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25分) (共4题;共25分)1. (6分)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楹联,亦称“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春节贴在门上的叫“春联”。字数多gu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提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sh及交际庆吊之用。(1)划线字“粘”的正确读音是( ) A . zhn B . nin(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gush字数多_装_(3)改正画线处中的一个错别字。 _改为_2. (13.0分)(2017衢州)古诗文名句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2)_,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想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4)陈与义登岳阳楼感慨“白头吊古风霜里,_”;范仲淹借岳阳楼表明了“_,_”的政治抱负。3.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_陈太丘与友期行_去后乃至_元方入门不顾_4. (2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根据团县委关于组织开展“水岸同治”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1月14日,红旗中学“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到下滩村渡船头大桥旁集中开展“参与水岸同治,守护碧水蓝天”榕江河岸卫生清理志愿服务活动,全校共28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我们号召更多青年加入“水岸同治”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争当“水岸同治”的倡导者、监督者,争做“水岸同治”的实践者,请你为此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二、 阅读理解(30分) (共4题;共30分)5. (3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A . 西游记中悟空经常称八戒是“呆子”,其实“呆子”有时候也不呆,比如猪八戒义激猴王,让他重回取经队伍智降妖怪。B . 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但有点变态,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永不言败,意志如钢铁般坚强,但他也有温情的一面,比如书中写到他是亲情、恋情、友情等。D . 水浒传中吴用、宋江、刘唐等人采用了激将法,激林冲火并了心胸狭隘的王伦,随后大家便尊推宋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6. (4分)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文学作品经常会塑造见风使舵的人物形象。吴敬梓的长篇小说_中的胡屠户和_(作者)的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这样的形象。 (2)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讲述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_(人名)周游海底的故事,表现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施耐庵的水浒讲述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将的故事,表现“_”这一主题。 (3)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他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结合西游记中其他相关情节和其性格特点,谈谈如来封他为“净坛使者”的原因。 A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7. (1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救树毕淑敏路旁那棵杨树,恹恹站着。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叶子耷拉着,夜风掠过,残缺的树冠发出声响,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息。它为何如此羸弱?疑问坠得我傍晚散步的鞋底涩了。就算苗圃培育的先天有所不同,移栽街旁时,挑的植株也必大小相仿,怎么几年时间,它和它的伙伴,竟形同隔世了呢?有的时候,命运其实就是一种位置。那树在一人多高的位置,横空翘出一道水平树杈,拳头粗细,孤零零地探着,竟是天造地设的一副单杠。其下青砖铺路,任凭虎步龙腾。过往行人,突然觑到这天然的运动场,便被诱惑,猛跑几步,蹭地一蹿,攀着树杈荡上去。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青杨全身哆嗦着,久久无法在摇撼下平息。叶片好似千百面残破的铜镲,交错扑打。树干猛烈地痉孪,每一条根须都被摇离热土,水脉从底层崩断我对先生说,不散步了。守在这棵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然而,无奈。总是每晚守候,还有漫长的白天无法看顾。终不能24小时连续为这树值班。于是在家中把刀磨得寒光迸射。先生问,不会在策划一件谋杀案吧?我答,你猜得不错。先生惊,目标何在?我说,长街畔那棵青杨。先生正色道,砍树犯法。我说,只是断掉那树的臂膀。丢卒保车,让企图翻杠的人无所依托,青杨才有一线生机。先生建议,利斧比钢刀好。我说,朗朗乾坤,拎着一把阔斧街上行走,太招人耳目。还是袖里藏刀来得简便。先生道,树杈高过头顶,你如何砍得到呢?我运刀成风,比画着说,助跑几步,凌空一跃,大功便告成。先生边躲闪边冷笑,你是谁?烧火的杨排风或是侠女十三妹吗?需带一张便携式折叠凳,择一个晦暗的子夜,若天降大雾就更理想了。你瞭望,我动手,手到擒来神鬼不知。于是夫妻磨刀霍霍,焦急地等待月黑风高的日子。每逢路过孱弱青杨的时候,都对它轻声说,再坚持几天啊,就要为你刮骨疗毒了。谁知我突然病了,辗转医院。数月后复出,迫近青杨时,几乎不敢偏头。遗它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恐已近柴薪。想不到,青杨依旧屹立长街畔,竟比以前挺拔简秀多了,沁出蓬勃生气。细细察看,那只肇祸的长臂,已被人用锯齐根断去,茬口森然。青杨像因公致残的青年,早从伤痛中振作,尽管身影还有些仄斜,头颅已然高昂。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1)选文前三段,突出了杨树怎样的特点?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两段分别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它的特点。 (2)为了“救树”,“我”和先生做了哪些努力?最终的结果怎样?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4)文章结尾写道:“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联系全文,说说“我”和先生因为什么而惊叹。 (5)从“救树”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8. (9.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燕子留个门干亚群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街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渠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满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权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当村里最后一栋接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2)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的表达效果?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动不动,直到另只回来,然后轻轻儿声叽叭,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4)“年复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哺,又渐渐消隐。”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共2题;共15分)9. (8.0分)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一)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黄州,东坡是作者为解决生活困难而开垦的一片荒地。本诗和记承天寺夜游作于同一时期。市人:市井流俗之人。野人:乡野之人,作者用于自比自己。荦(lu)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二)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注】此诗为作者贬居惠州时作。小阁:在惠州时住的嘉佑寺的房舍。先生:指苏轼。道人:寺中的僧人。(三)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有删改)【注】雨麦:麦子抽穗时下的雨。弥月:整个月。商贸:商人。忭:欢喜。岁:一年的收成。荐饥:连续饥荒。(1)阅读古诗,抓住关键字词,往往能窥探到作者幽微的内心世界。东坡、纵笔都写于贬官之时,请你从“铿然”、“美”这两个词选择一个来解读作者。 (2)文言文在表情达意时会选择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往往也有各自的标志词。请你圈出下面句子中表明句式的标志词,并用斜线划分停顿。(限划两处)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3)文言字词学习,只满足解释,便味同嚼蜡。深入一层,往往别有洞天。“越三月,乙卯乃雨”,“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两句中都有“乃”字,两处的“乃”都能理解为“才”。但细细琢磨,两个“乃”包含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说有何不同? (4)翻译下面这句话。 亭以雨名,志喜也。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5)东坡一诗,作者称自己为“野人”,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喜雨亭记中,作者是个和大家“优游以乐”者,结合以上作品,说说苏轼和一般“市人”的不同。 10. (7.0分)(2016绍兴)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完成后面小题。陶渊明:四海与丘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后家道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到建康,担任刘裕参军。他写诗明志:“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晋书陶潜传记载: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贵避抱赢疾。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 , 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日:“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责,不私事上官。郡遗骨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去之。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遗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的笔下,田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颅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因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好一个“不乐复何如”!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蛄,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欧阳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摘编自陶渊明诗文及有关资料,标题为编者所加)【注释】:弦歌:出任邑(县)令。三径:常指归隐后的住所。癯:瘦。(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妻子固请种粳_ 索简贵_拳拳事乡里小人邪_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或置宿而招之_ 造饮辄尽_(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 . 吏白应束带见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B . 亦不详其姓字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 . 乃赋归去来兮辞 屠乃奔倚其下(狼)D .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用“”断三处)州 召 主 簿 不 就 躬 耕 自 资 遂 抱 赢 疾。(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参考起:站起,起来;兴起;起用;出现,产生;建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入下面方框内。_ -_-抱负情趣-_-_(6)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结合全文,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具体内涵。(7)读(山海经)(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