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doc_第1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doc_第2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doc_第3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doc_第4页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FQ SYY CYPT SFCF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一. 语言积累运动(共30分)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祈祷( ) 澄清( ) 陛下( ) 颔首( )2.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中所缺的字。(4分) (pn) 跚酝 (ning) (jio) 洁头 (xin)3. 填写下列词语中所缺少的一个字。(4分) 守 待兔 晴天霹 人听闻 眼花 乱4. 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一个词,填在句中的横线上。(2分)(1)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 。(宽敞 宽阔 宽大)(2)独有我,成了光荣 的、受全体市民崇拜的雕像。(尊敬 尊严 尊贵)5. 在下列句子中错别字下面画横线,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2分)(1)做客他乡,一连就是五年,小弟弟的来信,是我惟一的安慰。( )(2)雕刻家在乱石块旁边大哭了一场,衰吊他生平最伟大的杰作。( )6. 根据所给的词句或提示补写相应的句子。(6句)(1) ,沉醉不知归路。(2) ,路转溪头忽见。(3)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是: , 。 (4)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7. 下列各组词语中不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1分) A. 进口出口 B. 正极负极 C. 长处短处 D. 开心关心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1分)A. 一篇文章写得好,是由作者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B. 公园里很平静,因为这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所以游人很少。C. 我觉得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D. 象形、会意、形声是三种汉字的造字方法。9. 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1分)A. 游山西村陆游 宋代B.过故人庄白居易 唐代C. 西江月辛弃疾 宋代D.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10. 下列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分)A.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D.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11.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1)词语从感情色彩上分析,可以分成褒义词和贬义词两大类。( )(2)春一文的结尾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 )(3)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作者让小孩子第一个说真话,意在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 )(4)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抒情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二. 阅读理解感悟(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0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远。12. 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菜畦( ) 蟋蟀( )13. 语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了百草园的景色。下面的语句分别从哪种感觉的角度来写的?请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A. 视觉 B. 听觉 C. 味觉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远。( )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14. 这段文字的写作顺序是( )。(1分)A. 由具体到概括B. 由静到动C. 由整体到局部D. 由总到分15.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使用了 的修辞方法。(1分)16. 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色,融入了 的思想感情。(2分)17. 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便可以成仙”是为了( )。(1分)A. 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B. 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C. 赋予百草园神话色彩,显得妙趣横生。D. 告诉读者成仙的办法。(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18. 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2分)19. 解释语段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鄙: 恃: 越: 20. 语段中蜀鄙二僧都想去南海,富者没有去成而贫者去成了,这是因为( )。(1分)A. 富者去南海的信心不如贫者坚定。B. 富者去南海的条件不如贫者艰苦。C. 富者去南海的愿望不如贫者强烈。D. 富者去南海的行动不如贫者迅速。21.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2分)访兰父亲喜欢兰草,隔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他又不肯说。只是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的,直直地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好像是味儿不同吧?”“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旦盆栽了,便成了供人玩赏的盆景。”“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样子是似乎美了,但显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经的不俗之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谄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怀。22.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愠怒( ) 谄媚( )23. 文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既是指 ,也是指 。(2分)24. 第一段中父亲“并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的原因是( )(2分)A. 父亲喜欢兰草,舍不得让别人来玩赏自己的劳动成果。B. 父亲养的兰草是从深山中带回来栽培的,非常少见,所以不愿意供别人玩赏。C. 父亲喜爱兰草并非为了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率真质朴的品格,变得低俗。25. 野兰的不俗之处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6. 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2分)A.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旦盆栽了,便成了供人玩赏的盆景。B. 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C. 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谄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27. 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的品赏,却用“访兰”作文章的题目,对此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把兰草人格化,表现了我与父亲对兰草的喜爱。B. 把兰草人格化,表现了我与父亲对兰草纯朴品格的敬仰,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C. 把兰草人格化,表现了父亲对兰草纯朴品格敬仰,突出了兰草的形象。三. 写作(40分)我们的生活之中处处都有“美”。自然界的景物是一种“美”;可贵的品格是一种“美”;独具匠心的创造也是一种“美”请你围绕自己在生活中体会最深的那种“美”选择材料,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可以写事,可以写人,也可以写景,题目自拟。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试题答案】一.1. q;chng;b;hn2. 蹒;酿;皎;衔3. 株;雳;骇;缭4.(1)宽敞 (2)尊贵5.(1)做作 (2)衰哀6.(1)常记溪亭日暮(2)旧时茅店社林边(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日月之行;星汉灿烂7. D 8. C 9. B 10. D11.(1) (2) (3) (4)二.12. q;shui13. B C A14. C15. 比拟(拟人)16. 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生活17. C18. 为学;彭端淑19. 边境;凭借、倚仗;及、到20. A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