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4)一、 句子默写 (共2题;共7分)1. (2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1)水何澹澹,_。 (2)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 (3)_,风正一帆悬。 (4)古代文人墨客大都有经世报国的愿望,即使是被贬,苏轼仍在江城子中用了典故的手法,写下了“_,_”的词句,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命的思想。 (5)好多人被城市的生活节奏督促着追名逐利,钱钟书先生即使生活在闹市中,也能保持自己独立的心志,避开喧嚣,诚如陶渊明所言:_,_。(请选用饮酒(其五)中的诗句) 2. (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沿石板路前行,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还有一片松林,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荷叶田田,萼红灼灼,一池晶莹,(yn)然进入世外桃园。尘世间的一切声响都(xio)声匿迹,俗世中的一切事务都了无(j)绊,感受到的只有静谧、肃(m),好一个安祥的世界!(1)根据拼音写汉字。 ynxiojm_然_声匿迹_绊肃_(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改为_;_改为_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3. (1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甲】“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A,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乙】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B。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B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选文中所提到的两本书分别是A和B,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鲁迅先生对这两本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4. (2分)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1)第_句,修改意见:_。 (2)第_句,修改意见:_。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品紫砂壶余显斌一个茶人,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坐在古柳大树下的青石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简直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这一刻,什么名利,什么得失,都已了无踪迹,心中唯有茶花如雪,清香细细,唯有蝉鸣声声,山泉溅溅。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不是山中饮茶,是都市茶寮饮茶。山中饮茶,当用紫砂壶,与田园生活,与篱笆豆角的山村风光很是吻合。陶渊明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茶饮还不普及,紫砂壶更未出现,否则“归去来兮”的他,捏着一把紫砂壶,在东篱下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着菊花,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情态。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可是紫砂一出,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文人,竟然将一把紫砂壶,当作一方宣纸世界,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于是,造壶已经不只是匠人之事,也成为一些文人写诗填词之余的爱好。紫砂壶能葆茶香,能提茶味。明末文震亨谈论紫砂壶的妙处时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让茶香清新如初,毫无异味,毫无变更。紫砂因茶而兴,茶也得紫砂而香远益清。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在闲暇之余,在竹影琳琅、绿影映墙之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修身养性、涵养品德。紫砂壶也因之成为文人梦寐以求的茶具,甚至千金难求,罕如美玉。紫砂壶名家供春所制紫砂壶,清朝时期成为极品。雍正年间的状元周澍曾得到一款供春的紫砂壶,绘画著文之余,泡茶独品,清雅非常。此壶价钱,用他的文字描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_。文人赞美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这说的是紫砂壶,也是中国文化的君子风度。一品的紫砂壶,一品的君子人格。(选自2019年5月1日中国教师报,有删改)(1)上文用细腻的笔触分别介绍了紫砂壶的出现时间、特点、_、_、文化内涵等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请在第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两字词语。 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_。(3)细读全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会使人忘却得失,感受田园生活般的宁静。B . 紫砂壶的出现晚于许多茶具,但一经出现,立即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C . “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紫砂壶壶形各异,不是方形就是圆形。D . 紫砂壶能保持茶的清香如初,又无熟汤气,常常融入文人制作的心血,一把名壶的价值可以罕如美玉。6. (2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匠人与大师梁衡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对事物有识别,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1)下面不属于大师与匠人本质上的区别的一项是( ) A .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B .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C .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D . 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2)下面这些人物的事迹中,不能说明“大师善综合”的是( ) A . 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除了是物理大师 在数学、哲学方面也很有造诣。B . 鲁班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C . 达芬奇留下众多传世名画的同时,还深人研究了自然科学各学科。D . 毛泽东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B . 文章主体阐述大师和匠人的区别,三段之间构成并列关系。C . 文章第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生动形象,诙谐风趣。D . 有没有突破和创新是判断大师高下的标准。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6分)7.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重约刘廷式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中数年,延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 , 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延式尝坐小谴 , 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以文而美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契阔:高合,聚散,偏指高散。瞽(g);瞎,眼睛失明。坐小谴:坐,因。指因过错当小有贬谪。阔略;寬恕(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不敢姻士大夫_卒与成婚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3)刘廷式重约使我们想到了也有个人因无书而借书抄书,“不敢稍逾约”还书的经历,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及课文的题目。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题一:请以“美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年轻人:“一整天都呆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年轻人:“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钓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秦腔吗?”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与别人分享功,也是一种快乐。写作要求: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