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郭姓起源有二郭姓起源有二 后世源远流长后世源远流长 这个十分有名的姓氏 是从三千年前的周朝王室分支出来的 追本溯源 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 关于郭姓的来源 唐人所著的 姓纂 一书很 明白地记载说 周文王季弟虢叔 封于虢 或曰郭公 因以为氏 望出太原 华阴 冯翊 另外 公羊传 也指出 虢 谓之郭 声之转也 郭隗郭隗 史上放光芒史上放光芒 然而 姓氏考略 一书却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郭氏的历史还要更早 同 时指出他们是以郭字的字义为氏 该书是这样说的 夏有郭支 见抱朴子 商 有郭崇 见三一经 此郭氏之始 风俗通 氏于居者 城 郭 园 池是也 这么说来 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而他们的得姓 是由于 氏天居者 因为郭字原本是代表外城或四周及外部的意思 换言之 郭姓的 始祖是由于居住于外城才会以郭为姓的 以上两种对于郭姓姓源的考证 都是言之成理 所以都被历代的学者所同 时采认 也就是说 大家一向认为郭姓至少有两种源流 较早的一支由于 氏于 居者 而得姓 出现于周初的一支 则分自姬姓后裔太原郡的虢叔西虢 改号为 郭 支子以郭为氏的郭 后世的郭姓人 不管是系出那一支 都可以当 源远流 长 四个字而无愧 头一位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杰出人物是郭隗 他以让燕昭王 筑台而师 之 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异士 终于使得燕国富强的故事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传诵不绝 郭子仪郭子仪 忠义好榜样忠义好榜样 郭子仪三个字 多年来在民间更是童叟皆知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丰功 传绩和八子七婿的显赫故事 这位深受人们敬仰的盖世英雄 是唐代的华州郑人 崭露头角于唐玄宗之 时 然后一手平定几乎倾覆唐室的安史之乱 又在唐代时奇迹般地以数十骑说 退来犯的回纥数十万兵 身系唐室的安危 20 年 凭着他手里的兵权 大可 取 而代之 而他却始终忠心耿耿 为后世塑造了忠义大臣的好榜样 难怪人们一 谈到 郭令公 或 郭汾阳 都会如此必恭必敬了 郭郭 GUO 郭姓修订 姓氏介绍姓氏介绍 族谱信息 修订史 姓氏介绍 族谱信息 在线族谱 纪念馆 郭郭姓留言姓留言 郭郭姓宗祠 功德薄 发展规划 宗祠排行 一 得姓渊源 1 出自夏 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 据 姓氏考略 记载 夏有郭支 见 抱朴子 商有 郭崇 见 三一经 此郭氏之始 看来 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 以居处为氏 拒 风俗通 上记载 氏于居者 城 郭 园 池是也 郭 字义为外城 即 因住在城外 而以郭为氏 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 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 来自炎黄 出自姬姓 古代 郭 与 虢 两字相通 郭氏即为虢氏 为黄帝姬姓后裔 周武王时 封文王弟虢叔 一说虢仲 于西虢 虢仲 一说虢叔 于东虢 周平王时 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 建立郑国 都今河南新郑 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 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 周平 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 于是 位于南方的楚国 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 兼并 了周围许多国家 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 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 曲作为补救 由此 号曰 虢公 因虢 郭音同 又称 郭公 其后代遂有郭氏 西虢 亦称成虢 在西周灭亡之后 也向东迁移 建都上阳 史称南虢 后被晋国所灭 西虢东迁时 还有虢国支族 留居原地 史称小虢 后被秦所灭 这些虢国的后代 均以郭为姓 4 出自冒姓或改姓 如后梁有成纳 后冒姓郭氏 后晋有郭金海 本突厥人 改姓汉姓 后周 太祖郭威 本常氏子 幼随母适郭氏 故改姓郭 5 出自古郭国 二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 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 陕西 山西省外 已播迁于山东 河北 至秦 汉时 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 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 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此外 郭 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 甘肃 四川 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 今属浙江 郭成 晋代有武昌人 今属湖北 郭翻 闻喜人 今属山 西 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 今江苏南京 唐初与唐末 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 一是 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 又有将 将佐郭益 亦随陈氏父子入闽 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 家于新宁 子孙传衍于仙游 莆 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 年 宋高宗南逃 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 居于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 建 两广 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 明末清初 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 后散居彰化 嘉义 高雄 等县 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 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尊贤堂 战国时燕昭王招贤 郭隗对他说 你有招贤 先从我开始 你对我当贤人尊重 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 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 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 于是乐毅 邹 衍 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 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郭姓另外还有 太原 华阴 冯翊 汾阳 等堂号 郡望 太原郡 战国时置郡 此支郭氏 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 汉时置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汾阳县 西汉时置 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 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冯翊郡 三国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 昌乐郡 汉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 西平郡 东汉置郡 其属西虢故地的郭氏族人迁徙而去 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因郭皇后而显赫 一时成为望族 敦煌郡 汉元鼎六年 前 111 年 分酒泉郡置郡 同西平郭氏一样大致也是西虢后人迁徙而 去 魏晋时期成为望族 中山郡 西汉高祖时确立 东汉初光武郭皇后一支鼎盛一时 四 历史名人 郭子仪 唐朝名将 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乱 德宗时被尊为尚父 亦称郭令公 郭守敬 元代科学家 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水利学家和数学家 他主持编制了 授时历 施行达 360 年 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 嘉 三国时 魏曹操之谋士 多谋善战 屡建谋功 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死时年仅 38 岁 郭 璞 东晋训诂学家 博学多才 好古文奇字 注释 尔雅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楚辞 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解 西汉游侠 折节以俭 以德报怨 郭 纵 战国时 大工商业者 因经营铁冶炼铸造业而成为巨富 郭 泰 东汉时儒林领袖 在郭姓中与郭子仪齐名 郭 玉 东汉时广汉人 与华佗齐名的神医 郭 威 后周开国皇帝 郭沫若 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学者 不仅是一位值得郭姓引以为荣的人物 而且在国内外享有 很高的威望 他是杰出的作家 诗人 历史学家 剧作家 考古学家 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 动家 郭姓网同第一馆郭守敬之灵位 郭守敬 建馆于 2000 3 2 11 21 20 郭姓网同最新馆郭焕钧纪念馆 郭焕钧 建馆于 2004 11 13 12 54 28 郭姓网同人气馆纪念郭超人先生 郭超人 当前访问量为 1464117 人次 郭姓网同第一谱易棚郭氏 67737 园区 郭姓网同最新谱江汉平原郭氏 3018 园区 郭姓网同人气谱易棚郭氏 67737 园区 快捷注册 建馆 一键建馆 查找郭姓纪念馆 寻根之旅寻根之旅 郭姓渊源郭姓渊源 2004 年 07 月 22 日 15 56 深圳新闻网 一 寻根溯祖 1 出自夏 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 据 姓氏考略 记载 夏有郭支 见 抱朴子 商有郭崇 见 三一经 此郭氏之始 2 以居处为氏 据 风俗通 记载 氏于居者 城 郭 园 池是也 郭 字 义为外城 即因住在城外 而以郭为氏 在我国大多数姓氏的起源中 这种现象比较 少见 3 出自姬姓 古代 郭 与 虢 相通 郭氏即为虢氏 按此说法 郭姓为黄帝姬姓 后裔 周武五时封文王弟虢叔 一说虢仲 于西虢 虢仲 一说虢叔 于东虢 周平 王时 郑武公灭郐和东虢有功 建立郑国 都今河南新郑 平王遂将虢叔之地分封给 郑武公 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 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 周的战争 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 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在其中 周平王不得不 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 虢序号曰 虢公 因虢 郭音同 又称 郭公 其后代遂有郭氏 4 出自冒姓或改姓 如后梁有成纳 后冒姓郭氏 后晋有郭金海 本突厥人 改 姓汉姓 后周太祖郭威 本常氏子 幼随母适郭氏 改姓郭 二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 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 陕西 山西省外 已播迁于山东 河北 至秦 汉时 部分郭氏徙居江南 汉代及以后的较长时期内 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 繁衍中心 此外 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 甘肃 四川 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 富春人 今属浙江 郭成 晋代有武昌人 今属湖北 郭翻 闻喜人 今属山西 郭 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 今江苏南京 唐初与唐末 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 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在龙溪郭埭乡 安家落户 又有将佐郭益 亦随陈氏父子入闽 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 家 于新宁 子孙传衍于仙游 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 年 宋高宗南逃 大批中原人 随之逃到江南 居于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两广 其中也有不少郭 姓人 明末清初 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 后散居彰化 嘉义 高雄等县 后发展 为台湾十大姓之一 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如按人口总量排序 郭姓居全国 大姓的第十八位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郡 战国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 汉时置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冯翊郡 三国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 儒 汾阳县 西汉时置 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 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昌乐郡 汉时置郡 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 堂号 尊贤堂 战国时燕昭王招贤 郭隗对他说 你如招贤 先从我开始 你把我当 贤人尊重 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 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 并敬郭如老师 后来乐毅 邹衍 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归附燕国 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此外 郭姓还有 太原 华阴 冯翊 汾阳 等堂号 四 郭姓名人 郭纵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 因经营冶铁业而成巨富 郭解 西汉游侠 郭嘉 三国时魏曹操谋士 多谋善战 屡建谋功 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象 西晋学者 玄学大师 所撰 庄子注 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 博学多才 注释 尔雅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楚辞 等典籍 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子仪 唐朝名将 平息安史之乱 德宗时被尊为尚父 亦称郭令公 郭熙 北宋画家 郭守敬 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水利学家和数学家 主持编制了 授时历 施 行达 360 年 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松焘 清末大臣 外交家 郭沫若 现代著名作家 诗人 历史学家 古文字学家 社会活动家 郭化若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著名的军事学家 郭绍虞 现代著名文学家 语言学家 书法家 郭小川 现代著名诗人 郭鹤年 东南亚著名实业家 有 亚洲糖王 之称 客家郭姓溯源 作者 郭养清 古代姓氏的来源多种多样 福建客家郭姓的来源 是出于距今三千多年前的 周朝 当时周武王分封姬氏诸侯于虢国 虢国分有东虢 西虢和北虢 东虢是姬 叔 亦称虢叔 的封地 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西虢 亦称城虢 是姬仲 亦称虢 仲 的封地 在今陕西宝鸡东向 北虢是姬叔后裔姬序的封地 系周平王所封 建都上阳 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 由于古代 虢 与 郭 字异音同并且通用 于是虢氏便转而成为郭氏 后来虢叔裔孙序又被封于阳曲县 今陕西省太源之北 所以太源市便逐渐成为天下郭姓的祖籍 都认为郭氏的共同始祖系出自陕西省太 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郭氏除留居今河南 山西 陕西等省之外 有一部分逐 渐迁入山东 河北 例如春秋时有齐国勇士郭最 今山东临淄人 战国时有巨富 郭纵 今河北邯郸人 有向燕王献上招徕人才之计的郭隗 河北人 唐初与唐 末 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 第一次是唐高宗总章年间 公元 668 670 年 至武则天垂拱年间 公元 685 688 年 光州固始 今属河南 人郭淑翁等随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 同时又有将佐郭益随陈氏父 子入福建 第二次是唐懿宗咸通年间 公元 860 872 年 郭子仪之孙郭嵩自固始 县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 家于新宁 今将乐县芝山 子孙传衍于莆田 仙游及 南安之蓬岛乡 唐中叶 武举出身的郭子仪 因平安史之乱后中兴唐室 功居第一 被封为 汾阳王 世称郭汾阳 亦称郭令公 此后 郭氏便以 汾阳 为堂号 尤其是南 方的郭姓 大都以子仪为始祖 如南安蓬岛 郭氏家谱 称郭子仪之孙郭嵩为 入闽祖 郭嵩 字维太 于唐末咸通中自河南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家族入闽 居 长乐新宁 今称芝山 并以山之北峙溪为庙 地名郭坑 庙曰福惠 这就是郭氏 入闽始居之地 郭嵩迁入福建后 传至数代其子孙又从长乐分迁至闽东 闽中 闽南 闽西 后又东渡台湾 散居彰化 嘉义 高雄等县 福建上杭城关因郭姓 人迁入众多 所以古时曾称其为郭坊村 为入杭郭姓始祖地 今该城内上岗背街 还有 郭公宗墓 始祖坟 遗址 在 上中街 还有 郭氏始祖祠 祠联曰 开辟郭坊吾始祖 衍派杭邑我家光 郭氏家族迁入福建后 各地相继修撰族谱家谱 据泉州明末崇桢年间首次修 撰的 蓬岛郭氏家谱 中载 泉州蓬岛郭氏家族开基于南宋 清嘉庆重修 光绪 庚寅年 由举人郭大彬及崇勋三修 民国十七年 1928 年 由郭治懋 郭朝麟等 主持四修 他们在修谱时十分重视血缘的纯洁性 以保证家族血缘不混乱保持纯 洁 另据泉州地区回族郭氏家族修撰的 郭氏族谱 中载 郭氏系出始祖唐尚 父太尉中书令汾阳忠武王郭公 肃宗朝平安史之乱 功居第一 身系天下安危者 三十余年 后五季之乱 后代 家于杭之富阳矣 其地曰郭家村者 乃 泉 泉州 之曾祖 后因元季授职 以公来泉 干戈抢剧 弗克回朝 因纳室于 泉 遂为泉 泉州 之世家矣 另据 客家姓氏渊源 中载 宋十四世郭福安 奉诏率军入闽 驻守汀州龙岩 留居宁化石壁后迁上杭 以后子孙又迁闽南漳州 广东大埔 梅县等地 从上述史料证明 无论是福建东南的客家郭氏家族 或者 是闽西的客家郭氏 其先祖都源出于郭子仪 郭氏自郭子仪之后 曾出过不少名人 唐代除郭子仪之后还出过三位宰相 他们是唐代宗时任宰相的郭待举 郭正一 唐睿宗时任宰相的郭元振 除外 还 有唐魏州贵乡 今河北大名东北 人 曾任凉州都督的郭震 五代时刑州尧山 今河北隆尧 人郭威 于公元 951 年称帝 建都卞 今河南开封 国号周 史 称后周 除外 还有北宋画家 文学家郭忠恕 山水大师郭熙 宋代进士郭汝贤 福建浦城人 先知福清县 后知琼州 宋代进士郭咸 福建晋江人 累官殿中御 史 精草书篆隶 撰有 拙庵文集 择咏 传世 元代天文学家 水利学家 数学家郭守敬 清嘉庆进士郭尚先 莆田市人 字兰石 为八闽著名书法家 官 至大理侍卿 礼部侍郎 撰有 增默庵遗集 坚芳馆题跋 等著作传世 清道 光进士郭柏荫 同治年间任湖北巡抚 除外 还有近代作家 诗人 历史学家 剧作家 考古学家 古文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郭沫若 著名诗人郭小川 郭风等 人 汾阳王郭子仪 留言本 填写留言 返回纪念馆 更多留言 到 页 姓名 郭潍豪 Email gsfchina 时间 2004 12 21 0 13 33 主题 有关江西赣南的郭氏来由 内容 江西赣南有 17 个县 其中于都 赣县 兴国 会昌 瑞金 安远的郭氏堂 名都是 汾阳堂 但南康 信丰等地的却不是 请考证一下 姓名 郭志鹏 Email SAVAGE GZP 1 63 COM 时间 2004 12 11 1 51 43 主题 寻找上支 内容 2004 10 7 发贴的志超及希良 你们好 我家家谱记载是从吉安 麻县 迁往四川 定居彭山县青龙镇 爷爷为少字辈 父亲 为祖字辈 我的下一代好象是杨字辈 看过你们的帖子 有相似之处 望指点一二 敬上 姓名 田明明 Email 时间 2004 11 14 0 21 28 主题 大相村名的由来 内容 小时候一直不知道大相村名的由来 现在才知道原来 大相 就是指汾阳王郭子仪啊 不过可惜我是小罗城村的 姓名 田明明 Email 时间 2004 11 14 0 18 12 主题 经过我查资料 内容 姓名 郭 世 科 Email 时间 2004 11 9 7 52 25 主题 汾阳出土三块唐代墓志铭 内容 汾阳出土三块唐代墓志铭 解了唐代汾阳称谓大疑问 近日 汾阳市博物馆又收藏到一块新出土的唐代墓志铭 该 唐故马君墓志 铭并序 中刻记 君讳承宗扶风人也 起自伯益之君 赵为谏议大夫 今寄家汾阳人也 逝于元和七年 公元 813 年 十二月六日 在此之前 汾阳市博物馆就收藏有两块 2000 年村民建房挖根基出土的唐代墓 志铭 一为 大唐宋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胤字承祖西河孝义人也 开元二十五年 公元 736 年 八月二十五日葬于汾阳城西南七里平原 另一 为 唐故天水赵夫人墓志铭并序 夫人以大中六年 公元 852 年 十一月 二十九日遘疾终于汾阳私第 一出久演不衰的戏剧 打金枝 唱得 功盖天下 再造唐室 的汾阳王郭子 仪尽人皆知 加之近年来海内外郭氏宗亲每年的寻根祭祖活动 使汾阳王封 地 汾阳 出现了争议 有的说 现今汾阳唐代不叫汾阳 到明代万历 23 年 才叫汾阳 而汾阳市出土的三块唐代墓志铭 正好做了佐证 解了疑问 三块墓志铭墓主与汾阳王郭子仪同在唐代 宋胤在郭子仪封王 26 年前过世 马君与赵夫人分别在郭子仪封王 51 年和 90 年后身亡 三块墓志铭既佐证今 之汾阳唐代就叫汾阳 又佐证郭子仪封王就在今之汾阳 二 OO 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姓名 郭 世 科 Email 时间 2004 11 9 7 50 22 主题 汾阳称名 2600 年史考 内容 汾阳始名于春秋 至今已有 2600 年 由此以来 不论朝代更迭 还是州郡 府置 或者另冠它名 汾阳之名始终保持 从未中断 下面就是笔者的考证 一 史志有据 史记 晋世家 春秋时 公元前 651 年 晋国公子夷吾欲复辟 曾对大夫 里克允诺 一旦里克帮其复国成功 即封汾阳之邑与里克 其后里克家族为 避不测 迁相城 今汾阳大相 小相 改姓相里 是相里之祖 国语 一书 也有 夷吾封中大夫里克汾阳之田 诚得立 封子汾阳田百万 之表述 汾阳市至今有相里后裔 小相村还存太师墓 建国军节度使 赠太子太师 西河郡开国候 相里金神道碑 清 乾隆 汾州府志 宋初 汾州兼西河郡节度使 后又改汾阳军事 胥鼎 贞佑二年 金 公元 1215 年 五月 宣宗将南度 留为汾阳军节度 使 乌本论德升 集庆军节度使改为汾阳军节度使 明 万历 汾州府志 介休县靖康 宋 公元 1126 年 后没入于金 置汾 阳郡管介休 孝义县 金天会 4 年 公元 1139 年 娄室入汾州 后定汾阳 军节度使孝义县 清 乾隆 孝义县志 金隶河东北路汾阳军 金天会四年丙午 娄室 入汾州后 定为汾阳军节度孝义县 二 古诗有证 在郭子仪封王 7 年之后去世的唐代诗人岑参有一首游汾州七言诗 却投晋 老山 愁看汾阳花 另一唐代诗人徐安贞在 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 诗 中写道 还望汾阳近 宸游自窅然 晚唐诗人杜牧在一首 云梦泽 为题的绝句中写道 日旗龙旆想飘扬 一 索功多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 未知始终郭汾阳 此前杜牧还有一首 长 句四韵 的律诗与此呼应 九金神鼎重丘山 五玉诸侯杂佩环 星座通宵 狼猎暗 戌楼吹笛虎牙闲 斗间紫气龙埋狱 天上洪炉帝铸颜 若念西河旧 交友 鱼父应许出函关 杜牧这两首赞颂汾阳王和赞美汾阳地的诗篇 当作 唐代汾阳称谓及汾阳王封地的明确佐证 金代节度使王铸 谒狄武襄祠 中写道 汾阳遗美迹 千古话芳规 金代还有一位许安人 也作一首 送二道者归汾州 介休上下两闲人 来访汾阳旧使君 明日却归城外去 一双白鹤山青云 三 碑石有铭 现为馆藏的 1 大唐宋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胤字承祖西河孝义人也 开元二十 三年 公元 736 年 八月二十五日葬于汾阳城西南七里平原 2 唐故马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承宗扶风人也 起自伯益之君 赵为谏 议大夫 公之胤绪 历代 今寄家汾阳人也 逝于元和七年 公元 813 年 十二月六日 3 唐故天水赵夫人墓志铭并序 夫人以大中六年 公元 852 年 十一月 二十九日遘疾终于汾阳私第 以上三人同在唐代 与汾阳王郭子仪同一时期 4 大金故敦信尉飞骑麴公墓志铭 大定四载 公元 1165 年 四月二十八 日逝 汾阳贺邦 刊 5 兴福大师懃公之碑 大德四年 元 公元 1301 年 岁次丁酉下元日记 院习经论沙门行瑛行瓛 立石汾阳郭春弟 6 现存国家图书馆 原北京图书馆 大元故赠亚中大夫东平路总管轻车都尉 追封太原郡候郭公神道碑 公郭姓 讳让 字周臣 汾州西河人也 其 先出自有周王季之穆 文王季弟虢叔 以其懿德 受封 建国 或谓之郭 即其后也 公之显祖曰之仪 是唐为中书令 历考二十四 以功封汾阳王 食邑于此 厥后子孙遂著籍焉 祖汾州元帅公也 世居汾阳 收入类编的 民国初年两次出任汾阳县长的王 昌所编 汾阳县金石类编 有宋代到明代 万历 23 年前碑文 钟文内汾阳名记载 17 处之多 1 宋太宗十年 公元 986 年 重建祖茔记 惟田氏之居汾阳 远有世序 汾城之民 世居汾阳 2 宋嘉佑二年岁次丁酉 公元 1058 年 汾州大中寺太子神院坟塔围葬定光 佛舍利塔记 曰汾之阳 厥名惟一 厥姓惟张 3 金天会十三年 公元 1135 年 重建郭林宗碑阴记 汾阳张莘刊 4 金皇统七年岁次丁卯 公元 1148 年 金 显庆寺铁钟 振威将军汾阳 军定义都指挥周清 5 金承安二年 公元 1198 年 大金汾阳六师院宝公禅师碑铭 请师住 持韶山之门禅院 复住汾阳天宁万寿禅寺 6 宋理宗保佑五年 公元 1258 年 汾南渊公禅师碑铭 汾阳节副请开 堂于古魏之梵天及翠山普照 7 元至元十四年 公元 1278 年 创建长春观碑并序 汾阳郭秀弟郭润 刊 8 元至元十四年丁丑 公元 1278 年 古宣秘大师潮公塔记 汾阳郭润 任英刊 9 元延佑三年 公元 1317 年 重修仙姑庙记 夫汾阳之西乃庆云乡者 名曰魏家庄 10 元至正元年 公元 1341 年 元 皇甫氏贞节记 汾阳西河人姜公凤 举 11 元至正十二年 公元 1353 年 故总管吕承事墓道碑铭并序 皆初学 于汾阳君祥王材 门 葬于汾郡之西洪折里 12 元至正二十八年 公元 1369 年 元 孙静斋先生诗记 汾阳邦宗坊 刊 13 元至正二十八年 公元 1369 年 狄武襄公祠记 一 汾阳 郭 义 成克中镌 14 明景泰二年辛未 公元 1452 年 较万历二十三年即 1595 年早 143 年 御祭永泽庙文并序 汾阳驿驿丞程浩 15 明弘治九年岁在丙辰 公元 1497 年 较万历二十三年早 102 年 处士吕 公墓铭碑 吕氏之先世为汾阳之望族 16 明正德四年岁次己已春 公元 1510 年 较万历二十三年早 85 年 李公 弘济墓表 李公弘济 讳子浩 汾阳望族 17 明嘉靖改元岁次壬午仲秋 公元 1522 年 较万历二十三年早 73 年 重 修清凉寺记 汾阳白云寺后学抄门妙用书篆 寺在汾阳艮方 约城三 十里许大夏之乡 大比郭里 四 封爵有人 唐代凡所封邑 必取得姓之地 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就是因为其始祖虢叔后 裔被假虞灭虢成为难民举族迁徙汾阳虢城改虢为郭的得姓之地而封 还有郭 子仪之孙 郭曜次子郭锋 官佐官禄少卿 爵封汾阳郡公 金代将领 郭子 仪世孙郭宝玉 也受封为汾阳郡公 五 堂会有称 1 谱书 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珍藏的家谱资料载明 子仪公的子孙向全国各 地迁徙 经历一千多年 遍布河南 安徽 浙江 江苏 江西 湖南 福建 广东 广西等地 然后又从福建 广东等地陆续迁往海外 然而 子仪公的 后裔 不论是从哪里迁去的 他们都公认汾阳是其始迁地 是他们的旗帜和 堂号 福州郭氏支谱 郭氏派衍汾阳 清代冯哲仁撰 宁波鄞 县郭氏宗谱 其贯盖汾阳 清代郭曾方撰福建晋江钱山家谱并宗支图小序 我族自汾阳分派入闽 清代张述咏撰 京江郭氏家乘序 吾邑郭氏 自汾阳来迁 郭必钢撰 湖南澧县大潭溪汾阳郭氏重修谱序 他如挖断同 梦溪寺 马家山 枫林寺 郭大口 龙墙 大光坪 淤泥湖 以及益阳正街 巷奇头 鸡斗城 临澧县等处 所有郭氏谱序 皆源吉水而宗汾阳 所谓一本万株 百川朝宗者也 则我汾阳之家声 拒不可揭休天府 与国史并垂不朽欤 郭坚撰 汾阳郭氏湖南省澧县大潭溪派文化世序南轩公支下墨谱节略序 继绪汾阳 郭诗连撰 台湾台北崇饱公派族谱序 我祖宗系统 出于唐玄宗时之名 将汾阳郡王子仪公派下 因此堂号为汾阳 四川省蓬溪县天福镇郭少荣保存乾隆三十八年 汾阳郭氏族谱 谱中有清乾 隆 27 年 郭氏复修序 夫汾阳王 世居太原 故或以太原名郡 或以汾 阳名郡 具实一也 四川省大英县檀木湾 郭氏家谱 郭子仪第四代 应为第五代 孙郭端夫 在唐庄宗时官至鸿芦卿 谪守江右庐陵 由山西汾阳举家迁往江西 在宋端 平元年甲午由江西迁往湖广 大明弘治二年入川落业檀木湾 湘阴 汾阳郭氏族谱续序 吾乡昔有汾阳郭氏族谱 然历变乱 罹兵燹 几失其传 明正德五年 公元 1510 年 重修其谱 2 堂会 加拿大汾阳堂宗亲会 美国汾阳郭氏宗亲会 缅甸郭汾阳堂 族菲汾阳郭氏宗亲会 砂劳越汾阳郭氏公会 马来西亚雪兰莪浮罗吉瞻汾阳公会 怡保霹雳汾阳公会 太平比叻郭氏汾阳堂 马来西亚郭氏汾阳堂 新加坡郭氏汾阳堂公会 新加坡凤廓汾阳公会 新加坡汾阳郭氏公会 香港郭汾阳崇德总会 3 楹联 相国家声远 汾阳世泽长 功封虢叔家声远 威重汾阳世泽长 二 OO 四年十月十五日 姓名 郭务强 时贵 Email gwq 时间 2004 10 23 16 29 08 主题 我是郭子仪第 代孙 内容 我世祖郭子仪二十五代进公长子克敏字梓兰由庐陵迁楚南宝庆邵阳西乡紫 阳 班次 信公房 柱念永希必原应促友祖文允登上位福大义景升恒名世时逢泰承家益 树勋 郭子仪后人请与我联系 姓名 郭世科 Email 时间 2004 10 13 16 24 43 主题 郭子仪祖籍汾阳考证 内容 郭氏起源于何地 得姓于何方 史书记载不一 后人考证各异 这一状况 给郭氏续修家谱 寻根祭祖带来诸多不便 准确认定 形成共识 已经成为 郭氏家族的共同愿望 世界郭氏宗亲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郭时礼先生就撰文 指出 郭氏家族起源于何地 受散居世界各地及国内郭氏后裔所关心与探 讨 更受到山西省汾阳县 市 阳曲县 陕西省华县等各地历史学者 地方 首长 地方人士之关心 纷纷成立研究会 撰文研究探讨 郭氏后裔 希望 能得到没有争议性的结论 俾能做为郭氏后裔寻根祭祖之地 更盼望郭氏起 源地 能成为世界各地华人考古 寻找遗迹与观光之地 笔者在撰修 汾阳郭氏郭村支谱 中 经过多方考证 已有明确认定 在此 基础上 又搜集查阅大量史书资料 与本族宗亲 郭氏研究学者探讨 特别 是为纪念汾阳王诞辰 1300 周年由山西省社科院李吉 马志超编著的 郭氏史 略 世界郭氏宗亲会秘书长郭时礼编著的 郭氏源流 两书作者借助自身 的方便条件与学识地位 基本上将郭氏史料大都查阅 有关论据 论点 论 证尽收其中 这 就为郭氏研究疏理出线条 提供了方便 先说起源 虢叔公为郭氏始祖 这一点别无他议 而虢叔公与虢仲公谁封东 虢谁封西虢史书记载就有不同 虢叔公封在西虢 有大量记载 笔者在 汾 阳郭氏郭村支谱 中也这样认定 而后读 郭氏史略 与 郭氏源流 又有 宋代乾佑年间罗泌所撰之 路史 国名记 戊卷 称 虢 郭 仲之封 为西虢 在西歧 今凤翔县 东迁之际 自此之上阳 亦称陕州 陕县 今 三门峡市 为南虢矣 其处者为小虢 秦灭之 亦俱曰虢 东虢 叔之封 制也 今郑之荥阳有虢亭 台冢在焉 或云仲封者 非 南虢 上阳是 今虢之虢 略正曰南虢 以其仲后所封 故亦号西 北虢 男爵 今陕 州 理西四十五里 故虢城是 是为太阳 亦称大阳 下阳或夏阳 佑以 此为仲邑 仲后也 夏阳 序之封 晋灭之 今陕 州 之平陆 平陆称 过大阳县 曾归属陕州 汉夏阳城又在韩城东北百三十 以上记载东 西 南 北 小五虢分明 只是将北虢也为仲后有误 郭氏史略 还引载 1991 年 12 月出版之 汉语大辞典 八分册 850 页 虢 字条 虢 古国名 西周文王弟虢仲之封地 故城在陕西宝鸡市东者 为 西虢 虢叔之封地 在今河南省城皋县虢亭镇 称东虢 平王东迁 西 虢迁上阳 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称南虢 西虢迁徙后 支族留居原地者 为小虢 此外虢叔有别支 地居山西省平陆县大阳镇之南 滨河之北者 称北虢 史称假道灭虢 即此 另有 春秋公子谱 云 虢叔之虢 谓之东虢 在荥阳为郑所并 应劭注 曰 荥阳古虢国 今虢亭是也 通鉴前编 云 武王十三年 封虢仲 于西虢 苏辙 古史 虢仲为西虢 晋献公所灭 虢叔为东虢 郑所灭 以上记载 明确了 五虢 定位 而 史记 郑世家 还对东虢为郑所灭的 经过有详细记述 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母弟郑友为桓公 地在京北一带 今陕西大荔 周幽王继位 加封郑友为司徒 为周室卿士 郑桓公见幽王 无道 周室之乱将生 于是向太史伯请教避祸之计 太史伯答曰 独洛邑 之东 河 济之南可谓长久立国之地 并分析说 其地近在郐 虢 二君贪 财好利 百姓不附 恃险轻敌 不修武备 你现在位居司徒 位高权重 可 向天王请求移郑国之民于虢 郐之间 天王必然答应 虢 郐之君也不敢拒 绝 一旦郑国移民于郐 虢之地 则二国早晚在郑的掌握之中 郑桓公依计 而行 果然郐 虢二君迫于天王命和郑桓公权势 献出十邑作为郑国移民食 采之地 及至周平王东迁洛邑 郑桓公因平定尤戎之乱 以身殉国 郑武公 继位 因拥立护送平王之功 深为平王所倚重 在周平王支持 默许下 郑 武公于平王二年 公元前 769 年 灭掉郐国 平王四年 公元前 767 年 又 出兵伐虢 尽收东虢之地 虢叔 虢叔公继者 死于制邑 相传今河南荥阳 虢亭附近有其坟冢遗址 历时三百余年的东虢至此灭亡 郑国迁都于荥阳 史称 新郑 春秋左传 中有一段 郑伯克段于鄢 的记述 郑庄公对其 母后武姜的答复中 也再次印证了虢叔死于制邑的这段史实 由于郑武公灭虢吞郐扩张势力的作法 招致诸候各国的不满 为平息众怒 周平王寻求虢叔裔孙序 封之于夏阳 夏阳亦作下阳 其地在今山西省平陆 县濒临黄河北岸的太阳渡附近 因其与西虢东迁后于黄河南陕县新台之南虢 隔河相望 故史称北虢 这里又引出一个需要弄清的重要史实 序公封地 郭氏史略 一书中指出 若细加推敲 查对史籍 就会发现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关于郭氏渊源 的记述 多有失误 具体指出历史年代误差较大 地域概念混淆不清 颠倒 了虢仲与虢叔两个历史人物 混用古今地名 导致后人误解 郭氏史略 指 出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颠倒了虢仲 虢叔的身份 对 阳曲 作为 虢序初封之地未加标注 使人理解为 今之太原阳曲 但 阳曲 之名 在 汉代以前 并非行政建置之专用地名 据王轩 杨笃等纂修的 山西通 志 沿革谱 所载 太原府阳曲县 条目称 阳曲在汉代为狼孟 魏武 曹 操 始徙阳曲民于太原郡北四十里狼孟南境筑城居之 阳曲之名始此 还 有 山西通志 定襄辨 今之定襄古阳曲也 此阳曲始置于西汉 东汉 建安年间 曹操平定并州 遂徙阳曲县民越过系舟山 来到太原北郊狼孟在 地 筑城居之 始名阳曲 阳曲县志 也明确指出 阳曲之得名始于汉 也就是说东周之阳曲与汉代以后之阳曲并非同一地域 汉代以前 阳曲 的正确理解 应以东汉应劭解释较为贴切 即 河千里一曲 当其阳 故 曰阳曲 据此 周平王封虢序于阳曲之地理位置 在汉代以前应理解为 黄河千里一曲 地当其阳 的地域泛称 而非某一专设行政位置 从平陆 大阳镇所处之地理位置特点来看 它濒临黄河北岸 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之处 黄河千里迢迢 沿秦晋二省交界处吕梁山脉穿行而下 至此折而向东 可谓 河千里一曲 地当其阳 堪称名实相符的阳曲 至今平陆县境内尚存大阳 古城遗址 并有郭垣 郭堡等与虢序受封相关的地名和传说 何况 路 史 国名记 中就明确记载 夏阳 序之封 晋灭之 今陕 州 之平陆 郭氏史略 这样结论 虢序初封之地当以 春秋左传 史记 国语 路史 等记载的 夏阳 为宜 虢序受封夏阳之后 因国小力微 终于 在周惠王十九年 公元前 658 年 被晋献公以 屈产之乘 良马 垂棘之 璧 美玉 借道于虞 一举吞灭 弄清东 西 南 北 小五虢国之位置与存亡 明确虢仲 虢叔之封地 再 考对序封阳曲所指与背景 自然而然就会认定 左传 史记 晋世家 记 载之可信 虢改为郭 只能在晋灭虞 虢 毁其宗庙 迁其族人 将虢氏 虞氏举族迁徙至汾阳虢城 虞城的公元前 658 年之后 虢叔裔族在流放之地 流放之时为避祸而不得已才改姓 山西汾阳就是郭氏得姓之地 郭氏之源 而且 还有 太平环宇记 汾州虞 虢二城 相传晋灭虞 虢 迁其民于此 筑城以居之 汾阳县志 孝义县志 晋灭虞 虢 迁其人于此 置瓜衍 县 汾阳虢城老人文孟华也见证村中曾有 晋献公假途灭虢迁其人于此 治 瓜衍县治此 取名虢城 的碑文等相同记载 当然 举族迁徙 只能是其 首要人物 绝大多数 不可能一个不漏 这就出现了史书所载流落他乡的虢 叔后裔 而虢叔后裔不论流落何方 都为同祖 他们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 不应该也不可能都是郭氏之源 这里需要重提一下阳曲郭氏 山西通志 沿革谱 与 阳曲县志 已表明 阳曲县得名 并非于周 而在汉代 序封阳曲也非今之阳曲 而在平陆一带 因此 阳曲郭氏 同样也是汾阳郭氏的一个支流 说到阳曲 引出太原 太 原郭氏原也为汾阳郭氏 只是缘于太原是省府 汾阳置于管辖之下 以致好 些文史记载就将汾阳郭氏称之为太原郭氏 汾阳 汾州郭氏名人以太原冠名 如郭氏家族中与子仪公齐名的林宗公 本为汾州介休人 又居州所在地汾阳 城 闭门讲学 弟子数千 至今汾阳城内有其宅址 而史书记载却称其为 太原介休人 由此而论 唐颜真卿为子仪公父敬之公撰修碑文所称 代为 太原著姓 也即汾阳著姓 再者 阳曲地名的误解 序公封地的错位 也是 将汾阳郭氏称做太原郭氏的一个原因 今将阳曲地名 序公封地考清 历史 疑团也就随之而破 对于汾阳郭氏 还须破解一个疑团 因为有汾阳始名于明代万历 23 年的误传 其实 从春秋开始 汾阳就叫汾阳 史记 晋世家 与 国语 中 都有春 秋时晋国公子夷吾欲复辟 曾对大夫里克允诺 诚得立 封子汾阳田百万 的表述 为避祸里克后改姓相里 汾阳至今有里克后裔及大 小相 里 村 还有 相里金神道碑 清 乾隆 汾州府志 载 宋初 汾州兼西河郡 军事 后又改汾阳军事 胥鼎 贞佑二年五月 宣宗将南度 留为汾阳军节 度使 乌本伦德升 集庆军节度使改为汾阳军节度使 明 万历 汾州 府志 载 介休县靖康 宋 公元 1126 年 后汉没入于金 置汾阳郡管介 休 孝义县 金天会 4 年 公元 1139 年 娄室入汾州 后定汾阳军节度孝 义县 现存汾阳市博物馆的三块唐代墓志铭 一块金代墓志铭 两块元代碑 还有民国初年两度出任汾阳县长王育昌所编 汾阳县金石类编 中 从宋代到 明代万历 23 年前的 17 块碑文 都明确刻记汾阳在当时就叫汾阳 而且与郭子仪 同时期的岑参及杜牧等在古诗中也有提及汾阳称谓的诸多佐证 郭氏起源 郭氏得姓还有他说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笔者只引 环球郭氏宗 谱 中 郭氏源流说 一段文字作结论 经魏晋南北朝崇重门第之后 多 以古代黄帝之胄裔相羽饰 历世久远 屡经兴亡 播迁转折 转徙流离 故 老不存 谱传失散 而欲更有详以稽考 亦已难矣 要之既占为郭氏 则众 流同源 固不碍其有同姓之亲也 此一论述 早已成为古往今来海内外郭氏 之共识 郭氏家族同根共祖 无论史书记载 还是各地郭氏家谱 碑文 或者 口头相传 绝大多数郭氏后人都认定来自汾阳 并以汾阳做堂号 刻门额 制香盒 以 汾阳郭氏 自居 称汾阳为郭氏家族根之所在 据不完全统计 海外郭氏宗亲会名称中冠 汾阳 二字的就有 14 个之多 就连旅居日本的郭 氏后人 起名也冠 汾阳 二字 2004 年 9 月 6 日 连接 郭子仪祖籍汾阳考证 图片 姓名 志超 希良 Email 时间 2004 10 7 22 05 17 主题 从汾阳南迁的子仪公后裔 内容 自从 1997 年世界郭氏宗亲会在汾阳召开纪念子仪公诞辰 1300 周年大会之 后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郭氏后裔回汾阳探亲祭祖 其中大部分来自南 方 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 为的就是证实一下自已是从汾阳走出去的郭氏后 裔 子仪公的子孙向全国各地迁徙 经历了一千多年 其足迹遍及河南 安 徽 浙江 江苏 江西 湖南 福建 广东 广西等地 然后 又从福建 广东等地陆续迁往海外 然而 子仪公的后裔不论是从那里迁走的 他们都 公认汾阳是其始迁地 是他们的旗帜和堂号 现在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 区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和香港 台湾等地 都有子仪公的后裔 都用 汾阳 做他们的堂号 为此 根据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所珍藏的家谱资 料整理 得知从汾阳南迁的郭氏后裔有以下十支 长子郭曜后裔有两支迁徙 1 郭嵩福建长乐分支 曜公裔孙唐末迁往河南光州固始县 其中一支名郭嵩 于五代后梁开平四年 910 跟随王审知的从弟王想来到王审知任后梁闽王的福建福州 王想被任 命为新宁县 今福建省长乐县 县令 郭嵩从往 居新宁县芝山 安家后 在芝山的北峙溪择地建汾阳王庙 称地名为郭坑 庙名 福惠庙 以志不忘 先祖子仪公和历代先祖 郭嵩有三子 赘 贵 贽 郭赘世居郭坑 郭贵迁居到长溪县 今福建省霞 浦县 郭贽有二子 恂 绚 郭恂字正道 官明贤侍郎 由郭坑迁居兴化府仙游县 今福建省仙游县 卜 居北郊大蜚山下 号 郭宅宫 后世累有灾异 乡人立庙祭祀郭恂 称之为 司马圣王 郭恂子郭斌 字尚文 不久迁至泉州高桂坊 郭斌子郭瑛迁至 惠安 郭恂另一子郭质 字尚同 移居仙游县碧溪 郭质裔孙郭惟高 于北 宋咸平年间由仙游碧溪迁至莆田县魏塘 称居住地为 郭埭 其后裔闻名于 世者有南宋初郭义重 元初郭道卿 南宋末郭廷炜 分别被朝廷旌表为孝子 后人以此为荣 称为 魏塘三孝子 郭绚字弘道 五代后唐时官福唐县 今福建福清县 训导 曾访汉代何仙姑 遗迹 看中了该县玉融山下的南阳村 于是在此筑室定居 此支此后三百二 十年中失考 至元初 郭初迁居同县马山之西 郭初二子 耀 华 长子郭 耀迁居同县东南五十里之化北里下泽朗后洋之中兴社 其后裔分为天房 地 房 人房三支 枝繁叶茂 播迁各地 据说 当时就有谶言说 南泽枝 北择朗 五百年后衣冠烺烺 后来真有不少人做了官 2 郭在徽江西安福分支 曜公第二子锋 官光禄少卿 封汾阳郡公 锋子余 仕至县尹 余子端夫 仕至大中大夫 端夫子在徽 拒不事后梁 迁居金陵 今江苏南京 佐后唐 庄宗 为鸿胪右卿 后坐吉州之事 谪居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市 后居安 福县 在徽三子 晖 宜 兴 郭晖事南唐 为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国 太 平广国公 迁庐陵麻冈 其后代散居江西各地 其中一支郭亮 从子仪数第 二十六世 仕湖南桂阳县令 遂迁居于桂阳 其后又有郭益埙 第三十世 于元代官广东南海县令 遂迁居南海 益埙第三子郭好智于明永乐元年由江 西安福县白石乡迁居湖南上汀横路桥老屋场 六子郭暧后裔有七支迁徙 3 郭瞿江西遂川分支 暧公第三子郭金从 郭金从子仲元 仲元子郭瞿 官御史中丞 改江西吉州 太和县龙泉场院卿 遂迁居于太和县龙泉场 今江西遂川县 郭瞿子郭延召 仕至枢密使 其后世在南方繁衍播迁 4 郭德广福建泉州分支 暧公后代有一支于五代时迁至杭州富阳县 称该村为郭家村 八传至郭德广 元末官至太常寺卿宣慰使 以督需供应来到泉州 泉州兵起 不能回朝 便 纳室于泉州晋江县 今福建泉州市 卜居晋江县三十五都法石里 其后世以 仲远公一族最盛 仲远公字毅轩 生于元至正八年 1348 二月二十三日卯 时辰 卒于明永乐二十年 1422 七月十三日申时 享年 75 岁 夫人陈氏 生于元至正十一年十月初一日已时 卒于暖明宣德八年 1443 二月二十二 日申时 享年 83 岁 合葬于泉州晋江县三十五都龙头山阳 其后世陆续迁往 海外 5 郭春江苏丹徒分支 暧公后世有一支从汾阳迁至太原府介休县 传至郭进 仕北宋 督军山西 其后代随高宗南渡 子孙散居四方 南宋理宗端平年间 郭春官司城祭酒 奉旨往东都扫陵 遂不复仕进 隐居京口 不久迁至润州 又称镇江府 丹 徒县马迹山观前村 其后第三世郭仲正由观前迁至北港 第六世郭洪英由观 前迁至毗林 今江苏武进县 南门山陵桥 郭洪福由观前迁至维阳 今江苏 扬州市 西乡 第十四世郭汉 郭英兄弟由丹徒迁至润南开仪村 后汉又迁 至云阳乡瓦屑坝郭家沟 第十八世郭大元由郭家沟迁至本县洪巷里殷家村 郭大亨由郭家沟迁至本县蒋使务村 第十九世郭成全由蒋使务村迁至丹阳县 吕城乡荷花池 第二十世郭文琏由马迹山观前迁居镇江西门外山巷里 6 安徽亳县分支 五代时 暧公后代有一支由汾阳迁往山西沁水县 北宋神宗时 又迁往安徽 亳县 其后世有个叫郭益的人 于元未任淮安太守 传到明正德八年 1513 郭景 字良玉 曾官福建建安县丞 例授迪功郎 聚族而居于亳县 日益壮 大 7 郭英江苏南京分支 暧公后裔有一支迁到了安徽濠州 今凤阳县 传至元末 有郭兴 郭英兄弟 二人 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郭兴被封为巩昌侯 郭英被封为武定侯 郭英 有子十二人 知名者三人 镇 铭 镛 郭镇尚永嘉公主 郭铭官辽府典宝 郭镛官中军右都督 郭英有女九人 第二女为辽郢王妃 郭镇长子珍 官锦 衣卫指挥佥事 郭铭有一女 为明仁宗妃 铭子玹袭封武定侯 玹子聪 官 锦衣卫指挥佥事 郭珍子昌袭封武定侯 昌子良初封官挥佥事 后袭武定侯 郭良子勋 官至太师 封翊国公 郭勋子守乾 袭封武定侯 传于曾孙培民 已是崇祯末年 郭英的子孙中 有一位名郭才 于明建文元年 1399 燕王朱棣起兵北平发 起 靖难 之役后 离开南京 避乱到江苏泰兴 住北门外太平乡南盛庄 其后世在这里繁衍生息 日益壮大 8 郭廷章江苏丹徒分支 暧公有一支世居山西汾阳爱子村 后来传到郭雯 已是明代嘉靖年间 长子 郭廷章 字松山 次子郭廷芳字国华 嘉靖九年 1530 郭廷章被汾阳县选 拔为贡生 官直隶通判 不久迁江南苏州府通判 后因事罢官 闲居京口 今江西镇江 这一年 汾阳县遭受特大暴雨灾害 山洪暴发 洪水与泥沙 冲毁并埋没了爱子村 一部分郭氏后人逃离了虎口 而廷章的妻室子女全部 遇难 廷章此时已年过五十 痛不欲生 后经人劝说 续娶润州丹徒李氏为 妻 生二子 郭印与郭御 于是占籍丹徒 筑室县城竹杆巷 在那里每繁衍 生息 日益壮大 9 郭永清湖南麻阳分支 暧公后代有一支迁到了江苏常州府宜兴县 传至郭永清 已是明代嘉靖年间 永清考中进士 官江西吉安府刺史 有六子 昱 鉴 钢 鎡 某 镒 次 子郭鉴读书有成 为万历十六年 1588 举人 官四川益阳县教谕 升任沅 州教训 永清此时已告老还乡 随郭鉴仕宦 居无定所 后来郭鉴被解职 永清父子便就近在湖南麻县安家落户 住石羊哨严床坪通达林 其后世发展 成为一个很大的家族 并向四川以及贵州 广西等地播迁 如第九世登禄迁 往重庆府巴县郭家坪 第十世大松迁往贵州松桃县 大荣迁往四川沅州城 大超迁往广西 大育迁往四川来凤县 大聪迁往贵州松桃县蒙雾溪 第十一 世士选 士才 俱迁四川彭水县上柏溪场 士贵迁广西林平县 士礼迁四川 来凤县 士元携六个儿子俱迁四川来凤县 士景 士京迁居贵州施秉县 士 武迁往重庆府城 第十二世绍年移居四川沅州城 绍宗迁往四川来凤县 绍 琏迁往贵州罗河县 第十三世宗桓 宗柏兄弟俱迁至贵州永丰州 宗孟迁往 贵州铜仁县溪江口 第十四世祖钊 祖锡兄弟俱仕贵州永丰州 第十五世元 文迁往贵州古州等 七子郭曙后裔有一支从汾阳迁出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公司法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
- 2025年工伤预防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普通话考试综合理解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工(高级)证考试题库及电工(高级)试题解析
- 无糖茶饮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樱桃谷鸭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全国气瓶充装作业人员P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水生观赏植物美容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企业融资培训课件
- 2025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 期货技术指标培训课件
- 项目融资合同及还款计划安排说明
- 咖啡知识培训课件
- 施工进度管理的措施
- 富时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历史行情(1999年08月31日-2025年3月28日)
- 换药室工作制度
- DB42∕T 1496-2019 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
- 产品质量管理及控制作业指导书
- 前端工作总结答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