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1页
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2页
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3页
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 要: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出发,分析了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总结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诵读品味,美读感受;捕捉意象,品味意境;对比阅读,系列品读;平等对话,融入内心;鼓励原创,挖掘诗能五种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有效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的熏陶和感染,这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语文的美育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诗歌在语文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因而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中学古典诗歌教学很有必要。但是目前中学生学习诗歌的整体状况并不能尽如人意,在语文学习中仍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忽视诗歌教学的现象。这对诗歌教学本身,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情,把握诗歌教学规律,提高诗歌教学效率,从而真正达到诗歌教学目的,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才能够使诗词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时代的相隔,生活境遇的悬殊,使今天的高中生阅读古诗词时容易产生“隔膜”。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必不可少。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专注感受鉴赏的心理机制。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常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法。如在教授蜀道难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川的易守难攻的地形;在学习虞美人时可以先听听歌手的演唱;在学习雨霖铃时,可以从“长亭雨后”“江边送别”“楚天烟波”“晓风残月”画面的欣赏开始,感受柳永的复杂的离愁别绪;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可以从同题乐曲的欣赏开始。也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导入语来创设情境。如在教授将进酒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在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多爱酒,借酒浇心中之块垒,李白尤其钟爱。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又说李白的一生是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可以说兰陵美酒酿出了李白醉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倾注诗人一生悲愤的将进酒。”这样,营造了诗意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潜力,唤起了学生积极探求的心理。 (2)诵读品味,美读感受朗读,是直觉感悟语言的有效途径。朗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感悟语言的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朗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样离不开“读”,学生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出诗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理解诗意。学生进入情境以后,老师就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领读、范读、跟读、齐读。新课标中提倡:“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音韵和谐,可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比如一向沉郁顿挫的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为了表达自己的狂喜,就用了流利明快的语言和轻快跳宕的语言旋律,八句诗脱口而出,一气呵成。最后两句连用四个地名,以“即下”、“便下”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神驰千里,渴望飞回故乡的迫切心情,节奏、气势均急如旋风,可以说非这种节奏无以表达诗人激动的心情。而一向豪放洒脱的苏轼在悼亡词江城子中抒发了对相濡以沫的亡妻王弗的怀念,词语运用简练凝重,读来句句犹如声声咽泣。教育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设想自己就是作者,诵满江红时我就是壮志凌云的岳飞,读水龙吟时我就是忧愁悲愤的辛弃疾,读声声慢时我就是孤独凄苦的李清照,读出抑扬顿挫,读出韵味,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朱熹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为有的作品精髓确实很难言传,往往只有靠自己的反复吟诵,才能有所领悟。 (3)捕捉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歌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歌的关键,要想深入领悟诗歌意韵,必须捕捉意象,品味意境。教学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鉴赏术语,也可以介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关于“情”与“景”关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朱光潜说:“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在艺术构思中,作者总是竭力捕捉具有鲜明特色能准确传达内心感受的意象,然后用丰富的想象去形成深远的意境。既然意境是一个想象世界,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一个个方块字还原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在脑海里重现触动作者心灵、激发诗人灵感的一幕幕情景,从而设身处地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或微妙、或深沉、或悲愤、或失落的丰富情感。可以先给学生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诗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系列意象,使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深刻传达了一个天涯孤客的羁旅愁思。抓住了这些意象才能领悟作者的情感。 光抓住意象还远远不够,还得善于联想和想象,才能真切体会诗歌的意境。如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很多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在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要由明月、松、清泉、竹、浣女、莲、舟这些意象联想出这样一幅画面:雨后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影子,明净而清幽。清澈的山泉从石头上淙淙流过,优美而宁静,寂静的竹林喧闹起来,原来是洗衣的姑娘们回来了,清风传来她们清脆悦耳的笑声;田田的荷叶摇曳起来,原来是勤劳的渔民趁着月光去打鱼。这样的山村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4)对比阅读,系列品读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诗歌基础上,为了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对比阅读和系列品读。对比阅读可以从时代、情感、抒情方式、语言风格、题材、形象等角度入手。既可以是不同时代的整体诗风,如以情取胜的唐诗与以理见长的宋诗;也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李煜、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既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如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也可以是同一对象的不同表达样式的诗,如同是写愁,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言“落红万点愁如海”;周邦彦则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系列品读可以结合读本进行,可以是一个作家一个系列,比如苏轼,我们既要读豪放洒脱、宜执铁板铜琶演绎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要读曲折哀婉、应用红牙板伴奏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可以是同一时代作家的作品,如南宋时期作家,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陆游、辛弃疾,他们的作品中大多包含着对“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局的忧虑,立志报国又频频受阻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愤懑。也可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如“登高”这一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慨叹;杜甫的登高则面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慨叹自己一生的颠沛流离,而今年老体衰、百病缠身。通过对比阅读和系列品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诗歌积累,提高鉴赏能力。 (5)平等对话,融入内心 所谓平等对话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第二是学生与作者间的平等对话。由于诗歌表达含蓄,造成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作为教师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鉴赏方法,领着学生入门,但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鉴赏,更不能搞一言堂,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应该及时肯定。比如有位老师在教授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对昭君出塞一事,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其让青春之花在高宫墙内黯然凋落,不如让它盛开在异域大漠。而对于学生,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而另一位老师在上这首诗的鉴赏课时,通过引入昭君墓碑文、崔国辅的相和歌辞王昭君、白居易的王昭君、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和莫止的昭君曲,分析六首诗中昭君的形象,引导学生揣摩诗人们选材的不同角度,体会领悟诗人们各自表达的感情,进而使学生走进杜甫的内心,懂得杜甫是借王昭君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抒发自己的怨恨。 (6)鼓励原创,挖掘诗能 学是为了用,学习古诗词更主要的是为了我们的实际应用,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注意积累,发掘出心中的诗意,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人际交往中去。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的楹联、谜语、每年春节联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