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应用标准 DBJ/CT077-2010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MC Hydrostatic pressure Relief Layer推荐单位: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生产单位:台湾中联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前 言本规程根据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沪建市管200941号文关于2009年第二季度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应用标准备案计划的批复的要求,由台湾中联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同济联合建设技术有限公司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任主编单位,上海沪标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任参编单位。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是集永久性改变土层动态渗流压,使基底水压保持固定值、控制地下水浮力对结构体的影响和永久保持地下室干燥功能的工艺方法。具有施工周期短、造价低廉、节约材料、污染公害小等优点,可应用于新建、扩建建(构)筑物的基础抗浮工程。本规程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材料、设计选用、施工、质量验收共6章及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等3个附录。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对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与中联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代表单位上海预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系,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联系地址:闵行区虹井路185号虹淞大厦309室,邮编201103,电话:34308112,传真:34308102,网址:.tw。主编单位:台湾中联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同济联合建设技术有限公司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上海沪标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章致一 束昱 李明书 刘维扬目 次1总则2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材 料4 设计选用4.1一般规定4.2系统设计4.3 基底固定渗流压、土层入渗量、土层应力平衡计算4.4设计安全要求5 施工5.1施工前准备5.2透水系统施工5.3集水系统施工5.4出水系统施工 5.5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施工5.6功能稳定性检测6 质量验收 6.1 一般规定 6.2 主控项目 6.3 一般项目附录A 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附录B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附录C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9 -1总 则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环保政策,加强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的管理,遵循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省时省料,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等原则,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基础底部水浮力大于上部结构荷载的建(构)筑物、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铁车站、地下道路等基底消浮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适用条件为基底下方存在地基土层为厚2m以上,渗透系数小于等于10-5 cm/s,且每天每平方米的渗流水量应小于等于0.03m3的粘性土、粉性土。1.0.4 采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 Technical for CMC hydrostatic pressure relief layer一种用于基础底部消除过大地下水浮力造成结构危害的处理方法。该技术是在基底下方设置静水压力释放层,使基底下的压力水通过静水压力释放层中的透水系统,汇集到集水系统,经由集水系统自然溢流进入出水系统,通过出水系统将渗流水导至专用水箱或集水井中排出,使静水压力及时得到控制的工艺方法。2.1.2 透水系统 Water percolation system透水系统位于基底处的静水压力释放层中,由水平铺设的过滤层(土工布)、导水层(聚乙烯格网)及保护层(聚乙烯保护膜)组成,功能为在基底压力水均匀渗流入静水压力释放层时,过滤土层中的土壤颗粒,使压力水顺利导流进集水系统,并在浇灌基础底板素混凝土时,防止素混凝土颗粒流入静水压力释放层中。2.1.3 集水系统 Catchment system 集水系统位于透水系统中的过滤层与导水层之间,是由开孔后包扎土工布的聚氯乙烯管组成的水平集水网络,功能为收集渗入静水压力释放层中的渗流水,并将渗流水导流至出水系统。2.1.4 出水系统 Discharge system 出水系统包括主出水系统和备用出水系统,是与集水系统水平集水网络连结的气密式垂直导水构造,功能为将溢流入集水系统的渗流水排出,以使基底水压保持固定。2.1.5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 Seepag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采用开口井管设计,顶端位于最下层地下室地板面,底部固定于静水压力释放层中,功能为检测基底水压及当基础底板水压高于开口井管管口时溢流示警。2.1.6 渗流水量 Volume of seepage water 采用基底消浮工艺技术降低地下水浮力时,自然渗流入基底静水压力释放层的地下水体积。2.1.7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按同一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2.2符号Q 渗流水量;k 渗透系数;i 水力坡降; 水头差;L 渗流长度,计算静水压力释放层至围护结构底部渗透系数k 10-5cm/s的土层的厚度;A 基础的渗流面积;Pc 先期固结压力;DL 基础底板对土层的有效静荷重;Pw 设置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时,为基底处的固定渗流压;Cr 土的径向再固结系数;OCR 超固结比;On 土工布等效孔径;Dn 土壤颗粒等效粒径; Cu 不均匀系数。3材 料3.0.1 过滤层中使用的土工布的性能应符合表3.0.1的要求。表3.0.1 过滤层土工布性能项目性能指针试验方法纬向断裂强度(kN/m)20GB/T15788纬向断裂伸长率(%)30GB/T15788CBR顶破强度(kN)4.0GB/T14800纬向梯形撕破强力(kN)0.9GB/T13763等效孔径O95(mm)0.09GB/T14799透水率(1/s)0.25GB/T15789单位面积质量(g/m2)330GB/T 137623.0.2 集水系统中包扎水平集水网络用的土工布的性能应符合表3.0.2的要求。表3.0.2 包扎水平集水网络用土工布性能项目性能指针试验方法等效孔径O95(mm)0.22GB/T14799透水率(1/s)0.36GB/T157893.0.3 导水层使用的聚乙烯格网的性能应符合表3.0.3的要求。表3.0.3 导水层聚乙烯格网性能项目性能指针试验方法纵向抗拉强度(kN/m)11GB/T15788纵向伸长率(%)13导水率(m2/s)3.310-3GB/T17633长期抗压变形量(%)20SL/T 2353.0.4 保护层使用的聚乙烯保护膜厚度应大于等于0.2mm,单位面积重应大于等于220g。3.0.5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中使用的聚氯乙烯管材的性能应符合表3.0.5的要求。表3.0.5 聚氯乙烯管材性能抗压强度0.9Mpa试验方法SL/T 235管壁厚度3.5 mm公称外径50mm适用介质水/盐/酸/碱适用温度050()4 设计选用4.1 一般规定4.1.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宜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查阶段,应做好土层基底调查、研究工作,确认地基条件与建筑物规划的初步可行性。第二阶段为设计选用分析阶段,应根据地质条件与基础规划资料,以相关理论计算分析进行初步规划。第三阶段为细部设计阶段,应根据设计结果选用经认证合格的各种材料,并绘制完整的设计图。4.1.2 设计选用前应具备下列数据和条件:1 场地的地质工程勘察报告。 2 拟建工程结构的平面、剖面图与建物荷重配置。3 结构物在使用年限中可能的最高水位。4 围护结构设计方案。5 选择适合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应符合长期使用安全指标。6 基底浮力降低后基础承载力、沉降变形、基础挠曲度的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1.3 基础位于全部为粘土或粉土的沉积土层时,设计选用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 围护结构为止水帷幕设计时,止水帷幕设计应符合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G/TJ08-61)及相关规定,基础下方必须有厚度大于2.0m且渗透系数k 小于等于10-5 cm/s的土层。2 围护结构非止水帷幕设计时,地表至基础下方2m必须全部为渗透系数k 小于等于10-5 cm/s的土层。3 渗流水量Q必须小于等于0.03 m3/m2/d。4 非止水帷幕严禁采用拔除式围护结构。4.1.4 基础位于砂土与粘土或粉土互层的沉积土层时,设计选用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基础的四周围护结构必须设置止水帷幕。 2 基础底部至围护结构底部必须有厚度大于2.0m,渗透系数k 小于等于10-5 cm/s的土层。 3 渗流水量Q必须小于等于0.03 m3/m2/d。4.1.5 透水系统选材时必须遵守渗透性准则,过滤层透水特性应符合表3.0.1的要求,导水层透水特性应符合表3.0.3的要求。4.1.6 透水系统过滤层选材时必须遵守不阻塞准则,过滤层仅能使土壤颗粒少量流失,并避免阻塞过滤层。4.1.7 为确认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与土层的适用性,对沉积土层应调查项目如下: 1地表下至围护结构底部的土层分布。 2根据季节变动的地下水位。 3基础面以下各土层的渗透系数。 4与基础面接触土层的粒径分析。 5各土层的标准贯入试验(N值)及压密试验,分析基底各土层目前主应力状态。 6围护结构设计方案。4.1.8 地基土层应力历史及先期固结应力Pc、标准贯入试验值(N值)及不扰动土样的单向度压密试验等,先分析各土层先期固结压力Pc与目前地表为标准的有效应力比值即超固结比OCR值。浮力解除后对土层的有效荷重应小于先期固结应力Pc。4.2 系统设计4.2.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适用于箱型基础(见图4.2.1-1)、板基(见图4.2.1-2)或箱型基础及板基混合设计的建(构)筑物,设计时应包括以下部件: 1透水系统。 2集水系统。 3出水系统。 4静水压力释放层专用水箱。 5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图4.2.1-1 箱型基础静水压力释放层图1围护结构;2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3静水压力释放层专用水箱;4水箱溢流管;5水池;6基础底板;7素混凝土垫层;8透水系统;9集水系统;10出水系统;11开挖面图4.2.1-2 板式基础静水压力释放层图1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2静水压力释放层专用水箱;3基础底板;4素混凝土垫层;5透水系统;6集水系统;7出水系统;8开挖面4.2.2 各部件与围护结构、水池、基础底板等的相对位置、尺寸等,可视建(构)筑物实际需求进行调整。4.2.3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设计中,集水系统的水平集水网络应设置在透水系统中的过滤层与导水层之间。4.3 基底固定渗流压、土层入渗量、土层应力平衡计算4.3.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固定渗流压Pw设计选用应符合以下规定: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应根据箱型基础或板基设计、出水系统气密设计、系统监测需要,进行固定渗流压Pw设计选用。2 箱型基础的出水系统应位于基础水箱中,基础板底的固定渗流压P w的设计高度应为出水系统顶部高程减基础底板高程。3 非箱型的板式基础,出水系统应位于下凹的独立窨井中,低于板的底部,此时基础板底应无固定渗流压Pw。4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固定渗流压Pw设计选用,应根据基础需要的水压力功能需求设置。4.3.2 不同土层的入渗量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若基底无围护结构或围护结构为非止水帷幕设计时,可采用简化渗流线分析入渗水的流量。2 基底的围护结构为止水帷幕设计时,计算此型态的最大入渗水量,于止水帷幕底可采用最大的水头高差值,根据公式4.3.2计算:Q=kiA (4.3.2)式中: Q渗流水量;k渗透系数;i水力坡降,; 水头差;L渗流长度,计算静水压力释放层至围护结构底部渗透系数k10-5 cm/s土层的厚度;A基础的渗流面积。3 渗流水量Q必须小于等于0.03 m3/m2/d。4.3.3 土层应力的平衡要求 1 基底采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设计分析土层应力的平衡要求时,基底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Pc可由高压固结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或比贯入阻力试验等求得的参数,选择合理的数值应用。当确认基底土层为正常固结条件时,可使用基底上方土层自重压力,作为基底土层先期固结压力Pc。 2 基底采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设计选用,基底土层不得产生过大差异沉降量,使基础挠曲度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设计时基底土层应符合公式4.3.3-1的要求:Pc DL-Pw (4.3.3-1)式中: Pc先期固结压力DL基础底板对土层的有效静荷重Pw 设置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时,为基底处的固定渗流压3 基底土层为天然沉积土层,应考虑不产生长期蠕变的隆起要求,开挖下凹或船坞结构低于最高水位线下时,必须注意水位变动产生浮力,且应分析因有效垂直压力不足产生的长期蠕变型态的隆起变形条件,设计时基底土层应符合公式4.3.3-2的要求: (DL-Pw) Pc (4.3.3-2)4 采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设计时,若基底土层在解压状态,为超固结状态时,分析建物结构由施工产生的再固结沉降量时,应采用径向再固结系数Cr计算。4.3.4 以CMC静水压力释放层设计选用的固定渗流压Pw计算基础板底对土层的有效垂直压力,并以土层的沉降公式计算总沉降量及差异沉降量,各项分析结果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4 设计安全要求4.4.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设计安全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1 透水系统过滤层渗透系数应10倍基底土层的渗透系数。2 透水系统导水层最大流量应10倍透水系统过滤层入渗水量。3 集水系统的流量应10倍总入渗水量。4 出水系统最大流量应10倍设计时预估的总入渗量。4.4.2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出水系统应配置备用出水系统。备用出水系统与主出水系统必须连通,但进水方向应不同,其构造及功能同主出水系统。4.4.3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应设置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2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设置数量,应以CMC静水压力释放层铺设面积计算,每1000m2至少应设置1处,每个基地不得少于4处。3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设置位置,应以均布于CMC静水压力释放层铺设范围内为原则,若遇基础型式为箱型基础及板式基础混合采用时,两种基础位置均应设置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4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设置,不宜影响地下空间使用功能。4.4.4 管线反冲洗设计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应设置反冲洗设计,其功能为排除管路阻塞情形。2 静水压力释放层反冲洗设计可设置专用冲洗管路或与主出水系统、备用出水系统及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等功能合并设计。3 管线反冲洗设计不宜影响地下空间使用功能。5施工5.1 施工前准备5.1.1 采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处理基底抗浮的施工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的培训,方可进入该技术的实施。5.1.2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施工前应熟悉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内容,查清高、低渗透土层分布、受压水层条件,了解围护结构及支撑设计条件及采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处理基底抗浮的设计图纸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等。5.1.3 围护结构施工中,若发现工程地质和水文与原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时,应复核或调整CMC静水压力释放层的设计方案。5.1.4 施工场区应开挖至设计标高,不得超挖。采用机械挖土时,坑底应保留200mm300mm厚基土,用人工挖除整平。视开挖面土层条件,若土层过于坚硬,应在水平集水网络安装位置挖设槽沟,使集水管网络置入时与土层密实接触并维持透水层表面平整。5.1.5 施工场区地上、地下不得有阻碍施工的结构物、废弃杂物等。5.1.6 施工时应根据CMC静水压力释放层铺设范围、数量及现场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用最佳流水作业线。5.1.7 施工前,应确认业主或施工方已完成围护结构、桩基上淤泥清除(洗)工作。5.1.8 施工时,如施工场地较松软,可在基坑底部铺一层临时性的土工布,并在土工布上铺一层菱形格网,作为临时性工作面。5.1.9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完成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使用的主要工程材料检验,并确认材料数量足够铺设面积使用。5.2 透水系统施工5.2.1 铺设过滤层土工布时应尽量紧贴原土层,铺设时应注意不可有断续现象,其搭接处宽度不得小于0.2m。5.2.2 铺设导水层聚乙烯格网时应注意不得有断续现象,宜采用对接方式结合,当施工场地较松软时交接处宜采用搭接方式结合,搭接宽度应大于等于0.10m。聚乙烯格网平整面接触下方过滤层,结合处应用耐腐蚀材料绑扎,绑扎间距不得小于2.0m。5.2.3 铺设聚乙烯保护膜保护层时应注意不得有断续现象,应注意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0.15m,搭接完成后应反折以固定钉固定,搭接处每隔2m3m应予型钢筋钉固定(见图5.2.3)。图5.2.3 透水系统搭接1保护层;2导水层;3过滤层;4开挖面5.2.4 透水系统铺设区域边缘、桩基等收边处,应采用保护层将静水压力释放层翻包0.2m(见图5.2.4-1、图5.2.4-2)。图5.2.4-1 透水系统收边1保护层;2导水层;3过滤层;4开挖面;5围护结构或桩柱等;6固定钉图5.2.4-2 透水系统基桩收边1基桩;2素混凝土垫层;3保护层;4导水层;5过滤层;6固定钉5.3 集水系统施工5.3.1 水平集水网络应根据设计导水量设置为多孔导水结构,其表面开孔孔径为15mm20mm且开孔率不得少于2%,开孔间距应按孔径大小及开孔率经计算后确定,开孔位置应均布于水平集水管。水平集水管外部应设置过滤材料保护,水平集水管连接处应确实胶合。5.3.2 集水系统必须设置于透水系统内部过滤层与导水层之间。5.4 出水系统施工5.4.1 出水系统应设置箱型基础中或板基下部的水箱内,下方必须与集水系统水平集水网络连结,在静水压力释放层施工前应先根据设计位置准确放样。5.4.2 出水系统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 集水系统水平集水网络安装时,应根据设计图标示位置安装直立出水系统连接管。连接管预留高度应高出基础底板面0.3m0.5m或根据设计图规定安装,安装后应作严密保护并明显标示。2 最下层地下室地板面混凝土完成后安装出水系统上部构造,安装时应根据各式配件组合设计图进行,各部份构造应紧密胶合固定,设置高程应配合建(构)筑物整体废水排放系统或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专用排水系统安装(见图5.4.2)。图5.4.2 出水系统图1排气阀;2直立出水管;3止逆阀;4开关阀;5副直立出水口;6预留连接管;7出水管;8施工期用流量表5.4.3备用出水系统的构造与安装应与主出水系统完全相同。备用出水系统与主出水系统可安装于同一水箱中,或另行设置于其它独立水箱中。5.5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施工5.5.1 固定渗流压监测系统可使用人工或电子设备方式进行,设置时应预留疏通、维护等功能。采用电子设备进行固定渗流压监测时,应预留人工量测验证管道。5.5.2 固定渗流压监测系统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固定渗流压监测系统应设置于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同一水平高程,并与集水系统水平集水网络连结,以量测正确的基底渗流压。2 采用开口井管方式监测固定渗流压方式时,应于集水系统水平集水网络安装时,根据设计图标示位置安装开口井管连接管。连接管预留高度应大于最下层地下室地板面高程0.3m0.5m或根据设计图规定安装,安装后应作严密保护并明显标示。3 采用电子设备进行固定渗流压监测时,电子设备传感器应作妥当防护,不得压迫传感器造成量测误差。4 固定渗流压监测系统所连结的电缆线、保护设施等应妥当安置,不得影响地下空间使用功能。5.6 功能稳定性检测5.6.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功能稳定性检测,检测时间应从基础水箱顶板完成,出水系统及固定渗流压监测系统设置完成后开始进行监测。5.6.2 功能稳定性监测频率六个月不应少于一次,监测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年或至单位工程竣工。监测期间若遭遇固定渗流压观测值异常,或压力水从固定渗流压观测井管管口流出,则应采取处理措施,并于处理完成后每周应监测一次,不得少于一个月。之后恢复六个月监测一次。5.6.3 功能稳定性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出水系统功能运作情况。 2 固定渗流压观测值。5.6.4 检测数据汇整后应送交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等主管单位查核。5.6.5 检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或建筑物使用管理单位报告,会同施工单位查明原因及时处理。6 质量验收6.1 一般规定6.1.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的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技术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及上海市有关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6.1.2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应在基坑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项目应按附表A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进行验收;检验批应按附表B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进行验收;施工完成后应按附表C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进行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分项工程验收。6.1.3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数据:1 铺设区域。2 过滤层土工布搭接宽度。3 导水层聚乙烯格网搭接宽度及搭/对接处固定。4 保护层聚乙烯保护膜搭接。5 保护层聚乙烯保护膜收边处。6 透水系统固定位置。7 集水网络安装位置。8 主、备用出水系统安装位置与连接。9 固定渗流压监测系统安装位置。6.1.4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静水压力释放层,每5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也应作为一个检验批。 2 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但不应超过2000 m2为一个检验批。6.1.5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的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数据,并纳入竣工技术档案。 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设计档案,设计说明,设计变更档案和施工图纸。 2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设计审查通过档案。 3 专项施工方案。 4 施工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记录。 5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使用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及见证取样复试报告。 6 其它必需的数据及数据。6.2 主控项目6.2.1 各组成材料的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要求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检验方式应按照出厂合格证进行核查。6.2.2 土工布、聚乙烯格网及聚氯乙烯管,进场时应对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 土工布的透水率、有效孔径、纬向断裂强度及纬向断裂延伸率。 2 聚乙烯格网的导水率及纵向抗拉强度、长期抗压强度。 3 聚氯乙烯管的抗压强度。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批进料随机抽取1组试样进行检测。6.2.3 出水系统的管路、阀门的连结性应符合安装牢靠、连接可靠等相关规定。 检验方法:现场目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3 一般项目6.3.1 进场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使用的材料的外观和包装应完整无破损,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3.2 透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应对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 土工布的铺设位置及搭接宽度。 2 聚乙烯格网的的搭接宽度及对接间距。 3 聚乙烯保护膜的铺设位置及搭接宽度。 4 聚乙烯保护膜收边处向内反折搭接的宽度。 检查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手摸检查。 检查数量:按不同部位,每类抽查10%,并不少于5处。6.3.3 集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应对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 水平集水管的开孔率及包扎。 2 水平集水管的安装位置及连接。检查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手摸检查。 检查数量:按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处。6.3.4 主、备用出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应对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 直立出水管的安装位置。 2 开关阀、止逆阀、排气阀的安装位置及连接。 3 出水软管的连接。4 流量表的安装(施工、监测期用)。检查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3.5 固定渗流压监测系统的施工应符合设计和本规程的要求,应对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 开口井管的安装位置及底端连接。2 开口井管帽盖材质及安装。检查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6.3.6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的允许偏差值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6的规定。表6.3.6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的允许偏差值和检验方法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土工布搭接宽度30尺量2聚乙烯格网对接间距30尺量3聚乙烯格网搭接宽度30尺量4聚乙烯保护膜搭接宽度30尺量5聚乙烯保护膜收边包转宽度30尺量附录A 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表A 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检查日期隐蔽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分包单位分包负责人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隐蔽工程部位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质量、数量要求)施工单位检查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查核铺设区域 是否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查验过滤层用土工布搭接宽度 是否足够0.2m查验导水层用聚乙烯格网搭接/对接处 是否有适当固定交接处固定距离应小于2m查核保护层用保护膜搭接 是否足够搭接至少0.15m,并双向反折固定查核保护层用保护膜收边处 是否足够向内反折搭接至少0.2m查验透水系统固定钉 是否足够间隔 2m3m查核集水网络 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查核主、备用出水系统 安装位置及连接是否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查核固定渗流压监测系统 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检查结论施工员施工班组长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复查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附录B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表B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施工员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施工班组长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23456789一般项目1234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附录C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B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名称结构类型检验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负责人分包项目经理序号检验批部位、区段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检查结论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验收结论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 月 日本规程用词说明一、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二、条文中指明应按指定的标准、规范和其它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ydrostatic pressure Relief System条 文 说 明目 次1总则3材 料4 设计选用4.1一般规定4.2系统设计4.3 基底固定渗流压、土层入渗量、土层应力平衡计算4.4设计安全要求5 施工5.1施工前准备5.2透水系统施工5.3集水系统施工5.4出水系统施工 5.5 固定渗流压Pw监测系统施工5.6功能稳定性检测6 质量验收 6.1 一般规定 6.2 主控项目 6.3 一般项目1 总 则1.0.1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需求及特殊建设深基坑开挖工程不断增多,这些工程可能建造在地下水位非常高的基地位置,随着开挖深度增加,直接面对的就是基底下水浮力的问题。有别于传统的基底抗浮工艺昂贵、费时、污染公害高的缺点,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造价低廉、节约材料、污染公害小等优点。所以在总则中,特别明确了采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的设计、施工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的原则。1.0.2 应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时应考根据不同工程的地质条件、工程性质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符合本系统技术应用条件的方可进行设计应用。台湾既有典型案例如下:1 新光三越信义百货地质概况:回填土渐变为黄棕色沉泥质粘土偶夹碎砖块与砾石,埋深GL-2.6m0.5m;灰色沉泥质粘土,上层埋深GL- 2.1m-12.6m、中层埋深GL-12.6m-24.0m、下层埋深GL-20.0m-33.0m;沉泥质粘土偶夹沉泥质细砂,偶有卵砾石及岩块层,埋深GL-29.5m-57.1m;灰黑色泥质砂岩夹砂质叶岩,埋深GL-51.0m-57.1m。施工时间:1996/06地点:台北市松寿路基地面积: 6,436m2施工面积: 6,436m2开挖深度: 21.4m基础型式: 箱型基础(2.0m)结构型态: 地上7层、地下5层底板水压: 约1.7t/m2平均出水量: 约0.2m3/d2 远东爱德蒙厂办地质概况:回填混凝土块、沉泥质粘土、细砂、岩块、砖块、卵砾石及杂物埋深GL-0.0mGL-3.15m;沉泥质粘土偶夹细砂夹层埋深GL-3.15mGL -33.2m;沉泥质细砂与粘土互层偶夹卵砾石薄层埋深GL-33.2mGL -51.2m;卵砾石夹粗细砂埋深GL-51.2mGL -54.2m;岩层(泥质砂岩偶叶岩)埋深GL-54.2mGL -57.2m。施工时间: 1998/06地点: 台北县中和基地面积: 21250m2施工面积: 5664m2开挖深度: 14.8 m基础型式: 箱型基础(2.0m)结构型态: 地上0层、地下3层底板水压: 约1.0t/m2平均出水量: 约1.4m3/d3 台北市南港市民运动中心地质概况:回填土夹砾石、砖块、混凝土块,地表至埋深GL-1.4m-1.6m;灰色粘土质粉土偶夹薄层砂质粉土,第一层底至埋深GL-5.5m7.6m灰色粉土质粘土夹粘土质粉土,第二层底至埋深GL-12.3m-12.8m灰色粉土质粘土偶夹薄层砂质粉土及贝屑,软弱,第三层底至埋深GL-18.8m;灰色粉土质粘土偶夹薄层砂质粉土及贝屑,中等坚实,第四层底至埋深GL-25.1m-26.0m;灰夹棕灰色粉土质粘土偶夹薄层细砂及粉土层,坚实,第五层底至埋深GL-33.4m-34.0m;灰夹黄棕色砂质粉土夹粘土质粉土及细砂,第六层底至埋深GL-38.6m-40.1m;卵砾石夹灰色粉土质砂,第七层底至埋深GL-42.1m。施工时间: 2006/02地点: 台北市玉城街基地面积: 10,710m2施工面积: 2,180m2开挖深度: 17.23m基础型式: 板基结构型态: 地上7层、地下3层底板水压: 约1.6t/m2平均出水量: 约0.53m3/d1.0.3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采用自然溢流方式及时排除基底下产生的静水压力,由于不采用强制抽水方式排除地下水,且基底土层每平方米每天的出水量小于等于0.03m3,对于建(构)筑物围护结构外的水文条件几乎不造成影响。如工程周围有地铁车站、隧道等重要建(构)筑物时,可根据设计条件对工程周边环境的影响作评估报告。1.0.4 本系统技术在基础消浮应用方面涉及的技术面较广,包括材料性能、结构构造与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很多要求已在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中作出规定,有不少还是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故在使用本规程的同时,尚需符合现行的各项相关标准,特别是执行其中的强制性条文要求。3材 料3.0.1 规定静水压力释放层中过滤层使用的土工布的技术性能和试验方法。3.0.2 规定静水压力释放层中集水系统中包扎水平集水网络用的土工布的技术性能和试验方法。3.0.3 规定静水压力释放层集水系统中导水层使用的聚乙烯格网的的技术性能和试验方法。3.0.4 规定静水压力释放层中保护层使用的聚乙烯保护膜选用原则。3.0.5 规定静水压力释放层工程中使用的聚氯乙烯管材的选用原则。4 设计选用4.1 一般规定4.1.1 CMC静水压力释放层的建立共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查阶段,应做好土层基底调查与研究工作,确认地基条件与建筑物规划的初步可行性。第二阶段为设计分析阶段,根据地质条件与基础规划资料,以相关理论计算分析进行初步规划。第三阶段为细部设计阶段,根据规划设计结果选用经认证合格的各种材料,并绘制完整的设计图。4.1.2 大量的地基处理工程实践证明,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形状、荷载大小、地下水位、围护结构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地基的抗浮力及基础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条规定需要进行基底抗浮处理的工程,在选择抗浮处理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土层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选择能够永久有效解决基底浮力,并具有最大效益及附加价值的设计方案,使其既可降低抗浮的处理费用,又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由于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中主要与基础底板接触的透水系统厚度小于10mm,本身属于高耐压柔性导水材料,材料性质并不会影响土壤的承载力及沉降变形量,分析计算时可忽略CMC静水压力释放层的影响,直接根据现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计算工作。.4 基底抗浮的技术效果除了解决地下水浮力造成基础破坏外,更应考虑工艺技术的经济性、长期使用性及工程适用性,以确保结构物的长期使用安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使用于任何土层时应注意不可使地表或高透水土层与静水压力释放层连通,以避免造成基地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周围建筑物基础下土层有效应力增加,造成安全问题。土层渗透系数k10-5 cm/s的认定应采用实验室三轴透水试验求得的垂直向渗透系数进行设计,三轴透水试验之围压应涵盖现地侧向土压力进行固结。4.1.5 根据规定,在使用期长且服务性高之情况下:k(热熔型土工布材料) 10 kn (土壤)。式中: kn垂直渗透系数(Permeability)。4.1.6 透水系统过滤层用土工布选材时必须遵守不阻塞准则,关于土工布选材可参考表4.1.6所示规定。表4.1.6 热熔型土工布不阻塞准则资料来源不阻塞准则备注Task Force #25 (1986)O500.074mm, O950.59mmO500.074mm, O950.30mm热熔型土工布与土壤种类不限Calhoum (1972)O95 / D851土壤过#200筛小于等于50%O950.2mm凝聚性土壤Zitcher (1975)O50 / D501.72.7CU2,D500.10.2mm之土壤Ogink (1975)O90 / D901Schober & Teindl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茶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
- 基于AI的外语类高校思政课程课堂管理创新
- 公益岗考试题目及答案
- 工程造价秋招题目及答案
- 高一函数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员工合同范本「标准」
- 移动源污染精确排放控制方法与技术
- 绿色能源转型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 房屋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全新物业管理合同范本
- 云南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4的分解与组合》课件
- 江苏省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考试题(含答案)
- 文旅公司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公立医院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土耳其语三级笔译试卷
-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中的应用
- 2025内蒙古民族大学招聘管理助理、教学助理5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护士卷)
- 胃肠镜报告的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