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人地关系论_第1页
第二章_人地关系论_第2页
第二章_人地关系论_第3页
第二章_人地关系论_第4页
第二章_人地关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人地关系论 我们和自然 2020 4 6 现在的楼兰 2020 4 6 一 人地关系论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一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理论基础 探讨各种人文事象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这种研究 在实际内容上 表现为人地关系的具体形式 表现程度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探讨 在理论上则表现为对人地关系哲学观的提升 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总结便构成了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既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又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2020 4 6 一 人地关系论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二 人地关系这一永恒主题贯穿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始终人类的生存及一切活动 包括生产活动 生活活动乃至军事 文化等活动 都离不开地理环境 并与之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只要人类社会的运作没有终止 人类就不可避免地同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 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论题 是一个永恒的 无法回避的主题 并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论题 2020 4 6 2020 4 6 2020 4 6 2020 4 6 2020 4 6 2020 4 6 2020 4 6 2020 4 6 再见三峡 自然的三峡是刀割斧劈的巨石 是巍峨耸立的高山 是湍急的滔滔峡江水 人类的三峡是乘风破浪的江轮 是蜿蜒曲折的公路 是依江而立的民居和小煤矿 是雄伟的三峡大坝 如今 三峡的公路将三峡的山拦腰截断 三峡的水运将长江 高峡平湖之水 分成几条白练 人类在与自然的共存中成长 但人类能否少一些索取 多一些奉献 多一点对自然的爱 如果古镇还在 如果还有吊脚楼 那是古朴和富有神韵的三峡 但是 所有的一切都已沉入水底 我们再也不见 2020 4 6 二 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 因果关系理论 二 环境决定论 三 人定胜天论 四 和谐论 2020 4 6 一 因果关系论 这种理论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中 哪一方是原因 哪一方是结果 所以 被称为因果关系理论 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近代地理学先驱 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是近代自然地理学创始人 他的地理学思想理论包括整个自然界 同时也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他创立的第一个地理原则就是因果原则 即凡事必求其因而推及其果 李特尔的地理学主要是研究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与因果关系 也就是试图在自然历史与人类历史的多方面比较研究中 去寻找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这种理论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地理学术研究 2020 4 6 二 环境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20 4 6 二 环境决定论 萌芽 西方早在古希腊 古罗马时代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种思想观点 提出 18世纪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 论法的精神 一书中 强调了地理特征特别是气候对制定法律的影响 形成与发展 德国地理学者拉采尔是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 他创立了 国家有机体 学说 撰写了 人类地理学 等多本名著 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人与生物一样 其活动 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 他的学生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这一思想传播到美国 广为宣扬并大加发挥 美国地理学者亨廷顿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作用 2020 4 6 二 环境决定论 不合理性 这一理论学说的主要错误是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特定的时空范畴抽象出来 加以无限发挥 过份夸大 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 把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看作单向的因果关系 忽略若干中介 如生产力或社会生产方式 把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加以直线化 简单化 夸大化地描述 特别是忽视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的研究 忽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辩证统一性 2020 4 6 二 环境决定论 合理性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反对封建时期神意决定一切的唯心观点时起过积极作用 它虽然没有阐述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但这不等于它否定这种作用 该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含有不容忽视的一些合理成份 如地理环境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起决定作用的事实不可否认 人类在许多方面至今仍然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当今地理学和人地关系的研究 不少问题实质上是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思想理论基础的 如因地制宜 和谐论乃至可持续发展等思想 2020 4 6 三 人定胜天论 与人定胜天论相类似的观点有征服自然论 改造论 技术决定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地理作用虚无论等 这些思想观点虽然缺乏较系统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谈不上什么学说 但作为一种人地关系认识观点 对人类行为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 2020 4 6 三 人定胜天论 萌芽 人定胜天论的思想萌芽在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较早 如西方的 勘天说 我国荀子的 制天说 制天命而用之 形成 在工业化的近现代时期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 在取得了对自然界改造的辉煌胜利面前 人们普遍在头脑中形成了 人类主宰自然 统治自然 的思想和人类中心主义观念 普遍表现出对自然力的蔑视 发展 近百年来 人们对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向自然索取的财富越多 社会就越进步 而向自然索取财富的基本手段就是不断发明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 这样就使得一些人产生了人类通过发达的科学技术可以控制自然 征服自然的思想 这种观念在人地关系理论上的表现是所谓的 人定胜天论 或 征服自然论 2020 4 6 三 人定胜天论 著名言论 培根 洛克等学者认为 对自然的否定是通向幸福之路 创造财富就是征服自然 美国地理学者惠特尔西曾提出过 人类占用说 认为文化 技术对环境具有决定作用 斯大林认为 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 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 实现物质条件的人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 毛泽东更明确指出 生产力有两项 一项是人 一项是工具 只要有了人 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2020 4 6 三 人定胜天论 评价 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性 不是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而是脱离自然 甚至是与自然对立的 自然与人不能协调 只能征服和改造 在这种过分夸大科学技术力量的思想指导下 人类普遍地向大自然宣战 盲目地改造山河 不顾客观规律战天斗地 毫无顾忌地向自然界施加自己能做的一切 我国一度曾有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高产 不怕办不到 就怕想不到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 等豪言壮语 结果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2020 4 6 三 人定胜天论 合理性 人定胜天 所具有的合理成份是充分肯定了人在人地关系的主导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 在鼓舞士气和战胜自然灾害中具有一定作用 不合理性 错误的地方与消极成份 如无视自然规律 轻视地理环境的作用 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的哲学基础是 天人相分 和主观唯心主义 特别是它衍生的 地理作用虚无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则是根本错误的 它带来的不仅是认识上的混乱 思维上的形而上学 行动上的荒唐与蛮干 更为严重的是它在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带来了不堪回首的一系列灾难 使我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020 4 6 2020 4 6 2020 4 6 2020 4 6 四 和谐论 协调论 该理论有两层主要含义 即强调人类开发 利用自然过程中 一是要保持自然界内部的平衡与协调 二是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和谐论主张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以谋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荣 协调发展 认为其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达与社会制度的完善 并认为人的价值观念 政治决策 社会生产方式等因素对协调人地关系起关键作用 2020 4 6 四 和谐论 协调论 萌芽 在人地关系认识上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 如我国西周时期 易传 中的 天人调谐 观点 形成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地观理论 和谐论 在学术研究中的崛起至今仅40多年的历史 背景 人类文明史进人工业社会后 人们力图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 改造并主宰自然 当人们肆无忌惮地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使得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并构成对人类威胁时 蓦然回首 突然领悟到人类自身成了这种 征服 的受害者 于是开始清醒地认识到 人类与自然界是共生共存 或共生共荣 的 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人类与大自然的 征服与被征服 的关系 确立人类与大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新型人地观 2020 4 6 四 和谐论 协调论 评价 协调论的出现 标志着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和成熟的阶段 为今后开展人文地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协调论这种先进 科学的人地观 对于保护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提高民族环境意识 实现环境与人类的协调发展 以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是人地关系认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也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上的一大革新 当今流行的 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 也是与 和谐论 密切联系的一种的社会发展观 2020 4 6 2020 4 6 三 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一 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 人地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关系 三 人地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 四 人地关系是双向同构 互为因果的关系 2020 4 6 一 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 和 地 的统一性就在于二者都是物质 人具有社会属性也具有自然属性 人既是自然的主人 也是自然的仆人 或自然之子 人既是自然的利用者与改造者 也是自然的兄弟与朋友 地理环境既可造福人类 也可以给人类带来阻难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既有矛盾 对立的一面 也有和谐 统一的一面 2020 4 6 二 人地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关系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影响 是一种可变的量 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人地关系可视为生产力的函数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 具有不同的人地关系 例如 渔猎社会的人地关系是一种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 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主要是一种统治与顺应的关系 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主要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 或掠夺与被掠夺 的关系 后工业社会 或生态文明社会 的人地关系将趋于和谐 由此可见 人地关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的 它是一种动态关系 昔日学术界普遍认为地理环境及其作用相对不变的观念应该反思和更新 2020 4 6 三 人地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 从整体上讲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非决定性条件 从局部说 在某些具体场合地理环境可以成为影响人类活动和区域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如水资源之于干旱地区 地理环境是生产力的重要成分 即劳动对象 部分劳动资料 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既有直接影响 也有间接影响 科学技术或社会生产力是人地关系的媒介 或中介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直接影响将减弱 间接影响将会增强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深微化 2020 4 6 四 人地关系是双向同构 互为因果的关系 地理环境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 可以任意主宰的 它也具有能动作用和反馈作用 人 不合理地改造 地 地 也可以反过来惩罚 人 二者相互作用 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 或者以 人 对 地 的影响为主 或者以 地 对 人 的影响为主 二者双向同构 互为因果 例如人类填海造陆 围湖造田 人 是因 地 是果 而火山 地震 洪涝灾害给人类带来破坏和灾难 则 地 是因 人 是果 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有时是相互交织的 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 并是可以调节与转化的 人地关系在一定阶段内具有可调控性 能向和谐方向发展 关键在于人类要摆正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不被盲目的物欲所左右 而是积极 自觉地去追求与环境相和谐 与环境共存共荣的这样一种理想的生存境界 遵循并利用自然规律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地改造和利用地理环境 2020 4 6 驳 人要敬畏大自然 节选 何祚庥 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 即所谓 人要敬畏大自然 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 我认为 该防御要防御 该制止就制止 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但并不意味着要敬 要畏 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 非典 盛行的时候提出的 人类对 非典 怎么敬 怎么畏 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了 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 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 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 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 就是敬与畏 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 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 反科学 2020 4 6 阅读 敬畏自然是对待 科学 真正理性的态度 梁从诫 环球 杂志刊载的对何祚庥院士访谈的文章 他认为提倡人要敬畏大自然是反科学 我的理解 人要敬畏大自然 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 一 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 二 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 我想 人类的聪明才智发展到今天 没有人会把这个命题理解为既然 敬畏 人类就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 事实上 自猿猴从树上下来变成人之后 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改造 中国古话所说的 沧海变桑田 等 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概括 问题在于 古代人类的技术能力毕竟有限 在近代工业文明出现之前 人对自然的改造 一般都在自然能够自我恢复的范围内 但是时至今日 人类已经掌握了几乎是永久性地改变地球本来面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如果人类仍然认为大自然不过是一个可以任由宰割的顺从的对象 就可能给地球造成不可恢复的负面影响 因此 人类在实际采用这类技术时 就应格外慎重 2020 4 6 何院士是物理学家 当然比我们更懂得要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而规律正是大自然最重要的内在品质之一 违反自然规律所造成的长远后果 往往也正好违背人类的初衷 这就是恩格斯所谓的大自然的 报复 回顾人类历史 特别是近几十年的中国当代史 我们所做的违反自然规律 从而遭到大自然 报复 的事还少吗 大跃进 时代的 豪言壮语 比如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高产 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 大炼钢铁 超英赶美 之类的话及其后果 想来何院士也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