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G/3G互操作日常优化 1 引言随着中国移动3G网络建设逐步完成,基于TD-SCDMA网络新业务的普及,用户对3G网络的体验成为运营商竞争的关键要素。目前,由于移动TD-SCDMA网络仍然处于逐步建设阶段,3G网络还没有达到2G网络的覆盖面积以及部分深度覆盖区域,当3G网络覆盖不能满足业务要求时,为保证用户业务使用情况需要利用已有的2G网络进行服务补充。因此,优化网络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需要通过优化2G/3G网络优化结合,针对2G/3G互操作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一些具体的问题。2 2G/3G互操作概述TD-SCDMA向GSM/GPRS的系统间切换与系统内的切换不同。由于TD-SCDMA和GSM/GPRS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所以表征通信质量的导频接收功率门限值应该有差别。基于覆盖的系统间切换时,只有当原3G小区质量比较差,而目标2G小区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考虑切换,原因在于向2G系统的切换会导致UE在原3G小区中可以享受到的高速率、多种组合的业务不能申请(见图1)。图1 TD/GSM互操作策略3 日常2G/3G互操作优化案例3.1 邻区配置优化从TD UE角度,根据邻区列表(BA)对GSM频点进行电平强度检测(RXLEV),并不检测信号载干比(C/I)。这样就有可能因为GSM目标小区强度满足要求,C/I不满足要求,造成接入失败。UE侧是以小区BCCH频点+NCC+BCC标识小区的,亦会有同频同色码造成错误选择目标小区的可能。合理配置2G/3G网络邻区关系,是后续2G/3G互操作策略中参数优化的前提。2G邻区原则上配置不少于3个且不多于6个,既要避免邻区过少造成切换或重选困难,又要避免过多的邻区造成UE测量性能下降。宏小区应当将共站点的GSM900M宏小区全部互配为邻区(共站1800M可不配),并优选临近12个宏小区互配邻区。邻区不得有同频同色码。室内覆盖及微小区,应当将同覆盖的GSM室内小区互配为邻区,并同区域将GSM室外小区配置为邻区。受限于系统消息块SIB11分段数限制(协议规定最大16段,3552b),完成邻区配置后,还需要检验邻区数量是否超出协议限制(同频、邻频、GSM邻区)。计算方法为:110 + 62N1+46N2+61N33552。其中:N1:TD同频邻区数。N2:TD异频邻区数。N3:GSM邻区数。对切换成功率较低的3G小区,首先检查门限和迟滞时间,再适当降低切换触发门限或增加调整GSM邻区。还需要检查其GSM邻区附近有无同BCCH的其他GSM小区,如有也需要规避,并视2G覆盖情况删除该邻区。2G/3G邻区表中邻区顺序号不能有重复项,若有则修改为不同值(值需要小于31)。对于新增的2G/3G邻区顺序号,从界面上添加会自动分配一个和已配置的数据不同的值,不会冲突。通过导入EXCEL的方式,清空这一列,也会自动生成不冲突的值。(1)详细问题点及处理方法详细问题点及处理方法如表1所示。表1 详细问题及处理方法(2)添加GSM邻区所遵循的原则同一TD小区下不要添加同频、邻频、同BSIC的GSM邻区。优先添加与TD小区共站址,覆盖对向的GSM邻区(如共站与对向GSM邻区是同邻频或同BSIC GSM小区,不建议全部添加,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添加,保障不违反上述原则)。初期优化建议在满足原则与原则的基础上不添加多于6个GSM邻区。保证GSM邻区参数(LAC,CI,BCCH与BSIC)与GSM小区实际无线参数一致,并确保可实时更新。确定切换带,将系统间切换尽量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即可减少优化工作使得指标最大限度可控,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系统间切换带来的跨系统位置更新导致的终端不可及的时间,间接提高无线接通率。该工作可根据TD实际覆盖的场强图规划出,并通过修改系统间测量控制门限来约束系统间切换发生的地点。并尽量避免在GSM同邻频覆盖均较强的地点发生系统间切换。在没有特殊要求情况下确保不要开启除3A外其他类型的系统间切换开关。(得知南京现网曾开启过基于业务的系统间切换开关,导致发生很多不必要的系统间切换,给系统间优化带来难度)。对于后续新开通的小区,建议先关闭系统间切换开关,待核查过GSM邻区参数,优化GSM邻区配置与系统间切换参数后再开启。案例1:TD邻区漏配时间地段的无线环境如图2所示。图2 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分析现象描述:车辆在由东向西方向行驶,14:55:33在拉萨路附近主叫占(10088,110)开始起呼,车辆行驶到南师大专家楼基站附近,终端一直没有搜索到地理位置最近的小区信号,同时邻区窗口显示多个较强信号的10120频点小区,但是这些小区离该位置点都比较很远,随着车辆行驶到宁海路路口,形成越区覆盖,P*CH CI及DPCH CI都变得很差,在14:55:50时终端连续上发测量报告切换失败后转入空闲,造成一次未接通一次。原因分析:在(10120,33)覆盖范围内没有搜索到其信号,且与其同频的小区信号都比较高,核邻区列表存在漏加现象。调整建议:重新定义事件地段各小区相邻关系。调整后:重新定义相邻关系后,小区间的切换顺畅(见图3)。图3 事件地段复测情况3.2 普通无线环境区域的优化对于无线环境造成的切换失败,可以通过详细的切换统计,得出哪些小区经常发生切换失败,然后再通过实地测试调整改善无线环境来减少这种失败。在无线环境无法短时间里得到很大提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功控或功率参数的调整来相对提高切换成功率。至于针对性的覆盖和干扰优化,相应的方法和之前的掉话及RAB成功率的解决方法一致。小区覆盖跟室内覆盖一样,主要采用大量小型的、低发射功率的天线安放在小区内,通过深入小区内部安装分布式天馈线系统,消除覆盖阴影,改善小区内信号覆盖质量来达到覆盖小区的目的。大量的天线通过隐蔽的馈线和基站设备相连接。居民小区分布式布线系统的覆盖范围包括小区内道路和建筑。小区覆盖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解决室内深度覆盖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吸收这类区域的业务量,缓解现网容量的压力。对于高层小区的覆盖,可能会存在无法进行小区分布式的建设,因此只能采用室外对他们覆盖,此时一方面为了覆盖较高高层;另一方面,高层覆盖本身就存在塔下黑的情况;第三,如果还有阴影阻挡覆盖将会更差,因此可以采用合并拉远站的方式。在地下停车库的出入口、隧道出入口,为了照顾里面大部分的覆盖,这些场景往往可能在此处会存在盲区,对于隧道条件更为恶劣,因为车速可能较快,加上覆盖差,导致切换失败,此时也可以采用合并拉远基站的方案。对于无线环境造成的切换失败,可以通过详细的切换统计,来得出哪些小区经常发生切换失败,然后再通过实地测试调整改善无线环境来减少这种失败。在无线环境无法在短时间里得到很大提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功控或功率参数的调整来相对提高切换成功率。至于针对性的覆盖和干扰优化,相应的方法和之前的掉话及RAB成功率的解决方法一致。有些切换失败的表现为无线环境原因,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如以空口测试发现的切换为例,常见的几种切换失败原因有:(1)邻区漏配或越区覆盖后导致的无线环境恶化而引起切换失败。(2)无主覆盖频繁切换导致切换失败。(3)切换参数不合理导致切换不及时而引起失败。(4)目标小区上行失败导致切换失败。(5)同频、同码UE无法识别导致切换失败。(6)源小区下行干扰导致切换失败。(7)硬件故障导致切换失败。相应的解决措施分别有:(1)重新规划邻区、添加遗漏邻区、调整功率和天馈。(2)调整天馈,修改功率、切换门限等。(3)测量上报参数和切换判决参数的优化。(4)改善覆盖,提高覆盖连续性;提高同步和发射功率准确性。(5)进行功率或天馈调整,进行覆盖合理性优化;重新进行区域内的频率、扰码规划。(6)查找干扰来源,进行天馈或者频率、扰码优化。(7)设备复位、重启或者更换。案例2:越区覆盖 图4所示的是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图4 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分析现象描述:车辆在北圩路向北行驶,终端占用(10088,55)小区信号,在14:13:02时车辆行驶到汉中门大街附近终端上报2a报告切换到越区覆盖的(10112,9),切换后(10112,9)信号迅速衰减到-90dBm以下,上发3a报告切换到GSM小区。原因分析:由于有新开站点,(10112,9)小区朝东面覆盖,倾角为9,且该小区覆盖的区域都比较平阔,以致在北圩路上信号很强造成越区覆盖。调整建议:下压(10112,9)倾角从9下压到14。调整后:将(10112,9)天线倾角调到14后在北圩路上信号在-92dBm以下,消除了越区覆盖现象(见图5)。图5 事件地段复测情况案例3:规划数据错误图6所示的是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图6 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分析现象描述:车辆在清凉门大街向西行驶到嫩江路路口,终端在清凉门-3通话结束后重选到新开站点(10112,47)后连续发起位置区更新被拒。LocatiON Updataing Reject原因为Network Failure,随后终端拖死重选到GSM小区。原因分析:(10112,47)与(10055,45)都是在RNC1286,LAC 53510区域,两小区之间是不会出现位置区现象,现场在查找基站数据发现,发现(10112,47)的3个小区规划为RNC1286,但是位置区码为53515,根据基站规划数据LAC53515是与RNC1291对应。调整建议:将(10112,47)所在基站位置区修改为53510。调整后:修改(10112,47)所在基站位置区码后,终端从其他小区重选到(10112,47)小区后不会再发起位置区更新(见图7)。图7 事件地段复测情况案例4:同频干扰图8所示的是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图8 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分析现象描述:车辆在虎踞路向北行驶,主叫占用(10055,11)起呼叫后车辆行驶到河海大学门口,由于受到(10055,83)的同频干扰,无线质量恶化(DPCH CI=17dB,P*CH CI=-14dB),主叫上发RBsetup Complete消息后失步转空闲。原因分析:由于(10055,11)与(10055,83)同频干扰无线质量差造成终端失步转空闲。调整建议:将修改(10055,11)小区频点为10120。调整后:对(10055,11)修改频点后同频干扰消除,无线质量良好(见图9)。图9 事件地段复测情况案例5:TD终端设置图10所示的是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图10 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分析现象描述:车辆在扬子江大道向南方向行驶,10:25:25在扬子江大道主叫占用(10096,74)开始起呼,车辆行驶到草场门大街附近,邻区列表显示没有一个较强信号,主占小区P*CH CI及DPCH CI都变得很差,最终UE脱网掉话。原因分析:该区域日常情况下,TD信号覆盖不理想,但是2G信号覆盖较强,核查(10096,74)2G邻区关系,配置完整,切换参数门限合理,不应存在2G/3G不发起切换的状况,通过排查,为终端网络选择为锁定TD信号模式。调整建议:将终端网络选择设置为自动双模。调整后:将终端网络选择设置为自动双模后,在扬子江大道定淮门到草场门段能够正常切换到GSM网络,通话正常(见图11)。图11 事件地段复测情况案例6:PS业务3G切2G时路由更新失败图12所示的是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图12 事件地段的无线环境分析现象描述(见图12):在拉网测试及分析中,我们发现路由更新被拒导致跟新失败的事件频繁出现,该问题出现会直接影响到2G/3G互操作、下载掉线、用户上网不稳定等。原因分析:从图12可以看出,UE切往GSM网络(CELL ID:10313,BCCH:34)时,UE请求Routing Area RequeST后,网络侧下发Routing Area Update Reject,其原因值为:MS Identity Cannot be Derived by the Network;此时网络侧拒接UE的RAU请求,从而引起RAU失败,最终导致FTP掉线事件的发生。调整建议:(1)将终端网络选择设置为自动双模。通过对LOG的分析,怀疑为参数设置的问题,可能是路由区码设置问题,针对路由更新失败的位置,反复测试,锁定从3G切换到2G的小区,将其路由区码由0改为1,再进行复测。(2)通过复测发现,对路由区码修改后,路由更新失败问题得到了解决,随后通过对整个网络的路由区码进行修改,路由更新失败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调整后:如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珠宝买卖合同(标准版)
- 烟草江苏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5
- 2025年浏阳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真题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定向训练试题(解析卷)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难点解析练习题(详解)
- 2025年人教版高中英语从句单选题30题及答案
- 2025年勘察设计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物理污染控制专业案例)全真冲刺试题及答案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专项训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2025年数控专业面试试题及答案
- 服务方案进度计划质量保障措施(4篇)
- 合伙开店合同终止协议书
- (正式版)DB15∕T 1987-2020 《蒙古族传统奶制品 阿尔沁浩乳德(酸酪蛋)生产工艺规范》
- 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完全解读(上海卷)
- 商户门牌设计方案(3篇)
- 学堂在线 大数据系统基础 章节测试答案
- 技术人员与客户沟通技巧
- 店面库房管理办法
- 人教七年级英语上册Reading Plus《Unit 3》课件
- 《生成式人工智能》 课件 第4章 Transformer模型
- 双镜联合治疗肾结石讲课件
- 肿瘤病人疼痛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