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册 教案第二学期(2019年春季)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所以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二、教材分析:新版一年级传统文化,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为主,内容涉及好学、洁己、守正、惜时、孝敬、尊长、友爱、泛爱众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名篇,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3、初步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物放原处、穿着整洁大方、举止优雅(守正)、惜时等良好习惯。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五、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六、 教学进度及课时分配:本册教材为全年使用,每周一课 。58单元(孝敬、尊长、友爱、泛爱众)第一周:第17课 父母呼,应勿缓 第二周:第18课 出必告,反必面第三周:第19课 德有伤,贻亲羞第四周:第20课 父有过,谏使更 第五周:第21课 长者先,幼者后第六周:第22课 对尊长,勿见能第七周:第23课 长者立,幼勿做第八周:第24课 问起对,视勿移第九周: 期中考试第十周:第25课 兄道友,弟道恭第十一周:第26课 求其友声第十二周:第27课 结交在相知第十三周:第28课 投桃报李第十四周:第29课 凡是人,皆须爱第十五周:第30课 道人善,即是善第十六周:第31课 及不欲,即速己第十七周:第32课 能亲仁,无限好第十八至十九周: 复习考试17课父母呼 行勿缓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本课内容。教学难点:识记并运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弟子规导入:父母呼 行勿缓二、读文明意1、小组PK:朗读课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2、小组PK:精释文意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总结:父母呼 应勿缓: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三、拓展延伸:实话实说:结合自己说一说你在家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呼唤和交代的是的?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总结: 父母教 须敬听: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父母责、须顺承: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链接孝行:视频:扼虎救亲四、美德分享: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五、畅所欲言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六、合作探究:v 孝敬父母是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学习心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七、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制定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第二周:第18课 出必告,反必面背景分析:现在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娇生惯养了,想干嘛就干嘛,好像天是老大,他是老二似的。稍微有点不称心就会离家出走,让家里人担心。所以一定要养成“出必告反必面”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冷静地分析自己和父母之间形成隔阂的原因,认识到应该和父母成为最好的朋友,让父母成为自己最好的倾诉对象,并产生与之沟通交流、解决矛盾的良好愿望,学会解决处理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感受家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做到不要让父母担心。课前准备:1、学情调查,发放调查表,测试表。2、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一、 热身游戏播放爸爸、妈妈,我爱您亲子操,学生老师动起来!二、 听故事 学知识1、吴太祖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说孙权孝顺,并不是空穴来风。他对吴国太可谓是言听计从,出门或是返回都会请安问候,丝毫不敢怠慢。深蓝智慧:这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巧妙解释了弟子规中“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意思是指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孙权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今社会,我们为了求学或生存,不可能不离开父母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心不能离开父母,要时刻惦念着父母,常常和父母保持联系,以免父母为我们牵肠挂肚。2、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这次出门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死在外地了。总结: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三、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应怎么做?(大胆发言)四、 小结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如果你的一次外出不给他们打招呼,而长时间又没有回来,你知道父母多么担心吗?孩子们,今后一定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第三周:第19课 德有伤,贻亲羞 德有伤 贻亲羞做一个德行完美的人 教学目标:1、理解经句的含义,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亲人。2、教育学生品德要从小事培养起来。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品德的重要性;明白品德不只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亲人。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际落实常理。教学过程:课前小故事连累母亲的董卓 一、故事引路,引出经句1听了故事连累母亲的董卓,你有什么感受或想对董卓说什么吗?2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一个人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现在虽然没有了,但如果我们的品德不好,仍然会影响亲人。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课件出示:德有伤 贻亲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伤”“羞”,父母为什么会蒙羞?小结:父母养育我们是非常辛苦的,担心身体的健康,更担忧品德上有缺失。一个有孝心的人绝不会去做出伤天害理、让父母痛心的事情。二、故事感化,明理导行1播放动画短片负荆请罪(一)思考:廉颇和蔺相如谁的德行好?追问:(1)蔺相如处处躲着廉颇,是因为害怕廉颇吗?(2)廉颇的品德有缺失吗,哪些行为是让亲人蒙羞的?2播放动画短片负荆请罪(二)廉颇的德行不好,使亲人蒙羞,你建议他应该怎么做呢?3建立正确的态度。我们要谨记廉颇的教训,不要让自己的品德使家人蒙羞,课件出示:德有伤 贻亲羞争做一个德行完美的人。4下面请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使父母、亲人蒙羞的呢?(2)举例说一说自己今后会怎么做?5小组展示汇报。三、辨析巩固下面的行为对吗?任选一题做出判断,再说明理由。(1)三、四名同学在食堂吃午餐时大声讲话,把吃剩的骨头随地一扔。(2)小强和同学放学回家,路过水果摊时顺手拿了2个苹果。(3) 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4)老师布置作业,小明回到家不做,跟父母说没有作业;第二天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交,小明就说因为昨晚发高烧了。四、延伸深化1谈话:有一些同学违反了学校的纪律,校长让各班的老师去领,可很多老师都不愿去领回这些同学,你知道为什么吗?点拨: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不但使让父母蒙羞,还使班级蒙羞,老师蒙羞;如果出了学校,还会让学校蒙羞。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旅游。老师收集了一些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的照片,课件出示图片:问:你想对这些游客说什么?正是由于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就曾经发生过外国的著名景点拒绝接待中国人,还有许多地方都有提示中国人的警示牌。课件出示警示牌:师:不言而喻,这些是给我们中国人看的。自己不尊重自己,自取其辱,没有好的习惯,德行,牵连全家,别人会说这样的人“没有家教”,骂父母,骂祖先,以至丢中国人的脸,让全体中国人蒙羞!五、全课总结当然,这些让我们国家蒙羞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为了不让父母、老师、祖先、祖国蒙羞,我们要远离坏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养成好习惯,做一个德行完美的人。第四周:第20课 亲有过,谏使更一、 教学目标: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诵。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三、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从小到大有没有犯错的时候?犯错不怕。因为弟子规告诉我们:过能改、归于无。那么在家里,在学校里,我们的父母、老师有没有犯错的时候呢?也有。我们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毕竟不是圣贤人,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有决心改正,有过错能改正也是非常大的一件善事。当父母亲人有过失的时候,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如何对待呢?我们忍不忍心让父母犯过而受人耻笑?不忍心。我们更希望父母能成圣成贤,所以父母亲有了过错,一定要想办法劝谏改过。弟子规告诉我们要“亲有过,谏使更。” 二、经典诵读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2.了解 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释意“亲”指父母亲人,延伸开来也指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过”过失、过错。“谏”劝谏。“更”改正。当父母亲人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劝谏,使其改正过来,这是为人子的本分。在劝谏的时候要如何劝?能不能一派指责的言语,像在教训父母一样?不能。比如今天你看到爸爸随地吐了一口痰,你能不能指着爸爸说: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爸爸是没有办法接受的。要“怡无色、柔无声。” “怡”是指脸色要表现出怡悦高兴的样子;柔是柔和、不粗暴、不恶言恶语。 师总结古文意思,引出“谏官”,相机了解“谏官”的知识。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晓事明理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为我们付出青春,用一生的精神培育我们,如果我们随意用训示的口气对着父母,父母会认为是子女忤逆他们,岂能听进劝谏的内容?所以劝谏一定要让父母觉得不是被指责,要“怡吾色,柔吾声”,让父母心中知道子女劝他改过是为他着想,才是有效的劝谏方法。余力学文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学以致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规劝同学那么对于同学、朋友的过失我们有没有责任去规劝呢?有。如果同学有过失了,应该怎样劝?我们在学校里经常会有同学跑过来告状,某某同学如何如何。请问当你来告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是幸灾乐祸想让老师批评他一顿?还是真心想让这个同学改正错误?存心很重要。假如你真正希望这个同学改过,那你可以去好言好语和他讲,想办法去规劝他。有一个非常淘气的小男孩,他和谁坐同桌谁都没有办法学习,家长都会找到老师来调换座位。有一次老师把他调到一个叫荷荷的同学旁边,荷荷的学习和品行都非常好。这个小男孩依然很调皮,上课的时候拿铅笔去弄荷荷的耳朵,让她没有办法听课。同学们,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个一个同桌你会怎么办?荷荷没有要求老师换座位,而是想我要帮助他改掉这个换习惯。怎么帮呢?在他们班上,如果哪个同学在哪方面表现的很好,老师就会发给他一个贴贴纸,用来鼓励大家。但是这个小男孩因为各个方面都很差,所以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奖励,他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贴贴纸。于是荷荷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她用平时攒的零用钱买来一些贴贴纸,上面有很多小星星,有纪律星、作业星、卫生星等等。她和同桌说:如果你今天纪律好,我就发给你一个纪律星;如果你今天作业完成的好,我就发给你一个作业星;如果你今天哪方面没做好,就不发给你,而且以前发的还要收回来。同桌一听又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得到贴贴纸了,紧张的是怕自己做不好,好不容易得到的贴贴纸又被没收。所以他从那以后纪律越来越好,作业完成的也越来越好,一个月以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小男孩的家长找到荷荷的家长,握着手非常感谢的说:多亏了你们家荷荷,我们家孩子的成绩才能够提升的这么快,你们是我们的恩人呐!你看荷荷用她的智慧帮助了同学,使同学改掉了坏习惯,学习成绩提升了。请问这样的结果谁会高兴?父母高兴、老师高兴、自己高兴、我们作为同学的也替他高兴啊!所以真诚心能生智慧,当我们用真诚心去帮助同学的时候,这些方法自然就会出来。所以对于同学、朋友的过失我们也要尽心尽力的去帮助。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举了很多劝谏的例子,希望能够提起同学们为人子女的本分,以及提升与人相处的智慧,进而在生活当中去运用。我们能够用这样的一份存心、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的时候,相信我们的生活中会充满祥和、充满欢乐!板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存心念念为对方好1、 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时机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3、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1、怡吾色,柔吾声态度 2、宽容、大度 3、理智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第五周:第21课 长者先,幼者后一、教学目标: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诵。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讲:在家凡是有长者在的场合,都要“长在先、幼在后”。举例子:在家吃饭的时候,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坐好,小辈的才可以去坐。坐的时候,要坐偏位子上,把正位让给长者坐。当和长辈一起走路的时候,就要请长辈先走,小辈走在后边,叫做“徐行后长”。或者小辈的要为长者开好门,等着长者进去了,自己再关好门后,随行而入。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 二、经典诵读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2.了解 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讲解内容长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既到。1.不管是饮食,还是坐走,都要礼让长辈。我们从小要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2.长辈呼唤儿女的时候,如果这个人不在旁边,要赶紧代为转达。如果找不到要找的人,要赶快来回应,向长辈报告这人不在。并进一步询问长辈有什么吩咐。师讲:吃饭的时候,要想到老人爱吃的东西,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等大人吃好了,自己再吃。不能自己喜欢吃什么就一下把盘子端过来,不管别人吃不吃?自己先吃个够!也不可以到桌子的对面去取菜,以免使袖子沾到菜汤,不讲究卫生。吃饭要有吃相,不要狼吞虎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晓事明理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余力学文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学以致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1.说说在家里,吃东西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先让父母长辈或者弟妹吃,然后自己吃。)2.在家里,父母长辈叫你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应立即答应,问父母长辈有什么事情,然后立即去做。)多指名一些小朋友说说,讨论之后再小结。结束语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貌,可现代社会却把它丢了,我们小朋友要把它找回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礼貌习惯。把古代礼貌和现代礼貌结合起来学习。第六周:第22课 对尊长,勿见能一、教学目标: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诵。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经典诵读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2.了解 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释意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晓事明理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应该尊敬长辈,以礼待人。余力学文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学以致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第七周:第23课 长者立,幼勿坐一、教学目标: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诵。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身边有很多人不懂得礼貌,可是又不知怎样去帮他?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二、经典诵读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2.了解 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 师总结古文意思。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趋:快走的意思!过去的人见到长者,都会马上鞠躬作揖。长者会还一个点头礼,或者会跟你打一下招呼!你要等长者从你身边过去后,你才能走自己的路!现在有很多学生看见老师就好象没看见一样,一点礼貌都不懂!长大看见单位的领导也是如此,别说打招呼,就是面都不想见。见了人躲着走!可见,他没学过礼貌课,不懂得尊敬人。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命:命令、吩咐。乃:才。当年长者还站着的时候,年纪小的人不要坐着,应等年长者坐下之后,吩咐你坐下才坐下。 在学生时代,尤其要注意课下请教老师问题时,应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师,自己恭候在一旁听老师的解答,老师让自己坐下或示意自己坐下时再坐下。 在古代学堂里,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有疑问需要老师解答时必须恭恭敬敬立在一旁倾听老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所持意见与老师不同,必须跪立在老师面前才能与老师争论。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晓事明理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余力学文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学以致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束语 礼是把自己放在下位,把对方放在比自己高的上位而加以尊敬。第八周:第24课 问起对,视勿移24问起对,视勿移教案 2018-03-19 10:46:38 11问起对,视勿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有礼貌.2、对别的长辈也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有礼貌.2、对别的长辈也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教学内容:弟子规出则弟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进必趋退必迟有事要告诉长辈时,要快速走到长辈面前,离开时要缓慢些才合乎礼节.常礼举要中也提到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二)问起对视勿移长辈与我们说话时,眼睛要注视著长辈,不可左右飘浮,这样就显得轻浮无礼.(三)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待叔伯等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要如同对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弟,要如同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友爱.广义来说:对一切年纪与父亲相当的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一切年龄稍长於我的人,要以对亲兄长一般对待.就如同孔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事一:佳英抚孤.(古八德全书-悌)明朝时有位章佳英女士,她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之后兄长和嫂嫂也不幸的陆续去世了,此后她就终身不嫁担负起这个责任,将她的侄子抚养长大,虽然她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但也赢得了晚辈对她的敬爱.(四)复习1.居有常业无变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到很晚.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2.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虽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意妄为让父母担心,不止是不孝的行为,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二,故事启蒙(一)我爱我的兄弟姐妹新加坡许哲女士,辈子致力於照顾老人,穷人和病人,当记者问他:你这样帮助这麼多人,这麼多别人,记者问到半,她就说我帮助的是我的兄弟姐妹.记者又问他:你都照顾别人,那谁来照顾你 她笑著说:我不用照顾我自己,老天爷会照顾我.(二)祖逖避难晋朝时遭遇五胡乱华,有位读书人祖逖带著几百户人家一起迁到淮泗这个地方避难.祖逖将马车让给年长的人坐,自己徒步行走.并将家里所有的财物,药品通通拿出来给大家用.在避难的过程中还教导人民怎样去耕种,在路上遇到无名的骨骸,祖逖就组织大家将这些骨骸埋葬好,并举行祭祀.他的这些举动让跟著他的老百姓都很感动,百姓们都认为能够遇到祖逖,就好像遇到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样,所以当他去世时,人民都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的悲痛.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请其他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1.短剧演出剧情:母亲在家里整理东西.女儿一回来就大喊:妈,我快热死了,为什麼不开冷气呢 你把我的衣服丢在哪里 母亲:不是在椅子上吗 我昨天就叫你收好了啊!女儿:我不是叫你帮我收嘛!母亲:你今天刚开学遇到新同学会不会紧张 有没有发生什麼有趣的事 女儿:我都快累死了,你不要烦我,我要去睡觉!(看都不看母亲一眼,碰一声,将门甩上)2.检讨错误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1)进必趋退必迟.(对母亲说话时要主动快步向前,而不是在原地大呼小叫)(2)尊长前声要低.(对母亲讲话太大声没礼貌)(3)问起对视勿移.(母亲和他说话时,没有看著母亲的眼睛)(4)父母命行勿懒(母亲之前叫他收衣服,他没做到).(5)父母责需顺承.(母亲有不悦的语气,他应该要知道自己错了)3.提出改进方法请学生说出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有问题要请问父母时要自己主动向前.对父母说话不可以大小声没礼貌.父母在问我们事情时要看著父母的眼睛,表示尊重.父母叫我们做事要马上去做.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接受的说:对不起,我没注意到(我做错了),谢谢妈妈.4.请学生在座位上练习.(二)课堂演练1.请协助的老师到前面来表演一次同样情境时,孩子正确该有的态度和行为.剧情:母亲在家里整理东西.女儿回家后向母亲说:妈妈,我回来了,请问您有没有看见我的衣服 (主动走向母亲)母亲:不是在椅子上吗 我昨天就叫你收好了啊!女儿:对不起,我忘记了,我现在马上去收,谢谢妈妈.母亲:你今天刚开学遇到新同学会不会紧张 有没有发生什麼有趣的事 女儿:还好啦!老师和同学人都很好,只是上了一整天课有点累了.妈妈:那你先回房间去休息一下吧!女儿:好的,那我先回去休息一下了.(女儿慢慢的走回房间)2.学生到前面演练向长辈询问事情时该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语句(进必趋退必迟).(1)主动向前,和颜悦色.(2) ,请问您有没有 (3)和长辈讲完话后,再慢慢离去.(约3人一组,教师先将要询问的物品或事情的牌子发下给学生,让全班的学生都逐次参与 演出.)3.演练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1)拿出糖果问学生:当你看到糖果时会想到谁 有些学生会回答:爸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到自己的爸妈同时也要想到别人的父母亲,因为所有的长辈就像是自己的父母兄长一样,我们都要照顾到.(2)发给每位学生两颗糖果,请他们拿到后面颗给自己的父母,颗要给其他的长辈.(有些孩子会想要一颗糖果自己吃,要予以引导.有些家长会拒绝不好意思拿,这时要请家长收下,成全孩子的孝心.)4.请学生回家要复习今日学到的,并且加强落实入则孝部份.5.读诵弟子规. 一、教学目标: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诵。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经典诵读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2.了解 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释意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在长辈前说话时,声音要放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却是不合适的。这里也提到在长辈尊长或者长官主管的前面,我们讲话声量要放低一点,要小声一点。有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声量很大,讲起话来许多人都要为之侧目,都会看看他,但是他往往不晓得自己的讲话声音非常的大。所以子弟在家里,做父母的也要告诫,也要注意到他们讲话的声量。家里有客人来,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观摩情形。低不闻,却非宜。“低不闻,却非宜”,如果在长辈面前讲话很紧张、很小声,这样也不对。“低不闻”,声量小到对方没有办法听到,也是没有礼貌。“却非宜”,“宜”就是适合,“非宜”就是不适宜。所以从小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讲话要落落大方,即使有客人来,有尊长在面前,我们也要指导他的行仪要很自然,很大方,养成良好的习惯。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服侍,侍奉。 诸:众多,各位。 父:叔父,叔伯。面对尊长,无论是小步快走地亲近,还是缓缓退出时的不舍。无疑都反应出对尊长的敬爱,以及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一个“敬”字,无疑摆明了尊长与我们的位置。既然心存敬爱之心,那么,回答尊长的问话,视线看着对方,便是再自然不过了。 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晓事明理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余力学文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学以致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束语对于尊长是如此恭敬,推而广之,对于所有的人以及万事万物都应存这样一个心。由恭敬之意便自然生出了慈悲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他人的父亲也就像对自己的父亲,对于他人的兄弟也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也就顺情、顺理了。板书: 第九周: 期中考试第十周:第25课 兄道友,弟道恭一、教学目标:1.喜欢传统文化,有主动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愿望。2.借助注释、“点睛”和“广闻博识”等理解“经典诵读”的大体意思,并尝试积累、背诵。3.了解“晓事明理”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其中包含的道理。4.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反思自己的言行并,指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道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弟子规及部分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难点: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有很多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三、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经典诵读1.诵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范读并领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分组读;同桌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也可以利用视频)2.了解 根据注释和点睛,生谈古文的大体意思。释意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视弟为友,弟尊兄为长。兄弟姊妹友爱和睦,做父母的自然就开心。也就等于孝敬了父母。反之,哥哥弟弟整天吵架,父母自然就会烦恼。过去的家庭都是大家庭,秭妹很多。作为哥哥、姐姐比弟弟妹妹年龄大、懂得的道理多,经验丰富,要帮助父母教育和照顾弟弟妹妹。把他们看作象朋友一样来相处。反之,做为弟弟妹妹也要尊敬自己的兄长,听从哥哥姐姐的帮助指导。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那就把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看作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比自己的小的都当做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象亲兄弟一样对待他们,就不会处理不好关系。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虽买得来荣华富贵。但买不来亲情。钱财看的重了,对父母的孝心就轻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就淡薄了。兄弟姐妹相处最大的障碍就是财、物。自古以来有多少亲兄弟为了分家、分财产而伤了和气。所以兄弟姐妹不是用财物来满足那颗欲望的心,而是用真心、用自己的德行来换取对方的爱。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最长,因为相处得久了,难免就会有一些矛盾产生。当双方发生矛盾时,马上检讨一下自己,每人少说一句,就风平浪静了。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当对方发火时,不要专捡对方不爱听的话去讲,马上忍让一下,冲突就消失了。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言语的忍让也是很重要的。往往有的时候,都是因为不必要的小事情而发生争斗,最后酿成大祸。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学会忍让,财物不去争夺,言语做到忍让,一生就不会有怨恨和烦恼了。3.背诵 在规定时间内诵读,并展示。晓事明理4.读故事 读故事,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再次感悟、了解本课所蕴含的道理。余力学文1.诵读 利用各种形式读:生自由练读;师范读;生读。(一年级孩子小,识字量少,还需要教师范读和领读)2.了解 “余力学文”的文章一般比“经典诵读”难度稍大,所以教师需要直接说明古文的大体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试一试”的问题。学以致用这个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讨论交流)结束语我们来一起唱一唱相亲相爱一家人结束今天的课程。【板书设计】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 孔融让梨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折箭。财物轻,怨何生 兄弟折箭言语忍,忿自泯 将相和好第十一周:第26课 求其友声一、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3.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二、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资料。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给我们以无私的关怀和帮助。(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我和朋友的故事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好朋友向大家作个介绍,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们之间的浓厚友谊。2.学生自主交流介绍。3.引导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投影出示)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我认为朋友就像。(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活动二:朋友之间如何相处1.过渡: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呢?(学生自主交流)2.投影出示友谊树: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学生讨论交流,完成作业)3.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结合实例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能结合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来谈谈他们的友谊之树为什么常青常绿吗?(学生读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教师小结:“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这样友谊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活动三: 读故事,明道理1.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器材专卖店扩张计划
- 古风走秀活动方案策划
- 关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习惯对疾病控制的研究
- 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协议书
- 三方退换货合同协议书范本
- 二手设备买卖合同协议
-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辅警竞聘考试公共类题库及答案
- 秋季传染病防控中公众咨询热线服务规范
- 5G医疗云平台架构-洞察及研究
- 第1课 独一无二的我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苏教版三年级-苏科版
- 化工阀门管件培训课件
- 新疆吐鲁番地区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TCT.HPV的正确解读课件
- 白酒生产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东春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店面劳动合同范本:超市收银员专项协议
- 《树之歌》课件 小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画廊与画家签约合同范本
- 展会联合承办协议书范本
- 2025-2026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