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文)_第1页
宋明理学(文)_第2页
宋明理学(文)_第3页
宋明理学(文)_第4页
宋明理学(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思考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佛教兴盛 另类皇帝 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 自幼饱读儒家经书 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 后梁武帝又 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 舍身 同泰寺 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三教图 三教 是指 儒教 佛教 道教 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 佛教 道教合为一体 而是一种相互吸纳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合一 的风景名胜 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 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 中间是儒家胜景 孔子登临处 方寸之地 三教会集 巧妙融合 泰山名胜 红门宫 三教合归儒 对儒学发展有何意义 儒学吸收佛 道精华 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并行使儒学地位进一步下降 唐朝 宋朝 1 宋朝加强专制统治 重文轻武 重视儒学作用 2 儒学家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 对儒家经典义理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统治需要 儒学家努力使儒学复兴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背景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一天 杨时同游酢一起向程颐请教学问 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 天飘起鹅毛大雪 越下越急 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 杨时不负重望 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二 内容 程朱理学 1 北宋 程颢 程颐 分析归纳二程观点有哪些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人伦者 天理也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程颢 程颐 1 北宋 程颢 程颐 1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2 人伦即天理 朱熹早年为学博杂 泛滥词章 出入佛老 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 他于1148年中进士 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 知漳州 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 平生不喜为官 仕于外者仅九考 共九年 立于朝者四十日 一生主要的时间 约四十年 在福建讲学 朱熹死后不久 成为 孔门十哲 之一 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 孟 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 2 南宋 朱熹 程朱理学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 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 都无该载了 有理 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理 是世界的本原 理学核心思想 程朱理学 材料四凡一物上有一理 须是穷致其理 知者吾之所固有 然不致则不能得之 而致知必有道 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 方法论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深刻探究万物 获得其中的知识 理 程朱理学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天理即 三纲五常 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程朱理学 材料五人之一心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 物欲之蔽 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存天理 灭人欲 三纲五常 2 南宋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1 天理是三纲五常 2 存天理 灭人欲 3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朱熹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诗歌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反映朱熹怎样的认识论 格物致知 1 维护专制统治 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 纲常礼教束缚人性更紧 3 深入钻研 持之以恒 探求知识得到发扬 程朱理学的影响 三 内容 陆王心学 1 南宋 陆九渊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 心学开创者人称象山先生 1 心是万物的本原 2 心就是理 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阳明格竹 三 内容 陆王心学2 明 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王阳明此语何意 在历史中找 破心中贼 的例子 结合自身如何理解此语 镇压农民起义容易 控制人民思想难 焚书坑儒 八股取士是 破心中贼 排除外界干扰容易 排除内心不良杂念难 1 镇压农民起义容易 控制人民思想难 2 焚书坑儒 八股取士是 破心中贼 3 排除外界干扰容易 排除内心不良杂念难 陆王心学 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理 无物理矣 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 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就以写字问王守仁 王问 你嘴巴不能说话 耳朵也听不到声音 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 杨答 分得清是非 王说 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 存在天理 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心 是万物的本原 陆王心学 材料二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 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 王文成公全书 思想核心 致良知 2 明 王阳明 1 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2 认识论 致良知 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四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1 探究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观点的异同 阅读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 二程认为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皆是理 材料2 朱熹认为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要 存天理 去人欲 材料3 王守仁 心即理 致良知 他认为良知是存于人心中的天理 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 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 去掉人欲 恢复良知 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相同点是什么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相同点 相同内容 相同影响 1 主体思想内容相同 都继承了孔孟 仁 礼 的思想 都属儒家学派 2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纲常道德 即为天理 3 克服人欲 存天理 1 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 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材料2 朱熹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 王守仁 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同点是什么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 把握 理 的途径 认识论 不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同点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 把握 理 的途径 认识论 不同 1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2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本心是 理 1 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2 陆王心学提出 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赏花 朱熹 王守仁与友游园 时春风和煦 百花怒放 友问 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 天生的 王守仁说 天生是天生的 但这是我看到了 百花才是美丽的 世界本原 同 世界的本原是 理 异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活学活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宋明理学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 大智大勇 襟怀磊落 仁民爱物 仁 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 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 秋瑾 2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崇尚道德 气节 强调自我约束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积极 1 维护专制统治 郭巨埋儿郭巨 晋代人 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 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 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 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挖坑时 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 夫妻得到黄金 回家孝敬母亲 并得以兼养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 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 节妇烈女越来越多 据记载 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 节烈 妇女 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 从一而终的 节妇 还有丈夫死后 以死尽节的 烈妇 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 望门寡 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 烈女 中国的 节烈 文化 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 守得越苦越好 节得越惨烈越佳 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 死得好 死得好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清 戴震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 上面尽写着两个字 吃人 鲁迅 美丽 的三寸金莲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消极 审视宋明理学 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 我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 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提拔高大的灵魂 面对理学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四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 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总结 小结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天理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纲常伦理是天理 存天理 灭人欲 格物致知 心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心外无理 致良知 拓展训练一 单项选择1 魏晋南北朝时 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 统治者反对儒学B 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C 佛教占统治地位D 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 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 禅宗B 理学C 心学D 道学3 存天理 灭人欲 这里的 天理 主要指 A 儒家道德伦理B 自然规律C 人的良知D 上天的意志 B B A 4 下列宋明理学家中 提倡 去人欲 存天理 观念的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