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对中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的历史贡献——以其主要工科后继院校两院院士为线索_第1页
西北联大对中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的历史贡献——以其主要工科后继院校两院院士为线索_第2页
西北联大对中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的历史贡献——以其主要工科后继院校两院院士为线索_第3页
西北联大对中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的历史贡献——以其主要工科后继院校两院院士为线索_第4页
西北联大对中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的历史贡献——以其主要工科后继院校两院院士为线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联大对中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的贡献以其主要工科后继院校两院院士为线索,西北联大是抗战期间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火种,并通过其后继院校使爱国精神和报国实践不断发扬光大。从西北联大后继八校学生和教师中走出的两院院士约有150余位,其中出自工科院校的有89位;这89位中毕业于1949年前的有20位,毕业于1949年后的有69位,相互间大多具有师承关系,并在工程学术和工程教育方面有杰出贡献。,西北联大及其工科后继院校是民国年间我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的最高学府,在抗战时期奠定了西北工程学术和工学高等教育的基础,发展了其内涵及学科体系,注入了与国家民族的存亡紧密结合的时代精神,从而保存和光大了我国工学高等教育的文脉,也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积累了教育基础和人力资本。从西北联大及其后继院校走出的两院院士学脉相通,或亲历战时教育,或服务于战时西北大后方建设,或创立新学、教书育人,或师承于联大传统,是这批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先后并入西北联大开展工程教育的工科院校主要有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工程教育的主要后继院校有西北工学院、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学院、东北工学院,即今日之:西北工业大学 31位(19学+12教)天 津 大 学 25位(19学+6教)中国矿业大学 18位(8学+10教)东 北 大 学 18位(15学+3教),1949年以前毕业的院士 20位西北工业大学:叶培大、张沛霖、李恒德、陈秉聪、师昌绪、高景德、刘广志、高为炳;陈士橹天津大学:靳树梁、周志宏、魏寿昆、王之玺、史绍熙、吴自良;余国琮、曹楚生中国矿业大学:韩德馨东北大学:邱竹贤、张嗣瀛,传承中国最早的工程学术与高等工程教育共享交流整合,奠定优质师资基础,保存并承续学脉养成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风,秉承从严治学的理念致力于工程技术救国,积极服务国家生产建设构建并完善学科体系,形成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抗战爆发后,平津首当其冲成为前线,北洋工学院这所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以及中国最早的工科大学绝不会选择甘当亡国奴或接受奴化教育,西迁成为唯一选择。将这所古老大学的香火、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火种暂时借壳寄存于1937年9月10日在西安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7)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私立北洋工学院(浙江泰顺1942)国立北洋工学院(浙江泰顺1942)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安1944)国立北洋大学(1946)天津大学,一、传承中国最早的工程学术与高等工程教育,在科学研究方面,被发扬光大的是:一是在北洋工学院时期工程研究所(1935)和西北联大工科研究所的基础上,于1939年成立矿冶研究所(下分采矿、冶金、应用地质三组)和工程学术推广部,使工程学术研究制度化。二是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学术研究,如测绘南郑城区,测量设计改进五门堰水利,调查安康、凤、徽两县矿产,从而使北洋时期的工程学术研究,特别是在结合西北实际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人才教育方面,被发扬光大的是:一是在北洋工学院时期的1935年仅有土木、矿冶、机械、电机4个系,西北联大时期发展到土木、电机、化学、纺织、机械、矿冶6个系,后又增设水利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系,发展到8个系,由此成为“当时国内最强大的工科院校之一”。二是1942年在西北工学院时期创办了我国北方地区最早的工业经济管理教育。三是创办工程学术研究生教育,先后招收研究生46人,研究期限两年。1946年,北洋大学在天津复校时继承了这些教育成果,增设理学院,系科发展到8个,工程研究所由1所增至5所,成为当时全国专业门类最齐全的工科大学。,例如,周廉在东北大学毕业后就职于西北工业大学,姚建铨在天津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矿业大学,谭建荣双聘于两所后继院校等。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1941年考入第一个从西北联大独立出来的院校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在国立西北工学院七星寺分校读书。,二、共享交流整合,奠定优质师资基础,保存并承续学脉,“西北工学院四年,在治学上我得到了严格的训练。”师昌绪在重返母校时回忆道:“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站在民族复兴之大局,坚持工程教育的战略地位不动摇,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乃至精英工程人才、科学家型的工程师、工业界的领军人物。”由北洋工学院参加组建的西北工学院,在西北联大及分设各校中师资实力最强,据资料记载:工学院教授22人,讲师、助教22人,学生440人,约占联大学生总数的1/3,而22名教授中没有留学经历的不过一二人。,这些院士均毕业于西北联大及其后继院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原北京邮电学院院长叶培大“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核工业部核燃料局总工程师张沛霖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李恒德原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原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农业工程学家陈秉聪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郝水原东北工学院院长陆钟武原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两校约半数的院士毕业于1949年前,他们均为我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领域泰斗级专家,不仅自身创造了新中国的多个“第一”,取得了一大批开创性的重要学术成果,而且培养出很多工程领域的大师、大家。从院士数量上看,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更为集中一些,这两所较早由西北联大独立出来的院校培养出的院士毕业年份相对早些,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其集聚了较为优秀的师资力量,通过西北联大阶段的共同办学保存下高等教育的星星之火,并通过不懈努力使相关领域的学术资源与教育资源得到了很好的集聚与传承。,西北联大诞生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保存知识火种的重要阶段,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蓄了力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归纳起来,西北联大期间的工程教育形成了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风,并通过其后继院校一直传承下来,而这与西北联大从严治学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三、养成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风,秉承从严治学的理念,傅恒志回忆道:“西北工学院除陕西汉中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校址外,还在不远处的七星寺设立了分院。同学们怀着救亡抗日的心情学习,卧薪尝胆、分秒必争,苦读之风盛行。”“七星寺的同学也是人人自奋,潜心苦读,开夜车成风。每个教室,有开晚车者,有开早车者,你去我来,经年如此,百数只蜡烛,光焰闪耀彻夜不熄,被誉为七星灯火。”这著名的“七星灯火”正是西北联大师生勤学报国的生动写照,“它反映了全中国人民不当亡国奴、救国兴邦的坚强意志。”,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和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高景德,在西北联大期间是七星寺分校的同班同学,上下铺。高景德主攻电机工程,但没有条件做电机和电路的实验,只能晚上在麻油灯下复习教师白天在黑板上画的电路和电机。师昌绪回忆到:“我与高景德住一个宿舍,可是我们很少在宿舍见面,因为他经常半夜才从教室归来,而我则两三点起床,一直在教室学习到吃早饭,尽管同吃、同住、同在一个教室上课,我俩一起聊天的机会却极少。我俩是全校五个林森奖学金获得者之一。”,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主要后继院校都将严谨求实作为校训或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师昌绪回忆道:“我1945年夏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转眼间65年过去了,但当年在西北工学院艰苦奋斗、求学报国的经历仍历历在目。”“是母校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作风熏陶了我,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那就是海纳百川,贵在诚信;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事,那就是认真负责,贵在坚持;让我学会了如何做学问,那就是实事求是,贵在探索。”,与此不谋而合: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校风“严谨治学”中国矿业大学校训“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校风“勤奋、求实、进取、奉献”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风“献身、求实、团结、创新”可见,严谨求实的风气在几所后继院校都很受重视,这也正是西北联大对今日工程教育的宝贵贡献之一。,闻邦椿:“少年、青年时代的学习,加上人民解放军这一革命大熔炉的锤炼,使我树立起了献身于祖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决心和为我国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培养了我勤俭节约、谦虚朴实、诚恳待人、诚信处事、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品德。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正是战火中在西北联大学习的经历,使一代学子牢固树立了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并立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四、致力于工程技术救国,积极服务国家生产建设,西北联大的学习经历,让学子们坚定了工程救国的信念,丰富了人生阅历,并从此走上以聪明才智和真才实学服务祖国建设的道路。魏寿昆:“多种多样的机遇均能改变人生的经历,青年时就应有这想法,要有志气,能抓机遇,紧追不舍,要有超前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否则机遇一到,无法迎上挑战,也会失之交臂。”“那时候上课也好,读书也好,对大家是一种精神安慰,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就是用所学到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西北联大期间,学子们不仅从精神上爱国,更把爱国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以魏寿昆为例,任教于西北联大期间受托勘探金矿和其他抗战急需矿产。“行程所及,计有安康、洵阳、紫阳、石泉、汉阴等五县。勘察时间,前后共三月有半。”1938年,他又与张遹骏(张伯声)一同勘探凤县地质矿产。,对贵州铝矿进行了化学分析和分类,根据当地矿藏具体特点就冶炼方法创新、冶炼原料制造与供应进行了探讨,并从经济性角度对冶铝厂的选址与厂区布局提出了建议。关注民生,详细介绍了瓷土产区地形、地质,分析了瓷土化学成分,并根据瓷厂之原料来源及生产过程,从原料、耐火材料、选址、技工培训等诸方面全面提出筹设新瓷厂的建议19。同魏寿昆一样,西北联大期间许多工程领域的教师和学生都曾积极参与地方工程建设,为抗战胜利的保障工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经过西北联大时期的交流整合,各院校在原有学科基础上各自的主要研究方向、优势学科专业得以逐渐明晰,为后继院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建筑学等学科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及其下属二级学科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五、构建并完善学科体系,形成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天津大学毕业的靳树梁是我国著名冶金专家,“鞍钢”、“攀枝花”创建者之一,为我国的冶金工业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吴自良打破了核垄断,为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作出重大贡献,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魏寿昆则是冶金科学界泰斗级学者,曾任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院长,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基人之一。,在学科建设方面,魏寿昆认为“重工业是轻工业之母,没有重工业,轻工业无从建设起来,重工业如无基础,则轻工业发展极感困难。”“中国工业化的程度,相当幼稚,重工业发展的程度,与欧美先进国家相差太远。”为此他深刻地指出:“我们急需要培植大量的工程人才,更需要工程教育家莫大的努力。”“重工业的建设,经纬万端,我们一向未有过重工业建国的经验,一切需要埋头苦干,八年抗战已给我们能负重去建设重工业的自信心,自信心已有,我们只需要一个干!”,“振动利用工程学”是闻邦椿几十年来从事工程学术研究的结晶,属国际首创,国外影响巨大。他指导了200余名研究生及访问学者,其中94名硕士、71名博士,13名博士后闻邦椿对东北工学院期间的本科学习有这样的感受:“学校特别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在工厂实习期间,老师会给我们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启发我们去思考,例如关于皮带机托辊阻力系数测量方法的讨论,当时我们纷纷提出各种测量方法。我们毕业设计的题目,也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的。”,西北联大对中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具有奠基意义,在学科整合与积淀、教育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亦功不可没。其土木、电机、化学、纺织、机械、矿冶、水利工程、航空工程、工业经济管理教育以及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创立,不仅填补了西北高等教育的空白,而且扩大了原母体的规模,成为当时全国专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工科大学。,结 语,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人才教育方面,相关后继院校经过西北联大时期的洗礼与积淀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传承优良传统为基础,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水平上都远远超过了其母体院校抗日烽火中辗转联合办学的实践,客观上促成了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学科整合,为中国工程学术与工程教育注入了与国家民族的存亡紧密结合的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