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汇报材料  _第1页
国学.汇报材料  _第2页
国学.汇报材料  _第3页
国学.汇报材料  _第4页
国学.汇报材料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国学.汇报材料国学立品,培养有民族根基的青少年河北蔚县蔚州镇东关完小国学经典教育经验汇报屈晓峰各位领导,大家好!根据县局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安排,我将东关完小开设国学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妥之处,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我汇报的题目是:国学立品,培养有民族根基的青少年。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孟子、诗经、唐诗、宋词、汉文章,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等等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就没有资格说他懂得什么是“中华民族”!今天的青少年缺的并不是知识,他们往往只记住了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不知道培根还有一句名言:“知识在书本之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却在书本之外”;现在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我们学校开设国学启蒙教育,主要目的是弥补2/9这方面的缺失。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富有特色的多元化教育,而多元化的教育又需要多元化的办学。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随着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的发展和竞争力只有在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才具有优势。创办特色学校就成了学校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竞争力的途径,而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和基础,学校文化建设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所在。所以,办好一所学校,就需要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这才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标志,也是追求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长久之计。东关完全小学建校20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勤奋团结、求真务实”的办学风格,让每一位从东关完小毕业的学生都要养成“朴实、勤奋、进取、拼搏”的良好品格。如今站在教育现代化的前沿,走向课程改革的纵深,我们努力思考如何将20多年来积淀的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探寻一条既传承中华文化之精髓,又适应当代儿童少年发展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我们认为学校文化特色应该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中寻找和建立。东关完小建校以来3/9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之根基,需要传承并发扬光大。而现实课程的推进,已要求学校不能再单纯的传授知识,需要落实“三维”目标,培养人文教育。根据教育局小学教育“办特色、强素质”的要求,东关完小制定了“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基点,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形成完善人文教育特色”的办学思路。我们的人文教育特色定位是:以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滋养人和塑造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完整人格的人。实质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教育尊重生命,关注人的精神,培养高尚品德,塑造健全人格。这一特色文化的实施以国学为主要平台,辐射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我们就是要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圣殿,用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修身、立德,培养健全品格,塑造有民族根基的中国人。我们就是要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儒雅大气、感恩孝敬、诚实守信、仁爱友善、勤奋进取的良好品质。我们的具体做法分为两步:一、引领学生走进国学经典,净化心灵,培育道德。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校开设国学启蒙教育的校本课程,并且分年级编写了教材,4/9一年级为三字经、二年级为弟子规、三年级为笠翁韵对、四年级为千字文、五年级为论语1六年级为论语2,每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国学启蒙教育精讲课。二是每天早晨课前10分钟学校统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这段时间里面各班级的语文教师都要组织本班的学生集体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篇章由语文教师在学校规定的内容里面自行选择,学校低年级段的诵读内容为: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中年级段诵读内容为弟子规笠翁韵对千字文唐诗三百首;高年级段诵读内容为弟子规论语宋词唐诗三百首以及其他中华传统美文。对于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我们致力于把它上成生动有趣的“读经课”,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总结提炼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法,比如低年级的拍手诵读法,中年级的配乐感情诵读法,能者领背法,高年级的情景再现诵读法等。这些别开生面的诵读形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学校还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诵读竞赛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质量。国学经典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道德培育的育人课。诵读只是一种形式,目的在于涵养学生性情,提高道德修养,丰厚文化底蕴。我们要求国学经典教育在教学中要做到两结合,一是必须把5/9国学启蒙教育校本课程的精讲课与日常诵读活动相结合,对于我们的学生毕竟这些国学经典篇章是陌生的,有些篇章中的词句学生仅仅通过诵读是不能够深刻理解的,我们要求国学启蒙教育校本课程教师要上好每一节精讲课,这些教师的课前备课功夫要做足,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要找到最科学、最合理、学生最容易接受理解的注释,要把国学经典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讲解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理解到这些篇章的文化精髓,再通过每天的诵读记忆巩固这些经典篇章。二是必须把日常诵读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天的诵读要与儿童的叙事心理相契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想象,提高道德的敏感性。所以,在低年级段,教师们将每天的诵读课链接了美德动画故事,中外童谣等内容,设置了“明镜台”“反光镜”等活动项目,让学生与生活中的美德亲密接触,规范道德行为。比如,在弟子规学习中,分版块,分主题进行教学,落实养成教育。在“入则孝”单元中,孩子们用“反光镜”与自己对照,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在经典中找到了正确的做法。一些顽皮的孩子经常犯错误,惹父母生气,在学习了弟子规以后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后,表示要像弟子规中所说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去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中年级段,教师链接了童话故事、6/9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以“我学经典”为主题定期举行班会,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国学经典中的美德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在高年级段,教师链接了中华美文中的散文名篇、经典影视等,启悟学生心灵,引导学生以“经典伴我行”论坛辩论、演讲等形式,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要求学生在周六周日收看百家讲坛中国学专家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的精辟论述,让学生多方位,多渠道领悟这些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二、引领学生践行经典,涵养大气,塑造人格。要让学生以中华文化修身立德,必须让国学经典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践行,让国学经典“制乎外,养其内,行诸外”。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国学教育的系列活动。例如:结合国学启蒙教育教材,举办励志、爱国、孝行、礼仪、勤学、交往等内容的主题队会;开办“校园环境,我的责任”“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等国学主题思想论坛。其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的系列教育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系列教育活动是国学经典教育的一个衍生,它以国学经典7/9中的传统美德作为思想依据,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了遵守纪律、文明礼仪、团结友爱、勤奋学习等四方面的行为规范。我们组织学生在全校开展了“怎么样做才是文明礼仪好少年”大讨论,让学生诠释“好少年”内涵,明确做“好少年”的目标。在班级中设置“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日常行为习惯记录表,有专人负责记录本班同学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期末对每个班级评选出“遵守纪律标兵”“文明礼仪标兵”“团结友爱标兵”“勤奋学习标兵”进行隆重的表彰,为他们颁发奖状,将他们的事迹材料、照片在学校的橱窗里面进行展示,以表扬鼓励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校园墙壁上还张贴了荀子论语等对于学习、励志、做人等道理的经典篇章和语句,并在傍边加上了白话文的注释,让学生能够看得懂,以此提示全校的师生都要学经典,学做人,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在这一系列国学教育活动的熏染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品格和文明儒雅的气质,课间文明玩耍,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校园里面到处呈现出师生互敬、生生和谐的氛围。我们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诵读古诗文,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现在国学经典教育在我校已形成8/9了一项“文化运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诵读队”,所有的教师每天都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主动担负起了传播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我们的宗旨是“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我们倡导的育人境界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意思是: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行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用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近三年,我校每年通过“读书节”的启动仪式,组织师生“诵读经典、表演经典”,节目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我校的校本课程国学启蒙教育深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并先后获得“市校本课程研发优秀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