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亚杰:安全评价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评价概述1.1 评价目的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三同时”审查提供依据。安全预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安全设计与整体设计形成有机结合,为建设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项目的总体安全设计提供基础,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降低项目施工过程事故发生率。安全预评价能够使建设项目的安全隐患减少和安全风险降低,提高其安全生产水平。从整体经济上讲,保证了安全生产,也就增加了经济效益,从而能够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经济同步增长。此外,安全预评价能为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条件,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1.2 评价对象胖东来生活广场1.3 评价依据1.3.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第9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主席令第70号)。1.3.2 行政法规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5.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6.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7.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10.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1.3.3 省、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2.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8号);3.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原劳动部劳动发1995332号);4.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5.关于安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6.新乡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新乡市人民政府令124号);7.河南省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豫建发200287号);8.新乡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新建安发200350号);9.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实施办法(豫政发200729号)。1.3.4 相关标准、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01);3.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08);4.安全评价通则(AQ 80012007);5.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12007);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 J871985);9.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1991);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J14090);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1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9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22008);1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644186);1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18.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2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2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4.商店建筑防火规范(JGJ 482011);25.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 2490);26.刚货架结构设计规范(CECS 2390);27.移动电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GL/TX 0592010);2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1.3.5 有关技术文件1.胖东来生活广场项目预审表;2.河南省新瑞实业有限公司与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定的安全预评价技术服务合同;3.其它安全评价相关资料。1.4 评价范围本安全预评价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对“胖东来生活广场”项目在设计、施工、建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安全对策措施。1. 本项目所在区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2. 本项目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3. 本项目建设施工过程;4. 本项目建成后功能运行过程。1.5 预评价程序图1-1 安全预评价程序图第二章 项目概况2.1 城市概述2.1.1 地形、地质及地震新乡市属于华北板块,横跨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第二沉降带中段的华北坳陷与第三隆起中段的太行隆起两个一级构造体系单元,除北部太行山地及山麓一带地势自晋豫边界向东南呈台阶式下降外,南部广大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总体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区内分布有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等地貌类型,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岩石类型主要为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砂岩和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对应工程地质岩组为片麻状稀裂坚硬、半坚硬片麻岩组、厚层状稀裂坚硬石英砂岩岩组、层状稀裂岩溶化坚硬碳酸岩岩组,岩组软硬变化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受地形地貌和岩组的影响,在岩溶裂隙发育良好的适宜部位含有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其它或因缺少含水层或因地下水迳流漏失,富水性一般较差。南部为新生代以来坳陷下沉的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约占全市面积的77,主要为洪冲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多为砾石混合成层或砂质土、粘性土互层,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因有较好的含水层,赋存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但由于近20年来的大量开采已引起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局部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构造活动强烈,以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境的东部和西部,既是断裂带,又是地震带。东部的聊城兰考断裂带内有东濮坳陷,西部的太行山前断裂内有汤阴地堑,二者之间为华北坳陷沉降区内地震活动微弱的内黄隆起;北西向断裂次之,主要有新乡商丘断裂和峪河新乡断裂;此外还有东西向的盘古寺新乡断裂。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京广铁路以西及北部山区处于地震活动较微弱的地带;山前广大平原区属于华北坳陷,处于华北地震区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南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和强烈。据国家地震局2000年编制及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新乡市区、新乡县、原阳、延津、卫辉、获嘉、辉县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为地壳次不稳定区;长垣、封丘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2.1.2 水文新乡市地跨黄河流域。境内主要河道是卫河,始于太行山区,经天津流入渤海湾。解放后为引黄河水开辟共产主义渠,并与卫河相连。共产主义渠全长192公里,其中市境段长93公里,渠底宽6080米,渠口宽80100米。1962年停止引黄后,变为防洪除涝河道。它上承武陟、获嘉的涝水,至新乡县西永康大沙河汇入。境内流域面积2900.8平方公里,经过不断加固,防洪标准已达十年一遇,保证洪水流量1500秒立米。水质标准为类地表水。建设项目受纳水体为卫河。卫河流域年降水量一般为600多毫米,干流年平均流量为65.3立米/秒,年均天然径流量为20.6亿立米,年最大径流量为1963年的64.8亿立米。年最小径流量为1979年的7.26亿立米。水质标准为类地表水。2.1.3 气象项目所在地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主要气象气候特征见表2-1。表2-1 新乡市主要气候特征表项 目数值气温(C)年平均气温14.9C极端最高温度42.7C极端最低温度-21.3C风速(m/s)年平均风速2.45m/s气压(kPa)年平均气压101.6kPa空气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8%降雨量(mm)年平均降水量656.3mm年最大降水量1168.4mm年最小降水量241.8mm积雪、冻土深度(mm)最大积雪深度395mm冻土深度280mm风向年主导风向东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风向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年平均日照(h)1928.5h无霜期(D)220D雷暴天数(D)24.1D2.2 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胖东来生活广场2.项目地址:新乡市卫滨区胜利中路和健康路交汇处3.建设单位/投资方:河南省新瑞实业有限公司4.总投资额:7000万元5.建设性质:新建2.2.1 项目的周边情况项目东侧、东北侧、西北侧方向均为普通居住用房,西侧是新乡市育才小学,南侧为新都汇购物中心,项目西南角为新乡市中心医院。周边情况示意图如图2-1所示。图2-1 项目周边情况示意图2.2.2 项目基本功能项目建成后实现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大型商业中心,与周边建筑连成一体,成为新乡市商业新地标。2.2.3 建筑设计及总平面布置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3500 m2,总建筑面积32929 m2,东西走向长93 m,南北走向长64 m。层数为5 m,建筑高度均为31.7 m。地面出入口共有12个。耐火等级为二级,本项目建筑密度为51.43%,容积率为2.62。2.2.4 公用工程1.给排水系统(1)生活给水本工程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供给,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主要用于室内消火栓系统和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大用水量为29.5m/h,最高日用水量为258m/d。水表设在建筑室外管道井内,给水管道为DN80的新型内外涂塑的复合钢管。(2)生活排水生活污水由设在建筑内的污水池收集后经污水泵提升后排放到室外化粪池,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统一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线。排水管道为热熔连接的UPVC螺旋消音排水管。(3)消防给水本项目的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消防水池、水泵接合器同时供给。在基地内设消防泵房及容量为412.5 m3的消防水池一座以确保消防供水安全。商场内的室内消火栓消防供水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供水系统均为独立供水系统,都有各自的消防泵单独供给,室外消防同生活给水采用合流制供水系统,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万一发生火灾时,有市政救火车帮助灭火。(4)消防排水室消防废水及电梯井底积水均设置有专用的消防排水坑,其内设有能将消防废水排入室外污水检查井的移动潜污排水泵。2.消防系统(1)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稳高压系统,即由消防泵、稳压泵等气压罐组成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充实水柱取13,整个消火栓系统在室内形成环网。消火栓箱采用组合式室内消火栓箱,箱体上部内配有DN65单出口消火栓,19水枪,25米麻质水龙带及配置DN25消防卷盘一套,保证二股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箱体下部放置EMZL-4灭火器三只。 (2)自动喷水系统本项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除娱乐场所、厨房设置快速响应喷头外,其余喷头均为闭式喷头。每个防火分区干管上均设有水流指示器及检修信号蝶阀、末端试水装置。系统设有中的湿式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均不超过800只;且系统设有2台水泵结合器。(3)消防泵房本项目设有消防水泵房及消防水池,其中消防泵房内共设有3组6台消防水泵,3台(2用1备)室内消火栓泵,3台(2用1备)自动喷水泵。消防水池采用DN100的水管补水,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412.5 m。消防水泵均为自灌式的单独吸水管。(4)灭火器设置手提式干粉(磷酸铵盐)灭火器(4kg)分布于每个消防箱内。(5)室外消防系统室外设置7套口径为DN100的式室外消火栓。(6)应急照明及火灾报警系统商场进出口处设诱导指示灯,部分荧光灯照明灯带自备应急电池供事故照明用。在商场、办公室及其走廊等处设置感烟探头、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可对喷淋泵、消防泵、卷帘门等实现联锁控制,火灾报警控制器设在门卫室。商场内、办公室走廊处设置扬声器、广播系统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能手动或自动切换进入紧急广播状态。3.供电系统(1)电源本工程设计负荷等级为一级,其中一路引自市电,一路引自自备发电机组。本工程在设发电机房,引入线采用10KV交联聚乙烯铜芯电缆。保证消防设备和一般照明、生活水泵等在市电断电的情况下用电,设800KV自备发电机组。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事故照明、电气机房等负荷采用两路供电,在末端自动切换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2)变压器本工程占地面积32929,用电负荷为1168KW,共设有三台630KW的变压器。共计1890KW。(3)低压配电系统各电力、照明、空调配电为树干或放射式,主干线为阻燃式YJV电缆沿电缆桥架明敷,分支线为阻燃性电线穿钢管敷设。重要消防设备均采用耐火电缆。(4)照明系统该商场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带沿线槽敷设,为节能和改善功率因数,荧光灯采用高效、高功率因数的电子镇流器,照度为350LX。各主要通道、出入口均设有照明指示灯(带Ni-Cd电池)(5)接地系统利用建筑物室底板内的钢筋网作自然接地。电气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消防系统接地一起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N-S系统。4.空调系统本项目采用水冷式冷水机组,室内部分采用无风道空调机组加有风道的新风机组系统,共设有29个新风竖井。冷却水采用冷却塔进行冷却,冷却塔布置在室外,系统给水管为同程管。空调机房内共设有4组12台水泵,其中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空调补水泵、空调用热水循环泵各3台(2用1备)。空调系统水管、冷凝水管均为镀锌钢管,规格为DN32的管道采用丝接连接;DN32的管道部分采用焊接连接,部分采用法兰连接。空调系统的风管为热镀锌钢管。5.通风系统本项目排风与排烟系统合用,采用变频风机。通风时风机低速运行,排烟时风机高速运行,排风量为6次/h,排烟量由于防烟分区的不同有60m/h和120m/h两种。项目共设有14个防火分区、14个排风竖井,每个防烟分区内有一台排烟风机,排烟风机设在专用机房内。卫生间内采用屋顶风机,将污浊空气统一排至室外,其排风量为10次/h。变压器设置全面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为10次/h。配电间和水泵房为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量分别为15次/h,和10次/h。6.通信设施本商场内设有电话、网络、有线电视、保安监视系统、消防广播等通信设施,其中有线电视、网络、和电话与市政网络相接。7.抗震设防本项目抗震设防项目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m/s2,基本特征周期0.35s。建筑场地类别为类。第三章 项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1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3.1.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二者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3.1.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和过程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辨识,充分识别系统内部存在的危险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也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评价人员组于2015年6月8日6月18日期间,广泛收集胖东来生活广场项目的相关资料,积极开展工作,共查阅各种建设资料、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有关图件等资料80余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对胖东来生活广场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及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场所的分布情况进行识别分析。3.1.3 辨识依据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4.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3.2 自然灾害3.2.1 自然塌陷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设场地地形及构造条件简单,不存在有与场地稳定性有关的断裂构造及与建筑物安全有关的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好,适宜该项目建设。3.2.2 雷电根据新乡市气象局提供相关气象统计资料,雷电灾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有害因素。尤其是拟建的建设项目地势位置相对较高,又为人员积聚场所,更要加强雷电的防护工作,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3.2.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设区域处于地壳微弱活动带,地震对建设项目安全的影响不大。本工程按8度地震进行设防合理安全。3.3 项目在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本项目建于新乡市闹市区,周边存在学校、居住用房和诸多商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人流、车流量较大。但道路狭窄,交通拥堵情况持续时间长。所以在工程选址和总平面布置上重点考虑项目出入口是否满足要求。项目位于市区主干道旁,周围有小学和诸多商铺,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和节假日休息日的时候,人流量很大,如果项目出入口设置不当,会在这些时段造成大量交通堵塞,如果驾驶不当,很有可能发生撞及学生和行人的交通事故。项目的西南角是新乡市中心医院,可为周边住户就医看病提供方便,但是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有害的废弃物,这类废弃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暴露于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施工和建成后项目的日常运行带来一定影响。3.4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从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使用电气工具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伤亡事故主要类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这四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占因工死亡总数的70%80%,其中高处坠落占35%左右,触电占18%20%,物体打击占12%15%,机械伤害占8%10%,这四类事故被称之为建设施工中的四大伤害。本安全评价报告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本项目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3.4.1 高处坠落所谓高处作业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高处坠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与脚手架、吊篮处、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以及悬空高处作业时发生。其次在“四口五临边”处,轻型屋面处坠落,还有些坠落事故是在拆除工程时、和其它作业时发生。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角度分析,建筑施工现场高处坠落事故可从人、物、方法、管理、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的不安全因素(1)作业者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防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2)作业者本身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处于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反应迟钝,懒于思考,动作失误增多,而导致事故发生;(3)作业者生理或心理上过度疲劳,使之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动作失误,思维判断失误增多,导致事故发生;(4)作业者习惯性违章行为,如酒后作业,乘吊篮上下,在无可靠防护措施的轻型屋面上行走;(5)作业者对安全操作技术不掌握。如悬空作业时未系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操作时弯腰、转身时不慎碰撞杆件等使身体失去平衡。走动时不慎踩空或脚底打滑;(6)缺乏劳动危险性认识。表现为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在栏杆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意识不到潜在的危险性。2.物的不安全状态(1)脚手板漏铺或有探头板,或铺设不平衡;(2)材料有缺陷。如使用竹竿为青嫩、枯黄、黑斑、虫蛀以及裂纹贯通二节以上的毛竹:使用木杆为易腐蚀、易折裂以及枯节,虫眼的木料:钢管与扣件不符合要求;(3)安全装置失效或不齐全。如人字梯无防滑、防陷措施,无保险链;(4)脚手架架设不规范。如未绑扎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损坏,操作层下面未铺设安全防护层;(5)个护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无产品或已老化的产品;(6)材料堆放过多造成脚手架超载断裂;(7)安全网损坏或间距过大,宽度不足或未设安全网;(8)“四口五临边”无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不牢固、已损坏未及时处理;(9)屋面坡度超过25度,无防滑措施。3.方法不当(1)行走或移动不小心,走动时踩空、脚底打滑或被拌倒、跌倒;(2)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3)登高作业时未踩稳脚踏物。4.管理的不到位(1)脚手架搭设方案指导性不强;(2)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3)安全教育不到位。从事高空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对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认识不足;(4)安全检查不仔细,流于形式,脚手架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或草率验收了事。在使用前未检查作业环境。5.环境不适(1)在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高空作业;(2)在照明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事夜间悬空作业。3.4.2 物体打击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凡在施工现场作业的人,都有被击中的可能,特别是在一个垂直平面下的上下交叉作业,最容易发生物体击中事故。3.4.3 触电事故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照明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触电事故主要是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违章使用电气用具、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等造成的。建筑施工工地条件比较恶劣,例如风吹、雨淋、日晒、水溅、沙尘等均是不利条件,加之工地上机动车辆的运行和机械设备的应用,极易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凡此种种均易导致电气故障的发生。建筑施工工地的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数为非电气人员,缺乏用电安全知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性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线路,这些因素凑在一块则易造成电击事故。3.4.4 机械伤害主要是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吊装设备、各类桩机等;钢筋加工机械和拉直机、弯曲机等;电焊机、搅拌机、各种气瓶及手持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建筑机械一般分为9类:挖掘机械、起重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钢筋加工机械和装修机械;建筑工地常用的中小型机械有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卷扬机、机动翻斗车、蛙式打夯机、磨石机、混凝土振捣器等。3.4.5 车辆伤害车辆伤害是指施工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该项目建设用材、设备等均由汽车运输,因此,正常生产过程时现场的机动车辆来往频繁,有可能因车辆违章行驶造成车辆伤害;车辆在现场内违章行驶,如违章搭人、装运物资不当影响驾驶人员视线,另外道路参数,视线不良;缺少行车安全警示标志;车辆或驾驶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的缺陷;驾驶人员违章作业或无证上岗等可能造成人员车辆伤害事故。3.4.6 坍塌事故主要是指在土方开挖中或深基坑施工中,造成土石方坍塌;拆除工程、在建工程及临时设施等的部分或整体坍塌。尤其是在水位较高或大土方开挖遇降大雨时更容易发生塌方。坍塌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工程质量原因造成的,间接原因有设计缺陷、偷工减料、安全和质量责任制不落实等原因。3.4.7 火灾这里所指的火灾是指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未建成建筑物和其周围建筑物,而且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有: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布局不合理(1)建筑物密集且耐火等级低。由于施工现场局限性强,人员多,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或者成一字型排列,并且这些建筑大都为临时性,而且都是三、四级耐火等级简易结构的建筑物;还有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只是用三合板等材料简易隔开;也有的职工宿舍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势必造成严重后果。(2)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一些建筑企业雇佣外来民工,吃住在工地,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多数为可燃的,无形中大幅度增加了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尤其是因施工需要,有的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的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迅速蔓延。(3)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条件较差。一些建筑工地没有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随意堆放建筑材料,堵塞了消防车道,还有的在明火作业区堆放易燃、可燃材料,以及危险物品库房混用。(4)有的建筑物未经消防部门审批,擅自施工,有的虽然经过消防审批但施工单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还有一些单位装修时遮挡消防设施,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设计时净宽度和数量,从而留下了先天性火灾隐患。 2.现场管理混乱(1)用电量大、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大幅度增加,违章安装电气设备、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现象较为严重,也用的直接将配电装置安装在可燃木制构件上。(2)普遍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施工期间,经常使用电焊、气焊和用明火来熬沥青,进行电焊、气焊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时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甚至在火灾危险场地没有事先办理动用明火审批手续,特别是一些改扩建以及建筑内部装饰装修工程,没有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甚至边营业边施工,不计后果。(3)施工单位忽略烟头点火源管理。施工现场办公室;民工宿舍;建筑材料堆场;可燃、易燃物较多,并且雇佣的临时民工、外来人员吸烟的随意性强,一旦将烟头丢弃在火灾危险等地方,时间一长,极易造成火灾。 (4)忽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施工单位经常使用氧气、乙炔;同时民工食堂大部分临时采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一旦使用管理方法不当,造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泄漏,遇到明火,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5)忽视意外火灾。这种火灾是由于不能预见或忽视管理引起的,主要是管理不到位,发生人为放火案件火灾。3.4.8 职业病危害项目建设中造成职业病的危险有害因素1.生产性粉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以及其他粉尘等。(1)矽尘产生于以下作业:挖土机,推土机,压路机,打桩机,钻孔机等。(2)水泥尘产生于以下作用: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3)电焊尘产生于以下作用:电焊工作。(4)其他粉尘产生于以下作用:木材加工长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属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2.噪声及振动(1)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有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1)机械性噪声产生该类噪声的作用主要有: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破碎机、压路机、铺路机;混凝土振动棒 、电动圆锯、金属切割机、电钻;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作用等。2)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该类噪声的作业主要有:通风机、鼓风机、发电机等。(2)在施工活动存在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危害1)产生局部振动的作业有:振动棒、电钻、电锯、射钉枪、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2)产生全身振动的作业有:挖土机、推土机、整面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作业。3.高温该项目施工活动为露天作业,夏季受炎热气候影响较大,少数活动还存在局部热源(如焊接、预热),因此在项目施工活动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温危害。4.化学毒物在项目建设中很多的工序和材料都会产生一些化学毒物。(1)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汽油等蒸气。(2)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烟、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等化学品。(3)水泥添加剂主要成分包括:双凯聚合多元醇、双凯聚合醇胺、三乙醇胺、氯化钙、乙二醇、尿素、甘油等。5.其他有害因素(1)指挥失误。(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在作业过程中,有些作业易引起疲劳和体力、视力、听力抄负荷,或健康状况异常,或过度紧张等,导致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异常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工伤事故。3.5 项目在建成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5.1 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器材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 建筑防火设施构造危险因素识别与分析对于建筑防火设施构造,其主要危险因素有:(1) 建筑物本身防火缺陷。主要为建筑物本身的防火设计如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疏散设置、建筑构造、装饰灯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2) 建筑施工、装饰质量低劣,不按相关部门审批合格的设计图纸施工,施工中擅自更改。2. 消防及安全疏散设施、器材对于商住楼及广场等人员集聚场所,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的公共突发事故之一,因此建筑物消防及安全疏散设施、器材的合理设置和完好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消防及安全疏散设施、器材的合理布置和完好有效,可以保证火灾事故发生时,火源及时被熄灭,火情及时被控制,被困人员迅速安全疏散转移,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全国各地建筑火灾隐患的发案情况,重点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供电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安全疏散设施、消防器材等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除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安装缺陷的原因外,问题主要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上,比如不全天开通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关闭系统;系统出现问题不维修;火灾探测器不清洗、更换;不实施年度法定测试;管理系统人员没有持证上岗,都将严重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建筑消防设施的安全作用。(2) 消防供电系统消防供配电系统直接为建筑中所有消防设施设备运行提供动力,是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设施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无消防电源,火场的灭火和疏散工作无法进行,将导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根据各地建筑火灾隐患的立案情况看,消防供电系统存在的普遍问题有:1) 供电的负荷等级与建筑消防所要求的负荷等级不相适应,低于所要求的负荷等级。2) 在低压配电室,消防配电线路未分别接在两个低压母线上。3) 在消防配电线路上接入非消防负荷。4) 消防供配电线路缺少耐火保护。5) 自备消防电源发电机不能自行启动,无法及时向消防配电线路送电,为消防设备供电。6) 消防配电室在防火设计上存在隐患。如:配电室与其他部位缺少防火隔断,配电室未安装防火门,通风管道穿过配电室隔断处未安装防火阀,配电室与消防控制室无直通电话,配电室照明照度不够等。(3) 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主要是由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淋消防给水系统两个部分组成。根据各地建筑火灾隐患的立案情况看,除了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安装不符合要求如室内消防管网未形成环状或管径过小、室内消火栓的规格过小、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过深、过浅或未设单向阀等外,消防给水系统存在普遍问题为平时维护保养不周,疏于管理,是的消防给水系统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到了关键时刻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4) 安全疏散设施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有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等组成。安全疏散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1) 杂物占据消防疏散通道。2) 疏散指示标志安装部符合规范要求、种类不符合场所要求、数量不足。重一次性投入而属于日常维护等。3) 应急照明系统部完善,事故发生时不能起到应急照明作用。如应急照明系统供电控制方式、接线方式不合理,应急照明设备选型、安装不符合要求,都会直接影响到应急照明系统作用的发挥,加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5) 防火分区正确划分防火分区,对于火灾防止烟气扩散、阻止火势蔓延、保证人员疏散、赢得扑救时间和减少火灾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而防火分区设计不合理、防火分隔措施不严密是造成火灾蔓延的汉族要原因。防火分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1) 未根据建筑工程的性质,按照国家的消防技术规范确定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面积。未根据其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和高度等确定防火分区的占地面积和防火墙面积。2) 防火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未采用甲级防火门窗。3) 在通一个防火墙间内如储存数种火灾危险性不同的物品时,其隔间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未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6) 消防器材1) 未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2) 消防器材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 对消防器材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检验。3.5.2 公共安全卫生设施及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电气设施设备“胖东来生活广场”项目建成后,内部将分布有众多电气设施设备,电气设计不合理、安装使用不当、质量低劣/超负荷等都可能引发电击、火灾等事故的发生。2. 通风、采暖及空间调节系统室内通风不良造成空气污浊,气温过高、高低或长期在寒冷潮湿的环境,影响体力、脑力的恢复,甚至还会引起冻伤、感冒等。项目建成后会安装大量的空调,如果空调不定期清洗,将会带来各种危害:(1)空气置换效果较差:在使用中央空调环境下,大多数均为封闭、半封闭空间,室内空气属循环利用,空气的清洁度依靠空调本身的过滤和定时输送活量新风来维持,因此相对来讲空气新鲜度较为浑浊,对健康不利。(2)风道积尘不及时处理,会使风阻加大、损耗能源。3. 其他楼梯、过道防滑措施不完善,人员滑倒。3.6 重大危险源辨识胖东来生活广场项目中所涉及的物料、设备设施均不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重大危险源范围内,所该项目不具有成重大危险源。第四章 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4.1 划分评价单元4.1.1 评价单元的概念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若干有限、确定范围和需要评价的单元。一个作为评价对象的建设项目、装置,一般是由相对独立、型号联系的若干部分(子系统、单元)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含有物质、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性以及安全指标均不尽相同。4.1.2 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和方法1. 划分评价单元的基本原则:(1)各评价单元的生产过程相对独立;(2)各评价单元在空间上相对独立;(3)各评价单元的范围相对固定;(4)各评价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这几项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划分评价单元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划分。2. 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主要类别为主要划分评价单元1)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宜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单元。(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1) 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2) 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3) 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4) 按贮存、处理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5) 根据以往事故资料,将发生事故能导致停产、波及范围大、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的关键设备作为一个单元;6) 将危险性特别大的区域、装置作为一个单元;将具有类似危险性潜能的单元合并为一个大单元。4.1.3 评价单元的划分根据本建设项目的特点和现场调查情况,结合上述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将整个评价范围划分为6个评价单元:1. 项目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 2. 建筑施工3. 防火4. 公共工程5. 职业卫生6. 安全管理4.2 评价方法的选择根据技术改造方案和现场调节情况,我们根据各个评价单元的特点选择了与其适应的评价方法,主要选择了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分析、事故树分析法。评价方法选择具体见表41。表41 评价方法选择评价单元名称工程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建筑施工防火公共工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4.3 评价方法的介绍1. 安全检查表法(SCL)安全检查表示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示是由熟悉工程工艺、设备及操作,并且具备安全知识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事先对评价对象详尽分析,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项目、检查要求及检查结果等内容的表格。运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可做到全面周到,避免漏项,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的损失。按危险、危害因素导致的事故、危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危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见表42。表42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I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II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III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IV灾难性的造成人员将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3. 事故树分析法(FTA)事故树分析(FTA)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作图分析法。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这些底事件又称为基本事件。FTA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因此在工程或设备的设计阶段都能有效地采用此方法。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如下:(1)熟悉系统:详细了解系统状态、工艺过程及各种参数,以及作业情况、环境状况等,绘出工艺流程图及布置图。(2)调查事故:广泛收集同类系统的事故安全,进行事故统计(包括未遂事故),设想给定系统可能要发生的事故。(3)确定顶上事件:要分析的对象事件即为顶上事件,对所调查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其损失大小和发生的概率,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4)确定目标:根据经验教训和事故案例,经统计分析后,求出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作为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计算事故的损失率,采取措施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安全指标。(5)调查原因事件:全面分析、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如设备、设施、人为失误、安全管理、环境等。(6)画出事故树:从顶上事件起,按演绎分析的方法,逐级找出直接原因事件,到所要分析的深度,按其逻辑关系,用逻辑门将上下层连接起来,画出事故树。(7)定性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运用布尔代树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经)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8)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确定所有原因事件发生概率,标在事故树,并进而求出顶上事件(事故)发生概率。(9)进行比较:将求出的概率与统计所得概率进行比较,如不符,则返回(5)查找原因事件是否有误或遗漏,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基本原因事件的概率。是否合适等。(10)定量分析:分析研究事故发生概率,如何才能降低事故概率,并选出最优方案。通过重要度分析,确定突破口,可控性强的加强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原则上是上述10个步骤,在分析时可视具体问题灵活掌握。如果事故树规模很大,可借助计算机进行。第五章 定性定量评价5.1 项目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5.1.1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项目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进行评价表51 项目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安全检查标表项目项目检查内容依据检查结果检查实际情况项目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1.商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道和消防水源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1.0.4条符合要求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位置合理2.商业建筑内不应设置高压锅炉房、氨冷冻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2.1.2条符合要求建筑内没有高压锅炉房、氨冷冻站。3.商业建筑内严禁采用液化石油气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作燃料。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2.1.3条符合要求总平面布局项目中无液化石油气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燃料。4.商业建筑平时使用层数不应超过两层(丁、戊类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除外),且使用层的地面(或楼面)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宜超过1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