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理论提问(三甲标准)_第1页
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理论提问(三甲标准)_第2页
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理论提问(三甲标准)_第3页
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理论提问(三甲标准)_第4页
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理论提问(三甲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拔火罐理论 一 目的 用灌状器具 借助热力 排出罐 内空气 使之形成负压 吸附在皮肤 穴位 上 造成局部充血或淤血 达 到温中散寒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拔毒去污的目的 二 注意事项 1 应选择肌肉较丰富的部位拔罐 骨骼凹凸或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 火罐 并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 有 无裂痕 以防损伤皮肤或漏气 3 操作应稳准轻快 留罐时间一 般不超过 10 分钟 并随时观察患者病 情变化及火罐吸附情况 4 拔出脓血者 应清除干净 并 在局部覆盖敷料或外敷药物 火罐要 清洗 消毒后再用 5 防止烫伤 如局部出现较大的 水泡 需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 涂以紫甘油或黄连膏并用无菌纱布覆 盖 6 注意防寒保暖 三 适应症 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 虚寒 性咳喘胃脘痛 呕吐 腹痛 腹泻 风寒感冒等症状 疮疡及毒蛇咬伤的 急救排毒 艾灸条操作 常用灸法 艾炷灸 艾条灸 1 直接 灸 2 间接灸 1 瘢痕灸 化脓灸 2 无瘢痕灸 非化脓灸 1 隔姜灸 2 隔蒜灸 3 隔盐灸 4 隔附子饼灸 1 温和灸 2 雀啄灸 3 回旋灸 一 常用艾条灸 1 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距离腧穴皮肤 2 3cm 进行熏烤 使 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一般每处灸 5 10 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可以治疗 常见虚寒性慢性疾病如胃痛 2 雀啄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与施灸部位不固定距离 如同鸟雀啄 食一样 上一下不停地移动 也可 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 一般灸 5 分钟左石 多用于治疗常见 急性病 小儿和晕厥急救 3 回旋灸 点燃艾条 手持艾条 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约 3cm 进行左右来回旋转移动 进行反复熏 灸 一般科灸 20 30 分钟 多用于治 疗风湿痹痛 二 注意事项 1 治疗室 病房 要求安静 舒适 光线充足 室温保持在 22 25 之间 必要时关门窗或屏风 遮挡病人 2 采用直接灸或间接灸时 操作者应认真守护在病人身旁 随 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热感 以及时调 整距离 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 及有无因体位不适而引起的肢体痛 苦 了解病人的生理 心理感受 施灸时体位要平而稳 防止艾灰脱 落烫伤皮肤 烧伤衣被 灸时余灰 应用弯盘接取 3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 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起泡 小者可自行吸收 无需处理 大者 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 按 常规消毒 覆盖无菌纱布 保持干 燥 防止感染 4 熄灭后的艾灸应装入小口 玻璃瓶或铁罐内 以防复燃而发生 火患 5 病人局部知觉减退或病儿 及昏厥病人对局部皮肤感觉迟钝 操作者可用中 食二指分开置于施 灸部位的两侧以分别测知病人局部 皮肤的受热程度 以便随时调节艾 灸的距离 防止烫伤 6 艾条施灸的先后顺序宜先 上后下 先灸头顶 胸背 后灸腹 部 四肢 7 颜面五官及有大血管处不 宜施灸 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禁灸 实热证不宜施灸 8 使用过的物品均应浸泡消 毒后 清洗备用 三 适应症 慢性虚弱性疾病 风寒湿邪为 患的病症 如眩晕 贫血 湿温疼痛 肢体麻木 呕吐 腹痛 泄泻 脱肛 阴挺 阳痿 遗尿 骶瘘等 四 禁忌症 凡实证 热证 阴虚内热 者禁 传染病一般不宜用灸法 孕 妇 高热 急性炎症 肠痈 急腹 症 大饥大饱 醉酒 大惊 精神 病禁灸 面部 眼周 心脏 大血 管 黏膜等处及孕妇腹部和腰骶部 不宜施灸 耳穴压籽理论 目的 采用清洁的菜籽 药籽 磁石 绿豆等圆形硬粒按压在耳穴上 起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 注意事项 1 使用中应防止胶布潮湿和 污染 以免引起皮肤炎症 个别 对胶布过敏患者禁用 2 耳廓皮肤有炎症 冻疮者 不宜采用 耳穴应轮流选用 更 换耳穴时 应将胶布痕迹清洗干 净 3 双耳交替进行 二 穴位定位 心 耳甲腔最凹陷处 内分泌 屏间切迹的基底部 神门 对耳轮上角与下角交界处 的内上方 三 适应症和禁忌症 1 适应症 凡使用毫针治疗 的一切疾病均可用耳压治疗 2 禁忌症 习惯性流产的孕 妇 年老体弱 贫血者慎用或不 用 耳廓有炎症或冻疮者禁用 中药保留灌肠理论提问 一 目的 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 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 通过肠粘膜吸 收 达到治疗目的 二 适应症 各种慢性痢疾 结肠炎 以 及高温降温 三 禁忌症 肛门 直肠 结肠手术后的 病员 大便失禁患者均不宜做保 留灌肠 四 注意事项 1 灌肠前应了解病人病情 及病变部位 以便选择适当的卧 位和插管深度 慢性痢疾应选择 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病变部位 在回盲部应选右侧卧位 2 灌肠前需排便 排尿 一般选择晚睡前灌为宜 3 药液应过滤 温度保持 在 39 41 量部超过 200ml 4 压力要低 液面距肛门 25 30 cm 液体流速要慢 插 管要深 15 20cm 肛管要细 5 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腹部保暖 中药湿热敷 目的 温经通络 活血化瘀 散寒 止痛 一 适应症 各种慢性 虚寒性疾病 风湿 关节疼痛 扭搓伤 颈 腰椎 痛 各种痛症 二 禁忌证 热证 皮肤过敏性疾病 疮疡破溃 急性扭挫伤初期不宜使用 三 注意事项 1 热敷毛巾应折叠平整 绞干 使热量均匀透入 2 治疗过程中随时听取 病人对热的反应 观察皮肤颜 色 3 热敷温度以患者能耐 受为限 对皮肤知觉迟钝者尤 须防止烫伤 4 热敷治疗后忌汗出当 风 中药贴敷法 目的 缓解风湿骨痛 骨折肿痛 跌 打损伤等病症所引起的局部肿胀 疼 痛等 达到通经活络 接骨续筋 活 血化瘀 消肿止痛等目的 一 禁忌症 皮肤过敏 破溃等 二 注意事项 1 敷药推制药均匀 太薄药 力不够会影响效果 太厚浪费药物 且溢出 污染衣服 2 敷药时注意温度 防止过 热烫伤 过冷影响药效且加重疼痛 3 嘱病人药物干时应及时取 下 防止磨伤皮肤 并用热水擦洗 干净皮肤 4 敷药后 若出现红肿 瘙 痒 水泡等过敏现象 应暂停使用 5 对皮肤易过敏者 敷药前 可涂一层紫莲膏 6 局部皮肤有破溃感染 皮 肤病者忌包敷中药 刮痧法操作 刮痧的定义及作用 1 定义 是应用一定的刮具 在患者体表某些部位反复刮动 使 局部出现瘀斑或瘀痕 达到治疗疾 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2 作用 具有疏通腠理的作 用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周 身气血流畅 逐邪外出 一 常间的刮痧部位 1 头部 眉心 太阳穴 2 颈部 喉头两侧 颈部左 右侧面和颈后两侧 3 背部 两肩部 脊中线 脊柱旁两侧和肩胛内缘向下 向外 处 4 胸部 沿肋中线及胸骨两 侧 5 四肢 上臂肘内侧 下肢 委中穴上下 大腿内侧 后跟腱处 二 注意事项 1 室内空气流通 忌对流风 注意保暖避风 以防复感风寒而加 重病情 2 操作中患者体位要舒适 背部刮痧可采取俯卧或反骑坐位 胸部刮痧可采取仰卧位 为避免 患者疲劳 操作中可适当更换体位 3 根据患者病情 部位 体 位以及耐受力 选用合适的手法和 刺激强度 1 取单一方向刮拭 不能来 回刮动 每一部位刮 20 下左右 2 注意力度轻重适中 均匀用 力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切忌刮破皮 肤 更禁用暴力 一般以皮下呈红色 或紫红色瘀点 即刮痕 为度 3 背部刮痧 应自内向外向 下 向脊椎两侧沿肋间呈弧线状对称 的刮 每次刮 6 8 条 每条长 8 15cm 左右 4 刮痧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以及面色 局部皮肤颜色等情况 若 见胸闷不适 面色苍白 冷汗不止 脉沉伏和神志不清等情况 应立即停 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5 刮痧后要卧床静养 20 30 分 钟后方可活动 饮食宜清淡 忌食生 冷 油腻之品 刮痧部位恢复正常后 可进行第二次刮拭 6 使用过的刮具浸泡消毒后 清 洗 擦干备用 三 附注 1 刮痧前 容器内可放润滑剂或 清水 麻油 或加中药红花 白芷 麝香 山甲等提炼浓缩成的润滑剂 2 刮痧用具 用边缘钝滑的器具 如铜钱 瓷匙 硬币 有机玻璃扣 小陶瓷酒盅 或用牛角特制的刮痧等 物 三 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应症 适用于夏 秋之 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如署痧 绞肠 痧 痢疾 吊脚痧 霍乱 等证 以及感冒 胸闷 头痛等 2 禁忌症 体型过于消瘦者 有出血倾向或皮肤病变处有出血 感染者禁用 四 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 1 刮痧出现的症状为头晕 面色苍白 心慌 出冷汗 四肢发 冷 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 预防措施 空腹 过度疲 劳患者忌刮 低血压 低血糖 过 度虚弱和神经紧张 特别怕痛的患 者轻刮 3 急救措施 迅速让患者平 卧 让患者饮用一杯温糖水 迅速 用刮具刮拭患者百会穴 重刮 人中穴 棱角轻刮 内关穴 重 刮 涌泉穴 重刮 中药泡脚疗法理论 一 目的 将中药煎汤 放于腿浴治疗器内 浸泡双下肢 因皮肤在磁场的作用下 通透性增加 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 同时通过水温熏洗刺激下肢的多个穴 位 经络 以疏通腠理 流畅气血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祛风除湿 调 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 适应症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神经病变 骨质增生 骨性关节炎 中风后遗症 风湿性关节炎 皮肤瘙痒 筋骨疼痛 等 三 禁忌症 有出血症状的患者 皮肤有炎症 或破损 血压过高 体温超过 38 5 活动性结核病 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 用 四 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暖 治疗中避免风 吹 2 皮肤感觉迟钝 温度不宜 过高 防止烫伤 3 泡脚后出现皮肤过敏 脱 皮 水泡等现象应暂停治疗 4 高血压患者治疗完毕 30 分钟后测量血压 5 药疗袋应一人一袋 避免 混用 以防交叉感染 穴位注射理 水针 论 一 禁忌症 病人疲乏 饥饿或精神高度紧 张 皮肤有感染 溃疡 瘢痕或 肿瘤的部位 有出血倾向或高度水 肿者禁用 二 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 三查八对 及 无菌操作规程 注意药物的配伍 禁忌 有毒副作用或刺激性较强 的药物不宜做穴位注射 凡能引 起过敏的药物 必须先做皮试 结果为阴性者方能使用 2 按医嘱选穴 腰熟练掌握 穴位的部位 注入深度 每个穴 位注射的药量一般为 1 2ml 头面 浅表部位为 0 3 0 5ml 耳穴仅注 射 0 1ml 胸背部可注射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