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试卷(1-2)D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试卷(1-2)D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试卷(1-2)D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试卷(1-2)D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试卷(1-2)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试卷(1-2)D卷一、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认识和做法不合适的是( ) A .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 . 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C .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 . 水资源很丰富,且有水循环,所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 (2分)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地球上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B . 我国淡水资源缺乏C . 凡澄清、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纯水D . 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3. (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 . 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02的情况下,产生的0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 . 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04 , 产生的H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 . 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人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2与NaOH溶液质量m1的关系4. (2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过滤B . 溶解C . 取固体药品D . 蒸发5. (2分)下列关于溶液、浊液的说法: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全正确6. (2分) 下列叙述中,说的不是天气的是( ) A . 今天的气温突然降了下来B . 近几年绍兴的冬天好像温暖了许多C . 看,天上飘着好多的云啊D . 现在空气中好像能挤出水来7. (2分)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 . 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B . 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C . 风和日丽D . 今天气温10208. (2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是由氧气与氢气组成的B .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C . 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就可饮用D . 水的沸点可能是979. (2分)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 .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的液体C . 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D . 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10. (2分)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20时的饱和食盐溶液,一段时间后,发现萝卜变软,而坑里液体的体积增加。下列有关这一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萝卜变软的原因是细胞吸水B . 变化后的液体仍是20时的饱和食盐溶液C . 液体体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D . 20时,将少量的食盐加入到变化后的溶液中还能溶解11. (2分)下列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火车轨道 B . 锅炉水位计 C . 拦河大坝 D . 用吸管吸饮科 12. (2分)下面是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用吸管吸牛奶是利用了嘴的吸力B . 水电站的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 . 水从自来水管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D . 鸟能在空中滑翔是由于受到浮力的原因13. (2分)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 . n的数值是12C . 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D .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4. (2分)下列四个情境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 A . 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B . 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C . 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D . 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15. (2分)2018年12月15日天台天气预报:中雨,降水量8毫米-12毫米,西北风2级,全天气温7-12,当前相对湿度95%。对这段天气预报理解正确的是( ) A . 当日平均气温是 9.5B . 西北风是指东北吹向西南的风C . 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D . 降水量是指雨量筒中水的体积16. (2分)对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B .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造的C . 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 . 地铁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的是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17. (2分)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中有一栏目常给中小学生介绍一些科普知识,其中有一期介绍了一种叫“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连,B 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的B . 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C . 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D . B球内装较多红墨水,可以减少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18. (2分)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B . 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C . 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 . 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19. (2分)物块在空气和浸没在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物块受到的浮力是2牛B . 物块的体积是210-4米3C . 增大物块浸没的深度,测力计示数仍为1牛D . 物块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20. (2分)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B . 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C . 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D . 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二、 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共7题;共20分)21. (2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 (2)B 层的名称是_。 (3)A 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 A . 距离地面近B . 水汽和固体杂质少C . 对流运动旺盛D . 气温随高度增加不断升高22. (4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_。 带来水汽 调节气候 增加光照 输送热量(2)下列有关图乙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 实验中A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A、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 21;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3)在甲乙两种现象中,水都发生了变化。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_(填“物理” 或“化学”,下同)变化,在乙中水的变化属于_变化,在乙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 23. (2分)装热水的保温瓶,盖紧瓶塞一段时间后,常常发现瓶塞不易拔出,此现象表明,此时瓶内气压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5Pa,瓶口横截面积为10cm2 , 拔出瓶塞至少用10N的力,则瓶内气体的压强是_Pa(不考虑瓶塞的质量和受到的摩擦力)24. (3分)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是_;降水、云、雾等主要天气现象 都发生在大气层的_层。 25. (2分)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部放一个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向容器中倒水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和物块受到的浮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2cm时,物块的状态为_(填“沉在底部”“悬浮”或“漂浮”),物块的密度为_kg/m3。(g取10N/kg) 26. (3分)从海水中结晶的食盐一般混有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上述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1)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 (2)加入BaCl2溶液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杂质 (3)以上方案不够完善,应在过滤后增加一个步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 27. (4分)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在_时,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3时A物质饱和溶液降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 (3)若A中有少量B时,采取 _的结晶方式提纯A (4)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用A、B、C表示) 三、 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共3题;共22分)28. (8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是我市初中学生科学实验的考查内容之一。请你仔细阅读并结合平时实验的实际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若要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下述仪器组合有 (填字母编号)。 A . B . C . (2)配制(1)中食盐溶液需要进行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通过计算,配制上述食盐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15g,水85mL将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把固体氯化钠直接放在左盘上称量,然后倒人烧杯中用量筒量取85mL水,倒人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全部溶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好标签在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操作失误的步骤是_(填序号)。(3)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29. (8分)为了测量大气压,某同学选择的器材有注射器1个、1N重的钩码10个、刻度尺和细线。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如图甲所示;b.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顶端,排尽管内空气,再用橡皮帽将小孔堵住;c.在活塞下端悬挂钩码,当加到5个钩码时(如图乙所示),活塞并没有被拉下来,当挂上第6个钩码时,活塞刚好被拉下。(1)注射器的容积是_mL; (2)测量到的大气压为_Pa; (3)有同学认为,当加到5个钩码时活塞没有被拉下来,是因为活塞与注射器壁之间有摩擦力,与大气压无关。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试设计一实验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_30. (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量简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水的体积/cm3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排开水的体积/cm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N 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2)实验步骤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适量”两字的要求是_。 (3)小潘同学认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下列能成为她的理由是 。 A . 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B . 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C . 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四、 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31题4分,第32题6分,第33题8 (共3题;共18分)31. (4分)风是永不枯竭的能源。自古以来风能就受到人们的青睐,帆船、风车都是对风能的利用。现在,由于电能的广泛利用,风力发电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为提高捕获风能的效率,叶片设计是风力发电机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叶片截面制成图甲的形状,当风以图乙所示的角度流经叶片时,叶片会按_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由于远海的风能资源更丰富,海上发电必定会向远海发展。远海发电机需安装在漂浮式基础上(如图丙),若它们的总质量达11200吨,则漂浮式基础的总体积至少需要多少米3?(海水密度 取1.0103千克/米3) (3)传统的火力发电不仅会释放各种大气污染物,而且效率不高,每生产1千瓦时的电能需要消耗标准煤约0.4千克。若功率为30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工作24小时,相当于替代标准煤多少吨? 32. (6分)下表列出了硝酸钾与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1020406080100硝酸钾的溶解度/g13.320.931.663.9110169246氯化钠的溶解度/g35.735.836.036.637.338.439.8(1)现有含 123g 硝酸钾与 18.1g 氯化钠的混合物,高同学设计一实验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操作过程中不考虑额外水的损失)。 A.加热溶液至 100并恒温蒸发浓缩。B.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加热溶解。C.将溶液降至 20,过滤得到析出的晶体,将所得晶体洗涤并干燥。该除杂的正确操作步骤顺序是_(填字母)步骤 A 中为确保无晶体析出,溶液中至少要保留_g 水,在此前提下,最后最多可得硝酸钾晶体_g。降温后所得晶体_(填是/否)为硝酸钾纯净物,若是则需要 g(上空填“否”就不用回答此空)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