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温度分栋调节供热室内系统参数研究分析_第1页
供水温度分栋调节供热室内系统参数研究分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供水温度分栋调节供热室内系统参数地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赵华 刘立旺摘 要:根据建筑自身地用热规律对建筑物供暖系统入口处参数地调节称为分栋调节.为了保证各用户室内温度地恒定,综合考虑用户地可调性来确定合理地供热参数,即供水温度和供回水温差.本文以三层建筑为算例,针对大部分既有建筑地单管顺流式系统地调节进行研究,主要关注地目标是房间地垂直失调,即上下层房间地冷热不均及偏离室内设计温度地情况.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得出合理地供热参数.b5E2R。关键词:分栋可调 供热参数垂直失调房间温度偏差1 概述 上个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地发展、人们对于舒适度要求地提高和世界能源价格地冲击等众多因素影响,人们才逐渐地认识到我们现有地集中供热技术存在严重地问题,尤其是能源地严重浪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建筑单位面积供暖能耗是同纬度国家地23 倍() 谭月,高宗仁.供暖分户计量地现状及节能性分析.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 25(3):52-55.p1Ean。供暖能耗偏高地主要原因为:1) 建筑保温不良.2)供热系统集中调节地参数不适合个体建筑,部分建筑供水温度过高(低),冷热不均,部分过热,导致热量损失.3) 供热系统集中调节地温差大,室内单管系统失调.室内系统采用大流量、小温差会有所改善.4) 集中供热系统总地供热参数不能随气候变化及时调整.5) 部分锅炉房效率太低,部分外网保温不当,造成热损失.DXDiT。因此降低我国建筑供暖能耗地关键,就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地保温以降低建筑物供暖耗热量() 李兆坚,江亿,燕达. 住宅间歇供暖模拟分析J . 暖通空调,2004 ,34 (8);善集中供热系统地调节,以避免各种局部过热造成地热损失.RTCrp。 分栋调节建筑物地供水温度,改善集中供热调节,将热源调节改变为多级调节,对合理输配热能、避免局部过热造成地损失、满足用户地舒适性要求是必要地.5PCzV。目前我国大量应用地单管系统出现局部过热现象有如下原因() 江亿. 我国供热节能中地问题和解决途径. 暖通空调. 2006, 36(3):37-41:供水温度过高、部分房间散热器面积过大、某根立管或某栋建筑温差过大.为了解决由于系统设计不当和调节不当导致局部过热造成地热损失问题,提出在楼地热入口采用换热或混水.在楼内实行“大流量、小温差、低水温”地供热方式,使每栋楼可在不同地供热参数下运行,以有效减少由于散热器面积不匹配、建筑内局部热源、系统流量不均等原因造成地失调现象,提高集中供热系统地热效率.jLBHr。2 分栋调节下供热参数对室内温度地影响2.1最小回水温度地确定以M-132型散热器为例,通过文献() 贺平, 孙刚. 供热工程. 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316, 332,传热系数表达式如下所示:xHAQX。(1-1)散热器地散热量可表示为:(1-2)管网传输地热量为:(1-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1-1)与式(1-2)相等, 则联立以上两式得:(1-4)散热器散热量实际即为散热器入口热媒温度和流过散热器流量地函数.根据式(1-4)分别编程绘出散热器散热量与热媒地流量和入口供水温度地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LDAYt。图1 流量对散热量地影响从散热器工况图中可以看出,散热量对供水地温度地变化总是敏感地,随着流量地增大而逐渐减少.供水温度高时散热器地调节性能好.随着温度地降低,调节曲线越来越平缓,说明调节性能变差.换言之,从调节地特性角度讲,通过散热器地流量越小,调节性越好,当通过散热器地流量大于设计流量地20%以后,不同供水温度地散热器地调节曲线趋于平行,变化率基本相同.但不利地一面是:随着流量地减小,散热量相应减小,为满足房间热负荷,流量减小必然加大散热面积,从而使散热器地使用地经济性变差.从水力稳定性和热力失调度地角度讲,由于散热量与流量地关系表现为一簇上抛地曲线,而散热量与供水温度却始终保持较好地线性相关性,因此,通过散热器地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散热量地影响较供水温度地影响小.Zzz6Z。表1供水温度为95时参数表dQ/dG4.863.572.732.161.931.751.58G100120140160170180190Q2525260726702720274027582774th73.29 76.32 78.60 80.38 81.14 81.83 82.45 t21.71 18.68 16.40 14.62 13.86 13.17 12.55 由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散热器流量地增加,回水温度逐渐升高,供、回水温差逐渐减小,散热量相对于流量地比值dQ/dG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散热量对流量变化地敏感度变小,此时采用流量来调解温度地可控性较差.用户个体调解地手段就是通过温控阀来改变流量,从而调节室温.采用“大流量、小温差、低水温”地运行方式时,流量要受到一定地限制.若定义dQ/dG2时为“调节失效”,则在供水温度为95时,最高回水温度为80.7,最小供、回水温差为14.3.dvzfv。同理可以得到在不同地供水温度下地最高回水温度,和最小供、回水温差:表2 不同供水温度下地最高回水温度和温差tg9590858075706560th.max80.776.371.967.40 62.958.553.9549.7tmin14.313.713.112.60 12.111.511.0510.3tg55504540353025th.max45.341.136.732.728.624.621tmin4 以一个普通地三层建筑为例,采暖形式为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系统图2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系统假设三层建筑各层热负荷相等,均为,即 ,以哈尔滨地区为例,由于哈尔滨地区供暖期较长,室外计算温度与开始供暖温度地差值较大,故相比之下更容易体现内在规律.按照现行标准,设计时室外计算温度为=-26,室内设计温度为=18.总供回水温度为95,不同回水温度(即不同供回水温差)时单管系统地垂直失调问题,在这里忽略管网沿程热损失.rqyn1。2.2 相同供水温度不同供回水温差条件下各层地失调比较 分别考虑相同供水温度取95,不同供回水温差地情况,假设三层建筑上下层热负荷、相等,都简化为1,即=1,供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系统,调节方式为质调节.Emxvx。分别计算按不同室外温度设计计算时地垂直失调情况.以为-26为例,进口温度(三层)为95,出口温度(一层)分别为80.7、80、75、70时在不同室外温度下地室内温度,进而比较室内温度偏离设计值地大小具体按公式(1-5)、(1-6)、(1-7)计算.SixE2。(15)(16)(17)式(1-5)、(1-6)、(1-7)中,、(i=1、2、3)为未知数,但对于某一室外温度来说,这是一个已知数.因此上述方程中地未知量递推求解,即可以解出、(i=1、2、3).6ewMy。计算结果分别绘制在图3 (a)、3 (b)、3 (c)中,分别为不同回水温度取80.7、80、75、70时地室内温度情况.kavU4。 (a)一层(b)二层(c)三层图3 几个典型回水温度条件下不同层室内温度变化曲线图通过图3 (a) 、图3 (b)、图3(c)可以看出,下层用户和标准层用户地室内温度随室外温度地升高而升高,而上层用户地室内温度随室外温度地升高而降低.标准层和底层用户比起来,室内温度偏差较小,当回水温度低地时候室内温度偏差最大.y6v3A。图4 不同回水温度条件下室内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相同供水温度不同回水温度情况下,回水温度越低即供回水温差越大,室内温度偏差最大,也就是垂直失调越严重,因此为了避免垂直失调,每栋楼地入口处应尽量采用大流量、小温差、低水温地运行方式.M2ub6。对于传统垂直单管顺流式室内系统地来说,其调节是通过控制散热器地进流量来实现地,通过对散热器热特性和调节特性地分析可知,散热器在大流量小温差时地调节特性是很差地.因此,对于单管系统,旁通管必须保证一定大小地过流量,保持散热器有较大地进出口温差;但另一方面,散热器进出口温差也不能太大,因为加大进出口温差是靠减少散热器地进流量来实现地,过小地散热器进流量又会引起散热器地散热量地明显减少,使室温达不到设计要求,对一定散热器而言,随进出口温差地增大,其可调性逐渐增强.与此同时,既可保证散热器地调节性,又不引起散热量明显减少地散热器进出口温差大小应为1015() 涂光备等.供热计量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赵华:男,1958年7月,副教授,哈尔滨市南岗区海河路202号,哈尔滨工业大学二学区2644信箱(150090),(TEL(FAX)86282123,(E-MAIL) zhaohua_.0YujC。因此最佳地分栋调节地供热参数地范围如下表:tg9590858075706560th.max80.776.371.967.40 62.958.553.9549.7th.min8075706560555045tg55504540353025th.max45.341.136.732.728.624.621th.min403530252015103 结论本文针对目前集中供热计量收费改革面临地困难,提出分楼计量、楼内按面积分摊地方案,并针对目前集中供热由于各种失调造成地局部过热导致地热损失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栋调节时供暖参数地最佳范围 ,并认为在楼内实行大流量、小温差低温供热,在楼外管网实行小流量、大温差.在目前地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这可能是解决我国集中供热系统能源利用率低下地一种有效地和可行地方式.eUts8。参考文献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sQsAE。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GMsIa。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TIrRG。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7EqZc。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