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_第1页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_第2页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_第3页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_第4页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张明顺 张晓转 吴川(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摘要:本文就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建筑领域应用的现状及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难度大,缺乏科学合理的节能效果评价体系以及政府补助资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缺乏行业规范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关键词:建筑、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1、引言我国建筑领域能耗约占社会能源消耗量的1/31,国发办2013年1号文件转发两委共同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到2020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见,建筑节能改造改造领域潜力巨大。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定义合同能源管理(EPC)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机制,一种战略型新兴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已然从“水土不服”“叫座不叫好”的情形发展到了春暖花开的阶段,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报告显示,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达4175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趋势达2339家(图1),其中涉及建筑节能服务的公司约占近70%2,合同能源管理(EPC)投资额也逐渐增加(图2),2012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将节能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一并纳入了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也鼓励建筑节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于建筑节能改造目前的状况,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又有其局限性,目前我国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7种模式4,主要应用的有三种模式。表1为常用的三种模式分析,图3为其资金流量示意图。表1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分析合同类型风险承担比例实现机制效益分配节能效益分享型还贷风险和绩效分项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定义:节能服务公司 energy services company:ESCO 提供用能状况诊断、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化公司。(ESCO)承担双方共同确认节能率按比例分享经济效益节能保障型客户承担还贷风险,ESCO承担绩效风险ESCO向业主承诺一定的节能量(节能率或是能源费用开支)达不到承诺量的部分ESCO承担,超过部分双方分享能源系统托管型全部由ESCO承担用户在低于或控制原有能源成本基础上将能源系统托管给ESCO双方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按约定用户定期支付管理费用 图1 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量3 图2 EPC项目投资额3,8图3 合同能源管理资金流量图(自绘)2我国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情况2.1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难度大,缺少相关标准相比于工业与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工程更具有复杂性,建筑能耗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综合服务、特殊功能等)组成,建筑用能的影响因素颇多,节能改造时需要综合考虑围护结构、采暖、通风、室内环境、人文条件、自然条件、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改造时需要各项技术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节能效果(表2)。EMC模式建筑行业的平均净利润是29.86%2,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倾向于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投资回收年限少的项目(基本在3年以内),目前的建筑节能改造仅仅限于单项节能改造,尚未开展综合节能改造。行业投资情况分析见表3。表2 不同地域类型的建筑的节能改造情况类型节能改造重点建筑耗能设备情况能源监测情况地域严寒地区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平衡-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门窗、外遮阳、自然通风-建筑类型公共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有建筑配套设施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34000栋,能源审计5300栋,能耗公示6700栋建筑,对2100余栋建筑进行了能耗动态监测7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系统、供热管网系统除集中供热供冷地区,大部分是居民自己的消费行为 北方地区城镇既有居住建筑需要改造的面积约20亿平方米,北方地区城市只有约1/3左右出台了供热计量收费办法,供热体制改革不完善7表3 行业投资情况分析2投资收益投资回收年限提高运行管理水平110200.51.2更换风机、水泵10.8111.2增加自动控制系统10.30.523系统形式的全面管理10.20.435建筑材料更换10.10.55102.2缺乏科学合理的节能效果评价体系能源审计是合同能源管理的核心,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引用的计算方法是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对建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难以适用。能源审计方法与过程可依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但是,对于不同措施的节能改造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例如,围护结构以及城市热网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评价。国际性能验证和测试协议(IPMVP)中提供了四种确定节能效果的方案,如表4。2011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确定了26家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节能监管体系尚处于建设完善阶段,见表2,所以通常采用软件模拟计算节能量和节能率,但是模型算法、气象条件、计算参数的偏差、计算积累的误差会导致不同的软件计算结果的有很大的差别。表4 节能效果评定方案编号类型方法影响因素1将系统改造部分与系统其它部分隔离,测量系统的关键变量用仪表或其他测量装置分别测量改造前后该系统或设备与能耗相关的关键参数气象因素、建筑功能变化、能源价格、入住率的变化、运行时间、设备数量、室内环境质量标准的变化2将系统改造部分与系统其它部分隔离,测量系统的全部变量用仪表或其他测量装置测量整个系统与能耗相关的所有参数3对整栋建筑能耗进行检测验证用电力公司或燃气公司的计量表及建筑内的分项计量表等对建筑节能改造前后整幢大楼的能耗数据进行采集,以分析和评估整幢大楼的能源利用效率,并计算全年的节能效果4校准化能耗模拟能耗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得到节能量模拟人员的技术水平、人为暗箱操作2.3补助资金作用不明显建筑节能领域单个项目节能量少,项目合同金额往往不到100万元,研究分析8表明项目大小与建筑节能公司生存发展之间有很重要的联系,大项目赢利的可能性更大。政府补贴对于不考虑管理成本的简单内部收益率有5%10%的提高,对于考虑管理成本的内部收益率有2%5%的提高。根据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单个项目节能量在100吨标煤以上才有获得奖励的资格,有专家根据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就项目资金补贴额度进行模拟计算后表示,建筑节能合同改造项目,企业要想拿到财政补贴并不容易3。但是由于可产生EPC项目的建筑数目远远超过工厂数目,以及从业公司数量众多,建筑节能EPC产业规模并不小,单个合同金额较小挫伤了建筑节能服务公司的积极性,对融资机构不具吸引力,成为既有建筑节能EPC的发展的核心问题。2.4缺乏行业规范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服务行业缺乏准入门槛、行业规范、服务标准、标准合同范本、配套的政策、市场激励机制以及强制性标准,例如,服务公司进行的节能改造都是非标准工程,责任人及技术人员的责任风险非常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能源费由承租者负担,业主与节能利益不直接相关等等。这造成了市场环境差,服务公司自身能力不足,业主、金融机构等不具有积极性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服务行业的发展。3、建议3.1 建立能耗定额制度,加大强制性标准的开发力度加强对我国既有建筑的能量监测、验证,分地区分建筑形式的确定建筑能耗定额,形成强制性执行标准,一方面推进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进行,另一方面,可依据奖惩机制对能耗高的建筑进行处罚,对能耗低的建筑予以奖励。标准、定额应适时更新完善。3.2 完善相应政策、拓展融资渠道针对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现有实际情况,改善现有补贴制度,分领域建立不同的补贴办法,使建筑行业能够得到更多的补贴,以促进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将节能量或节能率作为抵押,根据项目的投资和盈利额来做融资。建立信用评价平台,使客户和融资方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信用评价,以信用度作为融资的标准之一。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例如,设立专门的建筑合同管理专项基金等,同时,借鉴国外的融资方法(债务融资、租赁融资、债券等等),根据我国国情,开发多种融资方式。3.3 加大宣教育传力度,并成立监督体系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综合型人才,所以,出现了政府有关系,才能得到一手消息并得到补贴的事情,还出现了对“示范项目”“普通项目”区别对待的现象,所以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与国外开展广泛的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知识信息交流平台,在中国节能服务网中加入建筑节能版块,宣传成功案例、方法,并逐步形成知识体系,并使其技术和知识本土化,逐步普及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建立相关的监督体系,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对不法、不合规范行为严惩不贷。3.4 建立信用机制建立针对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诚信服务平台,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等级制度,对不同信用等级的节能服务公司,政府和银行制定不同税收政策和贷款利率,才促进节能项目进入良性的激励循环。3.5 市场补偿机制市场补偿机制可以促进业主、节能服务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包括碳排放交权交易、碳基金、用能权交易、融资政策、阶梯能源价格等。3.6 规范行业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制定行业规范,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行业市场,为建筑节能服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龙头企业,为行业发展提供经验,引领行业发展,并鼓励技术单一的节能服务公司之间进行合作,加强产业联盟。STATUS OF CHINAS 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Zhang Mingshun Zhang Xiaozhuan Wuchuan(Beiji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北京)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erformance of applications of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EMC) in building sector.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has explored the bottleneck issues that are (1) high costs of integrated reconstruction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2) lack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s for monitoring energy efficiency achieved by reconstruction, (3) low impacts of subsidy provided by government and (4) lack of effective sectors regulation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this paper provid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MCKeyword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ransformation;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参考文献: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2梁俊强.中国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与展望J.建设科技,特别报道:1115 3中国节能服务网. /4龙惟定,白玮.源管理与节能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5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EB/OL./zwgk/2013-01/06/content_.htm6康艳兵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与项目融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7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EB/OL./zcfg/jsbwj_0/jsbwjjskj/t_.html8于震,吴剑林,徐伟.建筑合同能源管理J.建设科技2012(研究篇):32359蓝毓俊.当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障碍和对策研究J.宁波节能.2010(5):283610续振艳,郭汉丁,任邵明.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建筑经济:2008(12):10010311王康,程丹明,胡洁.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概况J.上海节能.2009(11):81112周艺怡,于凤光.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中美既有建筑中的比较研究J.建筑节能.2012(7):707313GB/T 2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