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教案何萍_第1页
高中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教案何萍_第2页
高中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教案何萍_第3页
高中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教案何萍_第4页
高中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岳麓版]教案何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必修二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第 5 课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 何授课老师 何 萍萍 信宜市第三中学信宜市第三中学 一 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 点 解读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 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 三维目标二 三维目标 1 1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知道古代商业发展在商人 城市 商路等方面的表现 并认识商业发展 呈现出的特点 评价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2 2 能力与方法 能力与方法 在重现古代商业发展概貌过程中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培养史 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基本史学能力 运用历史时间轴和历史地图相结合的方式 掌握和提高历史时空意识 从文献 绘画等多种类型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 掌握提高 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活动 搜集资料 参与互动 激发学生的 求知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营造历史氛围 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 神 3 3 情感 态度价值观 情感 态度价值观 从学习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概况中 理解古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 华文明的一部分 感悟商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诚信 开拓 自由 交融等商业 精神 从提取和交流历史信息的过程中 增强历史的意识 体验合作学习的快 乐 理解中国古代繁荣昌盛的商业经济对中华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影响 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特殊氛围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 三 教学重点难点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 难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四 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比较法 合作学习 问题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2 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拓 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五 五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资料 图片 六 本课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兴起 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封建统治者的政 策等多个方面 分不同历史时期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内容涉及 时间长 专业性强 与内容相关的绘画 图片 实物 文献资料异常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通过研究对经济现象进行剖析 以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呈现出与农耕文明不一样的商业 文明特质 商业发展建立在农业 手工业水平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的基础上 反过来 又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为农耕文明带来更多的活力 在农耕文明大背景下 政府 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而商业在这种政策环境中仍顽强发展 不断突破 于明清时期达 到鼎盛 呈现出中国商业文明特有的魅力 二 教材整合 二 教材整合 商业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之路商业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之路 城市城市 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商路 重现丝绸之路浮想商路 重现丝绸之路浮想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 政策 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政策 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体系构建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 学 生先学 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课前学生结合学案预习本课 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对本课的初步的 总体把握认知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激起兴趣 引发思考 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 2017 年福布斯中国十大富豪排行榜 深圳 珠海 广州城市繁华图片和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图片 感受现代社会经济繁荣 生活方 便快捷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如何 古代的人民过着怎样的 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轻松愉悦有趣的学习氛围 下面我们一起把 思维的触角伸向历史的深处 因为那里是人类精神的共性与财富的起点 用激 3 励性语言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然后用幻灯片显示本课标题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和 课程标准 对 于本课的要求 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结合课标要求整合课本知识 导出本课知识结构 新课教学新课教学 1 商业的发展 1 问题导学 阅读教材结合学案概括总结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情况 提示 按 照时间顺序归纳 抓住特色 概括要简洁明了 设计意图 1 通过问题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归纳概括能力 2 通过历史时间轴加强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 3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归纳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4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完成表格 时间时间发发 展展 情情 况况 原始社原始社 会末期会末期 商朝商朝 周朝周朝 春秋春秋 战国战国 隋唐隋唐 宋宋 元元 明清明清 2 创设图片和文字情境 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范蠡的商业智慧和商业精神 一 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1 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2 商人的商业精神 3 古代城市发展 4 商路 5 经济政策 二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6 二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4 1 教师引导 为什么我们把做买卖的人叫 商人 2 创设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以范蠡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兴起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注解 让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的 兴起有直观形象的了解 进而使学生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国商业文明 3 阅读史料 了解商人 幻灯片展示晋商的经商谚语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成功的 影响世界的商 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然后介绍晋商乔致庸 微商胡雪岩 粤商潘振承三位商 帮代表说明明清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 及展示专家总结的明清十大商帮商业 精神的文字资料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悟晋商 微商 粤商们重商立业的人生观 诚信义利 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 进而认识日益丰富的 优秀商业精神 认识商人群体发展的趋势特点 实现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价 值观的升华 4 以古论今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幻灯片展示已仙逝的邵逸夫先生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 捐助社会公益 慈善事务的文字情景和本市著名商人对本市捐资助教的事迹 引导学生感受身 边的历史 体会商人的商业智慧和商业精神代代相传 经久不息 5 教师小结 我们看 从商人发展的角度来说 经历了从先秦的私商到明 清商帮的发展过程 古代商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还给我们留下了商 人几千年来诚信进取的精神财富 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重要组成 二 城市的繁荣 1 政治中心城市功能与格局的变化 1 引导学生阅读课后 知识链接 了解城市的由来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教材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 让学生初步了解城市是商 业活动的中心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 古代城市也呈现不同的风貌 为下面的 学习打好铺垫 2 创设图片和文字情境 幻灯片展示唐代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市格局图 学生 阅读教材 对比归纳唐及之前的城市与宋代城市功能与格局的变化以及导致变 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幻灯片的展示对比认识唐宋城市的变化 理 解古代城市格局的变化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理解商业发展突破限制 更加 繁荣的发展趋势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给学生读图和由表及里获取信 息的方法 3 展示 清明上河图 局部图 用激励性语言展示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华景象 使学生体会商业的繁荣 幻灯片展示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商业现象 城市里的大 型超市 农村的集市夜市和便民商店 网上支付宝 银行信用卡等多种支付交 易方式 设计意图 展示拉近了古今的距离 使学生直观了解宋的商业繁华景象 并使学生感受当今科技成果和商业的发达带给人们生活的便捷 体会商业的发 展对民生的重大意义 4 学生总结唐代长安和宋代汴京为代表的城市功能与格局的变化 并体会其反 5 映出的商业的自由内涵 5 小结 从唐长安的规范之美到宋汴京的自由之风 正反映城市职能发生的变化 这是商业发展对于自由的追求 逐步打破时间 地点的限制 城市的经济职能 增强 市民生活更加方便 板书 自由 二字 三 三 商路 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陶瓷之路再到现代的商路 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陶瓷之路再到现代的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 1 播放 丝路文明 视频 思考问题 海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什么变化 海上陶瓷之路促使哪些城市兴起 海外 贸易的发展对人类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观看视频总结 深刻体会古代海外贸易促使经济的繁 荣 也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传播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从而让学生理解商业互 通有无的交融内涵 2 幻灯片展示 2013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 国家发展策略 国家发展策略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观看视频总结 一带一路 时政热点 引导学生理 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体会中国离不开世 界 世界离不开中国 合作共赢共享 和平发展才是世界每一个国家的责任和 使命 3 小结 商人用脚走出了新的商路 他们交换的不只是商品 还交流着世界 各地的文明 也将哪个词嵌入商业的精髓之中 板书 交融 四 政策 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四 政策 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1 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教材关于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兴起的原因 分 析各时期抑商政策等文字资料 并学会辩证地评价该政策 2 教师总结 古代商业就象一个带着被政府带上了枷锁 脚镣的舞者 跳 着很痛但他仍在舞蹈 并一次次的突破着身上的捆绳 打破坊市界限就是证明 南海远航的云帆就是证明 政府被迫时而放松的政策就是证明 这就是商业的 巨大活力 板书 突破 或 活力 第二部分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第二部分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学生 可从古代商业产生时间 发展水平和趋势 所处地位等分析 第三部分 以古鉴今第三部分 以古鉴今 1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商业精神日益丰富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商业精神日益丰富 2 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发展道路曲折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发展道路曲折 4 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6 1 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史悠久 为什么近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史悠久 为什么近 50 年来只有一位中年来只有一位中 国企业家成为国企业家成为 福布斯福布斯 封面人物 封面人物 古代 重农抑商政策 商业只是农耕古代 重农抑商政策 商业只是农耕 经济的补充 经济的补充 近代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近代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建国后 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建国后 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设计意图 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 了解了古代商业的发 展和特点之后要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去思考为什么在近代及建国初期中国经济落 后了 进一步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离不开创新 开拓进取的精神 2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 你认为商业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观看 大道之行 视频 思考 在商业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 你们在干在商业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 你们在干 什么 未来道路打算怎么走 什么 未来道路打算怎么走 结合板书总结感悟结合板书总结感悟 实战演练 1 2015 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 27 明成祖朱棣认为 北京 山川形胜 足 以控四夷 制天下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2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27 据记载 清初实施海禁前 市井贸易 咸有外国货物 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 因而各省流行 所在皆有 这 一记载表明当时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总结感悟 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活力促进着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 以诚信 开拓 自由 交融等商业精神和智慧丰富着相 对封闭保守的农耕文明 使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的两千多年里长期领先 独具魅力 然而到了明清 当西方走向大航海时代向工业文明转型时 中国却 由于固步自封 因循守旧在现代化世界大潮中落伍 商业的活力被扼杀 现今正大力倡导 一带一路 希望同学们找到你们的位置 未来是属于 你们的 7 3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26 北宋中期 蜀民以铁钱重 私为券 谓 之交子 以便贸易 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 富者资稍衰 不能偿所负 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 俱是铺席买卖 夜市直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 张 上述商业繁荣的景象始于 A 春秋战国 B 隋唐 C 宋朝 D 元朝 5 2011福建文综 汉书 食货志 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 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 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 朝廷重农 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 向 6 2016 河北唐山高三摸底 25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 六街鼓歇行 人绝 九衢茫茫空有月 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 九陌六街平 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 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 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7 2016 广东惠州二模 25 史记 货殖列传 曰 若至家贫亲老 妻子 软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