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课堂设计.docx_第1页
复习课课堂设计.docx_第2页
复习课课堂设计.docx_第3页
复习课课堂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课课堂设计化学组 韦璟【课堂设计片段1】:钝化的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两个角度(金属和酸)复习钝化,(知识与技能)2 通过分析和实验认识钝化的本质,认识钝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通过澄清概念,学习化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过程与方法)3 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事例进行分析,并体会掌握知识者对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背景:高三学生对“钝化”的知识概念很熟悉的,金属:铁、铝;酸:浓硝酸、浓硫酸,但对机理迷惑不解。课堂设计:情境创设1重读课本复习:第58页,段落一: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段落二: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passivatian),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反应,因此,浓硝酸浓硫酸可贮存铝制容器中,亦可用铝槽车运输问题1:钝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说明理由。学生甲:物理变化,因为“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反应”学生乙:化学变化,因为“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多数同学在讨论后似乎都倾向于钝化是化学变化,但好像都没什么把握,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都会用充满希冀的眼神望向老师。老师肯定这是两种不同的角度,从金属表面看,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从整体看,“似乎是反应停止了”。学生丙突然发问:铝表面的氧化膜为什么不与酸反应?学生丁也疑惑:浓硝酸浓硫酸中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中的氧是从哪儿来的?设计意图:重新阅读课本,回顾曾经熟悉的概念,利用两段文字的异同,激发学习兴趣,制造小混乱,澄清概念, 让学生在复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激荡思维情境创设2:(讲/看)小故事钝化的发现史,揭示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路法拉第对钢铁腐蚀和防护问题的研究时,当他把一个较纯的铁块放在浓硝酸(70)里面时,注意到铁与浓硝酸并不反应;而把这铁块放入稀硝酸中,则很容易发生反应而且反应激烈。 法拉第想,稀硝酸总是可以用浓硝酸稀释得到的,浓硝酸稀释到怎样的浓度就反应了呢?他做了如下实验:先把一小块纯铁浸入盛有 70的浓硝酸的小 烧杯中(室温条件),铁与浓硝酸不发生反应;再用滴管缓慢地向这烧杯中 加入蒸馏水,(浓硝酸溶解时不放大量热,可以这样做。用浓硫酸就不行!) 直加到溶液体积是原来酸液的 2 倍,浓度约 35,铁与这稀释后的硝酸还是 没什么变化!他想: 35的浓度该不算浓了,上次用 35的稀硝酸与铁反 应,反应还很剧烈,怎么现在还没有动静呢?他查了一下实验记录,记录上分明记着上次用铁与 35硝酸实验时是很快反应的。为什么从 70慢慢降为 35就不反应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他看 着这小小的烧杯,纳闷了。他拿起玻璃棒,想翻动一下铁块,看看它是否出了什么毛病。当他刚用玻璃棒的尖端触到铁块时,烧怀里发生了异常现象那铁块像从睡梦中突 然觉醒了似的,急速地反应起来,与他记录的用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现象,没有多大差别。就这样,这种奇异的钝态和酸液变稀后经触动又会解除钝态的现象被法拉第发现了。人们称这个实验为法拉第钝化实验。问题2:科学家的研究思路是什么样的?新的研究结果缘何而来?科学家最宝贵的科学素养是什么?钝化后金属表面是什么?理论上可否与酸反应(可以)?实际上是否反应(有条件的平衡状态)?由此分析,什么样的操作可以破坏钝化?(加热、搅拌、催化剂等)设计意图:强调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实验者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手段,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澄清对概念的理解。结论:常温、钝化、金属铝、铁学习反馈:写出Fe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情境创设3:事例分析 “窨井内喷出铁锈红色的浓烟 ”9月17日下午3点左右,金华市一家废弃厂区内发生废酸泄漏。废酸从一个巨大的槽罐底部流出,大概有8吨之多,主要成分有硫酸、硝酸和盐酸,浓度为70%。 目击者张先生在现场附近发现,两侧窨井内喷涌出铁锈红的浓烟,远处的低空已经被染黄。靠近事发地婺城区秋滨街道熟溪路866号时,发现低空甚至被染红。 陆师傅报警没过多久,浓烟开始争先恐后地往外涌,颜色也从一开始的黄褐色变成了有点渗人的红褐色,映得天空暗黄。 消防队员一跳下消防车,就被空气中浓重的刺鼻味熏得连连咳嗽。 “当时路上的能见度已经很低了,我们马上分发了防化服和防毒面具。”金华消防支队江南消防大队队员马飞腾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我们当时试图接近泄漏中心的话,很可能眼睛和呼吸道都会受到严重损坏。” 为了防止浓烟伤及路人,从厂区门口大概200米远处的路段上,消防队员拉起了警戒线,“基本上把这条路封锁了。” 在一幢厂房旁边的空地上,废酸泄漏的罪魁祸首被发现了巨大的圆筒形槽罐横在已经长满荒草的地上,全身布满深红色锈迹,废酸从槽罐底部一个被腐蚀掉的管道里流出来。 而已经泄漏进入下水道的8吨废酸,采用了“中和”的方法来处理。下午5时05分,现场指挥部调来一车氢氧化钠。 “这个厂区原先是江南化工厂。4年前搬到了兰溪,这里就剩下几只槽罐,个别槽罐还留有废酸。” 废弃厂区的业主金先生表示,这些槽罐露天堆放,日晒雨淋加上酸性腐蚀,以前就曾发生过几次泄漏,但远没有这次严重。 金华市环保部门昨晚投入了20多个人力,截至发稿时,已经投放了10吨石灰,基本把危险排除。 “我们现在都还在现场进行事故的善后处理,而且要坚持将所有危险都检测并排除后,才可以结束。”晚上8点30分,金华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李荣军在现场告诉记者。 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对事故现场附近的多个路段和街道投放了3吨碱粉和6吨石灰,中和进入下水管道的废酸。 9点40分,险情已基本排除。问题3:哪些信息与我们今天复习有关?利用钝化原理,我们得到哪些便利?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