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栽培技术要点_第1页
芦笋栽培技术要点_第2页
芦笋栽培技术要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芦笋又称石刁柏,也叫龙须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不仅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为高档名贵蔬菜,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有抗癌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等也有一定疗效。近年欧美和日本市场需求较多,国内正在走俏。种植芦笋是一项出口创汇、农民致富的好产业。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土壤选择 优质芦笋生产要求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以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最好。 品种 芦笋品种很多,应选用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美国阿伯罗、格伦维智、阿特拉斯和帝王优种或荷兰实林系列品种。 育苗 针对芦笋种子外壳有蜡质的特点,播种前用温汤浸种2-3天,并轻搓种子表面,待种皮颜色变灰出现小沟纹时再更换温水浸泡,有50的种子出芽后,开沟单粒点播,每667平方米用种子08-1kg,播种深度2cm左右,表面用细沙或麦衣覆盖,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定植 芦笋苗子要在大地解冻后及早定植,起苗要多带根。定植开沟行距为18m左右,沟宽50-60cm,沟深40-50cm,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4000kg、复合肥40kg,土肥混匀,回填沟内25cm厚。一般株距30cm,每667平方米定植1200株左右。定植时要对好芽盘,低于地表10-12cm,定植后踏实土壤,立即浇水。加强管理,及时追肥浇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促进笋苗快发稳长。 栽培管理 1采前管理 3月上、中旬要清园除草,连同干株用火烧掉,防止病虫害传播。结合起垄浇足底水,及时中耕松土。初采田起小垄、窄垄,3年生时应采用机械起垄培土,一般垄底宽50cm,顶宽30cm,高35-40cm。随着株龄的增加,培土应逐年加宽。起垄后要及早施足催芽肥,一般10-15天即可采收。 2采期管理 定植后第二年即可采笋。采收期间要清除田间杂草,天旱要隔行补灌,注意合理采收,加强根株培育,增施肥料,严防茎枯病、根腐病的发生蔓延。 要高度重视科学施肥,初采田应在行间追施10-15kg667平方米复合肥;成龄田一般追肥2-3次,追复合肥30kg667平方米、腐熟饼肥50kg667平方米,以利多产优质笋。 采期应根据株龄而定,幼龄期一般只能采25-30天,成龄田采期一般可到6月下旬。采取留母茎的办法,可延长到7月下旬,注意加强母茎的田间管理。 3采后管理 采收结束后,要立即施好复壮肥,先在行间施入复合肥50kg667平方米、腐熟饼肥100kg667平方米,然后再撤垄平土,防止芽盘上升,增加养分积累,待嫩茎长出后,再浇水中耕除草,以防根系腐烂。立秋后要重施秋发肥,一般施复合肥40kg667平方米,再配合适量的生物肥料,浇好秋发水,促进地上茎快发稳长,积累丰富养分。病虫害防治 茎枯病是危害芦笋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嫩茎,严重时可造成整个田块毁灭。生产中要重视预防,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采前彻底清除所有枯茎枝叶,并用杀菌剂对土壤严格消毒;病株要连根清除烧毁,再用药剂杀灭土壤病原菌。药剂防治,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土壤消毒,也可用百可得或芦笋清涂茎,或采用苯来特或茎枯灵乳油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交替用药,连喷3次。 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灌根,效果较好。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在栽苗时要注意防治,用毒饵诱杀或地面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或辛硫磷乳油喷雾防治。其它害虫可选用菊酯类农药、bt乳剂、吡虫啉系列、辛硫磷等高效低残留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芦笋交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