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医学传感器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感器与生物医学测量 (11)国家标准(GB766587)关于传感器的定义部分及其作用。 定义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它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器的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电源传感器的作用将一种能力转化为另一种能量 (22)生物医学测量仪器的三个主要部分及其所?传感器和电极?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数据处理和显示装置(现代生物医学测疗仪器组成完整的生物医学仪器,也据传输部分。 ) (33)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心电,脑电,心电图)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心电,脑电,心电图ECG:(所用传感器)体表电极(幅值)(频率)0.05100Hz脑电图EEG:头皮电极2200uv0.5100肌电图EMG:针电极20uv1mv10Hz20 (44)通过人体的低频电流(直流1KHz)对人方面。 ?产生焦耳热;?刺激神经、肌肉等细胞;?使离子、大分子等振动、运动、取向第二章生物电信号的特征 (11)什么是膜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内外常见何?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在可兴奋组或腺组织)的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不同的带电离膜内呈负电,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 平时呈现内介质的静息电位约为-50mV-100mV,细胞内正电。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是时的膜电位,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静息时:?K+的膜内浓度比膜外高30倍;?Na+的膜外浓度比膜内高10-15倍;?CL-的膜外浓度比膜内高47倍;?Ca2+的膜外浓度比膜内高104倍;?蛋白质阴离子的膜内浓度比膜外高等由此可知,膜内外的K+、Na+、CL-、Ca2+等离子之度差形成浓度梯度。 (22)能斯特(Nernst)方程以及利用能斯特方程衡电位k k。 (式中为扩散电膜两边的跨膜电位)例子已知人体神经细胞内、外K+的有效浓度(单位为mol/L),则根据Nernst方程式计算k k:)(lg3.2mVKKeTOIk?义,传感器的组成定的规律转换成可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节转换电路,辅助量形式。 所起作用。 测量仪器已包括治包括基于网络的数肌电))50uv5mv0Hz0kHz人体的作用有三个。 见离子浓度情况如织(如神经,肌肉离子。 膜外呈正电,现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带负电,细胞外带是指细胞未受刺激侧存在的电位差。 )等之间各有一定的浓程时求静息时K K+的平电位差,生理学上为分别为K+I和K+o算出K+的平衡电位k=1.38x10-23JK-1),T为绝对在人体体温(37)下,若将各项为:代入表2.1给出参数,得k=-886mV)很接近。 (33)细胞膜的模拟等效电路细胞膜等效电路为电容和电阻并例子若细胞膜面积S=5x10-6cm膜的电容值dSC?4?=1.3pF若已知膜电位为V=-86mV,电量为Q=1.310-120.086=这些电量应是Q/e个K+离子K+离子的电量),得参与扩散的已知典型的细胞体积为10-9cm3升,或每立方厘米约有0.146照此计算,每一细胞内就有1026.9105个K+离子向膜外扩散 (44)什么是动作电位,动作电时期的特点(包括时程,电位幅度心肌细胞受到窦房结发来的电位膜电位将发生短暂的电位变动复到原来静息电位水平。 这个过动,生理学上称为“动作电位”1.”1.去极化去极化即除极,是动胞受到外界剌激,如给它以电剌此膜的极化状态减弱,称之为去极?表现去极化达到一定这时细胞膜的极化现象的反极化状态:在短+20mV+40mV,构成动道“开放”,Na+通过快位升高得很快,最快变(-80mV至30mV)。 ?特点对于心肌细胞,2.复极化是从去极化电位达到电位水平状态之间的过程。 (动边的电压和膜对于Na+、K K+随时间11期:亦称快速复极初期,N Na a则缓慢地上升,两者达到动态平倍,而且此时膜内电位为正,高于差两者的作用而大量向内扩散,使时平均约10ms。 22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此期慢钙通道早已开放,并且)(lg51.61mVKKOIk?对温度(K),Z=+1,e=1.60x10-19C项值代入,则Nernst方程式可化89mV,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并联形式。 m2,厚度d=10-6cm,=3.26F=1.310-12F(法拉)代入公式Q=CV,可求得应带的=1.110-13库仑(C)。 子所有,已知e=1.610-19库仑(即K+离子数应为Q/e=6.9105。 ,K+离子的浓度约为0.14克分子/1023/10001020个离子。 2010-9=1011个K+离子,其中只有电位在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中各个度,K K+、Na+、Ca2+2+离子运动情况)。 电脉冲剌激时(阈剌激),受剌激部动,最初膜电位升高,接着慢慢恢过程经历300ms时程,膜电位的变。 作电位的0期。 (当可兴奋的细剌激,剌激电流从膜内流向膜外,因极化。 )定临界水平,即阈电位,便产生兴奋。 象消除,出现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短时间内由V-50mV100mV变到作电位上升支(去极相)。 快钠通快钠通道,向膜内迅速扩散,使膜电变化率可达800v/s,上升幅度大此期历时很短,仅12ms。 到正峰值后开始,一直恢复到静息动作电位的产生,取决于细胞膜两间变化的通透性。 )aa+向内扩散减慢,而K K+的向外扩散衡。 膜外CL-浓度高于膜内47于膜外,故CL-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使。 细胞内的电位逐渐降低。 11期占胞外期占胞外Ca22+浓度比细胞内高得多,且开得很大,Ca2+在浓度梯度作用下经过慢通道而缓慢地向内扩散。 量少量Na+缓慢复极受阻。 因而使复极过程停滞在00电位水平。 33期:“快速复极末期”,是复极化的主要过的外流而造成的。 由于K K+外流的增加和慢通道内流减少,因而K+外流不再与Ca2+和Na+内流平快地下降而形成复极3期。 此期历时约100从0033期,对应着心肌的收缩期。 不需消耗被动传输过程。 44期:“舒张期”或“静息期”,要依靠钾外扩散的K+和向内扩散的Na+逆浓度梯度分别驱复到静息期的极化状态。 对应心肌的舒张期,使膜复极化完毕和膜电平。 它需要外界供给能量才能维持,故称为“主 (55)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参量:?动作电位幅度(APA)?静息膜电位(RP)?动作电位时程(APD):从去极化到复极时间间隔。 常用APD9090(达到峰电位百分?有效不应期(ERP):细胞膜从去极化开定时间。 才能下一次去极化,产生可传间间隔称为有效不应期。 (66)相对不应期与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是指动作电位去极化进程中,无激都不会引起新的动作电位。 相对不应期是指绝对不应期以后的一段短时刺激可在该处引起动作电位,但其动作电位最时期为相对不应期。 连续刺激产生兴奋的最小时间间隔是取决于* (77)动作电位的特性1.全反应或无反应;兴奋响应的不应期。 第三章生物医学传感器基础 (11)生物医学传感器根据主要特点分为哪几类 (22)医用电极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哪两类:分为检测电极和刺激电极两大类。 ?检测电极是敏感元件,用来测定生物把这个部位的电位引导到电位测量仪种电极称为检测电极。 ?剌激电极是对生物体施加电流或电压电极是个执行元件。 (33)什么是电极电位,电极的极化和极化电位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界面电位差称为慢内流,使膜电位22期占时约100ms。 过程。 主要是由K K+道的失活,Ca2+2+和和Na+平衡,致使膜电位较150ms。 耗外部能量,故称为-钠泵的作用,将向驱回膜内和膜外,恢电位恢复到静息水主动传输”过程。 极化后静息电位的分之九十的时间)。 开始后,必须经过一传播动作电位,该时无论用如何强的刺时间,用很强阈上大振幅变小,这个于不应期大小。 2.无衰减传导;3.类。 电位的。 需用电极仪器上进行测量,这压所用的电极。 剌激位又是什么。 为电极电位,又称半电池(half-cell)电势。 电极的极化:是指电极与电解质时,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电位从位,该极化电位与通过电流密度极化电位:就是电极在通过电流后阴极极化电位。 极化现象:将有电流通过的电极偏离现象称为极化现象。 (4)制作l Ag/AgCl电极的方法1.电解法制作Ag/AgCl电极装置由反应式可知,要镀AgC1层的银表面积较大的银板作为阴极,供1.5V电池作为电源,串联电阻R来观察电流以便控制电极反应速2.烧结法制作Ag/AgCl电极将净化的纯银丝放在模具内,用扳压机加压,压成圆柱体,然后度下烘几个小时,便制成一个银圆柱体的Ag/AgCl电极。 这种方法便于保存,成本低。 l Ag/AgCl电极 (55)传感器静态特性表征的重静态特性)传感器静态特性表征的重静态特性当传感器输入、输输入特性。 指标有1.1.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2.线性度(非线性误差)测量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之比。 3.回程误差(迟滞性)回程误-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4.重复性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程度。 5.精度指传感器输出结果的可此外,传感器的静态参数指标还测量范围等。 第四章物理传感器与检测技 (11)电阻应变效应。 拉伸金属导体产生应变,在拉对变化率与轴向应变成正比,即电阻值;dR产生应变时电阻变质溶液的双电层界面在有电流通过从原有平衡电位变化为新电极电度有关。 后的电极电位,分阳极极化电位和极电位与无电流的平衡电极电位的:电解法和烧结法置:银电极作为阳极:供给镀银:用以限制峰值电流。 电流表I用速度。 电流密度约以5mA/cm2为宜。 再填满银和氯化银粉末的混合物,后再从模具中取出,在400的温导线四周包围着烧结的Ag和AgCl法制作的Ag/AgCl电极不怕磨损,极称为可逆变电极要指标输出不随时间而变化时,其输出-化和输入量的变化之比。 xyS?量系统的标定曲线对理论拟合直线误差表明的是在正反行程期间输出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可靠程度。 还有分辨力、零点漂移、温度漂移,技术拉伸比例极限内,金属导体电阻相其中,R R无应变化量;:轴向应变(=dL/L);k k00:金属材料的灵敏系数。 (22)电阻式传感器按材料不同分为两大类:金器,半导体压阻传感器。 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受哪两个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的分别是哪个压阻效应)?的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灵?它受两个因素影响?1.是受力后材料几何尺寸变化所引起?2.是受力后材料电阻率变化所引起的金属电阻率变化是因材料发生变化时,其力和数量均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实际上也是因即尺寸效应是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半导体半导体材料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阻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压阻效应 (33)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种类。 应变片的灵敏系灵敏系数哪个更大,为什么?(a)丝式应变计;(b)短接式应变计;(c)箔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应变片灵敏线材灵敏系数k0。 k又称为标称灵敏系数。 敏系数更大。 敏系数更大。 (44)应变片电阻随温度变化必造成误差,称这种温度误差。 在测量中应进行温度补偿。 补偿的(a)同步补偿把受力的应变片贴在受力件上,把补偿片贴温度相同的材料上,然后接入电桥线路相邻的补偿。 电桥输出将只反映应变的大小,而与温度(b)差动补偿将工作应变片贴在上表面,把补偿片贴在弯曲时,工作应变片电阻值减小,补偿片电阻接在电桥的相邻两臂。 其结果:使电桥的输出增加一倍,提高了输度一致,补偿了环境温度造成的误差。 (55)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电桥原理误差的讨论等)。 电阻应变传感器采用直流电桥。 (单臂直流电1.1.为输出负载为R R L L时根据戴维南定理,将直流路电压Uo和等效电阻R0。 分别为(如上)属电阻应变式传感材料的数灵敏系数k0个因素(尺寸效应,灵灵敏系数k k00起,即(122?)项;的,即(d?/?)/?项。 其自由电子活动能体积变化而造成的,使得材料本身的电应。 占主导。 系数与金属材料的箔式应变计。 敏系数是k值小于即,金属材料的灵小于即,金属材料的灵种误差为应变片的的方法有哪两种?贴在不受力但环境的桥臂上,因而相互度无关。 在对应的下表面上,阻值增大,两个电阻输出灵敏度,上下温理,计算,非线性电桥)电桥电桥等效为开接有负载电阻R L,则负载电流I L为直流电桥的特性方程。 2.输出负载为时:当RL时条件是电桥保持平衡,即Uo0R1R4=R2R3.平衡电桥桥路相邻两臂桥臂比为1灵敏度最大。 最大为电源E E的四分之一。 33非线性误差讨论以单臂工作为例讨论非线性于R R11t0)。 在导体内部,热端的自移动,从而使热端失去电子带正这样,导体两端便产生了一个由Q Ca Cc R a R i接时,还必须考虑电缆电容C C,放Ci以及传感器的泄漏电阻Ra。 下效电路。 光。 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 么是内光电效应,基于它们的器件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光电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电管、光用下,激发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电动势的现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两类。 材料在光照下电导率变化的现象。 电阻。 作用能使半导体材料产生一定方向效应的器件主要有光电池,光敏二应管等。 垒效应(结光电效应)和侧向光电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称为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势。 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电偶”,这两种导体称为“热电热电动势”。 势组成,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势组成,一部分是两种导体的接触的温差电动势。 导体接触时,由于两者内部单位体密度不同),因此,电子在两个方子扩散时在接触界面上会形成一个的方向与扩散进行的方向相反。 当时,便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接触处就产生了电位差,称为接触导体的材料、接点的温度有关,与无关。 端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场t、t0中自由电子具有较大的动能,向冷端正电荷,冷端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由热端指向冷端的静电场。 该电场C ii QCaC cC iRaRi阻止电子从热端继续跑到冷端并使电子反方向了动态平衡状态。 这样,导体两端便产生了电位差称为温差电动势。 温差电动势的大小取决端的温度 (14)生物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和生物活性材分子识别元件(感受器)由具有分子识物质组成(如酶、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切片、等)构成。 (15)生物传感器的固定方法。 生物活性单元的固定化技术是生物传感器保持生物活性单元的固有特性。 固定化技术决的稳定性,灵敏度和选择性等主要功能。 固定生物工程中一门重要技术?物理方法夹心法、吸附法、包埋法?化学方法:共价连接法、交联法近年来,由于半导体生物传感器迅速发展用集成电路工艺制膜技术,如光平板印刷法、第五章生物医学测量的干扰和噪声 (11)什么是干扰和噪声,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干扰是用来描述一系统受另一系统的影响而差电压和电流的现象。 干扰是由外部引入的,50Hz工频干扰。 干扰的形成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入方式与接受干扰的敏感电路。 噪声是指被测信号中加入的随机扰动,它是由构成测量系统材料及元器件所产生的。 对确预测,也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适当加以控 (22)抑制电磁场干扰的两种主要方法合理接合理接地是抑制电场干扰的最好方法。 合理接地接地。 生物医学测量仪器的接地应从三方而考虑:一是仪地,称为保护接地;二是所设计电路系统的工作接地;三路的接地。 接地不正确是生物医学测量失败的主要原因所谓电磁场屏蔽,是指在测量系统工作区域加以以屏蔽从其他区域传播来的电场辐射干扰。 电磁场屏蔽场屏敝两种。 (33)生物医学测量系统中主要噪声类型1/f热噪声和散粒噪声。 1/f噪声凡两种材料之间不完全接触,形成起伏的电导率热噪是由导体中载流子的随机热运动引起的。 最终限其分辨能力将是热噪声。 散粒噪声是由半导体器件中载流子扩散到基区的不一数目发生起伏,从而引起电流的无规则变化。 (44)噪声系数的定义及计算(信噪比S/N是评价系统所测量的信号品质的参数。 信移动,最后也达到位差,我们将该电于导体的材料及两材料分别有哪些?别能力的生物活性抗原或抗体和核酸器的核心部件,他要决定了生物传感器方法现已经成为法;展,因而又出现了采喷射法采喷射法等。 ?在该系统中产生误,干扰最严重的是析:干扰源、耦合引自于测量系统内部,于噪声虽然不能精控制。 接地与电磁屏蔽地原则就是正确的一点仪器供电系统的安全接三是输入回路或敏感回因。 以金属封闭隔离层,用蔽分为高频和低频电磁f噪声(闪烁噪声)、率便产生了1/f噪声。 限制任何一个测量系统一致,使流过的载流子信噪比定义为信号的功率P s和信号中所含噪声功率P N之比,量精度的影响,信噪比越高,表明测量噪声系数实际是放大器引起信度。 噪声系数F是指放大器输入信噪比的比值。 即OIN SNSF?/P SO/P SI为放大器信号功率增益;P NI、P NO功率。 )上式表明数噪声系数F F(电阻)产生的输出噪声功率。 噪声系数也可以表示为F?功率P PNI NI和输入源的噪声功率之比。 多级放大器的总噪声系数F?要取决于第一级放大的噪声系数。 例如两级放大器的噪声系两级放大器功率增益分别为Ap1总噪声系数F。 解231?dB FdBAFFFP625.41121?故 (55)设计低噪声多级放大电路第一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设计低噪声多级放大电路第一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对降低第一级噪声系数,是实现低必须选择低噪声器件。 其次,如级的噪声影响可以忽略,故第一还有就是必须采用滤波器限制带有关,多级放大器应尽可能为窄第六章生物电放大基础及心 (11)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提出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及保护电路。 (22)差动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共模抑制比的定义是放)差动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共模抑制比的定义是放大益益A AC C的比,即AACMRRCD?见,减少共模增益则可以提高系统的共例如果Zs5k,而放大器输入阻 (33)同向并联差动放大电路的第一级是同相并联放大器,由A 1、A2组成,具有共模抑制能力。 即NSPPNS?信噪比表示噪声对测量误差越小。 )信号质量(信噪比)恶化程度的量入(指信号源)的信噪比和输出的NI PNONOSONI SIOIPAPP PP PNN?/(式中,A pO分别为输入源的噪声功率和输出总噪声等于输出总噪声功率除以输入源NINIPP?噪声系数是放大器输入端总噪声21312111P P PA AFAFF?总的噪声系数主系数分别为F13dB,F210dB,14,Ap25,试求两级放大器的2,10102?dB F,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对总噪声系数贡献最大,所以努力低噪声设计的原则,第一级放大器如果第一级功率增益足够大,则后一级放大器功率增益必须足够大。 带宽,因为大多数噪声与频率带宽窄带放大器以降低噪声水平。 心电图的测量的要求比、低噪声、低漂移以及设置隔离比比R CMRR的计算大益器差模增益A AD D和放大器共模增dBAACMRRZZCDSIlg20?(可共模抑制比)阻抗为5M,CMRR103=60dB。 共模抑制比R CMRR的计算2组成。 第二级是差动放大电路,由A3第一级差模电压增益为WFDRR121A?第一级共模增益212C11(AICOCCM CMRRUU?第一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1112CCAACMRRCD?(例如,设CMRR11和和CMRR22分别为80dB、90dB,则第一制比CMRR1212是是83dB。 如果严格挑选A 1、A2,使其共和和80.5dB,则第一级放大电路CMRR1212可高达160dB。 )对于第二级,由于差动增益和共模抑制比分别1D2ARR F?,D RDRCMRR CMRRCMRR CMRRCMRR?3两级放大电路的总差模增益为D1DA AA?两级放大电路总共模抑制比AAAACMRRDDCD?例如图所示为一个同相并联差动放大器作为级电路,如果所用器件共模抑制比均为100dB两个电极的阻抗不对称,分别为20k和23k抗实际有80M,放大器中所用电阻的精度数如图所示。 求包括电极系统在内的放大电路解:由于电极阻抗不平衡,将造成两个电极的共模电压向因为总差模增益为1()21(121?RRRRA AAFWFD DD由两个电极阻抗不平衡引起共模输出电压UOC OC为OU因为A 1、A2的共模抑制比精密对称。 故同相并联级共模大,它不在输出端产生共模误差。 对于差动放大级A3,由电阻失配造成的共模抑制比104/()51(4/)1(2?D RACMRR3A3本身器件的共模抑制比:510100?dB CMRRD差动放大器的总共模抑制比:3?RRCMRRCMRRCMRR由于3A3的共模抑制比有限,所产生的共模输出电压U由电极回路和差动放大电路所产生的共模输出误差为ICDDISOC OCOCUCMRRAAZZU UU)(32?所以整个电路的共模增益为AZZUUADISICOCC?故总共模抑制比为CMRAAZZAAACMRRDDIsDCD? (44)心电图曲线与单个细胞的生物电位变化曲11)1DAMRR2121CMRR CMRRCMRRCMRR?一级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共模抑制比分别为80dB别为1D2)21(RRRRFWF?12313121CMRRCMRRCMRRCMRRDD?ECG放大器的前置。 假设输入回路中。 放大器输入阻0.1,其他参路的总共模抑制比。 向差模电压的转化。 55xx0)xx02?D ICIsOCAUZZ?模抑制比CMRR12为无穷1500)03?51478?DDCMRRCMRR23DICOCACMRRUU?32CMRRA D?dBRR801010132?曲线有明显的区别,这是为什么?线有明显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单个心肌细胞电位变化是用细个电极放在细胞表面,另一个电胞膜内、外电位差,包括膜的动体表记录,是所有心肌电兴奋传心肌细胞电位变化反映的是单反映的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因此ECG是很多心肌细胞电活动房结和房室结组织、心房、浦肯动,如前图所示。 心电图电极放置位置不同,记 (55)临床上应用的是心电图标属于单极导联,哪些属于双极导临床上应用的是心电图标准十二aVR、aVL、aVF、V1V6导联体导联,aVR、aVL、aVF导联为胸前导联。 其中、属于双极导联方为单极导联方式。 (66)心脏各部分电激动与心电图各波形分别对应哪些部位的去心房电激动与PP波对应,室复极化波对应,室复极化与T T波对应等。 所以从各部分电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PP波:由心房的激动所产生前一半主要由右心房所产生,后P波的宽度不超过0.11s,肢体QRS波群:也称QRS综合波。 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接着是一个向下的S波。 在不同的导联综合波反映左、右心室去极化过宽度为S QRS时限,它代表全部心0.060.10s之间,正常人最高2.5mV之间不等。 QRS波群形态性心肌梗死等。 T 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过程电图上,T波不应低于R波的1的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解质紊乱、心室肥大等。 第七章脑电图与肌电图 (11)脑电波的分类,各类型的根据频率与振幅的不同将脑电波 (1)波波可在头颅枕部检测到,V,它是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清醒、安静、闭目时,波即可小规律性变化,呈棱状图形。 一醒安静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细胞内电极记录方法得到的,即一电极插入细胞膜内。 所记录的是细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而心电图在传导到体表的结果。 单个细胞膜电位变化曲线,而ECG心脏的生物电位变化和传导过程。 动综合效应在体表的反映。 包括窦肯野纤维和心室组织等表现的电活记录的心电图曲线也就不同。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分别是?哪些导联?二导联系统,分别记为、联。 其中、导联为标准肢为肢体加压导联,V1V6导联为方式;aVR、aVL、aVF、V1V6则电图在时间上是对应相关的。 心电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 心室电激动与S QRS波群对应,心从体表记录的心电图能够反映心脏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位变化。 生,代表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 后一半主要由左心房所产生。 正常导联最高电压不超过0.25mV。 包括三个紧捞相连的电位波动,是高而尖峭的向上的R波,最后是联中,这三个波不一定都出现。 QRS过程的电位变化,称QRS综合波的心室肌激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高不超过0.10s。 R波幅度在0.5态和电压异常可见于心室肥大,急程中的电位变化。 在R波为主的心1/10。 T波历时0.050.25s。 波相同。 T波异常可见于冠心病、电波形有何特点波分波、波、波和波。 ,频率为813Hz,振幅为20100波;整个皮层均可产生。 正常人在可出现,波幅由小到大、再由大到一般认为,波是大脑皮层处于清现。 (2)波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14520V,是一种快波。 当被试者睁眼视物、进波即可出现。 一般认为,波是大脑皮层处电活动的主要表现。 (3)波波频率为47Hz:,振幅为1050V。 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的波形。 (4)波频率为0.53Hz,振幅为20200V。 正下,几乎是没有波的,但在睡眠、深度麻醉质性病变睡眠、深度麻醉质性病变时可出现。 一般认为,高幅度的慢波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脑电图的波形随生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图由高振幅的慢波变为低振幅的快波时,兴奋当脑电图由低振幅快波转化为高振幅的慢波时程进一步发展。 (22)脑电图的导联方式有哪两种?各有何优缺单极导联方法和双极导联方法。 单极导联法的优点是:能记录活动电极下脑电其波幅较高且较稳定,异常波较局限,这有利缺点是参考电极不能保持零电位,易混进例如,当振幅大的异常波出现于颞部时,耳垂而受其电场的影响,这样有可能记录到与颞部常电位。 双极导联优点不使用参考电极,只使用电极。 这样记录下来的是两个电极部位脑电变以大大减小干扰,并可排除参考电极引起的误对于某一电极下面有局部病灶产生局部电活动联方式更突出地显现出来。 双极导联适合记录能消除参考电极活动化所造成的误差。 双极导联缺点不适合测量电极间距离很以内)的情况,因为距离小使记录的波幅较低的脑电位视为共模干扰信号,结果电位差值互极的距离应在36cm。 (3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有哪些?分别引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有视觉诱evoked potential,VEP)、脑干听觉诱发auditory evokedpotential,BAEP)、(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它们分别激和躯体感觉刺激而引起的.目前的大部分脑刺激器、电子刺激器、脑电频率分析器以及记录 (44)运动单位电位和不同程度肌肉收缩时的肌所谓运动单位就是用来表示肌肉基本功能运动神经元和由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 一个肌纤维数目有多有少,一般有101000根。 运430Hz:,振幅为进行思考活动时,在紧张激动状态时它是在困倦时,中常成人在清醒状态、缺氧或大脑有器波(或波)可能现。 一般来说,当脑电奋过程加强;反之,时。 则意味着抑制过缺点?电位变化的绝对值,利于病灶的定位。 进其他生物电干扰。 电极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田小学年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 红橙可爱卡通校园安全模板
- 区块链技术教育应用探索与案例
- 中介分销合同范例
- 办公自动化新趋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行业应用案例
- 幼儿园新入职小班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模版
- 医疗健康数据治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 信托公司合同范例
- 小儿肺炎的护理
- 专业商铺转让合同范例
- (二模)湛江市2025年普通高考测试(二)生物试卷(含答案详解)
- 食堂食材配送合同
- 福建泉州文旅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玉盘二部合唱正谱
- 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深度评估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
- 无人机飞行安全风险分析-深度研究
- 2025-2030年中国钢铁中厚板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金融研究所科研财务助理招聘笔试真题
- 儿科专业课 17-肾病综合征学习课件
- 中国健美协会cbba(高级)健身教练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