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CT考试语文资料全集(42)第5章. 军事知识 5.1. 中国古代、近代战争1.长勺之战。 我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齐军攻鲁。当时齐强鲁弱。曹刿求见鲁庄公,认为庄公取信于民,得到“国人”支持,可以一战。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庄公准备马上出击,曹刿加以阻止。等到齐军三次击鼓出击,曹刿抓住对方勇气衰竭的时机,发动反攻,击败齐军。曹刿望见齐军“辙乱旗靡”,断定不是诈败,才下令追击,取得全胜。 2.泓水之战。 春秋时宋楚之间的战役。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与楚争霸。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攻郑,楚派兵救郑。两军战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西北)。楚军正在渡河,宋将目夷主张乘机出击,宋襄公拒绝说:“君子不乘人之危。”等到楚军渡河,尚未排成阵势,目夷又请出击,宋襄公仍说:“君子不攻击不成阵势的敌军。”直到楚军排好阵势开战,宋军大败,襄公也受重伤。 3.城濮之战。 我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次年,晋文公派兵进攻楚的盟国曹卫。晋楚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晋军选择楚军薄弱环节,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同时晋军主力伪装退却,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回头夹攻,加以击溃,迫使楚军中间的主力也后退。战后不久,晋文公就成为霸主。 4.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齐国围魏救赵的战役。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以魏国精锐在赵,内部空虚,乃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将庞涓兼程赶回应战,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伏袭击,大败魏军,生擒魏将庞涓。 5.马陵之战。 战国前期齐国大败魏国的战役。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师,起兵攻魏。次年齐用孙膑计,以逐日减灶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敌人,引诱追击。待魏军追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险要地区,齐军万驽齐发,全歼魏军十万,魏将庞涓被迫自杀,魏太子申也被俘杀,从此魏的国势衰落。见史记孙子列传。(本资料由北京安通学校提供) 6.秦末农民战争。 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秦末赋役繁重,刑政苛暴,迅速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陈胜、吴广率戍卒九百人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起义。沿途农民纷纷参加,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纷起响应,一些官吏、儒生和六国贵族也相继卷入,反秦武装控制了关东大部分地区。陈胜派大将周文率起义军主力进攻关中,因孤军深入,遇秦将章邯反扑,战败牺牲,不久陈胜也为叛徒所害。但斗争仍继续发展,起义军领袖项梁渡江北上,与秦军在东阿、定陶血战。项梁战死后,项羽、刘邦为首的两支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项羽率兵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同时刘邦也乘虚攻占咸阳,*了秦朝统治。(本资料由北京安通学校提供) 7.韩信破赵之战。 我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公元前2,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赵,赵王歇及主将陈馀守井陉(今河北井陉北),所部号称二十万,数倍于汉军。韩信采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背水为阵,率军奋战;同时,遣兵袭占赵军防御薄弱的后方。赵军腹背受故,全部溃败,陈馀被杀,赵王歇也被俘。 8.楚汉成皋之战。 我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楚汉战争中,项羽在军事力量上处于优势,刘邦处于劣势,两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北)间相持。后项羽战败刘邦,占有荥阳、成皋,派大司马曹咎守成皋。公元前2,曹咎率军渡汜水(在今河南荥阳境),欲与汉军决战,刘邦乘其半渡袭击,大破楚军,复取成皋。 9.赤眉起义。 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王莽代汉发后,又进行所谓“改制”,广大农民遭到更加深重的苦难。天凤五年(公元)青徐(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一带发生大灾荒,琅邪(治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属山东)起义,逄安、谢禄等起兵响应,聚众数万人。约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因用赤色染眉作标识,故称“赤眉军”。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派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率军镇压,在成昌(今山东平西)为赤眉军所大败。更始政权建立后,樊崇等曾表示愿意归向,因未得适当安排,乃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分两路进攻更始政权。次年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发展到三十万人,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不久攻入长安,刘玄设降。这时关中豪强地主隐蔽粮食,组织武装反抗。建世二年(公元26年)赤眉军因饮荒退出长安。次年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属河南)一带遭到刘秀所部的围击,樊崇等投降,起义失败。 .昆阳之战。 我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公元23年,绿林军进迫宛城(今河南南阳),不断取得胜利。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军四十二万反扑,包围昆阳(今河南叶县北),用楼车和地道攻城。王凤等率起义军八九千人奋战坚守,刘秀等突围求援。各地起义军进援昆阳时,刘秀乘莽军轻敌懈怠,率精兵三千集中突破敌军中坚,杀死王寻。各军奋勇作战,城内守军也乘胜出击,内外夹攻,大破敌军,歼灭了王莽主力。(本资料由北京安通学校提供)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当时宦官专政,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又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破产逃亡,成为流民。太平道首领张角秘密进行组织活动,十余年间,徒众达数十万人,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并提出“苍天(东汉地主政权)已死,黄天(农民阶级政权)当立,岁在甲子(即公元4年),天下大吉”的口号。中平元年(公元4年)各地同时举行起义,起义军以黄巾裹头,因被称为“黄巾军”。他们焚烧官府,捕杀官吏,攻打地主坞壁,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东汉政府派皇甫嵩、朱、卢植等率军镇压,先后在南阳(治今河南南阳)、颍川(治今河南禹县)和河北地区为张角、张曼成、波才等所败。后来由于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在东汉政府军和豪强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先后在颍川、南阳失败。同时张角又不幸病死,起义军失去有力的,河北黄巾军也先后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和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两战中失败,张角弟张梁、张宝牺牲。(本资料由北京安通学校提供) .官渡之战。 我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建安四年(公元9年)率兵十余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次年春,曹操乘袁军轻敌,内部不和,两次偷袭袁军后方,焚烧其粮车和粮屯。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我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率兵二十余万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共同抵抗。曹兵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后方又不稳定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地位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地区,旋又取得益州,形成曹、孙、刘三方鼎峙的局面。 .吴蜀彝陵之战。 我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孙权攻杀蜀将关羽于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占领荆州。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亲率大军东下,自巫峡连营至彝陵(今湖北宜昌东),并得“武陵蛮”的支援,声势浩大。吴大将陆逊先坚守不出,直待蜀军疲惫,才在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决战,利用火攻,大破蜀军四十余营,刘备尽失舟船器械、水步军资,狼狈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死。 .淝水之战。 东晋击败前秦苻坚的战役。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强征各族人民,组成九十万军队,大举南下。他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企图一举灭晋。晋相谢安使谢玄等率北府兵八万迎战,在洛涧(即洛河,在今安徽淮南东)大破秦军前哨,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安徽凤台东南)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才有惧色。晋军进至淝水,要求秦军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想待晋军半渡时猛攻,乃挥军稍退。因各族士兵不愿作战,一退即不可止;鲜卑族和羌族的将领希望苻坚战败,以便割据独立;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也大呼秦军已败,晋军乘机渡水攻击,于是秦军大败,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谢玄乘胜攻占洛阳、彭城等地,苻坚逃至关中,后即为姚苌所杀。 .隋末农民战争。 七世纪初年*隋王朝的农民大起义。隋炀帝时,剥削残酷,兵役徭役繁重,使田地荒芜,农民家破人亡。大业七年(公元6)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首先爆发了王薄起义。同时在今山东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刘霸道起义。两年后更有发展,在今山东有孟海公、孟让、郭方预、郝孝德、孙宣雅,在今河北有格谦等,在今陕西有向海明,在今甘肃有白瑜娑,在今广东有梁慧尚,在江淮地区有杜伏威、辅公和苗海潮等起义。此后起义军愈见增多,斗争地区也日趋广阔,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起义高潮。大业十二年以后,逐渐形成三大支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军。起义军镇压地主阶级,歼灭了隋军主力,使隋朝统治土崩瓦解。这时地主官僚刘武周、李渊、王世充等,也乘机割据一方。大业十四年炀帝死,李渊利用时机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末农民战争。 九世纪中叶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唐末土地高度集中,赋役繁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属河南)起义(一说起义于乾符二年)。次年,攻克濮州、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众至数万,黄巢聚众响应,与王仙芝合兵。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镇农民也纷纷起义,进攻州县。三年汝州大捷后,王仙芝与黄巢等分兵,转战于今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西间。其间王仙芝曾一再动摇,后于乾符五年在黄梅大败,为唐军所杀。余部由尚让率领,与黄巢所部起义军会合,并推黄巢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人数发展至十多万。南下强渡淮河、长江,经江西、浙西,进抵浙东,开山路七百里,攻克福建诸州郡。王霸二年(公元879年),入岭南,攻克广州,众至百万。转即率军北伐,发布檄文,声讨唐室。起义军取道桂林,编 沿湘江而下,进抵潭州(今河南长沙),旋经鄂州(今湖北武昌)东向,歼灭唐军张部,由采石渡长江,进军淮北,攻克东都洛阳。王霸三年底(公元881年初)进入长安(今陕西西安)。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因黄巢没有建立过比较稳固的根据地,长安为敌军包围,物资供应困难,被迫撤出。后又以全力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日不下,遭受很大损失。金统五年(公元884年)退至泰山附近,战斗失败,黄巢不屈自杀。这次大起义英勇斗争达十年之久,遍及今十二省区,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从此唐王朝名存实亡。 .元末农民战争。 十四世纪中叶*元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以蒙古贵族为首的各族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同时水旱灾害频仍,黄河一年之间即决口三次。广大农民流离各地,出现了“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的景况,阶级矛盾迅速激化。顺帝至正十一年(51年)韩山童等首先利用白莲教发动起义,以红巾为号,揭发蒙古贵族的残酷剥削,号召治河民工参加。韩山童失败牺牲,其徒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继起斗争,迅即发展至十余万人,称红巾军。各地纷起响应,徐州有芝麻李、彭大、赵均用等,濠州(今安徽凤阳)有郭子兴、孙德崖、朱元璋等,襄阳有王权(布王三)、孟海马等,蕲水(今湖北浠水)有徐寿辉、彭莹玉、倪文俊等。刘福通拥立韩山童子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宋。徐寿辉亦建立天完政权。起义军攻城占地,打击地主阶级,开仓济贫,得到群众拥护。不属红巾军系统的,高邮张士诚,浙东方国珍,亦乘机起兵,但后均叛降元朝,成为割据势力。后来刘福通派李武、毛贵、关先生、王士诚、破头潘、白不信、李喜喜等先生分路北伐,深入西北、东北。徐寿辉部转战长江流域,东及江浙,西及四川,南及湖广。红巾军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后来虽因诸军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刘福通等为蒙、汉各族的地主武装所败,然已基本上摧毁了元朝政府的统治力量。最后,从起义军领袖蜕变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朱元璋,即利用这个条件,*了腐朽黑暗的元朝政府。(本资料由北京安通学校提供) .明末农民战争。 十七世纪中*明王朝的农民大起义。明末政治腐败,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极为严重。贵族庄田有多到数万顷的,官僚豪绅横行乡里。政府屡次增加田赋,迫使人民倾家荡产,到处流亡,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农民起义日益频繁。陕北地区连年旱灾,人民生活更陷入绝境。逃亡的边军,被裁的驿卒,都纷纷参加起义。从天启七年(27年)的王二起义开始,农民军各部纷纷起义,在陕晋两省作战数年,有三十六营的名目。崇祯六年(33年),农民军自山西渡河南下,进入中原。八年,十三家七十二营首领举行荥阳大会,共商战略。会后,高迎祥等东下凤阳,转战中原。次年迎祥牺牲,李自成代统所部。其时张献忠部已成为起义军的主力。崇祯十一年,各部连遭失利,张献忠等一度降明,李自成隐伏深山,坚持斗争。次年,各部又大举活动。张献忠等再起,突围入川。李自成屡败屡起,于崇祯十三年(40年)率五十骑入河南,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两年后发展为百万之众,实力在张献忠之上。崇祯十六年,自成称新顺王于襄阳,旋进取西安。献忠称大西王于武昌。次年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明朝。献忠也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封建地主阶级则勾结满族贵族,联合进攻。农民军胜利之后,对敌人放松了警惕。永昌二年(45年)李自成牺牲。次年,张献忠亦战败而死。大顺、大西政权相继失败,所部将领绝大部分转入联明抗清斗争。 20.太平天国革命。 中国近代全国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对外妥协和对人民加重压榨,社会矛盾激化。洪秀全于43年(道光二十三年)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革命活动。51年1月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初建革命体制。次年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克,北进攻破全州,乘胜入湖南,败于蓑衣渡,经道州、郴州进军长沙,围攻不下,转进取岳州(今岳阳)和汉阳、汉口。53年1月(咸丰二年底)克武昌,次月沿江东下,3月攻克南京,定为都城,命名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对外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来侵略的政策。5月举行北伐和西征。各地天地会和捻党先后发动武装起义,响应或配合太平军作战。太平军北伐震撼京津,西征占领了安庆、九江、武昌等重镇,56年6月又攻破江南大营。随后发生了杨韦事件和石达开分军出走,使革命受到严重损害,武昌、镇江、九江相继失守,天京被围。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黄文金等将领,坚持奋战,58年获得浦口和三河大捷。60年消灭江南大营,攻克常州、苏州,革命力量再度振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俄侵略者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军东取上海和西攻武昌时,均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62年(同治元年)太平军在上海和宁波与英、法、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下,苏州、杭州于63年月、64年3月先后失守,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陷。太平军余部仍继续奋战了两年多。 21.鸦片战争。 40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从十八世纪末期起英国就对中国实行侵略政策,大量输入鸦片,38年(道光十八年)达四万余箱,毒化中国,引起中国白银外流,银价飞涨,财政困难。38年底清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严厉禁烟,从6月3日到25日,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二百三十余万斤,并多次打退英军的挑衅。40年英国在美法两国支持下发动侵华战争,因广州防守严密,英军转攻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击退,遂乘浙江防务空虚,攻占定海;又北犯大沽,要挟清政府谈判。道光帝派琦善到广州议和,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41年1月琦善擅自与英方议订穿鼻草约,允割香港和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电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分布式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创新分析报告
- 2025年木材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技术升级对工业设备性能提升的影响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配置对用户体验影响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能源企业市值管理策略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 2025年影视行业报告:工业化制作流程与质量控制关键指标体系研究
- 2025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中心敬老院招聘护理员、夜巡安保员及消防设施操作员1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变革与保险产品创新模式研究报告
- Z世代消费心理解析:2025年新消费品牌品牌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高一的数学知识点大纲
- 小学歌曲教学课件设计与实践
- 不交社保给补贴协议书
- 顺产与剖腹产课件
- 狼疮性脑病的护理查房
- GB/T 10785-2025开顶金属罐及金属盖规格系列
- 妇科麻醉课件
- 体育场馆无障碍设计
- 家庭衣服收纳培训课件
- 聘用兼职会计师合同协议
- 光缆维护月度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