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课文问题 整理.doc_第1页
湖心亭看雪课文问题 整理.doc_第2页
湖心亭看雪课文问题 整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整理2018.01一、 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人鸟声俱绝”不禁想起柳宗元的江雪中的诗句“ ,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 点明主旨的句子: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课文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2.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暗示作者的“痴” (或“不同常人”,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4)为下文作伏笔。 3请家大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说说作者眼中的西湖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4.作者在描写西湖雪景时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手法:(1)白描:文句简略(文字简练朴素),不用华丽辞藻,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2)对比特点(1)使用白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朦胧的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此处写景又用对比手法,(1)先摄取全景,显示天地阔大,然后由面及点,显得人物渺小,这是大与小的对比。(2)此时的西湖,天上的云、远处的山、周围的湖面,全是白的,在白色覆盖下,只有长堤、湖心亭、扁舟和舟中人影影绰绰,这是白与黑的对比。5.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 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 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6.“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写出此时湖上冰雪弥漫、天寒地冻、寂静空旷、一片混沌的景象.7.本文文字的锤炼,也非常出色。试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例作一分析。示例:连用三个“与”不但不觉得啰嗦,反而让人感到是作者是在强调雪后夜色中天地相连,混如一体,难以分辨。量词的选择也是独具匠心,“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不但一个小似一个,而且比喻很贴切,视线由远而近,景物由大到小,让人感到天地之间人物渺小。如果说成“一道”等,就没有创新的感觉了。8.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白描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9.“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种“强”和“拉”二字表现突出人物的什么感情?“拉”有“拽”之意,突出亭中赏雪之人的热情好客;“强”有“勉强”“尽力”之意,表明“我”对饮酒的不情愿,但面对客人的盛情,只好迁就地饮上三大杯,“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也是为了不负此湖山胜景,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10.如何理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文中没有记下此二人的姓名,有两种可能:一是好多年过去了,作者不记得两人的姓名了。二是作者并不在意此二人的姓名,而是在意此二人也像自己一样是客居杭州的外乡人,特指金陵,也表达了对故国之思。君子之交淡如水,作者交朋友没有功利性,只注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11.写赏雪,却学到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种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惊喜。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这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真实的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12.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作者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说) 拏、拥、独往、看;入夜以后,独自一人冒着奇寒乘船外出,到西湖欣赏雪景。13.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痴”的含义。他痴迷于自然美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14.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痴情,这个结尾很特别,没有写自己游览归来的感受,而是借船夫的口来表达,是对全文的极妙点染。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5.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含蓄表达作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痴情,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6.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2分)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17.作者的性格、情感与金陵人是否相同?不相同。金陵人赏雪是二人结伴而行,还带了酒,又拉张岱同行,足见其旷达豪放,心情开朗,与其说是来赏雪,不如说是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相形之下,张岱却表现得遗世独立,卓尔不群,只是静静地观赏静静的体味,心灵融入自然,与客人的大喜舟子的喃喃自语相比,他始终是淡然的。18这篇写景散文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19.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20.从全文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20.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