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第二版)-12_第1页
财政与金融(第二版)-12_第2页
财政与金融(第二版)-12_第3页
财政与金融(第二版)-12_第4页
财政与金融(第二版)-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二节 货币供给,第三节 货币均衡,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紧缩,第一节 货币需求,(1)识记: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与货币 供给量、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基础货币与货币 乘数、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通货膨胀与通货紧 缩等基本概念;(2)了解货币需求量的种类和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理解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3)了解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层次划分以及影响货币供 给量的因素,理解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和基 本理论;(4)理解实现货币均衡的条件和基本途径;(5)理解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了解治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对策。,(1)知道国际通用和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具有 判断现实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能力;(2)能运用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分析通 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危害,从而更好地理解 国家宏观调控货币供求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M0、M1 和M2 余额及增速情况 (单位:亿元,%) 请思考以下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之一: (1)货币供应量为什么要划分M0、M1和M2?即划分的意义何在? (2)从M0、M1和M2的划分中你能说出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我国与国际通用标准划分有何不同? (3)显然,M0是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交易的,也就是说用现金交易法律规定,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拒绝,事实上也都乐意接受,尤其在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今天,单独划分还有意义吗?,第一节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 的概念,二、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三、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有能力并愿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的动机或行为。 货币需求量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需要货币数量的总和(见图12-1)。,图12-1 货币需求量的分类,二、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一)从宏观层面分析(见图12-2)。,图12-2 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二、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二)从微观层面分析(见图12-3)。,图12-3 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三、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是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并且存在许多前提条件。马克思重点考察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对金币的需求量。,三、货币需求理论,(二)古典货币数量学说古典货币数量学说的主要内容(见图12-4)。,图12-4 古典货币数量学说的主要内容,三、货币需求理论,1. 现金交易数量学说 亦称费雪交易数量方程式。它是指把产出销售值与用来交易的货币量联系起来的一个恒等式。 2. 熊彼特的收入数量学说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则提出收入型货币数量说,以修正费雪的交易型货币数量说。 3.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学说 剑桥学派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了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认为要分析货币需求,除分析货币的交易需求外,还应考虑社会上的现金余额数量,即人们的手中欲作为购买力保存的货币数量或货币需求量。,三、货币需求理论,(三)凯恩斯学派的观点1.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见图12-5)。,图12-5 对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三、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分为两类需求(见图12-6)。,图12-6 持有货币的两类需求,三、货币需求理论,2. 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见图12-7)。,图12-7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二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的概念,三、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二、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四、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的概念,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目前,对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的主要标准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国际通行分法是(见图12-8)。,图12-8 国际通行分法,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的概念,与国际通行的分法相类似,目前我国把货币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见图12-9)。,图12-9 我国货币的层次,二、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见图12-10)。,图12-10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三、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一)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由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商业银行赖以扩张货币若干倍信用的基础,故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 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因素(见图12-11)。,图12-11 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因素,三、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转账而形成的存款,亦称为派生存款形成的。货币乘数的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K为货币乘数,Rt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h为现金漏损率。,三、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三)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如果用B表示基础货币,K表示货币乘数,则货币供应量M就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 关于货币供给量决定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如何决定的。,四、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理论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职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并且是资产业务决定负债业务;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出新的资本,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四、货币供给理论,(二)传统货币供给理论 传统货币供给理论的典型代表是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方法(见图12-12)。,图12-12 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方法,四、货币供给理论,(三)现代货币供给理论 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内生变量,货币存量的决定是各种经济主体错综复杂行为的结果。,四、货币供给理论,(四)货币供给新论 所谓货币供给新论或新观点,是针对货币供给早先的理论而言的,货币的基本特性是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而且在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各种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第三节 货币均衡,一、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的概念,二、货币均衡的基本条件,三、实现货币均衡的基本途径,四、社会总供求和货币总供求,一、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的概念,货币均衡,也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保持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理解货币均衡概念应把握三层意思(见图12-13)。,图12-13 货币均衡概念的三层意思,一、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的概念,货币失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失衡的大致三种类型(见图12-14)。,图12-14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失衡的三种类型,二、货币均衡的基本条件,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需求理论最后提出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货币需求公式:Md/P=f(Y/P,r) 上式中,如果假定Md和P是已知的,那么,货币是否均衡就取决于国民收入Y和利率r这两个重要条件(见图12-15)。,图12-15 货币均衡的两个条件,二、货币均衡的基本条件,调节利率是货币均衡实现的基本手段。但除了利率机制发挥作用以外,是否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活跃的货币市场至关重要。 影响货币均衡的其它因素(见图12-16)。,图12-16 影响货币均衡的其它因素,三、实现货币均衡的基本途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各国政府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市场调节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政府都以宏观调控的方式干预经济,以保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政府调节货币均衡的一般手段(见图12-17)。,图12-17 政府调节货币均衡的一般手段,四、社会总供求和货币总供求,社会的总供给直接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要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前提条件必定是货币总供求的平衡。判定货币供求均衡的两方面(见图12-18)。,图12-18 判定货币供求均衡的两方面,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紧缩,一、通货膨胀,二、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见图12-19)。,图12-19 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一、通货膨胀,理解通货膨胀这一定义时,可把握以下几点(见图12-20)。,图12-20 理解通货膨胀的要点,一、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类型(见图12-21)。,图12-21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一、通货膨胀,(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物价的普遍上升。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3)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这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导致的。,一、通货膨胀,(4)结构型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结构型通货膨胀种类(见图12-22)。,图12-22 结构型通货膨胀种类,一、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在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或经济效应这一问题上,经济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大致有以下观点(见图12-23)。,图12-23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观点,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1)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主要采取双紧的政策从需求方面来抑制通货膨胀的。紧的财政政策采取的措施(见图12-24)。,图12-24 紧的财政政策采取的措施,一、通货膨胀,紧的货币政策采取的措施(见图12-25)。,图12-25 紧的货币政策采取的措施,一、通货膨胀,(2)从紧的收入政策。 从紧的收入政策采取的措施(见图12-26)。,图12-26 从紧的收入政策采取的措施,一、通货膨胀,(3)收入指数化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一般被当作是一种适应性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一、通货膨胀,(4)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一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的主要措施(图12-27)。,图12-27 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的主要措施,一、通货膨胀,(5)增加有效供给。这是一种长期的反通货膨胀的措施。在供应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见图12-28)。,图12-28 在供应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通货膨胀,(6)实行币制改革。如果一国的通货膨胀已达到难以扼制的状态,而上述任何一种反通货膨胀措施都不能使情况好转,货币当局还在被迫不断地发行货币,整个货币制度已经处于或接近于崩溃的边缘时,那么唯一可以采取的对策就是实行币制改革。,二、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概念 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通常有以下两种观点(见图12-29)。,图12-29 通货紧缩的定义,二、通货紧缩,把握通货紧缩可归纳以下几点(见图12-30)。,图12-30 如何把握通货紧缩,二、通货紧缩,(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通货紧缩的成因,大体上可从两个方面分析(见图12-31)。,图12-31 通货紧缩的成因,二、通货紧缩,(三)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 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见图12-32)。,图12-32 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二、通货紧缩,(四)通货紧缩的治理 如前所述,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过度供给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因此解决通货紧缩的积极方法,应以提高国内有效需求为优先,并辅以政府配合扩大公共支出等多种措施,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见图12-33)。,图12-33 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一、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有能力并愿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的动机或行为。 2. 货币需求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需要货币数量的总和。 3. 影响货币需求因素 宏观层面和微观层两个方面因素 4. 主要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古典货币数量学说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等。 二、货币供给 1. 货币供给 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2.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量。中央银行为了分层次区别对待,提高宏观调控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将货币供给量划分为M0、M1和M2等层次。 3.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财政机构、企业及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实质决定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4. 主要货币供给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供给新论等。 三、货币均衡 1. 货币均衡与失衡概念 货币均衡指在一定时期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保持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失衡则是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的状态,表现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或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2. 货币均衡基本条件 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国民收入没有超额分配现象;均衡的利率水平;具 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活跃的货币市场。 四、通货膨胀与紧缩 1. 通货膨胀 概念:指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类型(原因):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供求混合推进型和结构型4种通货膨胀。 经济效应: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总体弊大于利;治理对策:针对不同类型和成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 2. 通货紧缩 概念:本质是货币现象,特征是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地下跌,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类型(成因);需求不足型和供给不足型两类通货紧缩。 经济效应:经济衰退、财富收缩和再分配效应;治理对策:针对不同类型和成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1. 解释下列名词: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及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与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