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doc_第1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doc_第2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doc_第3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doc_第4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47分)1. (15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注】相:做宰相。鹓鶵(yun ch):传说像凤凰一类的鸟。止:栖息。练实:竹子所结的子醴(l)泉:甜美的泉水。鸱(ch):猫头鹰。吓:模仿猫头鹰发怒的声音。(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是鱼之乐也 是:_子固非鱼也 固:_或谓惠子曰 或:_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_(2)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处断句(画两处)。 南 方 有 鸟 其 名 为 鹓 鶵 子 知 之 乎(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甲】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因惠子的一句“_,_”而挑起的。【乙】文庄子用“鹓鶵”比喻_。 (5)【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怎样的特点?请概括。 2. (12分)阅读下面为学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乙】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蜀之鄙有二僧_西蜀之去南海_(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吾欲之南海,何如?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3)富和尚物质条件优越,为什么没能实现去南海的愿望?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解释文中划线的词。惟勤读书而多为之_自工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7)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3. (2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所识穷乏者得我B .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C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把“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以“鱼”和“熊掌”设喻,在开篇之处自然而鲜明地亮出舍生取义的主张。B . 孟子用正反客观三方面的道理及具体的事例对舍生取义进行了严密的论证。C . 文中第一段用两种人的事实对比,第二段用了同一种人前后的行为对比,证明论点。D . 作者认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的行为是可以停止的。4.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廉颇思赵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 , 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复得:再起用。廉颇:赵国的大将。毁:诽谤,说坏话。矢:通“屎”。(1)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廉 颇 之 仇 郭 开 多 与 使 者 金A .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B .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C .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D .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赵师数困于秦_ 遂不召_(3)将下面这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4)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5)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5. (12分)(2015辽宁沈阳)阅读选文,完成14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真是就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 , 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山阜(f)隐轸【zhn 很多高山。丘陵舄(x)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畴已耕作的田地。硗(qi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B . 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 . 北乃山阜臆轸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 . 西方土地硗确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_(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_(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_(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甲】_【乙】_6.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 , 有蜀鹊呜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唱。横空而来,“略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咕木上盘旋三匝 , 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携垫【注】集:栖,躲。此处为聚集,会合。鹳(gun):一种较凶猛的乌。匝(z)圈。盖:原来。(1)解释划线的词。 悲鸣不已_顷之_若相语状_遂俯冲鹊巢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盖二鹊招鹳援友也。(4)说说鹊在孵卵将雏时悲呜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7. (12分)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选自后出师表【注释】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 并日:两天合作一天。 顾:这里有“但”的意思。 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 这两句指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初出祁山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的夹石,东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 进趋:快速前进。(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庶竭驽钝_宜先入南_(2)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 先帝/知臣/谨慎B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 . 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D . 今/贼/适疲于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4)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甲文中的有关句子是“_,_”;乙文中的有关句子是“_,_”。(5)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8. (16分)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从流飘荡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窥欲忘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 , 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墨子鲁问(节选)注释:鲁阳文君即公孙宽,楚惠王授予他鲁阳之地,故又称鲁阳文子。 天诛上天的惩罚。杀其父杀害他们的国君。不全指五谷不熟。强梁强横,强悍不顺。悖荒谬。(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谓阳文君曰_故其父笞之_(2)请将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鲁 阳 文 君 曰 然 吾 以 子 之 言 观 之 则 天 下 之 所 谓 可 者 未 必 然 也(3)请简要说说墨子是如何说服鲁阳文君的?(4)通读选文,说说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0. (15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燕(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厚:丰厚,用做动词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三:指很多,虚数致:招来见事:被任用凑:聚集,奔赴(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_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于是不能期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