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doc_第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doc_第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doc_第3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doc_第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B . 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C . 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D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2. (2分)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月色人户(窗户)B .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 . 怀民亦未寝(睡觉)D .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3. (2分)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 .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 .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 .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4. (2分)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 (2分)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B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C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D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6. (5分)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的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7. (1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夕日欲颓_沉鳞竞跃_晓雾将歇_与其奇者_遂至承天寺_藻、荇交横_ _盖竹柏影也_8. (1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丹阳秣陵人,著有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9. (4分)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1)山川之美/但微颔之(_)(_)(2)实是欲界之仙都/如是再啮(_)(_)(3)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无与为乐者(_)(_)三、 问答题 (共1题;共5分)10. (5分)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四、 翻译 (共1题;共2分)11. (2分)翻译下列句子。(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_(2)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_(3)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译文:_(4)言之,貌若甚戚者。译文:_(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文:_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12. (18分)(2016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解释加下华线词的意思。相与步于中庭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轼诣武卫营_ 卒全其城_(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我 尽 力(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6-1、7-1、8-1、8-2、9-1、9-2、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