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灰吟教案设计广州市南沙区石基小学 郭杏冰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二、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三、教学难点:1、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2、理解“清白”的含义。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1、一位诗人相传有一天他走到一座石灰窑前,看到煅烧石灰的情景,他深有感触,也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这首诗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师指黑板,学生读题目)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1)学生自己说一说。(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3、释题:(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古诗。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古诗。3、指导读出节奏。(三)感知石灰品质。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图片出示石灰的自述。)(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四)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有感情读古诗,找出石灰不同寻常的经历成语1、千锤万凿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凿红色强调)(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凿”,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凿”)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凿吗?(引出烈火焚烧)2、烈火焚烧若等闲(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6000度啊!指导生再读。(2)理解“若等闲”。(结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4)师生配合读这一句。过渡:这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后两句。3、粉骨碎身全不怕(1)这里的“粉骨碎身”和“粉身碎骨”的意思一样,这里主要是为了压韵。(2)结合图片,学生体会石灰的经历的艰辛!(3)让我们也用一句诗来赞美石灰。(坚强不屈为清白、从容不迫为清白等等)4讲述背景:(1)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直到齐读古诗。(五)初识“托物言志”,理解“清白”。1、在我们看来的这难以承受的这“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石灰却是“等闲”,即使粉骨碎身,我们仍然说“全不怕”,为的是什么? “只留青白在人间”把板书换成“清白”2、出示资料,生默读,看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灰飞烟灭,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代 宗朱祁钰和满朝文武慌作一团,众多大臣建议南迁。此时,于谦完 全可以附和众人所议,博个拥立之功。不过他没有退缩,挺身而出。 组织京城军民,调集各地兵马,击退了瓦剌的进攻,粉碎了也先的 野心,挽救了危难中的大明王朝。夺门之变,野心家徐有贞以“虽 无显迹,意有之”的借口将于谦下狱。狱中,于谦不做辩解,后被 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 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 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皇上赐给的蟒袍、 剑器。3、生默读,汇报,理解于谦的爱国与清白。4、出示资料两袖清风让学生说说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正直、清廉)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5、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可我们在古诗读了出来,如果让你把这首诗读成一句,你会读成,再把这一句读成一个词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6、拓展:1、同样是“托物言志”的诗,看看大画家王冕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出示墨梅)墨梅明 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王冕借什么事物表达怎样志向?(借墨梅表达清高、不低头,谈泊名利)3、比较于谦与王冕(同是明代、有才华,但身份、经历志向不同) 【设计意图:与其直接告诉学生作者是想借助这首诗来表达自己清白的志向,不如让学生通过于谦的生平资料自己通过阅读去发现于谦的人生经历和石灰有着相似之处,进而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六)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1、赞颂石灰,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写这首诗时,于谦才十二岁,意气风发,壮志满怀,他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吧。走上仕途的于谦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又会以怎样的心情来吟诵这首诗?阅读材料“于青天”拒收礼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2、面对这样伟大的于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带这对于谦的尊敬,我们齐读这首诗4、于谦的爱国、正直、清廉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出示材料:夺门之变,野心家徐有贞以“虽 无显迹,意有之”的借口将于谦下狱。狱中,于谦不做辩解,后被 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 结局斩决,5、入境诵读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刑场上,于谦又想到了他年轻时的那首石灰吟,于是轻轻吟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他再一次大声地吟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