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0 页 共 14 页 固定资产折旧及其经济意义固定资产折旧及其经济意义 学生 马跃 指导老师 张强 摘要 固定资产是会计核算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同时作为资产来讲是企 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的强弱以及其 发展速度的快慢 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规模 利用效率和更换的 速度上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企业价值就是固定 资产折旧 实质上是对固定资产的原始或现行投入价值的系统分摊过程 对于 固定资产折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有限的使用期内以折旧的 形式转化成货币资金过程 恰当的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如实地反映固定资 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损耗和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合理的确认了企业的生 产成本及其损益 以小窥大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对企业的影响 进而反映出对 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折旧 方法 意义 1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 第 1 页 共 14 页 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 资产折旧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实质上固定资产折旧 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 这种 磨损和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有形损耗指由于物质磨损 时间侵蚀 外部事故 破坏因素等原因形成的 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产 使用效能下降 主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 只是这种 费用没有在计提时发生实际的货币资金支出 属非付现成本 这部分费用计提 进入产品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等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偿 为 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 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好资金积累 2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 直线法 即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1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将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在预期使用年限内 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 具体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残值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折旧率 1 残值率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年限法的优点是便 于计算 但是存在很多缺点 从表面上看企业每年所承担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是均匀的 是使实际中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或是过时 每年消耗是逐年增加的 这样 这种算法就不能客观的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化过程 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就是固定资产价值在其预期的工作量中平均分摊的方 法 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工作量相互联系起来 具体公式为 单位工作量应提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1 预计净残值率 固定资产的 预计工作总量某期应提折旧额 本期实际完成工作量 单位工作量应提折旧额固 定资产的工作量 可按不同的量度计算 如汽车的行驶里程 行驶里程法 机器生产的产品产量 产量法 以及机器工作小时 工作时数法 单位工作 量应提折旧额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直线折旧法 因为其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年 第 2 页 共 14 页 限内都是以相等的数额来计算的 但是两者也是有区别的 前者着重于固定资 产的损耗 其提供的工作量越多 损耗也就越大 折旧也就越多 并且收益也 就越大 这是和直线折旧有所不同的 2 加速折旧法 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用 直线折旧率的双倍乘以固定资产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初账面价值 作为每个会 计期间的折旧额 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 2 预计使用年限 100 年折旧额 年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 年折旧率 2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于 一个逐年递减的年折旧率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而年折旧率的分母为预计使用 年限的总和 分子即为固定资产可使用的年限 具体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数总和 100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存在着共同特点 都是加速折旧的方法 这 就使得它们都具有加速折旧中前期折旧多 后期折旧少的特点 而它们的不同 在于应提折旧基数和折旧率两个因素的确定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 最后 两年除外 是固定的 应计折旧的基数是变动的 即按固定资产每年的期初余 额逐年递减 因此 各年的折旧额 最后两年除外 形成一个等比级数 而年 数总和法的折旧率是变动的 应计折旧额形成一个等差级数 3 几种方法的比较及合理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最大的影响企业利益是体现在税收方面 以下是一个对不同 折旧方法计算得出的税收结果的例子 这样更能看出其差别 例 某企业 2000 年 12 月购入一台大型设备 购入成本 元 预计净残 值50000 元 该机器设备可使用5 年 假设该企业 2001 年至 2005 年扣减折 旧费以前的净收益均为 元 在平均年限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下 第 3 页 共 14 页 对各年税收的影响 可以看出在平均年限法下 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所计提的折旧额每年都是 相同的 而在双倍余额折旧法下和年数总和法下 每年所计提的折旧额是呈逐 年递减趋势 但是在不同折旧法下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计提的折旧总额是相 同的 正是因为在使用年限内各年的折旧额不同 因此会对企业年度净利 润的计算产生影响 而事实上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财 务收益上考虑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三种折旧方法对应纳税总额没有影响 但 是后两种方法在前期可以让企业少纳税 而将纳税向后递延 而货币本身具有 时间价值的因素 这就相当于政府向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 对企业来说 则享受了这一利益 从进一步分析看 设企业平均的资金利息率为15 则上例中加速折旧法给 企业带来的财务利益可具体通过5 年的所得税额折合成现值来体现 平均年限法 3 325 3 325是5年中 利率为15 的年金现值系数 双倍余额递减法 0 870 0 756 0 658 0 572 0 497 9 12245 1 年数总和法 0 870 0 756 0 658 0 572 0 497 6 8307 0 870 0 756等都是各 年复利现值系数 由上可以看出 因为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提计折旧 使企业在未来支付的 所得税中 得到了相当于12245 1或者8307元的财物方面的收益 相当于企业节 约了12245 1或者8307元的利息支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计提折旧 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 间来看 折旧总额不变 因此 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 企业在确定相 应的折旧方法时 应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磨损状况 现金流量状况 企业市场 价值体现的需要 纳税及市场等因素 但从各个具体的年份来看 相对于年限 第 4 页 共 14 页 平均法和年数总和法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会使应计提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 用前期计提较多而后期计提较少 从而使企业利润总额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 多 抵税金额最大 年数总和法次之 企业如果不计提折旧或少计提折旧 企 业的利润将会增加 从而增加企业的所得税 进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因此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 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 其次 不同的折旧方法导致的 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总额的大小 从企业税负来看 采用双倍余 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可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 企业前期 利润少 缴纳税额少 后期利润多 缴纳税额多 从而达到延期纳税的作用 因此 在上述几种计提折旧的方法中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对企业更 为有利 总之 企业应了解每种折旧方法的特点 根据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 情况 灵活选择使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税负 给企业创造更高的财务效 益 3 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 1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1 折旧年限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客观地讲 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 一个预计的经验值 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 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 了可能性 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 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 从 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 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 所得税递延交纳 相当于 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1 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元的货车 残值按原值的4 估算 估计使 用年限为8年 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 1 4 8 60000 元 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 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60000 33 5 335 元 5 335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第 5 页 共 14 页 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 则年提折旧额如下 1 4 6 80000 元 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 折合为现值如下 80000 33 4 355 元 4 355为6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 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 但考 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 如上例所示 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 则节约资金 9339 元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 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 例2 上述企业享受 两免三减半 的优惠政策 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 获利年度购入 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 那么 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 税 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 第一 折旧年限8年 年提取折旧60000 折旧各年避税额 第1 2年0 第 3 4 5年9000 第6年18000 第7 8年18000 避税总和81000元 第二 折旧年限6年 年提取折旧80000 折旧各年避税额 第1 2年0 第 3 4 5年12000 第6年24000 第7 8年0 避税总和60000元 可见 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 按8年计提折旧 避税额折现如下 9000 3 791 1 736 十18000 5 335 3 791 46287 元 按6年计提折旧 避税额折现如下 12000 3 79l 1 736 十24000 0 564 32031 元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通过逐渐损耗 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 摊的过程 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 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 期间内进行摊配 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 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 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 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第 6 页 共 14 页 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 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 利润的高低和应 纳税所得额的多少 因此 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2 几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法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 的情况 例3 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 固定资产原值为元 预计残值为10000元 使用 年限为5年 如下表所示 该企业适用33 的所得税率 资金成本率为10 表 1 1 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 直线法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估计残值 估计使用年限 10000 5 34000 元 估计使用年限 5 年 第一年利润额为 34000 6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66000 33 21780 元 第二年利润额为 90000 34000 5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56000 33 18480 元 第三年利润额为 34000 86000 元 年限 未扣除折旧利润 元 产量 件 第一年1000 第二年90000 900 第三年 1200 第四年80000800 第五年76000760 合计4660 第 7 页 共 14 页 应纳所得税为 86000 33 28380 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 80000 34000 4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46000 33 15180 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 76000 34000 42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42000 33 13860 元 5 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21780 18480 28380 15180 13860 97680 元 应纳所得税现值为 21780 0 909 18480 0 826 28380 0 751 15180 0 683 13860 0 621 753 50 88 元 0 909 0 826 0 751 0 683 0 621 分别为 1 2 3 4 5 期的复利现值系 数 下同 产量法 每年折旧额 每年实际产量 合计产量 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为 1000 4660 10000 36480 元 利润 额为 36480 63520 元 应纳所得 税为 63520 33 20961 6 元 第二年 折旧额为 900 4660 10000 32832 元 利润额为 90000 32832 57168 元 应纳所得 税为 57168 33 18865 44 元 第三年 折旧额为 1200 4660 10000 43776 元 利润额为 43776 76224 元 应纳所得税为 76224 33 25153 92 元 第四年折旧额 为 800 4660 10000 29184 元 利润额为 80000 29184 50816 元 应纳所得 税为 50186 33 16769 28 元 第五年 折旧额为 760 4660 10000 27725 元 利润额为 第 8 页 共 14 页 76000 27725 48275 元 应纳所得 税为 48275 33 15930 75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 20961 6 18865 44 25153 92 16769 28 15930 75 97680 95 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 20961 6 0 909 18865 44 0 826 25153 92 0 751 16769 28 0 683 15930 75 0 621 74873 95 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 2 1 估计使用年限 100 年折旧额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 双倍直线折旧率 会计制度规定 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 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 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 将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 平均摊销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 2 1 5 100 40 第一年折旧额为 40 72000 元 利润额为 10000 72000 28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28000 33 9240 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72000 40 43200 元 利润额为 90000 43200 468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46800 33 15444 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72000 43200 40 25920 元 利润额为 25920 9408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94080 33 31046 4 元 第四年后 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第四 第五年的折旧额 72000 25920 10000 2 14440 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 80000 14440 65560 元 第 9 页 共 14 页 应纳所得税为 65560 33 21634 8 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 76000 14440 6156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61560 33 20314 8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9240 15444 31046 4 21634 8 20314 8 97680 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 9240 0 909 15444 0 826 31046 4 0 751 21634 8 0 683 20314 8 0 621 71863 81 元 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 可使用年数 使用年数和 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残值 本例中 使用年数总和为 1 2 3 4 5 15 第一年折旧额为 5 15 10000 56666 元 利 润额为 56666 43334 元 应纳所 得税 43334 33 14300 22 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4 15 10000 45333 元 利润额为 90000 45333 44667 元 应纳所得税 44667 33 14740 11 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3 15 10000 34000 元 利 润额为 34000 86000 元 应纳所 得税 86000 33 28380 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 2 15 10000 22666 元 利 润额为 80000 22666 57334 元 应纳所得税 57334 33 18920 22 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 1 15 10000 11333 元 利 润额为 76000 11333 64667 元 应纳所得税 64667 33 21340 11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14902 22 14740 11 28380 18920 22 21340 11 97680 65 元 第 10 页 共 14 页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 14300 22 0 909 14740 11 0 826 28380 0 751 18920 22 0 683 21340 11 0 621 72662 33 元 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 将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 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1 2 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及现值单位 元 年限直线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2178020961 69240 14300 22 第二年18480 18865 441544414740 11 第三年2838025153 92 31046 428380 第四年1515416769 2821634 8 18920 22 第五年1386015930 7520314 8 21340 11 总计97680 97680 9597680 97680 65 现值75350 8874873 95 71863 81 72662 33 从表中可以看出 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 双倍余额递 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 9240 元 年数总和法下第一年缴纳税款为 14300 22 元 而直线下法则需缴纳 21780 元 从上面计算中 不难得出 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 冲减了税基 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 相当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 贷款 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避税的功效 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 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 税额最少 年数总 和法次之 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 税额最多 原因在于 加速折旧法 即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 因而冲减 的税基较多 使应纳税额减少 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 款 这样 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 在运用普通方法 即直线法 产量法 第 11 页 共 14 页 计算折旧时 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年度 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 分摊折旧额 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 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 从 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 因此 产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 显著 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 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有利于企业节税 因为它起 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 2 固定资产折旧对独立资本预算的影响 1 资本预算的涵义 资本预算又称长期投资决策 是关于资本支出的预算 所谓资本支出是指 公司运用在资本资产上的支出 包括用于厂房 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新建 扩建 改建或购置的支出和用于对外长期投资的支出 资本支出具有金额大 时间长 变现性差等特点 资本预算在公司理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正确 的资本预算决策将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增加公司的价值 错误的资 本预算决策 则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的损失 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甚至导致公司经营失败 根据资本预算指标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 将其 分为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指标和贴现的现金流量指标 这里主要是考虑贴现的现 金流量指标 包括净现值 获利指数 内部报酬率 净现值 净现值是投资 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金成本率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合为现 值 减去原始投资额现值以后的余额 也即从投资开始至项目寿命终结时所有 一切现金流量 包括现金流出量和现金流入量 的现值之和 获利指数获利指 数也称现值指数 是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净流最的现值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比 率 内部报酬率 内部报酬率也称内含报酬率 它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 量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 或者说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 贴现率 2 不同折旧方法对独立资本预算的影响 对于单一的投资项目资本预算决策时 采用直线法折旧容易作出正确的决 策 首先 从净现值角度看 我们认为净现值是资本预算中最重要的 最可靠 第 12 页 共 14 页 的评价指标 净现值较客观地使用现金流量指标 较全面地包含项目的全部现 金流量 较合理地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折现 考虑了现金流发生的时间 提 供了一个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相一致的客观决策标准 获利指数作用类似于 净现值经常得出一致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州市人民医院导管固定装置使用考核
- 金华市中医院胎儿超声心动图考核
- 青岛市中医院介入放射技术考核
- 三明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处理能力考核
- 盐城市中医院B超室副主任医师资格评审
- 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包疾病超声考核
- 合肥市人民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如BSCKPI设计与应用试题
- 赣州市人民医院中医妇科专病诊疗考核
- 合同到期要签几份协议
- 合同清理结算服务协议
- 汽车4S店维修结算清单
- 读书名言警句
- GB/T 12970.2-2009电工软铜绞线第2部分:软铜绞线
- GB/T 12009.4-2016塑料聚氨酯生产用芳香族异氰酸酯第4部分:异氰酸根含量的测定
- 油水井大修工艺技术-常规打捞、解卡技术与实例319课件
- 襄阳市第四中学2023年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M-全员设备管理与维护课件
-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峰
- 机械基础笔记
- DB44∕T 2031-2017 行业协会商会服务规范
-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调研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