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第34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学案.doc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第34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学案.doc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第34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学案.doc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第34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学案.doc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第34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1.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c(201811月,30)考查斯多亚学派的主张及影响2.神权下的自我(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2)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bbbc(201811月,19)考查但丁及其成就(20164月,16)考查薄伽丘的十日谈(201510月,18)考查哈姆雷特(20174月,18)考查人文主义的含义(201610月,34第二问)考查宗教改革的贡献和人文主义诉求(20184月,19)考查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主张考点一蒙昧中的觉醒梳理基础知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c)西方人文主义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一、智者的启蒙1.背景(1)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平民地位提高。(2)经济:希腊奴隶制工商业发展。(3)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2.内容:重点探讨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3.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工具;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4.代表: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5.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二、苏格拉底的智慧1.基本主张(1)道德: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强调“美德即知识”。(2)理性: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提出“认识你自己”;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2.影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史论要点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道德,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人的理性和教育。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重视道德的修养,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苏格拉底是对智者学派的否定吗?答:他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相反是对这一观点的完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人文主义精神。三、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1.时间及代表人物: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芝诺、西塞罗、塞内卡。2.主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3.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史论要点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史料一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的不存在。普罗塔戈拉读史用史 史料一体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由神与自然界到人与社会。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提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工商业经济繁荣;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先哲们的勇于探索。史料二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普罗塔戈拉读史用史 史料二反映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概述史料所述观点的价值及影响如何。提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将人置于社会的中心,强调了人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的尊严与权威,成为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要点二苏格拉底的思想史料一美德的“本性”是什么呢?苏格拉底提出了两个假设:“美德是知识”、“美德是善”。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即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也不会有智慧。读史用史 史料一信息表明苏格拉底的主张是“美德即知识”,善是美德的核心和人的内在灵魂,需要通过教育认识自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提示:内涵拓展: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史料二真理和自由的殉道者(油画:苏格拉底之死)识图解史 针对雅典世风日下,苏格拉底经常针砭时弊,批判雅典政治领袖。公元前399年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在临刑前克里托劝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说:“我决不从任何朋友那里随便接受建议,除非经过思考表明它是理性提供的最佳办法。”体现苏格拉底用自己的死捍卫人的理性尊严和思想自由的精神。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提示:“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追求知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希腊人文主义的滥觞1.(2017课标全国,32改编)在公元前9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因神话削弱了民主进程解析希腊神话中的神祇像人一样,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所以古希腊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精神,这是雅典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也说明雅典人文思想根植于久远的传统的宗教神话之中,b项正确。答案b素养2 史料实证东西方思想先哲2.(2018富阳中学4月检测)古希腊智者学派否认绝对权威,尖锐批判传统,敢于创新,这种思想与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哪家主张相似()a.“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d.“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该观点与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相似。故选d项。答案d素养3 历史解释斯多亚学派的主张及评价3.(2018浙江11月选考)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 b. c. d.解析史料中芝诺强调人人平等,塞内卡认为人的品性蕴含在奴隶的灵魂中,即天赋人权,故a项正确;史料中未涉及人民主权和探讨人类的主体地位问题,可排除b、c、d三项。答案a考点二神权下的自我梳理基础知识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b)初期“三杰”代表作品思想内容概括但丁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讴歌人性,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思想共性:以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为表现形式的人文主义二、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b)1.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2.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著名代表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人间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知识拓展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了文艺复兴逐渐由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二者的共同点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力量和智慧,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神的权威,揭露教会的丑恶。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b)1.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崇尚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现世的幸福。2.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同点(1)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2)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3)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点发源地及开展范围从意大利兴起,主要在思想领域进行,仅限于知识分子阶层从德意志开始的一场社会思想政治运动,群众基础广泛斗争形式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借助宗教外衣的掩盖斗争矛头基督教神权教会特权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因信称义内容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影响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拓展】马丁路德的主张(1)“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2)圣经至上,代表着理性、思想自由;人人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3)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马丁路德“信仰得救”主张,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实质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宗教观。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含义史料中世纪圣母与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笔下的圣母识图解史 图一是中世纪的圣母画像。图二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图示中的圣母像有何不同?各自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涵?提示:图示显示前者僵硬呆板,后者体现人世间亲情。前者反映了对人性的压抑,后者人文精神跃然纸上。要点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史料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读史用史 (1)史料中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有何影响?提示:主张“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威。(2)有人说:“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形式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二者都否定了宗教信仰。”请据此进行评论。提示:这种观点不正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及其宗教思想,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叛;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什么?提示: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2018嘉兴3月测试)下图是壁画雅典学院的局部图。在图中心部位,一手指天的老者怀揣着一本讲述宇宙万物和谐法则的蒂欧迈篇;一手指地的年轻人手拿着一本讲述人间道德规范的伦理学。这幅图()反映了罗马拱形结构影响西方近代建筑表现了画家拉斐尔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聚焦了文艺复兴时期神权与人权的矛盾主要体现当时人们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a. b.c. d.解析雅典学院是拉斐尔于1510年1511年创作的一幅壁画,材料说明该图中心部分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画家创作该画的目的并不是反映罗马的建筑,故错误;图中人物惟妙惟肖,神态表情逼真,表现了画家拉斐尔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故正确;图中心部分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对人们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没有体现神权与人权的矛盾,故错误,正确;b项符合题意。答案b素养2 时空观念文艺复兴的兴起2.(2017浙江4月选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a.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解析教育内容为古典学、历史,以及骑马、跳舞、唱歌、诗歌鉴赏等与生活品质有关的内容,这体现人文主义思潮,故b项正确。答案b素养3 史料实证文艺复兴中的代表人物及成就3.(2018浙江11月选考)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解析但丁代表作神曲记述了但丁游历了地狱、净界和天堂三个部分,通过梦幻的形式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意在抨击教会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价值,故选a项。答案a素养4 唯物史观文艺复兴的思想影响4.(2018绍兴3月测试)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康帕内拉写有太阳城一书。书中的太阳城居民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一切产品和财富均为公有,由公职人员分配。书中还提出劳动光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康帕内拉的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a.理性主义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c.浪漫主义思想 d.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解析理性主义客观审视现实,从实际出发,而非理想主义,故a项错误;康帕内拉思想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主张体现了理想主义色彩,是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侧重内心感受的表达,故c项错误;福利思想是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公平而非平均分配,故d项错误。答案b素养5 唯物史观考查宗教改革的背景5.(2018江苏单科,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6世纪”可知,这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谚语中关键词“神父”“罗马”“越坏”可知,当时人们对罗马教会存在不满情绪,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题中谚语属于宗教改革时期,b项排除;法国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因此宗教改革不可能受启蒙运动影响,d项错误,排除。答案c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6浙江4月选考)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a.批判古典主义 b.追求伦理道德c.讴歌自然的人性 d.反对专制王权解析据题意可知薄伽丘的十日谈讴歌人性,认为人性无所不在,故选择c项。答案c2.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a.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b.确立了民主原则c.彰显了道德的价值 d.树立了人的尊严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树立了人的尊严,d符合题意。古希腊时期还没有基督教,排除a;雅典民主制是智者运动出现的背景,排除b;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注重实利,排除c。答案d3.下图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突出表明了()古希腊神话中诸神雕塑a.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d.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解析观察图片可以得出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它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答案b4.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如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贡献最主要的是()a.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b.重视神灵与权威人士c.“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d.为人类勾画出美好的政治蓝图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否定a、b两项;d项指启蒙思想家,排除;c项是罗马法学家对苏格拉底的评价,也符合古希腊另两个学派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答案c5.(2018浙江5月预测二)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戈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解析从普罗塔戈拉发表的“不敬神”言论及其在雅典的遭遇可知当时雅典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a项。答案a6.(2018诸暨中学高二期中)苏格拉底严重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们的政治能力,他说公民们既没有做好事的能力,也没有做坏事的能力,“他们只是随便行动”。为此,苏格拉底()a.强烈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b.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c.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d.反对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过分民主,其强调执政人的能力要求,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c项。答案c7.(2018金丽衢12校二联)一位学者描述近代某一时期的欧洲时说:“欧洲人变得既积极进取又文质彬彬了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种短暂的准备阶段人类的全部光荣在于活动。”这一时期是()a.古希腊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解析材料中“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种短暂的准备阶段”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故选b项。答案b8.(2018稽阳联谊学校3月联考)薄伽丘的十日谈出版后引起教会的极端仇恨,很快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a.否定了教会的绝对权威b.防止社会在纵欲主义中灭亡c.违背了古典文化的传统d.宣传人人可与上帝直接沟通解析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著作,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揭露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故a项正确;十日谈是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不是纵欲主义,故b项错误;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著作,文艺复兴是复兴古典文化,故c项错误;宣传人人可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是宗教改革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a9.(2018温州3月测试)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莎士比亚的作品()a.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b.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c.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解析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莎士比亚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与材料中“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相符,故a项正确。答案a10.(2018嘉兴3月测试)小说巨人传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了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下列各项中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有()重新恢复的“真理”中包含了人性的解放“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宗教神学的专制“相继而来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原巨人传创作时意大利地区资本主义兴起a. b.c. d.解析由材料1533年可知此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因而重新恢复的“真理”中包含了人性的解放,故正确;“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指中世纪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专制控制,故正确;“相继而来的”是指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的资产阶级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不是简单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原,故错误;巨人传创作于16世纪,此时期意大利资本主义兴起,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1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b.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c.经济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d.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解析材料说明随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特别是过分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导致个人主义思想泛滥,故d项正确;a项是对人文主义内涵的认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并未说明天主教会势力遭到打击,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经济发展及其影响,故c项错误。答案d12.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不包括()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c.追求思想自由 d.提倡主权在民解析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文主义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世人生幸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文主义追求思想自由,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启蒙运动时期提倡主权在民,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3.(2018浙江5月预测二)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解析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左侧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而右侧高高在上的教皇则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两图对比是为了显示耶稣的高尚和罗马教皇的炫耀与腐化,结合1521年已经开始宗教改革,故选a。b、d项与题意无关,c与题意相反,故排除。答案a14.学者指出:改革者原本决心重建一统教会的权威,其实却反使基督教世界分裂为互相争战的各个教派,也使得政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意料不到的变革。可见,他认为宗教改革()a.打击了欧洲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b.削弱了教会神权统治的力量和权威c.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d.为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解析材料中“其实却反使”代表了学者的核心观点是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神权统治的力量和权威。答案b15.“宗教改革的遗产是多方面的,它引发了不同教义间的冲突和互不相容,并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解体,迫使各宗教派别认识到任何一种教派要获得垄断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各教派也都逐步学会了宽容当然这一过程进展得很慢也很艰难,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肯定人的价值、地位c.使各教派认识到宽容的必要d.解放宗教束缚中的人解析作者思想主旨是宗教改革引起不同教义间的冲突,但客观上让各教派学会了宽容。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6.(2018十校联盟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