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_第1页
第三章_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_第2页
第三章_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_第3页
第三章_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_第4页
第三章_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 第一节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 生态危机 一 当代全球性 生态危机 的主要表现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 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 20世纪以来 这个问题日益严重 从一系列局部地区的公害发展到全球性问题 震惊世界的 八大公害 事件 马欺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 5日 比利时马欺河谷工业区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 无法及时向外排放 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达25 100mg m 致使一周内60多人死亡 很多家畜也未能幸免 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 30日 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持续大雾 致使大气中污染物停留在近地层 其中的二氧化碳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的尘粒结合在一起 造成5911人受害 占全镇人口总数的43 轻度患者伴有眼痛 喉痛 流鼻涕等症状 中度患者伴有痰咳 呕吐 腹泻等症状 而重度患者症状是综合的 其中死亡17人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市面临大海 背靠大山 处于盆地之中 一年约300天出现逆温差 在5 10月阳光强烈 40年代初 全市250万辆汽车每天都在排放污染物 其中的碳氦化合物 氮拟化物 一氧化碳与光作用 形成光化学烟雾 使得人们受到伤害 它引起眼 鼻 喉等疾病 严重的则造成死亡 还使家畜患病 妨碍植物的生长 造成车辆 飞机失事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 8日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造成4天中死亡人数比同其多4000人 一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人数 冠心病 肺结核 流感患者的死亡人数 均比常年同期成倍增加 这是由于三氧化二铁促使二氧化碳化为硫酸泡沫 从而形成大气中的酸雾引起的 四日市哮喘事件发生在60 70年代日本四日市 由于1955年以来市内石油炼制与工业燃油产生废气 使城市空气遭到严重污染 有毒气体及有毒的金属粉末飘浮在500米厚的烟雾中 形成硫酸烟雾 致使哮喘病发作 1964年 烟雾3天不散 1967年 一些人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 到1967年 四日市哮喘病者已达817人 死亡10多人 水俣病事件1953年到1956年 日本水俣市排放的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使河水受到污染 致使河鱼中毒 猫食鱼生变疯往水里跳 人食鱼亦中毒 中毒者达283人 死亡67人 骨痛病事件1955 1972年 日本富山县神道川流域 受到工厂排放的含镉废水的污染 使当地的居民中毒 中毒者先是腰 背 膝关节疼痛 而后全身神经 骨骼疼痛 最后骨骼软化 自然骨折 使得患者呼吸困难 衰弱 痛苦地死去 8 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 日本北九州市 爱知县一带由于管理不善 使得米糠油中混入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 使人食后中毒 实际受害者达13000多人 死亡16人 几十万只鸡死亡 当代生态危机主要表现 1 人口数量剧增2 自然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危急矿物资源面临耗竭3 环境污染加剧 二 生态危机 的根源1 生态危机 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 生态危机 的哲学基础3 生态危机 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 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与科学基础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1 自然概念的深化人化的自然 在人类历史中生成着的自然界 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类学的自然界 天然自然人工自然人工环境 2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其二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在自然界之中 其三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人与自然是一种 对象性的关系 一方面 人类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 成为自然界的对象 并依赖于自然界 另一方面 人又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同自然界进行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来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人与自然这种互为对象 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是人与自然界辩证关系的最基本特征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而人及其实践活动既具有能动性 又具有受动性 所谓能动性 是指人具有通过有目的 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综合地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而受动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 意识 活动起因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必然要受到客体制约的一种特性 即人必须按自然界的规律进行自身的活动 而且 人的活动还要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受到社会历史必然性的制约 能动性与受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 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 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 另一方面 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 能动性的精髓是自觉性 能动性本身就包含着人自觉地根据自然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自觉地服从自然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人认识到服从客观规律性的必要 并把这种服从纳入自己的行动计划 正是发挥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所谓自然生产力 是 不需要代价的 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 如气候 水分 土壤 森林 矿藏 社会生产力是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 是人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 是 制造出来的生产力 包括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及人类的劳动产品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自然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既包括作为 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 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也包括作为 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 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恩格斯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 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二 系统科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为生态自然观提供了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系统科学以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系统与环境 整体与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关系去研究系统的存在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和环境之间各种各样的演化规律 使我们能够控制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生态学原本是一门研究动植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生物学主要分科之一 现代生态学把人类这一生物物种也列入生态系统中 来研究人与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 它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 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是一种复杂的 动态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其环境两部分 1 生态系统可分解成四个基本要素 生态因子 无机环境 主要是指阳光 温度 水 矿物质 土壤 空气等 生物的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和一些蓝绿藻 细菌等低等植物 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利用阳光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把光能转变成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因此称为生产者 它们属于自养生物 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生物的消费者 指各种动物 它们主要以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 因而被称为消费者 生物的分解者 主要是指细菌 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以及某些原生生物和蚯蚓 白蚁等腐食性动物 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 排泄物和残落物等含有的复杂的有机物 最终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而它们自己则从系统中的死亡机体和废物产品中获取所需的能量 2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共生现象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 产生不断的物质和能量流 在系统中形成营养结构 这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3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里各个生命系统之间以及生命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 系统中存在的复杂的反馈机制使之处于一定的稳定状态 即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 生态自然观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 理解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人 社会和自然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把世界区分为自然界和社会只有相对意义 而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比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更重要 自然界是 人 社会 自然 系统的内在机制 自然因素支持和参与社会历史的创造 从而获得社会历史尺度 我们要重视自然界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 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 内在的 动态发展的 因而 人对自然不可能做出完全客观而又绝对准确的描述 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 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所以 人类在自然面前应保持一种理智的谦卑态度 人们不再寻求对自然的控制 而是力图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技术不再是征服自然的工具 而应是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助手 3 高度认可并维护自然的内在价值 是生态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生态自然观看来 人虽然是大自然进化出来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存在物 但并不是自然界中惟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 人的价值只是自然价值的延伸和升华 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内在价值也不可能大于作为整体的自然的内在价值 人与自然界的其它存在物 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之链上的环节 因此 人类应珍惜并努力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价值的多样性 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 共同进化 4 生态自然观又高度重视人在大自然中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 人的这种独特价值和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 人不是一般消费者 动物 而是生态调控者 人工生态系统创造者 而且人又是大自然中惟一具有道德意识的存在物 能够认识到大自然创造 维持和促进众多生命的潜能和趋势 并能够用道德理想来约束自己对待大自然的行为 自觉地维护和促进大自然的这种潜能和趋势 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视为实现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重要方式 生态文明将从文明重建的高度 重新确立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 把关心其它物种的命运视为人的一项道德使命 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和文明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产生和发展 是人类在解决以环境为中心的许多社会问题的过程中 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 从本质上看 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怀疑和抛弃 也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创新 20世纪60年代初 美国女作家RL卡尔松的 寂静的春天 向世人敲响了警钟 从此 全人类开始觉醒了 发起了拯救地球 拯救人类的运动 寂静的春天 的出版 标志着生态学时代的到来 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 一切处于异乎寻常的寂静中 小鸟去哪里了 许多人自问 谈起此事 深感不安 房屋后花园里的饲料盆始终空着 尚能瞥见的少量鸟儿也已濒临死亡 它们浑身直抖 不能再飞 那是个听不见声音的春天 从前 在晨曦中回荡着鸫鸟 鸽 松鸦和鹪及无数其他小鸟的合唱声 现在却已销声匿迹 农场的母鸡仍孵蛋 却没有雏鸡钻出来 农夫抱怨说 他们已无法养猪 每胎的猪崽甚少 而且至多存活数日 苹果树依然开花 但周围没有蜜蜂的嗡嗡声 由于没有授粉 它们就不能结果 过去如此引人入胜的公路 如今被枯萎的棕色植物所围 仿佛曾被焚烧 这里死气沉沉 被生物所遗弃 甚至河里也不再有生命 再没有钓鱼者光顾 因为鱼已统统绝迹 在下水槽中 屋檐下 屋顶木瓦之间 还有一些白色粉末颗粒的斑痕 那是几个星期以前似雪一般滴在屋顶 草地 田野和河流上的东西 不是凶恶的魔法 也不是敌人的侵袭把这个惨遭蹂躏的世界的新生扼杀于萌芽状态 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1972年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米都斯为首的研究小组 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 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 立即引起全世界的轰动 此后 罗马俱乐部又陆续发表了 人类处在转折点上 重建国际秩序 通向未来的道路 深渊在前 未来一百年 等重要著作 这些著作对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 推动环保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72年6月5日 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一次举世瞩目的人类环境会议 会上提出了 只有一个地球 的口号 并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 1980年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发表了 世界保护策略 1980年3月 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 可持续发展 一词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992年6月 18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和领导人聚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 里约宣言 21世纪议程 这次大会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 理论推向实践 1993年中国政府第一个编制了 中国21世纪议程 表明中国将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长篇专题报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993年又对这一定义作了重要补充 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 突出发展的主题 发展原则2 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原则3 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 共同性原则4 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 公平性原则 总之 可持续发展有其深刻的内涵 最主要的是发展 这个发展不但强调现代人的发展 而且要使子孙后代能够持续发展 不仅强调发展的数量 更重视发展的质量 其核心思想是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 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其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以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 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 可持续发展 中国跨世纪战略2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的新发展3 坚持可持续发展 三R原则 减量化原则 reduce 再利用原则 reuse 和再循环原则 recycle 减量化原则 要求我们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经济目和或生活目的 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在生产中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 例如在通讯中用光纤技术代替传统的铜线 产品包装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 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污染 再利用原则 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 而不是一次就了结 例如 生产者应当把产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器具来设计 使其像餐巾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 再利用原则要求生产者应当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 而不是像现在这要为刺激消费面快速更新换代 一些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产者使电脑 电视机以及其他电子器具设计成模块化的组合 在更新换代时只需方便快捷地置换其中的部件 而不是更换整个产品 实质上达到了产品的持续使用 也是再利用原则的体现 再循环原则就是使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以后 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它要求生产者在生产的同时解决废弃产品的处理问题 例如 有些生产者在产品的包装纸箱上不喷涂聚乙烯等材料 以便废弃的纸箱打浆再生 再循环有两种情况 一是原级再循环 即废弃品被循环用来生产同种类型的新产品 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 即废物循环成其他产品 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 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理想境界 4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 采集与狩猎文明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 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多年 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 但是 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 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 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 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是各个产业 农业 工业 信息业与服务业 部门中 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交换规律为依据 以 自然 社会 经济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标 以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为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劳动手段进行的经济活动 生态产业的生产过程 是由自然界再生产过程 自然生产力 和经济再生产过程 社会生产力 交织在一起进行的 在自然界再生产过程中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与信息交换 遵循生态产业运行的自然规律 在经济再生产过程中 物质流 能量流与信息流 一方面必须以自然界的物质 能量与信息流为基础 要遵循自然规律 另一方面又以市场为导向 遵循社会经济规律 与此相联系 其消费方式受制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这是维持自然界再生产过程的前提 实现经济发展的水平与消费水平必须保持平衡 创造生态产业 人类生产生态化 将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生态产业的建立将大大缓解人工环境 人工自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佳选择 此外 生态文明还要在制度和思想观念层面上 建立起新兴的协调和解决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法规 伦理与机构 并确立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等等 环境伦理学 一种全新的伦理思潮和价值观环境伦理学又叫生态伦理学 是一种主张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人之外的各种非人类存在物身上去的伦理学说 严格地说 它不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或应用伦理学 而是一种全新的伦理思潮或价值观 其实质就是要承认 各种非人类存在物拥有独立于人类的 内在价值 及人类必须予以尊重的 生存权利 它们的这些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 而非人类的利益 才是判断人们对它们的行为在道德上是否正确的终极根据 对人的行为的善恶评价必须以此为标准 因此 环境伦理学代表的是一种革命性的伦理学思潮 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念一 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地球环境是所有人 包括现代人和后代人 的共同财富 任何国家 地区或任何一代人都不可为了局部的小团体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 人类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建立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 也要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人类必须要节制其空前膨胀的物质欲望 批判并矫正发达国家那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二 动物解放 权利论以辛格 P Singer 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从功利主义伦理学出发 认为我们应当把 平等地关心所有当事人的利益 这一伦理原则扩展应用到动物身上去 在功利主义看来 凡能带快乐的行为就是善的行为 凡带来痛苦的行为就是恶的行为 动物也能感受苦乐 因此 我们必须要把动物的苦乐也纳入我们的 道德计算 中来 痛苦就是痛苦 不管它是发生在人身上还是发生在动物身上 带来痛苦的行为永远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管痛苦的承受者是人还是动物 因此 我们有义务停止我们那些给动物带来痛苦的行为 以雷根 T Regan 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从康德的道义论伦理学出发 认为我们之所以要保护动物 是由于动物和人一样 拥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权利的基础是 天赋价值 而人之所以拥有天赋价值 是由于人是有生命 有意识的生命主体 拥有期望 偏好 感觉 记忆 认同感和实现自己的意愿的能力 拥有一种伴随着愉快和痛苦的生活 以及独立于他人的功用性的个体幸福状态 然而 成为生命主体的这些特征 动物 至少是心理较为复杂的哺乳类动物 也具有 因而 动物也拥有值得我们予以尊重的天赋价值 这种价值赋予了它们一种道德权利 即获得尊重的权利 这种权利决定了我们不能把它们仅仅当作促进我们的福利的工具来对待 就像我们不能以这种方式来对待其他人那样 三 生物平等主义施韦泽 A Schweitzer 的敬畏生命的伦理理念敬畏生命的基本要求是 象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那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 满怀同情地对待生存于自己之外的所有生命意志 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 促进生命 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 恶的本质是 毁灭生命 伤害生命 阻碍生命的发展 一个人 只有当他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神圣的 把植物和动物视为他的同胞 并尽其所能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生命的时候 他才是有道德的 泰勒 P Taylor 的尊重大自然的伦理思想人只是地球生物共同体的一个成员 他与其他生物是密不可分的 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 都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体统的有机构成要素 每一个有机体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 人并非天生就比其他生物优越 对人的优越性观念的抛弃 就是对物种平等观念的接受 因此 所有的物种都是平等的 都拥有同等的天赋价值 而一个有机体一旦被视为拥有天赋价值 那么 人们对它所采取的唯一合适的态度就只能是尊重 所谓尊重大自然 就是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拥有同等的天赋价值和相同的道德地位的实体 它们都有权获得同等的关心和照顾 四 生态整体主义受现代生态学的启发 生态整体主义认为 一种恰当的环境伦理学必须从道德上关心无生命的生态系统 自然过程以及其它自然存在物 环境伦理学必须是整体主义的 即它不仅要承认存在于自然客体之间的关系 而且要把物种和生态系统这类生态 整体 视为拥有直接的道德地位的道德顾客 据此 生态整体主义从三个角度 即大地伦理学 深层生态学和自然价值论 阐发了保护生态系统的伦理理由 大地伦理学 landethic 的宗旨是要 扩展 道德 共同体的界线 使之包括土壤 水 植物和动物 或由它们组成的整体 大地 并把 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大地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普通公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