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是”作判断词是后来的事,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共有二十多个君王,没有一个是使信约明确而固定的。) 莲,花之君子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秦,虎狼之国。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此亡秦之续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为”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梁文即楚将项燕。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表被动的“于”字句 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君子役于物,小人役于物。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暴见于王。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人皆以见侮为辱。 3表被动的“为”字句或“为所”结构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恐为操所先。 父母宗族,皆为戮殁。”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不者,皆且为所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4表被动的“受”字句或“受于”结构(此结构比较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兵不克,执至白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帝感其诚 有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感斯人言。 三、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1定语后置中心语+定语+者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 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楚人有涉江者 (有涉江者楚人) 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四海,有几人欤?)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附操者荆州之民)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国之孺子之游者。 (国之游者孺子) 僧之富者不能至。 (富者僧不能至) 用数量词作定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例如 : 吏二缚一人诣王。 (二吏二缚一人诣王) 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 一双玉斗)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或尽一石粟2、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夫晋,何厌之有? (夫晋,有何厌) 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 ,阳光离去后 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唯求敌)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余唯视利) 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惟弈秋之为听。 (惟听弈秋)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惟辅德) 唯利是图。 (唯图利) 唯吾马首是瞻。 (唯瞻吾马首)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 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夜以继日。 (以夜继日)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4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贫者语于富者曰 (贫者于富者语曰)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长勺战)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 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于时拘,于余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且于其墓之门立石)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何不试之以足。 (何不以足试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 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 覆之以掌。 (以掌覆之)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当世之事咨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四、省略句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这些省去了某 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 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 省主语 1承前省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 也;(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疾)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余)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余)弗之怠。(余)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余扄牖而居,久之,【余】能以足音辨人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 )奔,( 吴人)食而从之。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对话省 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公)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刿)乃入见。(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吾)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岁)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信服),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吾)虽不能察,必以情。”(刿)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独乐乐)不若与 人 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坚追之。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平原君与楚(商议)和从,言其利害。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省宾语(包含介词宾语省略)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投(之)以骨。 君与(之)俱来。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和良,具告(之)以事。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己)。 齐使以(之)为奇,窃载与(之)之齐。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常州高新技术企业消防系统升级改造专项合同
- 2025年度智慧物流电商快递包装材料回收处理系统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企业形象展示工程设计与施工设备租赁协议
- 2025年电商平台内容营销与种草经济内容营销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指南
- 美容解剖学课件求购
- 2025新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担保银行保函样本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流量整形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整合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评估报告
- 2025年科目二试题及答案
- 通讯传输网知识培训课件
- 香港劳务咨询合同模板
- 2025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模拟题库
-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1色彩的对比-五年级上册美术
- 4.4车体主要伤损形式及检修课件讲解
-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
- MOOC 高等数学先修课-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装备资产的动态管理
- 工程造价专业《制图实训》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