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包公审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公审驴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告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刘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学情分析】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本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10岁左右的儿童,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较强,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内容的能力。在重点句段的理解和课内问题解决学习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感受、理解与体验。【教学目标】1、抓住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入神。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品读、批注的方法。3、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感悟包公审案的足智多谋、出神入化。【教学难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抓重点词句进行简要批注。【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 ,质疑导入1、 默写生字词。2、 分段朗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回答?(告驴审驴得驴)3、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告驴?怎样审驴?)二、 自主释疑,感悟足智多谋:1、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1)刘五为什么要告驴?我们先来看看他要告的究竟是一头怎样的驴?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勾画描写驴的句子。(2)学生汇报:A.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B.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的珍宝一般的毛色发亮的驴在短短的时间里变成了一头怎样的驴?( 毛色难看)而驴子的其它装束有没有发生变化?刘五看到这头毛色难看的驴第一反应是什么?(大吃一惊)他有多吃惊呢?一起读一读。) (3)师:面对这样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的心情怎样?(引读“刘五惊慌失措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过渡:就这样,刘五带着满腔愤怒和万般无奈将毛驴告到了衙门。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在没有看他审案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包公。(课件出示包公简介) 2、 学习“审驴”部分(311自然段)(1)请自由地小声地朗读课文的3-11段,勾画出描写包公审案的重点的句子。(2) 汇报:A.“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叫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B.“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C.“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3)指导批注“第一次审驴”并有感情朗读。A.“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叫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包公“一审”的方法是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导给重点词句“别给它吃,别给它喝!”“严严实实”“关”“三”“加着重号,并批注“饿”。包公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用“饿”的方法来审呢?指导联系“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叫道”思考:包公都想了些什么?指导批注“知识渊博” “智慧过人”等。当学生交流到此,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的威严、胸有成竹和沉着,并感受包大人遇事沉着、足智多谋的品质。(4)自主学习“第二次审驴”。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包公第二次审驴的句子。思:包公这两次审驴的方法分别是什么?用“ ”标出关键词。批注:再读一读这些句子,简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5)集体交流,汇报所得。(6)师:包公审驴的过程妙趣横生,他通过一饿二打三放的方法帮穷人刘五找回了驴,咱们再把他审驴的过程读一读,相信包公的形象在你的心中会越来越丰满。(读完后)你觉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足智多谋、博学多才、才智过人、智慧超群、博闻强识、断案如神)四、小结全课,巩固拓展:1、这个故事里除了包公还有谁使用了计谋?(包公巧用计谋破了案,伸张了正义,称得上是“智谋”;小偷使用调包计,干的是损人利己的勾当,只能说是“阴谋”。)2、小结:所以我们也要向包公一样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