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社会保险业务手续办理培训资料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其目的是 使劳动者在因年老 伤残 生育 死亡 失业等原因 丧失劳动能 力或中断就业 本人和家属失去工资收入时 从社会 国家 获得 物质帮助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是以其对社会履行了劳动 义务为前提的 国家推行社会保险事业 即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 社会责任 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社会保险集聚了多数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力量 建立社会保险基金 加上政府的资助 对丧失劳动能力和暂时失去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给 予物质上的帮助 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社会保险制度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人 的一生 生 老 病 死 伤 残 在所难免 社会保险为在生产中 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者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解决了靠个 人和家庭难以解决的困难 保证了劳动力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之一 是劳动者在年老 丧失 劳动能力 退出劳动领域后 对其基本生活给予经济保障的一种社 会制度 一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 2 国有企业 城镇集体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城镇私营企业及其 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凡在 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城镇私营企业及其职工和个体 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以及与各类企业 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 同的农村转移劳动力 都应贪污按规定参加由政府统计表组织的基 本养老保险 缴纳基本养老费 二 养老保险参保方法 一 各类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后 30 日内到社会保险机构办 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 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申报携带 1 营业执照副本原件 复印件 事业单位提供编制文件 驻郑 办事处登记证及相应证件 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携带 民办非企业单 位登记证 等 2 组织机构代码证 副本原件和复印件 3 法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4 本单位在册职工花名册 盖章 二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在职介办理 参保人员需是郑州市 户口 无人事档案 无固定工作者 每月 5 20 日办理参保手续 参保者应携带 1 身份证及户口本原件 复印件 2 灵活就业人员从申请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当月起开始足额缴纳 基本养老保险费 但不得以向前追溯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参 保缴费后 应当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能在同一缴费年度 3 内实现按规定划转或累计划的 不得跨缴费年度再行补缴 三 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与缴费比例 一 缴费比例 一 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不 含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下同 仍然按照本人缴费基数 的 28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其中 单位缴费比例为 20 个人 缴费比例为 8 二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 从 2007 年 7 月 1 日起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统一按本人缴费基数的 20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 缴费基数 二 企业职工个人缴费基数 从 2007 年 7 月 1 日起 企业职工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 结合企业申报情况 统一按当地 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60 300 进行保底 封顶确定 凡未申报或未按要求申报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按当地上年度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其缴费基数 三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 为使政策平稳衔 接 对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采取过渡期的办法 过渡期内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可以在当地上 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范围内选择确定 其中 2006 年 7 月 1 日 2007 年 6 月 30 日已经确定的缴费基数不再变动 2007 年 7 月 1 日 2008 年 6 月 30 日可在 70 250 范围内选 4 择 2008 年 7 月 1 日 2009 年 6 月 30 日可在 80 200 范围 内选择 2009 年 7 月 1 日 2010 年 6 月 30 日可在 90 150 范围内选择 2010 年 7 月 1 日后统一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lOO 作为缴费基数 凡未申报或未按规定和要求申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 员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按上述规定 以对应缴费年度 当年 7 月 1 日至次年 6 月 30 日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最低缴费工 资确定其缴费基数 四 缴费基数一经确定 今后不得对该缴费年度的缴费基数申请 变更 五 在企业就业的人员由中介机构管理档案代理缴纳养老保险费 的 按照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有关政策规定缴费 四 养老保险手续的办理 养老保险开户连带工伤 社保机构办理业务时间 每月的 5 20 号 节假日不顺延 办理养老保险的转移 增加 减少 退休 等手续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制式表格 一 养老保险的新增 没有档案女职工不能超过 40 周岁 男 50 周岁 有档案的女职工不能超过 45 周岁 男 55 周岁 填写 郑 州市职工社会保险登记表 一式两份 加盖公章 携带参保人的身 份证 复印件 劳动合同及有关资料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审核 二 养老保险的停保 本人提出申请注明原因 单位负责养老 5 保险业务的专管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出具停保相关资料 包括 解除劳动合同 个人辞职申请 单位下文除名 辞退 解聘等 填 郑州市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停保登记表 一式三份 到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业务窗口主管人进行审核办理 三 养老保险的恢复 以往已有养老保险缴费记录 且处于 停保状态 用工单位养老保险业务专管员携带签订的劳动合同到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 填写 郑州市职工恢复缴纳社会保险费登记表 一式三份 到有关部门办理 四 养老保险间断 个人间断时间不愿意补缴养老保险费的 需本人写出放弃申请 方可办理养老保险接续手续 五 养老保险的市内转移 转出 转入缴费单位养老保险专 兼 管员进行填写 郑州市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通知单 一式 四份 并加盖转出 转入单位劳资公章后 审核办理 六 养老保险的市外转移 凡外地进郑须填写职工调动表 经双方单位和劳动部门同意并 盖章办理有关手续 1 市外转入 包括省社保局和机关事业社保办 首先把转 入统筹机构的全称及开户行和账号提供给对方 调入单位养老保险 专 兼 管员到社保机构查阅转移基金到帐后 将市外转入所有手 续附上本市新增表交社保经办机构主管人窗口审核办理 2 市外转出 包括省社保局和机关事业社保办 索取转入 地社保经办机构全称及开户行和帐号 填写 郑州市职工社会保险 6 基金转移单 交社保经办机构主管人窗口审核办理 七 养老保险跨区转移 包括市属县 市 1 由调出单位养老保险专 兼 管理员填写 郑州市职工跨区 流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表 一式五份 分别到跨区转移职工的调入 单位以及调出 调入 工作单位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加盖公章 并由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管人窗口最后办理调进手续 2 跨区通过代理机构转移的个人需要提供如下资料 1 代理手册 2 代理合同书 3 统筹发票 4 身份证原件 5 邮局存折 代扣协议 6 个人最新基本情况信息查询单 3 办理跨区转移时还须携带本人档案 跨区转移表 结算单等 资料 五 退休人员享受待遇及手续的办理 一 办理退休手续需个人准备的材料 1 个人 申请 2 身份证复印件 2 份 3 一寸免冠近期彩色照片 4 张 黑白照片 2 张 4 职工档案 5 到指定的银行开立养老金社会 化发放个人存折并复印一份 6 提供本人现家庭住址 邮编 联系 电话 二 企业 单位 申报退休准备的资料 1 填写 社会保险关系停保登记表 并打印本人缴费个人 基本情况信息资料单 2 填写 企业职工退休 退职 审批表 一式四份 郑州市 7 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情况信息表 和 养老 金社会化发放登记表 3 打印出 郑州市企业职工月基本养老金标准明细表 一式三 份 4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5 退休后档案转移 到市统筹办社会化服务科领取转移表 填 表盖章后将档案整理好 一同报送社会服务科 三 养老金计发办法 参保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男 60 周岁 女干部 55 周岁 女 工人 50 周岁 缴费年限 含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是养老 保险制度建立时 对国有企业职工在过去的工作年限 包括军龄 和养老保障权益的一种确认方法 也是新老制度衔接的需要 并非 人人都有视同缴费年限 其工龄按政策规定是可以连续计算的 累 计满 15 年 在 2007 年 1 月 1 日后办理退休手续的 其基本养老金 按下列办法计算 1 1995 年 1 月 1 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简称新人 无视同缴 费年限 其基本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个人帐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参保保同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 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2 1 个人帐户养老金 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帐户储存额 本人退休年 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2 有视同缴费年限的 基本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个人帐户养 8 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计算办法同上 过渡性养老金 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计算过渡性养 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1 3 3 2007 年 6 月 30 日以前参加本市养老保险 2007 年 1 月 1 日以后退休的 视同缴费年限发生在 1994 年 12 月 31 日以前的简称 中人 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 个人帐户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 金和过渡性补贴组成 4 2007 年 7 月 1 日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者由其他统筹地 区转入本市统筹区划域的人员 退休时不计发过渡性补贴 5 参保人员退休 退职时缴费年限累计不满 15 年的 不发给 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终止 其个人帐户累积资金一次性 支付给本人 缴费年限累计多满 1 年 另发给 1 个月生活费 不满 1 年的按 1 年计算 生活费标准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6 参保人员男不满 60 周岁 女工人不满 50 周岁 女干部不 满 55 周岁提前退休的 每提前满一年 减发过渡性补贴 5 但因 工伤或按特殊工种规定提前退休的 不减发过渡性补贴 7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 件是 男年满 60 周岁 女年满 55 周岁 缴费年限累计满 15 年 其 中 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能保缴费达 10 年 含视同缴费年限 以上 且累计缴费年限满 15 年的女性参保人员 从事灵活就业 2 年 以上的 经本人申请 可以选择在 50 55 周岁之间办理退休和领取 养老金手续 9 8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到达规定退休年龄可以向 后延长缴费年限 豫政 2006 29 号文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 业人员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后 如果缴费年限累计不满 15 年的 本人 自愿 可以向后延长缴费年限 最多不超过 5 年 但不得以向前追 溯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其中 一部分人通过延长缴费 可以 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 这样有利于保障他们退休后的基本 生活 四 退休职工死亡待遇 1 退休人员死亡后个人帐户中未领取完的 个人帐户余额中属 于个人缴费部分连本带息一次性支付给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2 上年平均退休金 3 个月的丧葬费 3 本人退休金 20 个月的抚恤金 4 无收入靠本人供养的直系亲属及年幼子女享受遗属补助金 具体标准有规定 可到社保查询 六 参保人员在保期间死亡后有关事宜 一 参保人员死亡后 个人帐户储存额中个人缴费部分本息余 额一次性支付给死亡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个人帐户 的其余部分 并入社会统筹基金 二 灵活就业人员在保期间死亡退个人保费需提供的材料 1 死亡证明 火化证明 2 死亡人身份证复印件 10 3 死亡人注销户口页复印件及同一户口薄其他人复印页 4 退费领取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与死者关系证明 结婚证 身份证 5 领取人银行卡 二七社保局提供交行卡 三 灵活就业人员在保期间死亡办理减少及退费程序 1 在保人员死亡后 当月填写减少表到社保局办理减少手续 2 次月向社保局提供死亡人相关资料 并填写郑州市职工社 会保险基金减少登记表 需带公章并盖章 3 次月月底退死亡人所缴保费 8 的个人缴费部分 由社保局 退 4 代理公司负责退死亡后次月缴费至末月缴费的全额 七 非城镇户口及原籍无社保机构的参保人员退款规定 一 职工参保缴费后 非城镇户口及原籍无社保机构的职工 从业人员 农民工如因辞职 解除劳动合同 终止劳动关系和回乡 等原因与用人单位脱离劳动关系时 用人单位应携带相关资料及时 到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要求填报 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停保登 记表 办理停保手续的次月中断缴纳养老保险费义务 中断后 若 本人愿意继续保留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 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 机构负责对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进行管理 若本人提出申请不 愿继续保留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 其个人帐户的个人缴费部分 本息之和可一次性退还本人 同时终止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11 二 退款需要提供资料 1 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2 本人提交书面退款申请 签字 3 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 复印件 4 当地村委会 派出所出具回乡务农证明 5 退款人商业银行存折原件及复印件 八 4050 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 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国发 2005 38 号文件规定 经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社会保险 补贴政策 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参保缴费 豫政 2006 29 号文件规定 对持 再就业优惠证 的灵活就业的 4050 人员参加基本养老 保险的 给予养老保险补贴 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纳养 老保险费的 2 3 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 3 年 附 1 郑州市社会保险 历年缴费基数表 2 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摘要 3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摘 要 12 历历 年年 缴缴 费费 基基 数数 缴 费 区 间 所用 工资 年度 年度 社会 平均 工资 保底 基数 单位封 顶 基 数 缴费 比例 个人缴 费比例 按平均 月交费 额 按保底 月缴费 按封顶 月缴费额 199211 199410199225861552517216 871 535 2821 1770 55 199411 199506199331021861602421 48260 7036 42121 39 199507 1996061994437926271313721 48285 6851 41257 05 199607 1997061995522631361567821 483106 6163 97319 83 199707 1998061996609336561827921 483124 3074 58372 89 199807 1999061997679740782039124 234159 9095 94479 70 199907 2000061998724243452172624 234170 37102 22511 10 200007 2001061999758745522276124 235184 81110 88554 42 200107 2002062000826349582478924 236208 16124 90624 48 200207 2003062001929255752787624 236234 08140 45702 24 200307 200406200210930655832790238282 36169 42847 08 200407 2005062003123447406 437032238318 89191 33956 66 13 200507 2006062004150249014 445072208350 56210 341051 68 200607 20070620051669410016 450082208389 53233 721168 58 200707 20080620061886111316 656583208440 09264 051320 27 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摘要 为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 根据 劳动法 社会保 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和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6 5 号 的规定 针对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特点 按照低费 率 广覆盖 可转移和能衔接的要求 制定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 险办法 一 适用范围 在城镇就业并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 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当明确农民工参保相关事宜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农民工办 理参保手续 二 缴费比例 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缴费基数按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确定 单位缴费比例为 12 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 4 至 8 由所在单位从本人工 资中代扣代缴 并全部计入其本人基本养老个人帐户 原来已 14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和用人单位 可按本办法调整缴费 标准 三 转移接续 农民工离开就业地时 原则上不 退保 由当地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保机构 为其开具参保缴费凭证 由两 地社保机构负责为其办理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其养老 保险权益累计计算 未能继续参加的 由原就业地社保机构保 留关系 暂时封存其权益记录和个人帐户 封存期间其个人帐 户继续按国家规定计息 四 待遇计发 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 15 年以 上 含 15 年 符合待遇领取条件后 由本人向基本养老保险 关系所在地社保机构提出领取申请 社保机构按基本养老保险 有关规定核定 发放基本养老金 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 养老金 农民工达到待遇领取年龄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 15 年 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 由社保机构将其基本养老保 险权益记录和资金转入户籍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享受相 关待遇 没有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 比照城镇同类人 员 一次性支付其个人帐户养老金 五 经办服务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 询服务系统 批准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险卡 农民工个人身 份证号码作为其本人全国通用 终身不变的社会保障号码 农 民工可在各地社保机构查询本人参保缴费等权益记录信息 六 附 3 15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摘要 摘要 为保障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跨省 自治区 直辖市 以下简称 跨省 流动就业时养老保险的合法权益 促进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制定本办法 一 适用范围 凡已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 在跨省流动就业时 按本办法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在省内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 转移接续办法 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办法并备案 施行 已经办理离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 跨省异地定 居的 不再转移养老保险关系 二 基本原则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 其养老保险关系应 随同转移到就业所在地 参保人员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 其流动前后的缴费年限 含视同缴费年限 合并计算 个人帐户储 存额累计计算 参保人员未达到退休年龄 除出国定居和到香港 澳门 台湾地区定居外 不得提前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 续 三 资金转移 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 个人帐户 储存额全部转移 具体计算为 1998 年 1 月 1 日之前个人缴费累计 本息加上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计入个人帐户的全部储存额 同时按 以本人 1998 年 1 月 1 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的 12 的总和 转移养老保险资金 实际就业参保缴费不足 1 年的 按实际缴费月 数计算转移资金 16 四 关系接续 对跨省流动就业以及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的参 保人员 应当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转移接续手续 对其中 已满 50 周岁的男性和已满 40 周岁的女性 且就业参保地与户籍地 不一致的 原则上应在流动就业之前的参保地继续保留养老保险关 系 同时在新就业地建立临时养老保险缴费帐户 按新就业地规定 缴纳养老保险费 之后再流动就业或在建立临时养老保险缴费所在 地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 将临时养老保险缴费帐户中的全部缴 费 转移归集到原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或办理退休手续所 在地 五 退休地的确定 参保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条件时 其养老 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累计实际缴费满 10 年 含本地视同缴费年限 不含临时养老保险缴费帐户年限 下同 的 在该地办理退休手续 享受当地养老保险待遇 实际缴费不满 10 年的 将其养老保险关系 转回上一个参保缴费满 10 年以上的原参保地办理退休手续 享受养 老保险待遇 没有满 10 年以上原参保地的 转回户籍所在地 由户 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六 缴费工资指数计算 参保人员跨省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和资金后 在核定养老保险待遇时 以本人在各参保地的各年缴费 工资和最后办理退休地对应的各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其缴费 工资指数 七 转移接续关系的经办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 原就业 地社保机构应为其开具参保缴费凭证 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养老 17 保险关系并缴费后 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本人向新就业地社保机 构出示参保缴费凭证 提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 由两地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的转移接续手续 社会工伤保险社会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又称 职业伤害保险 和 工业伤害保险 即社会保 险的基本内容之一 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意外事故受伤 致残 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 甚至死亡 由社会保险机构对其本人或 家庭给予物质或经济上的资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工伤保 险主要是分散用人单位风险 减轻用人单位负担 维护工伤 亡 职工的合法权益 199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将工伤保险作为五项社会 保险之一 1996 年原劳动部颁布了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郑州市于 1997 年 10 月 1 日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 在 2004 年 1 月 1 日贯彻实施了 工伤保险条例 一 工伤保险参保范围 凡郑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 本市行政区域内有雇工的个 体工商户 以上单位均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为本单位职工或者雇 工 含农民工 缴纳工伤保险费 外埠企业来本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用人单位尚未在注册地参 加工伤保险的 应当参加本市工伤保险 二 工伤保险参保方法 18 各类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后 30 日内到社会保险机构办理登 记手续 并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 申报工伤登记时 应当填写社会保险登记表 并携带以下证件 和资料 1 营业执照副本或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原件 复印件 2 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 复印件 3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4 职工基本情况花名册 参保单位已经参加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 在办理 工伤保险登记时 只需填写 职工基本情况花名册 三 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及缴费 一 缴费基数 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按其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的缴费基数确定 缴经费基数每年核定一次 1 工伤保险费的征收从一九九七年十月开始 2 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必须参加工伤保险 二 工伤保险费率 工伤保险依照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所确定的费率执行 1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用人单位划分为三个类别 一类为风 险较小行业 缴费比例为 0 5 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 缴费比例为 1 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 缴费比例为 2 2 根据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所明确的生产经营项目划分类别 19 同时根据划分的类别确定工伤保险费率 四 允许农民工单独参加工伤保险 1 参保手续的办理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件精神 用人 单位可以为该单位农民身份的职工先行办理工伤保险 增加 用人单位在办理参保登记时 应为用人单位所有职工 办理工期伤保险参保手续 填写 郑州市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花 名册 如参保登记之后再有新增职工的 用人单位应当到工伤保险 经办机构为其填写 郑州市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登记表 办理工 伤保险新增手续 减少 参保职工在发生调动 辞职自动离职 退休 退职 除名 开除 判刑 失踪 死亡等情况时 用人单位应当到工伤经 办机构为其填写 郑州市职工社会保险关系停保登记表 办理工伤 保险中止手续 2 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可采用 实名制 建筑施工企业参保人员可以实行动态的实名制管理 即根据工 程进展 施工人员可以变动 但应申报变动情况 申报后的人员名 单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五 工伤申报 职工因工伤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时 所 在用人单位应积极救治 并在 3 日内以书面 电话或传真等形式向 郑州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 申报联系电话 67941042 六 工伤认定 1 用人单位应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 20 病之日起 30 日内 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因交 通事故 失踪 因公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伤害及受其他条件限制不能 按 条例 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时限进行申报的 经报劳动保险行政 部门同意 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 但最长不得超过 3 个月 2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在此期间 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有关费用 全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经办机构不予以支付 3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填写 河南省工伤认定申请表 需 提交材料 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证明 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 伤者 身份证明 交通事故 突发疾病死亡 受暴力伤害 抢险救灾 军 人旧伤复发 因公外出受伤等证明 七 工伤保险待遇 一 根据我国 工伤保险条例 的规定 凡参加工伤保险的 职工 职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可享受符合国家规定的下列待遇 医 疗费 伤残津贴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 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等 二 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工或供养亲属领取工伤保险待遇时应 提交以下材料 1 工伤认定决定 2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3 被供养人户口 簿 身份证 公安户籍管理的生存证明 4 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 的无生活来源的证明 5 在普通中小学就学的学校证明 6 有关 部门的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 7 养子女 养父母 的公证书 21 8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供养亲属的鉴定结论 9 经办机构认为有 必要的其他材料 后附 工伤保险手续办理流程 工伤保险手续办理流程工伤保险手续办理流程 申报工伤登记时须携带营业执 照 批准成立证件 组织机构 代码证 法人身份证及职工花 名册 并填写 社会保险登记 表 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只需 填写 职工基本情况花名册 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 费 费率 根据用人 单位生产或经营范围 工伤发生频等因素面 确定 分别为 0 5 1 2 工伤 保险由单位缴纳 职 工个人不缴纳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劳动者在因疾病 负伤 生育等需要诊治时 由社 会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一 医疗保险开户连带生育保险 二 参保单位办理开户手续须知 工伤申报 发生工 伤时 在 3 日之内 用书面 电话 传 真 等形式向经办 机构报告 报案电 话 67941042 工伤认定 发生工 伤 30 日内提出认 定申请 特殊情况 最长不得超过 3 个 月 重大事故要在 24 小时内上报劳动 部门和工伤经办机 构 工伤待遇 视情节不同可相应享受医 疗费 补助费 误工费 护理费 职 工因公致残经鉴定后另享受伤残待遇 因公死亡 其直系亲属可按规定从工 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 供养亲 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领取工伤保险待遇时应提交材料 工伤认定决定 劳动能力鉴定结 论 被供养人户口薄 身份证 生 存证明 无生活来源证明等 经办 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材料 工伤保险的缴 费基数按其参 加养老保险的 缴费基数确定 每年七月核定 一次 工伤保险与养老保 险捆绑 各类企业 在工商部门注册登 记后 30 日内到社 会保险机构办理登 记手续 22 参保单位营业执照工商注册应在郑州市工商局注册 养老保险 在郑州市统筹办理 符合以上条件后方可办理市医保 拷盘时间为 每月的 1 15 日 三 办理医保开户需提供以下资料 一 营业执照 正副 本原件 复印件 盖公章 组织机构代 码证 正副 本原件 复印件 盖公章 事业单位提供批准成立文件 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原件看 复印件留 二 医疗保险数据采集表 打印一份加盖公章并拷备在 U 盘内 一起上报 三 表格文件内的 表一 出具一份 手工填写并加盖公章 表 一内的职工人数 工资总额以医疗保险数据采集数为依据 四 申请单位上月发放的工资表 个人签名 单位盖章 五 有在职或退休人员的单位养老统筹情况表原件 复印件各 一份 盖公章 六 申请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中如有已经在郑州市医疗保险中 心参过医保的如果现在处于停保状态要填续保表 如果仍在原单位 处于参保状态则填系统内转移表 包括在市医疗保险以个人形式参保 的 七 每月 1 15 日申报材料 八 申报审批合格的单位 20 25 日签协议 九 25 30 日签过协议的单位先到八号窗口领协议书与单位医 保编号 然后交一寸彩色光面照片一张 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每人 23 18 元医保卡工本费 四 参保手续的办理 一 职工医保 1 参加医疗保险的前提是必须参加养老保险 2 每月的 5 20 号将参保人员基本情况考盘报医保大厅专管员 3 收取参保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2 份 4 一寸免冠照片 3 张 5 办理医保卡需缴纳 18 元医保卡工本费 6 职工医保含每年 80 元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费 退休以后仍要缴 纳每年 80 元商保费 7 每月 25 日 次月 5 日前办理医保卡 将参保人员名单打印核 对后 粘贴身份证复印件及照片报医保大厅并缴纳医保卡工本费 两个半月后即可领取医保卡 8 住院医保卡的使用 将医保卡交医院的医保办即可办理医保 住院手续 二 全民医保转职工医保 1 如已有医保卡 直接填写 居民医保转职工医保表 2 如未办医保卡 可参照办理职工医保卡需提供的资料办理 并填写 居民医保转职工医保表 三 系统外转入 接收单位出具接收函 提供市医保全称 开户行 银行帐号 24 转入单位名称 医保编码等 由转出单位填写转移单并盖章 再交 转出医保中心办理 最后交转入单位 填统筹范围外转入表 到 市医保中心办理手续 须重新办理医保卡 五 医疗保险待遇 一 按比例缴费 参保人员在一 二 三类医疗机构住院 统 筹基金支付比例在支付起点的基础上分别为 95 90 85 对 于退休人员 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在支付起点的基础上分别为 97 95 93 统筹基金最高年支付额为 30348 元 二 超过统筹基金最高年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解决办法 进入 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在一个保险年度内商业保险的最高赔付额为 18 万 三 异地看病必须是急诊 否则 需提前申报 报销时需提供 急诊手续 四 有慢性病的 需去医保定点医院申报 经市医疗保险机构 核准后 方可享受相关待遇 后附 1 郑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政策 2 郑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指南 3 郑政 2008 53 号文 4 郑政 2008 45 号文 摘要 附 1 郑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政策 一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确良任务 原则 25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即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根据财政 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 建立保障 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的原则是 基本医疗 保险的水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城镇所有 胜用人单位及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实行属地管理 基本医 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 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概括起来就是 低水平 广覆盖 双 方负担 统帐结合 二 缴费比例 国务院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 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 6 左右 职工缴费为本人工收入 的 2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 我市确定用人单位缴费率为工资总额的 8 职工个人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 2 退休人员较多的单位 要为超过 30 退休人员占在职人员的比例 以上的退休人员 按 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 80 一次性缴纳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费 个体劳动者按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 6 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个体劳动者不建立个人帐户 三 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 国务院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职工 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 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按不同年龄段以不同比例划入个 人帐户 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为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 30 左 26 右 我市规定 个人帐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 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二是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 费的一部分按不同年龄段以不同比例划入个人帐户 45 岁以下的在 职职工按本人缴费工资的 1 划入 45 岁以上 含 45 岁 的在职职 工按本人缴费工资的 2 划入 退休人员按本人基本养老金或退休费 的 4 5 划入 国家公务员和全供事业单位人员 除以上两部分外 还有以下两个部分 一是原公费医疗定额标准个人结余部分 二是 公务员医疗补助部分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三年 每年对国 家公务员个人帐户划入铺底资金 其数额不超过本人一个月的工资 或退休金 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要明确各自的支付范围 分别核算 不得互相 挤占 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 个人帐户主要用于支 付门诊医疗费用 个人帐户资金归个人所有 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 四 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国务院规定 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医疗费用应设立起付标准和最高限 额 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10 左右 起付 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由个人负担 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 职工平均工资的 4 倍左右 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根据每年当地 职工平均工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社公布 根据国务院规定 我 市面上确定起付标准按不同类别定点医疗机构划分 以本市上年度 27 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 一类 二类定点医疗机构分别为 5 10 15 为了切实降低参保人员的负担 目前我市起付标 准仍以 1999 年度全市 职工平均工资 7587 元为计算基数 一 二 三类定点医疗机构起付 标准分别为 379 元 759 元 1138 元 参保人员在一个年度内第二 次及其以后住院 起付标准降低 50 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年度 累计为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4 倍 为 30348 元 国务院规定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费用主要由统筹基 金支付 职工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 我市规定 参保人员在一 二 三类定点医疗机构住院 对于在职人员 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 别为 95 85 80 对于退休人员 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 97 95 93 五 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的解决办法 国务院规定 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 补充医疗保险解决 我市规定 一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包 括退休人员 每人每年一次性缴纳 80 元 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团 体方式向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郑州市分公司投保 参保人员发生超过 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的 85 个人负担 15 在一个保 险年度内商业保险公司的最高赔付额外负担为 18 万元 二是商业补 充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同步实施 三是商业补充保险的用药范 围 诊疗项目 医疗服务设施及支付标准管理办法与基本医疗保险 相同 28 六 公务员医疗补助 国务院定 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 政策 郑州市按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 6 筹集市直国家公务员医疗 补助经费 补助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用于基本医疗保 险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补 助 在职职工补助 85 退休人员补助 90 副县级人员 含已退 休 补助 95 正县级及其以上人员 含已退休 补助 98 二是 用于支付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保费 三是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 额以上至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最高赔付限额以内医疗费个人自负部分 补助 60 超过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最高赔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补助 90 七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为了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减轻参保人员的负担 根据国务 院 决定 市政府颁布了 郑州市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 郑政办 2002 2 号 规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 应向市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 审核意见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由企业自行管理 国家规定 补充医 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 4 以内的部分可以直接从成本中列支 八 离休干部 老红军 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 离休干部 老红军 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保障待遇按照 郑州市市属企业 自收自支 差补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管 理暂行办法 郑办 2004 24 号 执行 29 九 因工 公 负伤 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问题 因工 公 负伤的医疗费用和女职工生育的医疗费用 不属于基本 医疗保险范围 应分别按职工工伤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有关规定执 行 十 用药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医疗保险用药行为 国家制订了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以下简称 药品目录 药品目录 所列药品包括西药 中成药 中药饮片 药品目录 将西药和中成药分为甲 乙两 甲类目录 由国家统一制定 各地不得调整 乙类目录 由国家制定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可根据当地经济水平 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 适当 进行调整 增加和减少的品种之和不得超过国家制定的 乙类目录 药品总数的 15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使用 药品目录 的药品所发生的费用按以 下原则支付 使用 甲类目录 的药品所发生的费用 按基本医疗 保险的规定支付 使用 乙类目录 的药品所发生的费用 先由参 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后 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使用中药 饮片所发生的费用 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药品外 均按 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十一 诊疗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将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分为准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和不予支付 费用的诊疗项目 医疗收费标准由省物价和省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国家规定 诊疗项目费用的支付原则是 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准予支 30 付费用的诊疗项目 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属于基本医疗保 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 先由参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后 再按 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 项目 其费用由个人自费 为了使参保人员在使用药品和疹疗项目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知 情权 我市规定 使用 药品目录 以外的药品和 乙类目录 药 品 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 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 应经患 者本人或家属签字同意 否则 发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不予支付 十二 医疗服务设施管理办法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费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费及门 急 诊留 观床位费 国家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 由各统 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普通住院病房床 位费标准确定 门 急 诊留观床位费支付标准按本省物价部门规 定的收费标准确定 但不得超过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 我市规定 床位费按普通病房三人间标准执行 省 市 县医院床 位费支付标准分别为 11 元 9 元 6 元 参保人员的实际床位费低 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超出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费 国家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 费用主要包括 就 转 诊交通费 急救车费 空调费 电视费 电话费 婴儿保温箱费 食品保温箱费 电炉费 电冰箱费及损坏 31 公物赔偿费 陪护费 护工费 洗理费 门诊煎药费 膳食费 文 娱活动费以及其他特需生活服务费 十三 两个定点管理 国务院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 按照方便职工就近就医购药和合理布点的原则 我市确定了 54 家定 点医疗机构和 100 家定点零售药店 为了切实引入竞争机制 规定 参保人员门诊或住院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任意选择 参保人员购药 既可在定点医疗机构药房 也可在定点零售药店 处方药应凭医生 开具的处方 十四 门诊规定病种 管理办法 为了减轻参保人员负担 市政府制定了 郑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门诊规定病种门诊治疗管理暂行办法 对患者 门诊规定病种 的参保人员门诊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门诊规定病种 包括 15 种 恶性肿瘤 慢性肾功能不全 失代偿期 异体器官移植 急性 脑血管病后遗症 伴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 肝硬化 肝硬化失代偿 期 心肌梗塞型冠心病 高血压病 期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类 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 级 结核病 精神分裂 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门诊规定病种 办理程序 一 申报 参保人员任选一家一类或二类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本 人门诊规定病种诊疗定点医院 携带 手册 或 IC 卡 在该 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办填写 门诊规定病种申请表 一式两份 32 交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 3 张 提供近期在二类及以上定点医 疗机构的诊断证明 病历 相关检查材料 二 初审 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办进行初审 不符合条件的由定 点医疗机构告知申报人员 初审符合条件的 按病种和单位进 行分类整理 三 体检 医保中心按病种分批组织申报人员参加体检 定点 医疗机构负责通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 包括体检时间 地点和 注意事项 所在单位通知各申报人员 四 鉴定 医保中心组织专家委员会对体检结果进行鉴定 五 办证 定点医疗机构携带符合条件人员的相关资料及照片 到郑州市劳动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办理 门诊规定病种就医证 并将 门诊规定病种就医证 发给本人 六 就医 符合条件的人员凭 门诊规定病种就医证 和 手 册 或 IC 卡 在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应由统筹 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按规定记帐 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 个人用现金或个人帐户支付 七 年度复审 门诊规定病种就医证 有效期限为一个自然 年度 期限届满 30 日前应进行复审 持证人提供近期在二类 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 病历 相关检查材料报定点 医疗机构 经市医保中心复审 符合门诊规定病种鉴定标准的 市医保中心加盖复审章 签注有效期限 门诊规定病种就医 证 可继续使用 未经复审 门诊规定病种就医证 不得继 33 续使用 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十五 转诊 急诊管理办法 一 转诊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以转诊 1 经所在地定点医疗机构检查 会诊 仍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 不具备诊治 抢救条件的危 重病 症 2 所在地定点医疗机构 缺少参保人员必需的检查 治疗项目 和医疗服务设施 3 诊断证明 参保人员要求转入低类别定点医疗 机构继续治疗者 二 转诊程序 1 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转诊 对于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 由经治 医生填写转诊申请表 转出科得主任签署意见 定点医疗机构医 保部门审核盖章后即可转诊 2 定点医疗机构向非定点医疗机构转诊 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 人员到非定点医疗机构或外地诊治 应由定点医疗机构医师填写 转诊申请表 转出科科主任签署意见 定点医疗机构医保部门审 核盖章后 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诊手续 三 急诊管理办法 急诊是指危 急 重病人在门诊紧急诊治 参保人员经门诊紧急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食贸易项目管理办法
- 紫金存储成本管理办法
- 纪委网络舆情管理办法
- 线上消费贷款管理办法
- 细化管理办法抓紧启动
- 网上物资采购管理办法
-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案例
- 网络安全预警管理办法
- 网络运营人员管理办法
- 美容场所卫生管理办法
- 2025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考核招聘事业单位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课外辅导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纪念西路军课件
- 一年级书法教学设计方案
- 小朋友个人卫生课件
- 校园食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抗洪抢险课件讲稿
- 四川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职类语文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家长会》 PPT课件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课堂PPT)
- 胸痹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