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深度解析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深度解析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深度解析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深度解析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度解析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成都十二中(川大附中) 陈志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考命题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高三复习应该怎样应对这个挑战呢?我们认为,深度解析2012年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原来高考应考有章可循。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高三学生制定复习方案的依据: 一、考查内容: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1.2012年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中外古代史部分):试卷考点选择题非选择题全国大纲卷文化常识,工商业政策,古典文学,经济政策。南越王墓与岭南历史。全国课改卷土地制度,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经济的发展,宋明理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重农抑商政策,古罗马法。王莽改革。北京卷重农抑商政策,中枢机构设置,中外名著对比。百家争鸣,中西地图用途比较。天津卷元朝对外交往,军机处,罗马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山东卷法家思想,唐三省六部制,山东经济,宋朝“重文轻武”。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福建卷古代文字,古代城市,古代商业。评述康熙帝。安徽卷古代书法,唐朝官吏的选拨,北宋商业,经济重心南移,罗马法。孝文帝改革。广东卷农耕,汉至元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科举制度,程朱理学。浙江卷墨家学派,古代婚姻,草市,史学研究方法,康熙帝尚儒目的。孔子、老子、李贽、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四川卷科举制度,手工业经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农业特点表现与成因。2.2012年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卷考点选择题非选择题全国大纲卷历史人物李鸿章,近代不平等条约,通讯方式的影响,改革开放。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全国课改卷张謇办厂,民主革命道路探索,新中国五年计划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变迁。(1931你和1946年国民政府组织变化,道光帝禁烟政策)北京卷二鸦背景,近代学习西方认识的变化,中国近代政治变革,南昌起义,新中国外交。近代南通经济发展,孙中山经济思想。天津卷近代中国思想的变化,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新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山东卷国民革命运动功绩,建国初期外交。严复的思想。(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福建卷辛亥革命成果,五四运动指导思想,新中国外交。先进中国人救国、富国探索。安徽卷近代钱庄的变化,张勋复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孙中山五族共和,新中国民族关系。广东卷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届全国人大。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中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及原因。浙江卷近代物质生活时尚变化,抗争大后方工厂变化,抗美援朝期间的生产。康有为、严复思想,辛亥革命意义。四川卷中华民国的建立,史学观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维新思想。洋务运动,改革开放。3.2012年全国主要高考文综卷考点统计(世界近现代史部分):试卷考点选择题非选择题全国大纲卷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二战期间英苏关系,美苏冷战。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全国课改卷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工业革命,中西文明碰撞,德国赔款问题。北京卷西方政治经济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法国大革命,第二国际建立。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甘地经济思想。天津卷工业革命的动力,资产阶级代议制,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德国)。山东卷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斯大林和罗斯福的经济运行模式,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福建卷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英国经济,斯大林模式,近代的世界科技成就,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安徽卷工业革命,美国联邦制,金砖国家的经济。文艺复兴。广东卷宗教改革,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外社会生活的变迁。浙江卷工业革命的推动与学科分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供应学派。英法资产阶级代议制。四川卷资产阶级代议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美国农业现代化。根据以上考点统计,不难发现,从历史阶段看,近代史最重,现代史次之,古代史相对较少;从模块来看,必修一、二、三、选修的分值大约是4:3:2:1;从知识点来看,相对集中在古代中国的制度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外交、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尤其是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全球化、国际格局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演变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反映等。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率和教材各模块间的均衡,对同一知识点变换角度反复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考生在复习策略上要狠抓主干知识,建议考生在第一轮复习按教材顺序,第二轮复习按“通史+专题+热点”的模式,特别要注意不同模块知识的整合,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整合教材,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线索清楚。通史如先秦时期可分先秦时期的政治、先秦时期的经济、先秦时期的文化来建构知识体系。专题复习要重点关注九大主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希腊、罗马古代的民主、法制;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生活近代化和思想理性化;西方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和外交;中苏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世界市场的形成;现代西方经济模式、经济的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和世界的科技文化。二、命题视角:以新的史学范式为引领。从新的角度审视历史过程,是传统历史学习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锤炼学生整合历史知识,深刻理解历史事物的过程;更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能力的需要。综观今年的历史试卷,都明显体现了新史学范式在命题中的渗透。所以,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也要注重不同史学范式的综合运用。 【例1山东卷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考生要了解“现代化”这一史学范式的基本内涵,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北洋军阀的混战导致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国民革命运动消灭的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上扫清了当时中国近代化最大的阻碍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除此之外,广大高三考生还要了解另外几个史学范式的基本内涵:革命史范式、文明史范式、全球化范式、社会生活史范式、生态史范式、心态史范式等。 三、呈现方式: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历史思维能力。 几乎全国各地高考试卷,都无一例外大量使用报纸通讯报道、场景照片漫画、人物言论摘录、诗歌谚语民谣、曲线图表数据、英文俚语典故、电影戏剧名著、研究设计想象等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例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以人物言论摘录切入,创设出新的情境,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动的经济现象,B项正确;ACD项题干无从反映。【例3天津卷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新课程理念在例2和例3中得到全面呈现。其表现之一就是试题以材料题为主,命题不直接考查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而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铺垫下的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通过呈现新的材料,创设新情境,寻找设问新切口,以新问题的面目呈现出来,试题与课本“若即若离”,内容源于教材,答案在于理解。体现了课改的课程观。这种命题方式要求我们在日常复习中,要毅然改变传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要转变知识落实的角度,改单纯背记结论为理解结论,还原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初步掌握利用材料、运用证据、让事实说话的历史思维习惯。四、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新课程强调,中学历史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人文素养,强调通过历史学习树立起现代的价值观念。历史试题引领的价值观主要是以下内容: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世界意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船既遇难,船长督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小艇既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穆然无有喧哗者【例4四川卷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这反映出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 B C D【解析】命题者对本题的考查设计真是匠心独运,新课程理念在本题中得到充分展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上述人文素养的学生能正确应对。题干中“介绍两个月前”说明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图中文字“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仅能反映出美国的公民教育的成就和妇女地位变化,不能反映民国初期的中国,试题反映的应是其倡导人性向上,因此,正确选项为A五、测试目标:凸显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考查。新课程把历史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随着命题技术的提高,命题者对后两个目标的考查已经运用自如,这要求我们的考生要自觉在这三个目标的复习中训练自己。考生除了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关注文史常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加强对史学理论知识掌握,加强培养自己对图表类试题进行准确、完整地解读的能力。【例5福建卷 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1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历史计量学是一门将经济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特别是经济史研究的交叉学科。所有的政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社会史,而对社会史的最终分析,只能是计量史。因为应用于社会史研究的资料必须以精确的有关社会结构、社会变化过程和社会经济事态的知识为前提条件,绝不能是“脱离实际的”或“非社会性的”。统计表格的题目,要从纵横两方面看,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斯大林推行的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在56年以后排除D。答案:C【例6北京卷 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中国近代以来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其中题目材料就认识到西方之所以强大,不只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且发展近代科学技术。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后,“本末”是一个词;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用”后,“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表明中国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故选B项。【例7四川卷18】 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 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解析】本题以抗日战争为载体,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解题要从西方列强对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来分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36年是采取中立政策,A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正确。六、切入方式:隐性或显性介入时政热点。试题以历史材料考查考生对社会现实中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关注,重视历史的现实性和时代感,突出地反映了历史学科强调“学以致用”,也体现了历史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彰显了公民素养教育;考查的角度基本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例8浙江卷 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本题直接植根于当前中日关系这一重大热点,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例9四川卷 13】右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