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微”,忽略其内涵却包罗万象。(2)下列对“微阅读”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微阅读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阅读方式,值得推广。B . 微阅读将催生“唐诗”类文体,留下当代生活记忆,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C . 微阅读使思维像Windows7那样擅长窗口切换,像移动硬盘那样有超大记忆体。D . 微阅读可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广泛普及与提升,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3)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的原因。 (4)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材料链接一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与传统阅读相比,它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5)“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八、 材料作文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贮酒工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地勘掘进工实操任务书
- 液化天然气操作工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货运汽车司机实操任务书
- 石灰煅烧工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电容器制造工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试宣传标语及口号集锦
- 乳品浓缩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制鞋工职业技能模拟试卷含答案
-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员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德勤:2025“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产品散热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湖北省黄冈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 撤资合同范本:投资撤资协议书
- 医保drg付费课件培训
- 口腔护士试题及答案
- 羊水栓塞护理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口算题大全(全册完整) (一)
- 起搏器植入患者护理查房
- GB/T 6003.2-2024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2部分:金属穿孔板试验筛
- 初中数学北师大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A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