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课件_苏教版.doc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课件_苏教版.doc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课件_苏教版.doc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课件_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中国古代诗歌的 鉴赏技巧 一、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 (1)边塞征战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B、控诉战争痛苦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2)怀古咏史 A、称颂、仰慕英雄 B、讽谕现实 C、自比自况 (3)写景抒情: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 二、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 C、记叙(赋)、议论、问答、说明 (2)修辞方法(表达技巧): 包括: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铺排、幽默、含蓄、象征、联想、想象比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用典、叠词、婉辞等。 (3)篇章结构: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详略得当、巧妙过渡、铺垫 三、语言特点: 朴素自然(陶渊明)、沉郁顿挫(杜甫)、豪迈飘逸(李白)、豪迈雄健(苏轼)、委婉含蓄(李商隐)、婉约缠绵(李清照) 在鉴赏的过程中,要读题,有些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要读人,了解作者经历、背景、思想,要读注,注解往往提供一些帮助理解诗词的信息;然后读诗,析词义、析句义、析意境、析形象、析写法。试题往往从词义、句义、思想内容、人物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设题,所以我们了解一些诗歌基本特点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典故、传说,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诗义。如2002年试题中“折柳”的寓意,说要知道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才能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答: 评分标准:(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答案:天色已晚。下起细雨。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案: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6分)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案:(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分,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答案: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 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六、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答案: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排闼(t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