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秋天的联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本课汇集了关于“秋天”的六首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二:与姊妹艺术相结合由秋天的色彩联想到乐器和人声的色彩,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感受人声的美妙音色,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教学目标三:能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色唱歌曲红叶和土风舞,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红叶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教学目标四: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能完整地填充并创作秋天这首儿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分析与教法本课的主题是“秋天的联想”内容较多,建议整合成四部分来设计课堂教学。(一) 学唱并创作歌曲秋天秋天是色彩斑斓的,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她会带给人们许多的喜悦和遐想。秋天这首儿歌旋律短小精干,虽有七段歌词但都很简洁,十分上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因此建议本节课可以把学生在户外寻找到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带到课上,结合演唱和创作秋天的教学内容,将音乐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现象、大自然的景象、美术色彩充分融为一体。教法:1看一看、说一说:学生们共同分享在户外寻找到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如:树叶、果实等,结合课本上的四幅色彩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说“金色的秋天稻麦飘香”即参与第八页的活动。2找一找、唱一唱: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老师提示下,走出课堂到教室的户外去找一找秋天。老师带上自己的口琴或口风琴或竖笛或一只小铃鼓及“我们迎接秋天到,秋天来到了”的歌词卡片,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秋景:秋高气爽、树叶变黄了、风一吹满地落叶积累创作素材。然后师生围坐在草地上开始学唱秋天,老师以小乐器伴奏或清唱,十分简单的两句“同头异尾”的旋律,学生很容易上口。注意最后两小节 “4 2 1 7 | 1 |”的音准。3编一编、演一演:采取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办法学习和编创歌曲。后面几段歌词由学生自己分组填词演唱,再互相给予评价。唱会后还可以借鉴“丢手绢”的游戏方法来做“找秋天”的游戏,巩固这首歌曲。把“手绢”丢在同学身后,改成把“秋天”带到你的身边为拓展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变换主题如“冬天”“春天”“夏天”进行创作。这一练习可作为家庭作业来安排,请爸爸妈妈参与评价。(二)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这是两首异国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红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歌曲,降E大调4/4拍子。歌曲结构为a+a+b+a,第二、四乐句为第一句的变化重复,而在对比句加上二部和声更加衬托出漫山遍野的枫树红叶的多姿多彩。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红叶的欣赏、对秋日美景的赞美和留恋。歌曲演唱速度平稳,使人联想到身穿和服、脚穿木屐、典雅含蓄的日本女性在缓慢行走观赏美景的形象。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捷克民歌,F大调2/4拍子。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它由六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三乐句是严格地向下模进;第四、六乐句是完全重复;第五乐句是歌曲的对比乐段。歌曲中使用“特啦”这一很有特点的衬词,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教法:1.听、想:复习歌曲秋天引出这两首歌的教学。倾听两首歌曲的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2.议、填:说说这两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再比较歌曲的不同之处,把两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节奏等填入下表。歌 曲情绪速度力度节拍演唱形式红叶优美慢弱4/4合唱土风舞热烈快强2/4齐唱3.唱、析:建议用两到三课时来学唱这两首歌曲。歌曲红叶:这首歌要重点把握一个“美”字,歌曲用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烘托出“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可让学生在歌唱中找一找这些关键的词,体会美的意境。生源差的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演唱的要求,只唱单旋律不唱二声部,要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歌曲土风舞:这首歌曲和红叶恰恰形成鲜明对比,整个音乐充满了欢快火热的气氛,重点则是一个“舞”字。(1)听歌曲,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2)找出行进规律完全相同的旋律唱一唱,即学生唱拍每一句的前两小节,老师接后两小节。老师的接唱要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如“粮食呀”、“愉快呀”、“跳舞呀”、“到处呀”,这样学生对歌曲的难点节奏X X X 就很容易掌握了,再师生交换位置演唱。(3)模唱对比乐句“3 . 1 | 55 50 |”和重复乐句,整首歌就很好掌握了。4想、动:学会歌曲后,可让孩子们商量着完成课本中15-16页的活动练习。先“动脑”想一想,这两首歌曲因选择怎样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来更好地演唱;再“动手”拍拍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带给自己不同的体验,自编动作随音乐跳起来唱起来。(三)听听、看看、画画1. 陕北民歌秋收陕北是民歌之乡,民歌浩如烟海。家喻户晓的蓝花花走西口五哥放羊赶牲灵等都是陕北民歌。经贺敬之填词的秋收、张寒填词改编的边区十唱、安波填词的拥护八路军等革命歌曲更是陕北民歌中的杰作。陕北民歌秋收为小调民歌,旋律短小、起伏动听,衬词的应用很有特色。原词有多种,有歌唱节日的,有歌唱一般生活情节的,也有讲述一段故事的。现在流行的这首词是40年代初贺敬之重新填词的。由于歌词结合得很自然、合理,便一直这样流传开了。附歌词:九月里九重阳哎、秋呀秋收忙,谷子呀那个糜子呀哎、铺呀铺上场。红个旦旦的太阳哎、暖呀暖洋洋,满场的那个新糜子呀哎喷呀喷鼻香。 新糜子场上的铺哎、铺呀铺成行,快铺好那个来打场呀哎来呀来打场。 你看那谷穗穗哎、多呀多么长,比起了那个往年来呀哎、实呀实在强。多亏了毛主席哎、多亏了共产党,丰衣呀那个足食呀哎、喜呀喜洋洋。 2. 丹麦民歌丰收之歌丹麦地处北欧,农牧业发达,素有“欧洲食品库”之称。本民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歌曲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结构短小、方整,节奏鲜明、简洁,由大三和弦分解构成的音调朴实精炼而不失明快活泼,抒发了人们热爱劳动、喜获丰收的愉快心情和宽厚助人的感情。欢快明朗的歌声反映了丹麦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正因为如此,歌曲长久以来赢得人们喜爱而传唱不衰。附谱例:3.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秋第三乐章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约1675-1741)巴罗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它属于标题性音乐,分别称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已经在第6册给同学们欣赏过了;夏则出乎意料之外,表现出夏天的疲乏、恼人;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三乐章表现猎人秋日狩猎的音乐主题很有特点,为本课欣赏的内容(3/8 1511|1511|1543|2 2 2|);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 教法:1唱丰收歌:复习歌曲土风舞表现捷克人民载歌载舞庆丰收的情景,导入新课。2听丰收曲:教师可采取这样的设问:想了解咱们中国农民是怎么庆丰收的吗?请结合画面欣赏陕北民歌秋收。随歌声哼唱体验当时的幸福情景。3演丰收景:根据丹麦人民豪放开朗、能歌善舞的风俗特征,在欣赏丹麦人民的丰收之歌时,可采取这样的提问:听着音乐,结合画面,你能想象丹麦农民庆丰收的场景吗?如果你被他们的欢乐所感染,请你和他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跳,自由做律动。4画丰收景:让同学们谈一谈对两首丰收歌的感受,结合第三首曲子的欣赏,边听边找画、配画。5赏丰收曲:重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秋”的第三乐章。初听,感受到什么?唱一唱它的主题3/8 1511|1511|1543|2 2 2|复听,数数主题出现了几次?并为它寻找一幅插图。再听,自创动作配合音乐主题进行表演。(四)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声音色彩,这就是音色。而人的歌喉也是一种最为自然的特殊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无伴奏合唱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只充分发挥人声特征尽情演绎的一种合唱形式,它是合唱艺术中的最高形式,不仅需要高难度的作曲技巧,而且需要一定的声乐演唱水平和条件,如细致的音色、均匀协调的声部关系、灵敏的力度变化和音准、清晰的吐字等。牧歌是流行于内蒙东部的“长调”民歌的代表曲目之一,它主要在放牧时演唱,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和抒情诗般的意境。歌曲采用五声调式,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单乐段结构,曲调开阔悠长,节奏舒展自由,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草原牧民对家乡由衷的赞美。许多作曲家为动人的旋律所倾倒,沙汉昆曾将其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瞿希贤则把这首优美动人的民族歌曲改编成了无伴奏合唱。回声是拉索众多的声乐作品中流传最广最优秀的曲目之一,驰名中外。它以一组小型合唱追随大型合唱的形式作相隔一小节的模仿、呼应,并通过和弦的变换的转调,塑造了空旷、宁静的山谷的回声效果。歌词中采用很风趣的自我对话,有时是歌颂回声,有时又明知故问地向回声询问问题,直到回声告别和祝愿,音乐形象生动、活泼而有趣。教法:1自画秋天的色彩:前几节课我们尽情地感受了秋天的美好,听唱了一些关于秋天的歌曲,下面可请同学们用颜色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还可以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随意画)。2联想乐器的色彩:启发学生把美术表现的秋天色彩,牵引到乐器音色的听辩上,由视觉到听觉加以感受。播放大提琴、双簧管、小号、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和图片,老师小结“什么叫音色”。3听辨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为形容音色的两个词语“嘹亮”、“清脆”找到合适的乐器(小号和三角铁)。4享受人声的美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而人的歌喉也是一种最为自然的特殊的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请同学欣赏纯人声演绎的两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回声,真切地感受到人声的美妙与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对合唱和人声的兴趣,同时又自然过渡到本课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的讲解。5了解人声的色彩:童声、男声(高中低音)、女声(高中低)。为避免枯燥,每讲一种都配一个演唱片段,使学生真实体验而又记忆深刻。6分辨人声的类别: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