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认识历史学科是知识性学科,是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七年级历史课本以历史科学为基本素材,坚持历史教育的严肃性。全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尽管篇幅有限,还是适量增加了翔实、准确、与文字相配合的插图、地图,使历史教学更直观可信,更方便有趣。通过真实的图片及“自由阅读卡”“动脑筋”等栏目将许多传统的难点和疑点化难为易。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涉及的民族问题较多,讲述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七年级历史课本精心选材,科学阐述,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和各民族的历史。如第3课“远古的传说”,增添了黄帝、炎帝的“发明传说”(第13页),就在教材中成功地写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第一笔。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9397页),把民族间的发展与和平相处归为主线。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深浅适度,循序渐进地讲述了各民族间的进步及其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样,就使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教育落在了实处。七年级历史课本还把一部分历史规律的发现、历史观点的总结、重要人物与事迹的归纳与评价,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些很适合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符合了探究创新的时代精神。七年级历史课本努力实现严谨的科学性与教育的实践性之间的有机统一。在单元题目上,用“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等,使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文化类课文中,用“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夏商西周)、“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春秋战国)、“汉字的演变”“活跃的学术思想”等标识,准确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轨迹。加之图文并茂,有利于进行生动形象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教育。即使是传说或古迹的运用,也恰当地将科学与思想的教育贯彻其中。如“导入框”设置如同文章的引言,多以科学论据开头。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用“从猿到人”的科学理论导入(第1页)。使人置于书中确有其事的妙用。这样做不仅破除了上帝造人的神话,又为理解远古社会的人类做了铺垫。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用考古发掘的种种器皿诠释出“我国原始农耕是怎样开始的呢?”(第7页),实际上意在阐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题目以“和”先于“战”,以及在呼和浩特的青冢昭君墓故事后,引出董必武“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的诗句,都点出民族的团结与共同发展的主题(第71页)。生动的故事配以精美的插图和想像画,更给学生留下喜欢教科书的第一印象。七年级历史课本还注意结论性历史知识的教育作用。在尽量减少空洞的议论和结论式的语言的同时,对该明确的结论决不含糊其词,避免以往历史教科书由于错读或误解造成的疑惑和争论。如,“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第3页);“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第7页);“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第34页);“人们测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第40页);“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第86页);这些结论科学、恰当、简洁。教学当中,我力求引用书中的结论,并用准确的语言结合书中的图展示给学生,还尽可能多的运用历史地图册,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