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税备考:税收相关法律复习讲义-刑法第三篇 刑事法律制度第一章 刑法一、本章大纲 一、刑法概述 (一)了解刑法的概念和范围 (二)熟悉刑法基本原则 (三)熟悉追诉时效二、犯罪及其构成 (一)熟悉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掌握犯罪构成三、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形态 (一)掌握犯罪既遂 (二)掌握犯罪预备 (三)掌握犯罪未遂 (四)掌握犯罪中止四、共同犯罪 (一)掌握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二)熟悉共同犯罪的形式 (三)掌握共同犯罪人的种类五、罪数 (一)了解罪数概述 (二)掌握实质的一罪 (三)掌握法定的一罪 (四)掌握处断的一罪六、刑罚概述 (一)了解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二)掌握刑罚的种类七、刑罚的适用 (一)了解量刑的概念、原则和情节 (二)掌握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和缓刑 (三)掌握减刑和假释八、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一)了解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二)熟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范围 (三)了解危害税收征管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四)熟悉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范围九、偷税罪 (一)了解偷税罪的概念 (二)掌握偷税罪的构成 (三)熟悉偷税罪的量刑十、抗税罪 (一)了解抗税罪的概念 (二)掌握抗税罪的构成 (三)熟悉抗税罪的量刑十一、逃避追缴欠税罪 (一)了解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概念 (二)掌握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构成 (三)熟悉逃避追缴欠税罪的量刑十二、骗取出口退税罪(一)了解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 (二)掌握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构成 (三)熟悉骗取出口退税罪的量刑十三、其他涉税犯罪 (一)掌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二)掌握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三)掌握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四)掌握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五)掌握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六)掌握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 (七)掌握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和非法出售发票罪二、本章重点与难点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和范围 (一)刑法的解释 刑法解释按其效力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三种。 立法解释,即由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 司法解释,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学理解释,即未经国家授权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学术机构以及公民个人对刑法所作的解释,这些解释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对刑事司法及立法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二)刑法的适用范围 1、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 属地主义原则,属人主义原则,保护主义原则,普遍主义原则 2、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生效的方式有两种: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和公布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再生效。现行刑法典于97年3月日通过并公布,生效时间为97年月1日。 刑法失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立法机关明文宣布刑法失效;二是新法施行后替代了旧法规定,使旧法自然失效。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生效、失效的时间以及刑法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二、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 (一)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是指对于一切人的犯罪都应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岐视。(三)罪刑相当原则 在确定刑罚轻重时,不仅应当考察犯罪行为造成的客观的社会危害性,而且应当分析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在综合考虑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基础上,确定与罪行轻重和刑事责任程度相适应的刑罚。三、追诉时效 (一)追诉时效的期限 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法定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法定刑为5年以上不满有期徒刑的,经过; 法定刑为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法定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人民检察院核准。(二)追诉期限的计算 3、追诉时效的延长 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情况: 刑法第八十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4、追诉时效的中断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时效就此中断,并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第二节 犯罪及其构成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 (3)应受刑法处罚性二、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具体标准。 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种。 2、犯罪客观方面 是指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1)危害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其次,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再次,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 (2)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具体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要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3、犯罪主体(重点)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个人或者单位。分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两类。 (1)自然人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 不满周岁的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周岁不满周岁的人,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对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周岁的人,属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其一切依法构成犯罪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一是从宽处罚原则,即已满周岁不满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二是排除死刑的适用,对犯罪时不满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包括不允许判处死缓。 刑事责任能力 决定和影响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年龄、精神状态、醉酒以及生理疾病等。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单位犯罪主体 最主要的特征是,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的。 单位犯罪的特征: 犯罪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主观方面必须有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故意,由单位集体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犯罪决定,并通过直接责任人员加以实施。 必须限于刑法的特别规定。 注意:如果个人盗用单位的名义进行犯罪,或者是单位一般人员进行的与经营管理无关的行为,不属于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即所谓两罚制。 4、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等。 其中,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1)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犯罪过失。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3)犯罪目的和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只存于直接故意犯罪中。第三节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形态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没有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对于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成立与否问题,而没有既遂与未遂问题。 一、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是指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了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 判断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犯罪既遂有以下四种类型: (1)结果犯 结果犯以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作为区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2)危险犯 危险犯以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的出现,作为区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3)行为犯 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作为区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4)举动犯 举动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只要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即告完成并完全符合犯罪构成。二、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的停止形态。其特征有: (1)主观上为了犯罪。 (2)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 如果已进入着手实行犯罪阶段而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则成立犯罪未遂。 (4)犯罪预备行为在预备阶段停顿下来,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或自动不着手实行犯罪,则成立犯罪中止。 对于预备犯罪,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三、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其特征有: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没有得逞 (3)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预备发生在预备阶段,而犯罪未遂发生在实施犯罪的阶段。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四、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包括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两种情况。 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1)必须在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与行业应用案例研究报告
- 灭火器安全培训摘要课件
- 餐费申请书范文
- 调研类基金申请书
- 选民转移申请书
- 转入职中申请书
- 图纸调阅申请书
- 山林界限确权申请书
- 戒骄戒躁辞职申请书
- 保险续保申请书
- 秋冬季节预防流感
- 生物医药研发与临床实验数据表
- 村级出纳培训课件
- DBJ50-T-247-2016 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装设计标准
-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规范》
- 足疗店前厅礼仪培训
-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自然景色描写升华句(风+雨+雪+霜+雾)清单
- DB11T 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
- 建筑师负责制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师标准服务内容与流程
- 初中人教英语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册单词表(按单元)
- 《精护》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