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识与解读.doc_第1页
诗词常识与解读.doc_第2页
诗词常识与解读.doc_第3页
诗词常识与解读.doc_第4页
诗词常识与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常识与解读:一、常考内容:形象、语言与技巧,思想、感情与观点二、方法类型:01、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叙述、想象02、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色香味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0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04、议论作用:议论说理、议论明志、议论揭旨05、叙述方式:直接叙述、间接叙述、正面叙述、侧面叙述、概括叙述、具体叙述06、想象方式:对比想象、因果想象、时空想象、错位想象07、写景方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哀乐结合、名词组合、色香味组合08、结构方式:律绝、联片、领衬、点题、照应、过渡、因果、并列、总分、抑扬、对比09、修辞方式:赋比兴、比喻、通感、比拟、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衬托渲染、想象、夸张、象征、双关、用典、反复、叠词、炼字10、语言风格:形象、生动、凝炼、音韵、色彩、清新、清奇、典雅、质朴、含蓄 华丽、雄浑、崇高、婉约、豪放、沉郁顿挫11、题材情感:忠君、爱国、忧民、讽喻、咏物、咏古、言志、离别、闺怨、思乡 思亲、仕途、飘泊、边塞、山水、田园三、赏析方法:一词一解释,一词不遗漏,遇有疑难看语境,注意推敲古文化; 一释一欣赏,一句一整合,最易丢失大结构,赏语须标准,注意讲效果。唐代称律诗、绝句为近体诗:律诗分5、7言,每首4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又分为出句和对句,句内平仄严格,135不问246分明,双数句押韵,一般为平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绝句不一定。近体诗的两种常见定式:第一式:五言平起、七言仄起式例:山居旧暝 王维五言平起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空山新雨后-*平*仄* 竹喧归浣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天气晚来秋-*仄*平平 莲动下渔舟*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松间照-*仄*平仄 随意芳菲歇*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清泉石上流-*平*仄平 王孙自可留-*平*仄平第二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平平)例:越中览古 李白七言平起仄仄平平仄仄平(韵)越王勾践破吴归-*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战士还家尽锦衣-*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宫女如花满春殿-*仄*平*平仄以上五言仄起七言平起只今唯有鹧鸪飞-*平*仄*平平对仗与对偶本无实质性区别,对偶是一种修辞,这种修辞用到律诗中时就成了对仗。对偶就是把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短语)排列在一起。对仗还要求平仄相对,无重复字词,这当然是所谓的严对。宽对则不必如此。对仗又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当句对、借对、互文对、倒装对等多种。正对内容意思相同或相近,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反对内容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战士阵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表示承接、条件、因果等关系,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承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条件)“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因果);当句对是一句诗中自成对仗,如“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王维诗),这种句内句外同时对形式更加工整,更富均衡美;借对是借同音字来构成对偶,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上“鸡”下“羊(杨)”新巧有趣;互文对上下句是互文关系,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写迢迢而不写皎皎河汉,下句写皎皎河汉而不写迢迢,其完整意思是皎皎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迢迢且中间隔了河汉;倒装对指由于受平仄或词性的约束而颠倒语序,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顺读应是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小词史:1、词始于唐,盛于宋。2、词名: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诗馀、乐府(东坡乐府)、长短句(稼轩长短句)。词的全称是曲子词,由于要按曲歌唱,又叫倚声、乐府;由于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早期词由五、七言变化而来,所以又称诗余3、词调:分小令58字、中调、长调90字或说为:令(如梦令)、引()、近()、慢(声声慢) 同一词牌字数又有增减、摊破、偷声、迭韵等变化。4、词牌,即词谱,与题目不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支乐曲奏完为一阕,上下阕之间叫过片。同一词牌句读也可不同,同是念奴娇,如苏轼与李清照就不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5、词的用韵与平仄:词韵有句句韵,隔句韵,有的几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可以换韵。词的平仄要分阴阳,仄声还要分上去入。同一词牌可以有两式押韵,如平韵与仄韵。6、词的流派: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多写闺情、离绪),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7、词的意境,景与情,诗文都有。诗词赏析例话:新沙 陆龟蒙渤懈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试简要分析诗的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04年北京春季卷)(用夸张、讽刺、诙谐、幽默的艺术手法,表明并深化了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04年江苏卷)(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又有马策、刀环体现了边塞的训练生活。)(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无一“怨”字但句句都有怨情,试作赏析。(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严寒,怨风景单调。)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05年全国卷)(“抱膝”勾画了呆坐的神态,“灯前”“影伴身”画面清晰但却十分孤独,形影相吊,流露出作者孤独思家时的寂寞心情。)(2)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家人灯前围坐,谈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表现思家。)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台。(1)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具体说明(05年江苏卷)(风吹开门,又摇动竹子,由此引发怀念友人之情;风吹竹子摇竹子上的露珠滴下,沾湿台阶,由此联想:这风应该吹进帘子去为我拂去琴台上的灰尘。)(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渲染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什么感情?(滴出清冷,沾出幽静;流露了孤独寂寞之情。)(2) 哪一句让人联想到知音的典故?(末句“绿琴”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听蜀僧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琴,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1 )“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04年天津卷)(弹琴的姿态,琴声的效果。)(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沉醉琴声中的姿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蝶恋花 苏东坡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的“绕”字,有的便本作“晓”,哪个好?为什么? “绕”字好,因它切实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的场景,生动形象有动态“晓”字好,点明时间渲染早晨的清新,使人有更广阔更自由的想象空间。(2)俞碧评该词上阕“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犷达语”。同意吗?为什么?同意:“青杏”显生机,“燕子”带生气,“绿水”绕是情趣,“天涯”意讲开阔。不同意:“花”残“杏”酸,“燕”飞“水”绕是乐景袞情,柳绵“又”少,又一次伤春,“芳草”千古写愁情,“天涯芳草”言愁情无限。来旷达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络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思情?用了哪种手法?A、翘首送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B、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该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不应视离列为人间唯一悲痛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北京卷的第20题。)闻 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 塘越 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案是:(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诗词赏析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月夜忆舍弟 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答: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雨 晴 王 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答: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西 楼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1)这首描写了什么景象?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答: 附:答案及简析1(1)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2)答案要点:时序交替,触景伤情;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2(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2)答案要点: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3(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4(1)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云涌、雷鸣,渲染出“风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2)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至,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1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征铎(du):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又读(xi),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答: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答: 2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1)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表现出什么情景?答: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答: 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锦 薛 莹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答: (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咏 风王 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答: 附:答案及简析1(1)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2(1)用“悬”写雨,写出雨脚绵延雨帘高挂的景象,突出雨之健捷而有气势。“空蒙”二字烘托出云行雨注、水气蒸腾的景象。写出了这场雨引起周围环境色调的变化。(2)前一首用“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后一首用“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和两句的“追昔”联系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3(1)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精疲力尽,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2)织女“忧”的是所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糜生活的不满。(织女“忧”而非诗人“忧”)4(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2)这首诗以“风”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雷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秋 思 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答: 2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答: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东栏梨花 苏 轼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 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渡湘江 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答: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 5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惊残:惊醒。故乡:即家乡。(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