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科学)专题:科学探究A卷.doc_第1页
2020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科学)专题:科学探究A卷.doc_第2页
2020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科学)专题:科学探究A卷.doc_第3页
2020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科学)专题:科学探究A卷.doc_第4页
2020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科学)专题:科学探究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科学)专题:科学探究A卷一、 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B .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点燃酒精灯2. (2分)某同学对与自己相关的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 身高约为150cmB . 质量约为55kgC . 洗澡的适宣水温约为42左右D . 一次喝水约为50L3. (2分)在科学探究中,单一变量原则是指( ) A . 所有实验条件都应不同B . 所有实验条件都应相同C . 只有一个相同的条件D . 除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4. (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 观察法B . 实验法C . 调查法D . 模拟法5. (2分)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 取用液体 B . 量取液体 C . 倾倒液体 D . 加热液体 6.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闻气味 B . 振荡试管 C . 贮存气体 D . 倾倒液体 7. (2分)下面所列举的现象在野外利用摄像机拍摄野生动物的举动 通过闭路电视每时每刻记录下圈养动物的活动 测量一段时间内根的生长速度 观察蚕蛹羽化为蚕蛾的过程,并记录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 . B . C . D . 8. (2分)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常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b导管连在供氧气的钢瓶上B . b导管连在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上C .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 .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9. (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太阳晒多了皮肤变黑,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B . “太阳的东升西落”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C . 肠道病毒进入人体后,T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D . 将固氮基因植入植物细胞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10. (2分)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装置是( )A .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B . 排水法收集氢气C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 . 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氯化氢11. (2分)在科学学习中,对数据的估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毫米B . 1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0克C . 教室的体积大概是200分米3D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12. (2分)开展探究活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 ) A . 一般只能有一个变量B . 两组实验中所有的因素都可以不同C . 可以有多个变量D . 两组实验中所有的因素都必须不同13. (2分)在做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毫升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 探究题 (共12题;共40分)14. (2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针对这一现象,某同学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提出问题:_作出假设:鼠妇可能喜欢阴暗的环境。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另一侧盖上_,再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能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实验结论:15. (3分)利用放射线辐射农产品能起到抑制发芽、杀虫杀菌、防止霉变等作用。但农产品经辐射后,营养成分是否会受到影响呢?小亮与同学们以柑橘为研究对象,以维生素C含量为指标,开展了探究。他们将实验所用的柑橘分为四组,辐射不同剂量的放射线后,将它们置于不同温度下贮藏10天,测量结果如下表。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在辐射剂量不同的四组中,作为实验对照组的是第_组; (2)综合考虑上述信息,你认为如何处理柑橘,既能防止霉变,又能较好地保持营养成分?_; (3)除了辐射剂量和贮藏温度,请你再说出一种影响柑橘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_。 16. (3分)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所示。(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和有道理,因为_。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左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_;_。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17. (3分)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人CO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甲组同学认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O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又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_。(填“A”或“B”)收集一瓶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刊瓶内气球膨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_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_(填“增大”或“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18. (3分)太阳能热水器可直接利用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来加热,它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对市场进行调查后不难发现,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的表面都是黑色的。难道物体吸热的本领与颜色有关?对此,我们可以猜想:颜色越深,物体吸热本领就越强。为了验证此猜想,现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选用四个_的容器,分别涂上黑、红、黄、白4种颜色。 (2)在容器中加入温度和体积均相同的水,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每隔15分钟测量各容器中水的_。 (3)若上述猜想得到了证实,请写出企鹅背部黑色羽毛对它们生存的意义:_。 19. (3分)有些植物能否开花和日照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唐菖蒲必 须在每日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环境下才能分化出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长日照植物。菊花在夏季长日照环境下只生长,不能分化花芽;入秋后,当每天的日照时间缩短到12个小时以后才能分化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短日照植物。前苏联科学家M H.Chailakhian 用菊花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如图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掉菊花顶端的全部叶子,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植株的顶端和下部带叶的部位分别接受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_。 (2)根据实验请提出一条让菊花夏天开花的方法 _。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短日照条件下,菊花会分化田花芽,并开花,是因为短日照条件下菊花感受光刺激的器官会产生了开花激素,而菊花能分化出花芽,并开花是开花激素在起作用。(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20. (4分)人体皮肤很薄,这簿簿的一层表皮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用苹果的外果皮来模拟人体皮肤对细菌的阻挡作用来进行实验。 准备3个透明的塑料袋,分别贴上“1”“2”“3”标签。将3个新鲜苹果洗干净,用纸巾将苹果表面的水擦干。把一个果皮完整的苹果放入贴有“1”号标签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取一支牙签,用酒精棉球擦拭牙签进行消毒,再将消毒后的牙签插入已经腐烂的苹果中拔出,将沾有的腐烂物涂抹在一个果皮完整的苹果表面(千万不要划破外果皮),重复以上动作3次,将这个苹果装入贴有“2”号标签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另取一个果皮完整的苹果,用水果刨刀刨去一片外果皮,再用消毒牙签插入已经腐烂的苹果中拔出,将沾有的腐烂物涂抹在已削去外果皮的苹果表面,重复以上动作3次,将这个苹果装入贴有“3”号标签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将3个塑料袋统一放在温暖、避光处。每隔3天定时记录,连续15天。实验完毕,将烂掉的苹果连同塑料袋全部倒入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腐烂的苹果起到的作用是_; (2)实验第步中,要定时观察记录各个苹果的_; (3)请你预测一下实验的结果是_; (4)在科学研究或学习中,常因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要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下列教材实验中,也是进行模拟实验的是(填字母) 。 A . 纸锅烧豆腐B . 肥皂膜实验C . 芝麻和黄豆混合D . 酒精蒸发实验E .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F . 乙醚液化实验G . 演示板块张裂运动21. (4分)某同学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不考虑装置中的空气): 实验前B管及药品的质量为21.32克,实验后为21.16克。C管收集到的液体物质经电解后可以得到H2和O2。在D中收集到约为0.09克的N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B管反应前后减小了0.16g,这是_的质量,B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 (2)C中收集到的液体名称及质量分别是_。 (3)根据该实验数据,得出气态化合物X币各元素的质量比约为_。 22. (3分)炎热的夏天,电风扇给我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小科同学观察到教室里的电风扇吹出的风有时大有时小,爱动脑筋的他思考: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并对此提出了两个猜想: 猜想一: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猜想二: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为验证上述猜想,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甲装置:将纸板 B 固定在支架上(支架未画出),硬质纸板 A 与轻杆固定后悬挂在纸板 B 上的转轴 O 处。纸板 A 和轻杆可绕转轴 O 来回自由摆动而不会与纸板 B 碰撞,且纸板 A 和纸板 B 两平面垂直。将电风扇放在纸板 A左侧并正对纸板 A,图中 s 是纸板 A 自然下垂时(虚线)到电风扇的水平距离; 是电风扇吹动纸板 A 向右摆动稳定后轻杆与其自然下垂时(虚线)的夹角。(1)在本实验中,小科用_来反映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大小。 (2)小科先对猜想一进行了探究。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使 s 分别等于 0.30米、0.50 米、0.70 米、0.90 米,在纸板 B 上分别描下纸板 A 被电风扇吹动后稳定时轻杆的位置 a、b、c、d,如图乙所示(轻杆和纸板 A 未画出),分别连接 Oa、Ob、Oc、Od,比较四次实验中 的大小。由此可得出猜想一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 (3)在探究猜想二时,除改变电风扇的转速外,其他器材仍与图甲相同。在探究过程中,还要保持_不变。 23. (3分)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 。 A . 早晨B . 中午C . 傍晚(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 24. (4分)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亚铜(Cu2O),现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Cu2O的含量,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X是常见还原性气体CO、H2中的一种(可能混有少量水和二氧化碳),请根据组合装置判断X的化学式为_。 (2)若缺少B装置,将直接导致反应后_装置内的物质的质量偏差。 (3)E装置的作用是_。 (4)已知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5.2g,完全反应后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7(损失忽略不计),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为 _。 25. (5分)资料表明,果胶酶可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这为果汁生产厂家提高出汁率提供了科学依据。某科学兴趣为此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分别取一定量果胶酶和苹果泥分装于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在10同一水浴中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充分混合,再次在10水溶液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将步骤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出果汁量(体积),如图C;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记录果汁量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的目的是_。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_性。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_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三、 填空题 (共2题;共5分)26. (3分)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某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烧,所以被称为“可燃冰”。(1)已知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在相同条件下,1米3 C4H10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C4H10、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4H10+13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