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卷(1)1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实质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从天子、诸侯、大夫等墓葬所用鼎的严格规定是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的体现。BC与西周时期的事实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2.“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建立中央集权制 实行分封制 确立礼制 首创王位世袭制A B C D【答案】B【解析】“维新”即体现了创新,属于周代的是分封制和礼制;中央集权制是秦朝建立的,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就已经建立了。3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C宗法制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答案】B【解析】材料将家规比作国典,即对家族的发展很重要;A、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表述相反。4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了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材料大意是:周人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宗法制,与之相适应又建立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5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破坏B分封等级秩序变动C县的面积比郡大 D郡县行政组织出现【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当时已经出现了郡县。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6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答案】A【解析】原本天子的都城是最大的,但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成为最大的超过了周天子的都城,说明等级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春秋时期私人讲学就已经出现。7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答案】B【解析】按照周代等级制度的规定,只有天子才有九鼎。但根据材料可知,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也发现了九鼎,说明当时的分封等级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一些诸侯僭越礼制在墓中随葬九鼎,故选B;A项中的胜者为王和D项中的问鼎中原与材料不符,C项中的尊王攘夷是齐桓公提出的,与材料无关。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予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是“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即战国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从世袭制变为皇帝任免,即贵族政治(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向官僚政治转变,故A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秦国最终完成了统一,故B正确;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秦汉时期铁器的使用日渐推广,故C正确;由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体现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但家天下是在夏朝时期就已经确立了,故D错误。9如图所示钱币中,能够反映由诸侯割据到统一的时代变迁,并极大地巩固了国家统一的是【答案】B【解析】A项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货币,B项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发行的统一货币,C项是汉代的货币,D项为唐高祖李渊发行的货币,符合材料中由诸侯割据到统一的时代变迁的只有B。10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从实行了两千年的时间以及有利于社会安定的作用,可知选B。分封制容易导致分裂割据;行省制在元朝才开始,科举制在隋朝开始,时间不符。1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权力的集中,故选A。B与材料不符,C不是在秦朝,D属于A。12.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答案】B【解析】 父子关系为宗法关系的关键,从材料可见,在秦汉之际宗法关系已绝对地服从于君权, 天子被排除于宗法体系之外。君统与宗统关系的变迁,是宗法制对于社会结构变化与政治格局变化的适应。D为主要干扰项,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意思。A、C说法错误。此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考察了宗法制和君主制。13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监察百官之职 B审议决策之权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材料的解读以及丞相的职能。从材料可知,丞相的主要职责是让百官做好自己的事物尽到职责,故选A。其余三项与材料不符。1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答案】B【解析】A项与周代的事实不符;B项表述正确,秦朝县以上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实现了材料中所描述的“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故选B;秦朝实行郡县制,不是按血缘分配权力,故C错误;D项表述与事实不符。15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汲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A发挥三省的监督牵制作用 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 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答案】B【解析】唐太宗认为隋朝皇帝专断,大臣不敢谏争,因此很快灭亡。根据材料可知对应的做法是B项。其余三项与材料不符。16按唐制,中男不服兵役,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办法。最终此建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答案】C【解析】唐朝的三省,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有不适当的地方可以驳回,材料中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可知应该供职于负责审议的门下省。17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答案】D【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门第是选官的主要标准,所有题会出现“考定父祖官爵、门第”,到隋炀帝时期,科举制正式形成,而科举制是按照才能来选拔官吏,因此不再考定,故选D。18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要求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唐代科举制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符合题目要求的是C项;“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八股取士从明朝开始,特点之一就是考查四书五经,故A、B、D不选。19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一定的局限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唐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吏只占全部官僚集团的十分之一,即占的比重很小,而更多的官员仍然出身于名门望族,说明唐代的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数量很有限,故选D;隋朝时期就已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故A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C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2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秦实行授爵制,是按照军功授予;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孝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隋唐科举制按照考试的成绩录用,故选D;21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答案】C【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不可行的可以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比进一步体现了权力的分散和制约,故选C。B、D两项明显都是加强专制的措施,尤其是D项,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22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化相权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三省六部的运行机制,与监察机制无关,故选B;从材料中三省的不同分工可知三省分权,而三省分权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分化相权来加强皇权,即A、D正确;门下省负责审议,不可行的要驳回,从而减少了决策失误,故C正确。23赵匡胤一日内罢免了三位宰相,以至于出现在颁布任命新宰相赵普的敕书时,竟然没有在任宰相“署敕”的怪现象。赵匡胤就对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字,可乎?”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赵匡胤皇权专制思想浓厚B宰相对皇权具有牵制作用C当时宰相对专制皇权没有约束作用D赵匡胤想临时改变宰相的任命程序【答案】C【解析】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牵制作用,故赵匡胤会罢免宰相,这也体现了皇权专制的加强,同时新宰相任命应该由在任宰相署敕,而赵匡胤改变了这一做法,故ABD三项正确。在宋朝宰相对皇权是有一定的牵制作用的,故C错误。24“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 A 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压电器及元件装配工工具使用熟练度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工防护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梯装配调试工数据分析与运用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安徽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2025年面向全县公开招聘村级后备干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系统招聘5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新华书店分公司招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集群通信系统机务员培训考勤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次公开招聘12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西安经开第七小学招聘数学教师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Periplanetasin-2-生命科学试剂-MCE
- DB11T 2032-2022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讲课答辩英语学科全英答辩题目汇编(附汉语翻译)
- HG∕T 5087-2016 2,6-二叔丁基苯酚
- (正式版)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
- (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 大规模模型蒸馏技术
- 12、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 我的家乡-枣阳
- GB/T 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
- GB/T 17553.1-1998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
- 幻影桌面云管理平台实践指导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