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明中国古代史试题 一 及答案简明中国古代史试题 一 及答案 一 单选题 每小题一 单选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据考古发现 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 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 按照这一说法 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 到 A 山顶洞人时期 B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 炎帝和黄帝时期 D 尧舜禹时期 3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A 为了发展经济 B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 C 为了打败商纣的军队 D 为了得到平民的支持 4 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改革和变法 其中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 是 A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 B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C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D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5 西汉时 下诏废止肉刑的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6 张仲景所著的 伤寒杂病论 一书 为中医学 A 确立了诊断方法 B 论述了人体解剖知识 C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 D 奠定了中医学治疗基础 7 使大江南北形成长期对峙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 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巨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8 唐太宗在位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 房玄龄 B 魏征 C 杜如晦 D 姚崇 9 元朝设立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机构叫作 A 中书省 B 行中书省 C 西藏行省 D 宣政院 10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专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 诸病源候论 C 本草纲目 D 千金要方 二 判断题 每小题二 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在原始社会人类主要以石器为生产工具 因之在考古学上称之为原始时 代 2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 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桂陵之战 4 秦朝时期修筑在岷江中游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两千多年来一直在造福于人民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大运河 5 公元前 138 年 119 年 汉武帝两次派遣张角出使西域 6 建立西晋 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司马昭 7 范缜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 著有 论衡 一书 阐述了无神论 思想 是我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8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层出不穷 被人 称为 诗仙 的是白居易 9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当时称 瓦子 10 水浒传 是一部描述北宋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其书作者是罗贯中 三 简答题 每小题三 简答题 每小题 10 分 共分 共 40 分 分 1 1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2 2 为什么说 为什么说 史记史记 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 全书分哪几大部分 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 全书分哪几大部分 3 3 简述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 经过及其影响 简述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 经过及其影响 4 4 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四 论述题 四 论述题 20 分 分 试述两税法的背景 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试述两税法的背景 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答案 一 单选题 每小题一 单选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D 2 C 3 B 4 D 5 B 6 D 7 A 8 B 9 D 10 C 二 判断题 每小题二 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简答题 三 简答题 1 1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甲骨文是殷商时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2 分 19 世纪末 出土于河南安阳 小屯村 其主要内容多为占卜文辞 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 经济 政治 军事 天文 历法等情况 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 甲骨文已经 具备了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六书 构字规律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 文演变而来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 2 为什么说 为什么说 史记史记 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 全书分哪几大部分 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 全书分哪几大部分 史记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撰写完成的一部巨著 内 容是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间的史事 体裁分本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 本 纪 是君主的传记 表 按年代列举主要史事 书 记载典章制度 世 家 列传 为人物传记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文笔简洁 语言生 动 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为以后史书所遵循 鲁 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 离骚 3 3 简述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 经过及其影响 简述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 经过及其影响 安史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反对唐朝中央的叛乱 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 是 土地兼并严重 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 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 中央统治集 团日益腐朽 公元 755 年 身兼平卢 范阳 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其部将史思明 以讨杨国忠为名 在范阳起兵发生叛乱 叛军先后攻占洛阳 占领长安 唐玄 宗仓惶出逃 行至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西 禁军哗变 杀死杨国忠 又迫使 唐玄宗缢死杨贵妃 唐肃宗即位后 依靠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使李光 弼的兵力 镇压叛军 叛乱持续 8 年 它使北方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唐朝中央 政权的力量日益削弱 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唐后期逐步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 4 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 行中书省是元代的地方行政机构 简称行省 元朝政府把大都附近的河北 山西 山东等地称为 腹里 直属 于中央中书省管辖 其余地区设立 10 个行省 各行省设丞相一人 统领全省民 政 财政 军政大事 行省制的确立 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使中央集 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 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对后世 有巨大影响 元朝以后 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去 四 论述题 四 论述题 试述两税法的背景 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试述两税法的背景 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 背景 唐朝后期 均田制瓦解 庄田出现 土地兼并严重 大量农民逃 亡 租庸调法无法维持下去 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藩镇割据 政府直接辖 区缩小 财源主要来源的江南 赋税沉重 人民纷纷逃起义 公元 780 年唐德 宗采用杨炎建议 颁行两税法 2 主要内容 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 但保留了丁额 不分主户 当地土著者 客户 外来户 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 入户籍 交纳赋税 不在按丁征税 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 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 也要交税 税额初为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 后改 为十分之一 每年分夏 秋两季征税 夏税要在六月交完 秋税要在十一月交完 量出制入 即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 定出税额 分配到各 地征收 3 意义 两税法把租庸调和各种杂役 杂税合并 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