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在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会解答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3、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单元教学重点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竖式的书写学情分析学生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会列竖式计算。数量关系方面,一年级已经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学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相差关系的知识结构。教 案 首 页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主备人教学课时授课时间学情分析学习基础学生在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曾经接触过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初步知道算式里的“加号在前先算加法,减号在前先算减法”。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学习困难预测 “连竖式”的写法,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分析“分竖式”把两步计算列成两个独立、完整的竖式分别进行。这样的竖式学生已经掌握。“连竖式”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先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竖式,再把第二步计算接着前一步的得数写,把两步计算的竖式连成一体。学生以前没有用过这样的竖式。课标要求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算术卡片、课件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从左往右计算19+27+26 90-25-28=1 9 9 0+ 2 7 - 2 54 6 6 5+2 6 - 2 8教学反思教学得失细节陈述归因分析改进措施教 案 续 页(第 课时)目标达成教学流程补充修改时间分配1、 创设情境激发质疑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 13-5= 18+7= 86-4= 64-40=(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同学们在干什么?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大家吗?师板书: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当学生提出“一共折了多少个?”时出式问题卡片2探究交流: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2)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1 9 +2 7 4 6 +2 6 7 2 师:同学们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你喜欢哪一种呢?2、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46+25+17 37+28+193折了这么多的船。同学们的功劳可真大啊,现在把它们分发给小明25只,小红2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剩下的船,学生通过实践经验得出可以先算出分掉的船,再求剩下的船。4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师引导比较不同,小结方法三、实际应用尝试列式。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3、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师: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口算第一位同学折了19个 第二位同学折了27个 第三位同学折了26个 1 9 4 6+2 7 +2 6 4 6 7 2计算还剩多少只?竖式计算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2课堂练习设计基础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当堂达标反馈达标检测题目题号抽测人数达标人数百分比归因分析作业设计必做预估时间完成时间选做预估时间完成时间教 案 首 页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主备人教学课时授课时间学情分析学习基础学生在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曾经接触过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初步知道算式里的“加号在前先算加法,减号在前先算减法”。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学习困难预测 学生不会照“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再加26”“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减33”这样表述。教材分析例2计算38+42-33,教材已经写出38加42的竖式,要求学生完成这一步计算,并接着进行第二步计算。学生可以在第一个竖式的旁边,写第二个竖式,也可以接着第一个竖式在它下面用连竖式进行第二步计算。课标要求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学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得失细节陈述归因分析改进措施教 案 续 页(第 课时)目标达成教学流程补充修改时间分配(一)复习准备1板演262538= 701826=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2口算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8188=(二)学习新知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2、尝试列式。启发提问:(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用竖式怎样计算?小结性提问:(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试一试”的一道题(1) 60-38+40=(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3题。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5、想想做做第5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让学生说图意。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3 84 28 0-3 3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课堂练习设计1基本练习1、练习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当堂达标反馈达标检测题目题号抽测人数达标人数百分比归因分析作业设计必做预估时间完成时间选做预估时间完成时间教 案 首 页课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主备人教学课时授课时间学情分析学习基础一年级下册已经教学了“已知两个数各是多少,求它们相差多少,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学习困难预测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属于相差关系的问题,是一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中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的问题。教材分析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相差数的含义。例题问题情境是:芳芳穿了12个彩珠,小军穿了8个彩珠,用什么办法,让两串彩珠同样多,这个问题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课标要求以及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学难点移多补少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得失细节陈述归因分析改进措施教 案 续 页(第 课时)目标达成教学流程补充修改时间分配一出示例3课件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反馈交流三种摆法(1)增加法 (2)减少法 (3)移多补少二巩固练习1、 提高练习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比较(1)和(2)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课件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学生读题审题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课堂练习设计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当堂达标反馈达标检测题目题号抽测人数达标人数百分比归因分析作业设计必做预估时间完成时间选做预估时间完成时间教 案 首 页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主备人教学课时授课时间学情分析学习基础一年级下册已经教学了“已知两个数各是多少,求它们相差多少,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学习困难预测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属于相差关系的问题,是一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中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的问题。教材分析例题呈现儿童做花的情境,其中小英做了11朵,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呈现出的情境学生乐意接受、能够接受。教材鼓励学生根据图中的条件,提出问题:小华做了多少朵?小平做了多少朵?教学时应该注意到,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一。课标要求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得失细节陈述归因分析改进措施教 案 续 页(第 课时)目标达成教学流程补充修改时间分配一、复习旧知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2、解决第1个问题。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3、解决第2个问题。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